不是作秀

富察皇後死後,乾隆帝異常悲痛,他拿出了看家本領,紀念心愛的女人。

贈一字

富察皇後去世,最關鍵的就是要為其上諡號,也就是蓋棺定論。這個諡號非常重要,人們看到這個諡號,就知道是誰。朝廷要把諡號,刻在大石碑上,神牌之上,每當紀念的時候,要向其行大禮。

對於富察皇後,要給她上個怎樣的諡號呢?禮部官員們被通知說,這個不用你們費心了。怎麽回事呢?

原來,乾隆帝有說法。難道是乾隆帝親自給皇後上諡號嗎?也有這樣的事情發生,皇帝與皇後的感情非常深厚,便親上諡號。比如道光皇帝,在他的皇後鈕祜祿氏去世後,就沒用禮部官員費事,自己親自給她上了“孝全皇後”這個諡號。

確實,乾隆帝與富察皇後感情至深,兩個人總是互相照顧,互相扶持,可謂相敬如賓。按說,皇後與帝王之間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與尋常人家迥然不同。可是,乾隆帝認為他與富察皇後之間,與普通老百姓一樣,他曾經這樣對人說:“從來知臣者莫如君,知子者莫如父,則知妻者莫如夫”。很顯然,乾隆帝與富察皇後之間互稱夫妻,把她當成了自己的知心愛人。

既如此,富察皇後的諡號看來是乾隆帝親自操刀擬定了。可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乾隆帝說:“這個也不用我費心。”究竟要由誰來決定呢?這麽大的事,難道早有安排了嗎?

果然,這個事情早在三年前就安排了。這一年,也就是乾隆十年的正月二十六日,後宮發生了一件大事情:乾隆帝寵愛的高貴妃病逝了。悲痛過後,乾隆帝召集大家討論高貴妃的諡號問題。討論的結果,是“慧賢皇貴妃”。

大事完畢,大家都鬆了一口氣,誰知道,富察皇後卻是憂心忡忡。乾隆帝安慰她,誰知富察氏竟然哭泣起來。乾隆帝細問再三,富察皇後才道出原委,《清列朝後妃傳稿》這樣記載:“我朝後諡,上一字皆用‘孝’字,倘許他日諡為‘賢’,敬當終身自勵,以副此二字。”富察皇後說得很明白,百年後,給我上諡號,就要一個字,那就是“賢”字,我會終身為之努力的。

這就清楚了,富察皇後當年在高貴妃病逝的時候,看到乾隆帝為之上了“慧賢皇貴妃”的諡號,非常羨慕這個“賢”字,便急中生智,當場要求乾隆帝,讓他百年後,將其諡號為“孝賢皇後”。

看來,這個“賢”字一定是給女人最好的諡號了。《莊子·徐無鬼》:“以財分人謂‘賢’”,引申義有理財能力,會過日子,轉義為多財;許慎《說文》:“多才能‘賢’,多才也”,意為有德行;《周禮·太宰》:“(賢,)有善行也”。古人這麽看重這個“賢”字,也難怪富察皇後去世前三年,便想出這種辦法,為自己死後求得關鍵一字。

乾隆帝會答應嗎?乾隆帝慷慨地將“賢”字賜給了富察皇後,他說這是我欽定的一個字,也算是我兌現了早年的一個承諾,同時,也算是圓了富察皇後一個夢。這樣,富察皇後的宮中稱號由此變成了“孝賢皇後”,檔案中也都是用這個稱號。

真切的表達

對於富察皇後的過世,乾隆帝觸動很深,他通過多種形式,表達對皇後的愛。

一是作詩紀念。

乾隆帝附庸風雅,向來喜歡舞文弄墨,據記載,他流傳於世的詩作達到四萬多首,堪稱豐產作家了。可是,也有人說,乾隆的詩作大多是無病呻吟,感人至深的精品非常少。

如果這種說法屬實,造成乾隆詩詞“水平不高”的原因,必是他疏少深入生活,高高在上,沒有觸動靈魂深度。可研究人員發現,乾隆帝的詩詞中,並非都是無病呻吟,有的詩詞非常感人而有深度,比如為悼念、紀念富察皇後而作的詩詞,就感人至深。從《乾隆禦製詩文集》舉幾個例子:

其一:

離別

鳳輤逍遙即殯宮,感憶時舊痛何窮。

一天月色含愁白,三月山花做惡紅。

溫情慈闈誰我代?寂寥椒寢夢魂通。

因參生死俱歸幻,畢竟恩情總是空。

廿載同心成逝水,兩眶血淚灑東風。

早知失子兼亡母,何必當初盼夢熊。

這首《離別》,飽含思念之情。尤其最後兩句“早知失子兼亡母,何必當初盼夢熊”,考之《詩·小雅·斯幹》:“維熊維羆,男子之祥”,“夢熊”,意為生男孩。乾隆帝痛惜富察皇後母子雙亡,早知如此,我為什麽還盼著生皇子呢?讀之讓人肝膽俱裂。

其二:富察皇後大行後100天,這個非常關鍵的日子,乾隆帝傾情寫下《述悲賦》,開篇這樣寫道:“易何以首乾坤?詩何以首關睢?惟人倫之伊始,固天儷之與齊。念懿後之作配,廿二年而於斯。痛一旦之永訣,隔陰陽而莫知。”

最後兩句“痛一旦之永訣,隔陰陽而莫知”,意為:一夜之間就要與皇後永遠訣別,從此陰陽兩隔,再也無法得知對方的消息,讓人為之淚催。

其三:富察皇後死後15年的癸未年,即乾隆二十八年,已經年過半百的乾隆帝憶起富察皇後,仍然唏噓不已。

癸未仲春,孝賢皇後陵酹酒作

戊辰今癸未,往事同夢論。

了識生歸滅,寧知媳娶孫。

彤編常紀德,永巷尚含恩。

淒淒誠何益,無須結習存。

乾隆帝看到孫輩們都已經娶妻生子,再次想起當年的賢後,不禁“淒淒”淚落。

據統計,乾隆帝悼念富察皇後的詩作,多達100餘首,每首詩都是發自肺腑的精心之作,對於薄情帝王來說,實屬不易。

二是為富察皇後開辟“紀念館”。

這個紀念館就在長春宮。長春宮,故宮內廷西六宮之一,位於太極殿之北,鹹福宮之南,明永樂十八年建成。富察皇後生前居住在這裏,所以,長春宮對於她來講,意義重大。

1、這裏貼上了乾隆帝的標簽。乾隆帝信奉佛教,常常拜佛禮佛,當然,他的父皇雍正帝也希望皇子們有佛教信仰,約束他們的行為,避免宮鬥爭儲。而且,在雍正十一年,雍正帝賜弘曆號“長春居士”,就像當年雍正帝自號“圓明居士”“破塵居士”一樣。這樣,大家都知道乾隆為“長春居士”,“長春”這個詞就成了乾隆的代名詞。因此,乾隆帝安排富察皇後居住在長春宮,就為之貼上了乾隆帝的名號和標簽。

2、這裏體現了乾隆帝對皇後的期望。皇後乃六宮之主,主持東西六宮妃嬪的人事、日常、祀禮等所有事物。為此,皇後要有很高的文化和修養,才能做好後宮的管理工作。曆朝皇帝,對皇後的選擇極為謹慎,寄予厚望。富察皇後入住長春宮之後,乾隆帝為之禦筆題寫“敬修內則”匾,張掛於門楣之上。

所以,乾隆十三年,富察皇後去世之後,乾隆帝決定在長春宮為富察皇後置辦靈堂,將皇後的靈位、高大的棺柩停放於此。並且決定,長春宮開辟為富察皇後的紀念館,再不允許別的妃嬪居住。要知道,這種做法是不允許的。

這個紀念館進行了精心布置:首先,張掛富察皇後的畫像,像前設供案,擺設祭器和貢品;其次,保留富察皇後居住時的陳設不變,凡是她使用過的奩具、衣物等,全都保留;再次,將富察皇後生前用的東珠頂冠和、東珠朝珠供奉在長春宮。

這個紀念館就成了富察皇後和乾隆帝的私人空間了,每到年節及關鍵時段,乾隆帝都會來到紀念館,祭悼亡妻。

比如百日禮祭悼。在富察皇後亡後百日,乾隆親臨長春宮,他寫了《教潘嶽悼亡詩體即用其韻》,這樣寫道:“十旬攸以臨,服製眾雲易。予懷未覺遙,有如一日隔。”他感覺皇後雖然去世,但是與之並不遙遠,好像就在昨天一樣。

比如除夕節祭悼。皇後故去兩年後的除夕佳節,乾隆獨自一人來到長春宮紀念館憑吊富察皇後。他這樣寫道:“椒閣蛛塵落玉筵,華煙曷過意淒然。那忘琴瑟娛良夜,忽寂珩璜向兩年。”道出了一代帝王在良宵美夜之中的思念和孤獨。

比如元旦節祭悼。乾隆四十九年元旦淩晨,74歲的乾隆帝在養心殿的東南窗下,望著窗外皎潔的月色,想起逝去三十六年的富察皇後,不禁潸然淚下,寫下這樣的文字:“孝賢皇後與予齊年,亦當古稀有四,視玄孫矣。”實際上,富察皇後比之乾隆帝小一歲,並非齊年,乾隆此說,是一種謙遜的思念。

這個乾隆帝親自布展的紀念館,持續了幾十年的時間,一直到乾隆六十年,乾隆帝宣布退休,嘉慶帝繼位,才下旨長春宮“撤展”:“長春宮向有孝賢皇後東珠頂冠、東珠朝珠等件在彼陳設。嗣皇帝即位後,皇後即可服用。”

這樣,長春宮“孝賢皇後紀念館”從乾隆十三年到乾隆六十年,持續長達47年之久,才撤掉“展品”,一個時代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