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命的時間差

有人說,那拉氏和奕訢有一次完美的合作,那就是“北京政變”。而這次政變的關鍵,是兩個人合作,打了個時間差。

北京到承德有多遠呢?是230公裏,這樣一個距離,鹹豐皇帝走了8天的時間,這是正常的行走時間嗎?鹹豐十一年八月初八日,鹹豐帝從北京出走承德,到八月十六日,抵達承德,用了8天的時間。可是,嘉慶二十五年七月,嘉慶帝巡幸木蘭,卻走了6天的時間。他是七月十八日出發的,七月二十四日抵達熱河,期間用了6天的時間。可能是鹹豐帝的人多吧,交通工具又不好,多用了2天的時間。

那麽,清王朝的這次回鑾京師用了多長時間呢?

九月二十三日,載淳與兩宮太後從承德出發,6天後,九月二十九日,抵達京師。也就是說,他們用了6天的時間,屬於正常的時間範圍。

那麽,肅順他們護送鹹豐帝的梓宮,到底走了多長時間呢?

資料記載,就在載淳等到達北京之後的第三天,肅順他們還在密雲,距到達北京還有時間。之所以慢了幾天的時間,是由於鹹豐帝的大棺材,行走異常緩慢,一般來講,要求晝行夜止。晚上是絕對不能行走的,要把棺材供奉起來,反複行禮。而且,這個季節的北方還是雨季,一旦遇雨,道路泥濘,行走就更加緩慢了。肅順再著急,也沒有用。他非常想知道,北京怎麽樣了,不會有什麽問題吧。

他猜對了,就是這寶貴的3天,發生了讓誰都意想不到的大事。

一是小皇帝表態了。

九月二十九日,鈕祜祿氏、那拉氏、載淳一行在載垣、端華的陪同下,抵達京師。奕訢率領文武百官出城迎接,並迅速進行了秘密磋商。

這次會見,是非正式的,是以哭聲開始的。這哭聲是兩宮太後發出的,他們見到了久別的親人,因而放聲痛哭。還有,這哭聲不僅僅意味著委屈,更表達出一種企盼,盼望著北京的王公大臣同情她們,來解決麵臨的政權危機。

這一哭,果然奏效。誰都沒有想到,一向在大庭廣眾之下不會說話的載淳發聲了:“母後,奴輩如此負恩,即斫頭可也,請勿悲!”兩宮太後驚呆了,恭親王驚呆了,在場的王公大臣們都驚呆了,一個6歲的孩子,如何懂得這些?他居然說出要砍掉肅順等頭顱的話,難道這是天意嗎?

不管怎麽樣,都是皇帝的話,可謂金口玉言。皇帝都說了,肅順等還能活嗎?

二是載垣、端華、肅順被迅速拿下。

兩宮太後抵達京師,與奕訢等達成共識,又有小皇帝的表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載垣、端華拿下。資料記載,捉拿二位的時候,是恭親王親自指揮的,載垣、端華不服,被強行摘下頂戴,捆綁至宗人府關押。這個時候,肅順尚在路上,對北京的局勢一無所知。

十月初二日,肅順一行剛剛正在密雲歇腳,卻被睿親王仁壽、醇郡王奕譞強行拿下。《庸庵筆記》記載:“逮者至,門已閉,乃毀外戶而入”。不可一世的肅順沒有預料,自己就這樣成了階下之囚。

三是新的輔政班子已經組成。

就在十月初一日,太後連發五道諭旨,中心內容是授予恭親王奕訢以巨大權力,命他以議政王的身分,在軍機大臣上行走,並組成新的領導班子。

這一切,都在這三天的時間差中完成了。這三天時間差,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太後、載淳、恭親王、載垣、端華、肅順等。你死我活的政變在瞬間完成了,成功者彈冠相慶;失敗者,則要付出生命的代價了。

真是要命的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