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例外

乾隆對於前朝的“欽犯”大施恩澤的同時,也表現了截然不同的一麵,似乎非常嚴厲地懲處了兩種人。實際操作中,甚至大大忤逆了雍正帝的意願,讓人大感意外。

驅逐出去

雍正帝死,乾隆即位,可謂百務待理。但他把所有事都撇開,兩眼緊盯著幾個道士,決定要驅逐他們,命令他們立即出宮,否則,予以驅逐。這很奇怪了,作為一個大皇帝,怎麽會關注這件小事兒呢?而且,一向“仁慈”的乾隆帝何以在此刻露出凶殘的麵目呢?

先看看乾隆帝的這道諭旨,《清高宗實錄》這樣記載:“今朕將伊等驅出,各回本籍……伊等平時不安本分,狂妄乖張,惑世欺民,有幹法紀,久為皇考之所洞鑒。茲從寬驅逐,乃再造之恩,若伊等因內廷行走數年,捏稱在大行皇帝禦前一言一字,以及在外招搖煽惑,斷無不敗露之理,一經訪問,定嚴行拿究,立即正法,決不寬貸!”

乾隆的這番話,有兩個特點:一是講得既含糊又沒有道理;二是態度非常狠辣。

時人大感意外,因為,雍正帝一直就很喜歡道教,與道士之間的關係過從密切,何來“洞鑒”之有呢?

雍正沒當皇帝的時候,就對丹藥產生了興趣,他曾寫過一首《燒丹》詩:“鉛砂和藥物,鬆柏繞雲壇。爐運陰陽火,功兼內外丹。”雍正繼位後,極力推崇金丹派南宗祖師張伯端,把他封為“紫陽真人”。雍正帝為什麽會喜歡道教,並參與煉丹呢?

雍正帝渴望長生不老。他命令百官大規模訪求名醫和術士,四川巡撫憲德上折子說,當地有個人叫龔倫,有長生之術,86歲時還得了個兒子。雍正立即諭令此人進宮,但此時龔倫卻死了。

雍正帝認為丹藥可以養生長壽,而道士能夠滿足他的要求。於是,很多有名望的大道士便紛紛進宮,為雍正帝開爐煉丹。著名的道士有賈士芳、婁近垣、張太虛和王定乾等。

賈士芳是北京白雲觀道士,後來浪跡河南,浙江總督李衛推薦給雍正帝。賈士芳有“神仙”之稱,特進宮為雍正帝看病診治。起初,雍正還覺得治療挺見效,可後來他漸漸發現,賈士芳用按摩、咒語等方術控製了自己的健康,於是下令將賈道士斬首。

婁近垣為清代正一派道士,雍正五年,婁近垣入京,言談舉止之間,打動了雍正帝,深受雍正皇帝器重。雍正九年,賈士芳被殺後,命婁近垣設壇禮鬥,以符水為雍正帝治病,居然大有起色。雍正帝大喜,敕封其為四品龍虎山提點,欽安殿住持。雍正帝甚至在禦花園建了幾間房子,讓婁近垣等人居住。雍正十一年,敕封婁近垣為“妙正真人”。

張太虛和王定乾則是為雍正帝煉丹的大道士。他們炮煉出了一種叫“既濟丹”的丹藥,雍正帝常吃不懈,樂此不疲,還把丹藥作為禮品賞賜給鄂爾泰、田文鏡等親信大臣。雍正十二年三四月間,雍正曾經兩次賞發丹藥,《活計檔》這樣記錄:三月二十一日,內大臣海望交丹藥四匣,分別賞給署理大將軍查郎阿、副將張廣泗、參讚穆登、提督樊廷等;四月初一,內大臣海望交丹藥一盒,賞散秩大臣達奈等。

盡管雍正帝認為丹藥對他的身體康複很有效力,但是,雍正十三年,他暴亡於宮中,有人認為很可能是丹藥中毒。現代專家研究表明,張太虛等道士煉就的丹藥,含有大量毒素,如鉛等,長期服用,會危害身體。專家考證,雍正帝極有可能死於這些丹藥。乾隆帝大概認識到了這一點,於是,對那些自命不凡的道士極為反感。繼任伊始,便下達極為嚴厲的諭旨,加以驅逐。

痛下殺手

比之那幾個被驅逐的道士,接下來這兩位,就更加不幸了。按照雍正帝的安排,二位持有“免死牌”,永不會被殺害。可是,乾隆帝忤逆了雍正帝。就在雍正帝剛剛去世,屍骨未寒,乾隆帝就下令:“殺掉他們!”

這兩位屈死鬼,是曾靜和張熙,兩個南方的漢人。究竟為什麽,乾隆要痛下殺手,結束二位寶貴的生命呢?

曾靜,人稱蒲潭先生,湖南永興縣人,康熙十八生。父親早喪,家境貧寒,屢試不第,憤懣窮居,閉門授徒為生。張熙,湖南衡陽人,曾靜弟子。

曾靜有一定的反清思想,主要是受到呂留良的影響。呂留良,明末清初思想家、詩人和時文評論家。順治十年應試為諸生,後隱居不出,削發為僧。呂留良具有反清思想,在他的著作中多有體現。康熙二十二年,呂留良去世,與曾靜未曾謀麵。雍正初年,曾靜得到呂留良遺著:日記一本,詩集一本,日記草本四束,抄本文集四本,散詩稿一束,如獲至寶,悉心研究。在呂留良思想影響下,曾靜產生了反清思想。同時,曾靜寫了《知幾錄》《知新錄》兩部著作,表達出強烈的反清複明思想。

關鍵是,曾靜和張熙將反清思想付諸在行動之上,引發朝廷關注。雍正六年秋,曾靜聽說川陝總督嶽鍾琪是嶽飛的後代,有反清複明之意。於是,便派張熙入陝,勸嶽鍾琪起兵反清。嶽鍾琪一聽大驚,邀請巡撫西琳密室會審張熙。張熙不供指使人,嶽便改變策略,以表示支持進行誘供,張熙落入圈套。嶽鍾琪震驚之餘,立即上書朝廷。雍正帝得告,立即著刑部侍郎杭欒祿、副都統覺羅海蘭會同湖南巡撫王國棟拘訊曾靜,曾靜供認不諱。

對此,雍正帝基本了解了真相,讓他著實大吃一驚。按理,雍正帝不用太為關注此事,隻需處死二位即可結案。可是,其中有兩點內幕,讓他難下決斷:

一是曾靜鼓動嶽鍾琪謀反。對雍正帝來講,嶽鍾琪是一個非同小可的人物,他是嶽飛的第21世嫡孫,出生於武將世家,其父嶽升龍為康熙時代的議政大臣,屢有建功,嶽鍾琪受父影響,自幼熟讀經史,博覽群書。而嶽鍾琪最觸動雍正帝神經的,是他與兩個關鍵人物長期共事,非常了解內幕,這兩個人是允禵和年羹堯。從康熙五十六年開始,十四阿哥胤禵為撫遠大將軍,32歲的嶽鍾琪即隨軍作戰平叛,戰功斐然。至雍正嗣位,允禵被調回京師,年羹堯接任西北軍務,嶽鍾琪與之繼續配合,馳騁西北戰場。曾靜策反嶽鍾琪,可謂找到了關鍵人,切中要害。

二是事涉允禩集團,這是雍正帝關注的焦點。雍正帝了解到,在處置允禩、允禟等人黨羽的時候,將其同黨發遣廣西,這些路過湖南時,恣意傳播雍正奪嫡的種種流言蜚語,影響很大。曾靜也正是嗅到了其中的神秘味道,才派人找到嶽鍾琪,策動反清。

雍正帝經過縝密思考,腦海裏出現三個字“冷處理”。這三個字,保住了曾靜、張熙師徒的性命。不過,考證史料,曾靜沒有被殺,是他最終“變節”了。細審他的“供詞”,即可看出曾靜已經屈服:“彌天重犯生於楚邊,身未到過大都,目未接見文人,見聞固陋,胸次尤狹;之所以別尋個義理解脫不出者,隻為心中不知本朝龍興之原;從前錯誤,實由於無知,而過信呂留良之說所致,今得聖諭開示…”

所以,雍正帝決定留下這兩個人,下令收錄關於此案的上諭,以及曾靜口供,合成《大義覺迷錄》,對曾靜等人指責他的十大罪狀(謀父、弑兄、屠弟、貪財、好殺、酗酒、**色、懷疑、誅忠、好諛)進行了一一辯解,此書在全國刊版發行,還命曾靜到江寧、杭州、蘇州各地巡講,現身說法朝廷之英明,痛斥自己誤入歧途。曾靜還寫出《歸仁說》,在理論上陳述清統治的合法性。

為了給曾靜一顆定心丸,雍正帝下達了一通耐人尋味的諭旨,《大義覺迷錄》記載:“朕之子孫,將來亦不得以其詆毀朕躬,而追究誅戮之。”這樣看來,曾靜今生安全了,絕無性命之虞。

還好,乾隆即位,大行仁慈之風,釋放了幾乎所有前朝政治犯,包括父皇極力打壓的政敵。以此看來,曾靜和張熙師徒不會有任何問題;尤其有父皇的免死諭旨,更加了一層保護。

可是,出乎人們的預料,乾隆登基,一反常態,下旨兩條:一是以“大逆不道”罪拘捕曾靜和張熙,處以磔刑;二是下令全國收繳《大義覺迷錄》,並全部銷毀。

關於磔刑,《荀子》注:“車裂也”。可憐的曾靜、張熙師徒,最終落得如此慘烈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