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最好

乾隆認定,受益者不能僅僅是王士俊,那些曾經的宗室,曾經的功臣,或許都曾經被重重處置,需要在新政中得到益處,這可能是自己最想做的事情了。

不安之狀

壓在乾隆帝心中最大的石頭,是雍正年間對宗室的處置,尤其是他的幾個親叔叔,不僅遭到雍正帝重重的處罰,有的甚至丟了性命。

對這段曆史,坊間頗有微詞,乾隆是清楚的。當年,八叔允禩、九叔允禟在7天內相繼死去,死因蹊蹺,而趨炎附勢之徒竟然建議戮屍允禩,令人發指。

關鍵是,經過這番折騰,造成了宗室內部的不團結,這是很可怕的事情。當年,努爾哈赤開疆拓土,多爾袞揮師入關,大清一統天下,靠的不就是團結嗎?否則,如果人人勾心鬥角,宗室發生分裂,核心就會受到動搖,後果不堪設想。

果然,出現了這種現象。

介紹一下“弘春現象”。弘春乃允禵長子,先介紹允禵。

胤禵(1688年—1755年),又名胤禎,康熙帝第十四子,雍正帝同母弟,生母為孝恭仁皇後。允禵性格鮮明,做事雷厲風行;又聰明絕頂,才得兼具;加之善於交接,頗有人緣,在其周圍聚集著包括宗室兄弟在內的一大批王公重臣。

關鍵是,允禵深得父皇康熙帝的信賴和寵幸。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春,準噶爾部首領策妄阿拉布坦出兵進攻西藏,拉藏汗請求清朝中央發兵救援。康熙帝選中允禵,任命他為撫遠大將軍,封大將軍王,並以天子親征的規格出征,“用正黃旗纛”,統率大軍討伐策妄阿拉布坦。起程時,康熙為他舉行了隆重的歡送儀式,康熙帝親率王公百官列隊送行。這個時候,大家心裏明白,康熙帝是給允禵一個曆練的機會。專家考證,也正是這個時候,康熙帝開始考慮,要將虛位已久的儲位封給允禵。

可惜,允禵命運不濟。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猝然離世,雍正神秘繼位,遠在西北的允禵痛失良機,就此與皇位無緣。不僅如此,奉雍正之命被迫返回京師之後,又屢遭厄運。先被禁錮在景陵,不許返京;接著被降為貝子,接著又被削去爵位,拘禁景山壽皇殿。懲處並沒有結束,到雍正四年六月,廷臣議定允禵大罪十四款,宣示天下。

麵對同袍兄弟的這種處罰,讓允禵已經難堪重負了,打擊已經非常沉重了,允禵沒想到自己的兒子弘春居然也向他落井下石,資料記載:“弘春伊父獲罪監禁,伊反以為喜。”

弘春,允禵第一子,康熙四十二年生,母為允禵側福晉舒舒覺羅氏。身為人子的弘春,如此背恩忘義,讓人感歎,更讓乾隆帝不安。

不安之後,乾隆決定,要采取果斷措施,挽救這種分崩離析的局麵。

可是,困難一定很大。如果給允禩、允禟、允禵平反,如何說這件事呢?這可是雍正年間最大的案子了,雍正帝當年把三位的罪行分別羅列,宣示天下,根本沒給後世留有餘地,一旦乾隆為之平反,王士俊所言“翻駁前案”將成為事實。

乾隆焦躁中感到不安。

天大的事兒

不安之後,乾隆的思路逐漸清晰,他做出了決定,要解決先朝遺留下來的“天大的事兒”——允禩、允禟、允禵案件。

他先明確了允禩、允禟的身份。乾隆對兩位叔叔談不上感情,也不敢談感情。但他指出,二人均係聖祖仁皇帝之子,這是不爭的事實,這就是最基本的基調。接著,乾隆話鋒一轉,“痛批”二人在康熙朝參與奪嫡,“獲罪於聖祖”。

乾隆的這個轉折很關鍵,既打了一張感情牌,又為雍正懲治二人推卸了責任。

接著,乾隆指出,雍正初年,允禩、允禟怙惡不悛,“思亂宗社”。這個罪已經很大了,幾乎無法赦免,遭到懲處純屬“孽由自作”。將雍正帝對兩位的懲罰,說得順理成章。

再接下來,乾隆講了一番話,徹底為雍正帝懲處允禩、允禟推卸責任:“此事乃諸王大臣再三固請,實非我皇考本意。”大家誰都明白,乾隆的話明顯在撒謊。大家迷惑的是,乾隆此番話究竟是什麽意思呢?難道還要繼續打擊允禩、允禟家族嗎?

接著乾隆繼續他的話題,請文武百官、王公大臣各抒己見,對允禩、允禟事件的看法,可以說三道四,即使說錯了也無所謂。至此,人們才恍然大悟,乾隆本意並非要深究當年的陳年舊案,而是另有恩諭釋放。

這簡直就是個意外,人們沒有想到,乾隆即位之初,就敢於動這個大案子,尤其是父皇雍正的棺槨仍在京師,還沒有下葬陵寢。父皇屍骨未寒,兒子要違背他的意願,朝廷會接受嗎?他真的會為允禩、允禟、允禵平反昭雪嗎?

乾隆是個聰明人,他經過深思熟慮,決定分兩步走。

第一、解決允禩、允禟案子。乾隆並未給允禩、允禟平反,而是對兩位的子孫給予照顧:賞給紅帶子,恢複宗籍,收入玉蝶。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恩典,當年,雍正將他們削除宗籍,意味著他們並非皇室出身,是最嚴厲的懲處。乾隆此舉,對他們來講,意義非凡。

第二、解決允?、允禵案子。允?行十,是乾隆的十叔,因事被雍正削爵禁錮,圈禁在高牆之中。允禵是雍正帝的同袍弟弟,乾隆的親叔叔,同樣因事被拘禁在景山壽皇殿。這兩位叔叔,乾隆於即位後三個月先行釋放,乾隆二年二月,再次封為輔國公,給予爵秩。乾隆還親自對他們的生計,給以適度的安排。

乾隆這樣做,已經仁至義盡了,積壓在心中的不安,得到了撫慰。還有就是麵對宗室的尷尬,得到了緩解。

看上去,這件宗室大案的平複工作已經結束了,可乾隆帝並不認可,他覺得還有餘地。在之後的歲月裏,乾隆帝持續關照他們。允?最終以貝子喪禮下葬;允禵則在輔國公之後,再獲皇恩:乾隆十二年封貝勒,十三年晉郡王,乾隆二十年去世後,還獲得了“勤”字諡號。

至此,宗室中允?、允禵的案子最終得以解決。實際上,乾隆的內心深處,還有一處隱隱的痛,那就是允禩和允禟。

雖然在繼位之初,基本解決了兩位後代的名分和生計大事,但這兩位叔叔的事情尚未最終解決,他們仍沒能擺脫大罪人的惡名。主要是兩點:一是仍被開除宗籍,二是身附惡名未改,允禩仍為“阿其那”,允禟仍為“塞思黑”。

這件大事兒,一直拖到乾隆四十三年,這年正月,乾隆帝已經68歲了,往事依稀,他決定最終解決這件事兒。正月,他下達諭旨:“朕今臨禦四十三年矣,此事重大,朕若不言,後世子孫無敢言者。允禩、允禟仍複原名,收入玉牒。”

至此,乾隆釋然了;去世多年的兩位叔叔的在天之靈也會對他感恩戴德。

分享

允禩、允禟、允?的新朝待遇,雖是乾隆帝顧念宗室親情,予以的特殊關照。但畢竟是皇帝所為,這就帶有政治傾向了,難免被人揣測和窺視。於是,那些在雍正年間遭到懲處的各種政治犯,都渴望新皇帝予以關照,使他們早日脫離苦海。

乾隆帝會不會關注他們呢?他開始愛心泛濫,大發仁慈之心,一時之間,前朝被關押的政治犯,統統分享到了乾隆的皇恩。

先是“八爺黨”骨幹分享到了皇恩。“八爺黨”,就是允禩的黨羽。

解決延信冤案。延信,肅武親王豪格之孫,康熙二十六年正月封三等奉國將軍,四十年十月預議政、授正藍旗滿洲都統,五十七年十月,隨撫遠大將軍、康熙十四子允禵入西藏征討策妄阿拉布坦叛亂,並留守西藏。對延信的功績,康熙帝大為讚賞:“平逆將軍延信領滿洲、蒙古、綠旗各軍,經自古未辟之道,煙瘴惡溪,人跡罕見。身臨絕域,殲夷醜類,勇略可嘉,封輔國公。”雍正繼位,以延信黨附允禩、允禵,遭到懲處。雍正五年,議以二十罪,先奪去其爵位,擬罪當斬。世宗加恩幽禁延信,子孫連坐,削除宗籍;雍正六年,延信死於囚所。乾隆即位後,下令恢複延信子孫的宗籍,收入玉牒,賞給紅帶子。

解決蘇努冤案。蘇努是努爾哈赤子褚英的後裔,曾經獲得貝勒的爵位,出身可謂煊赫,身份高貴。雍正繼位,同樣以其黨附允禩,削爵,黜宗室。乾隆即位後,對於蘇努的冤案,比照延信之例,恢複其子孫的宗籍,收入玉牒,賞給紅帶子。

解決阿靈阿案。阿靈阿,鈕祜祿氏,滿洲鑲黃旗人,輔政大臣遏必隆第七子,康熙帝的小舅子。康熙年間,阿靈阿黨附允禩集團,是八爺黨的重要成員,康熙五十五年去世。雍正繼位,嚴厲打擊允禩集團成員,雍正二年,將阿靈阿墓碑改鐫“不臣不弟暴悍貪庸阿靈阿之墓”,予以羞辱;雍正四年,將阿靈阿之子,曾經的任領侍衛內大臣、刑部尚書阿爾鬆阿革職,處斬,妻子沒入官。乾隆即位,不僅恢複了阿靈阿父子的名譽,毀掉了羞辱的石碑,還將他們的子孫歸入原來的旗籍。

解決揆敘案。揆敘,滿洲正黃旗人,康熙時重臣納蘭明珠次子。康熙時屢有晉升,由侍衛升翰林院侍讀,充日講起居注官,擢掌院學士,兼禮部侍郎,遷工部右侍郎,轉工部左侍郎,晉都察院左都禦史。康熙帝非常賞識揆敘的才華,誇讚他“人品極好”,康熙五十六年去世的時候,賜諡“文端”,已經是非常高貴的封贈了。可是,揆敘黨附允禩集團,招來雍正帝的怨恨。雍正二年,雍正帝公布揆敘罪狀,追奪諡號,墓碑改鐫“忠不孝陰險柔佞揆敘之墓”,加以羞辱。乾隆即位後,為其恢複名譽,毀掉不雅墓碑。

至此,允禩集團的重要“罪犯”得以昭雪,淋漓盡致地分享了乾隆的寬仁之策。除此之外,“太子黨”集團、年(年羹堯)黨集團、隆黨(隆科多)集團,等等欽犯、要犯,也都分享了乾隆的仁慈政策。

比如太子黨中的王掞案。王掞,字藻儒,江南太倉人,康熙九年進士,授編修,官至文淵閣大學士。康熙六十年,請重立胤礽為太子,忤逆了康熙帝,理應問罪謫戍,以年老緣故,由其子王奕清代行,王奕清被遣發西陲,軍前效力贖罪。雍正三年,雍正帝責備王掞黨附允礽,其子王奕清、王奕鴻諂附年羹堯,目為奸巧,於是發配王奕清、王奕鴻同在軍前效力。乾隆即位後,王奕清了解到形勢已經發生了變化,於是鬥膽上書乾隆帝,為父鳴冤,乾隆帝大施恩澤,不僅給予王掞恤典,還釋放了王奕清。《清高宗實錄》記載:“王掞當日不能深知皇祖默定儲位之聖心,冒昧瀆奏,固屬不合;但伊身居政府,為國本起見,尚屬分所應言”。

對於年黨集團,乾隆帝看到,當年處罰的文武官員眾多,決定分別輕重,量為使用。他下旨道:“文員自知縣以上,武弁自守備以上,若有可用之才,保送該部,再加驗看,揀選奏聞,候朕酌量降等錄用。”

可以想見,這些欽犯,聽到乾隆的煌煌上諭,一定會感激涕零,叩頭謝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