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人至上

在清朝,我們今天的人會有這樣的認識,滿洲人金貴,漢人低賤,所以,才有滿漢不通婚的習俗。滿漢之間的關係達到了劍拔弩張的程度,是修複關係,還是繼續為敵,這個艱難的政治難題擺在了皇太極的麵前。

殺!殺!殺!

努爾哈赤時代的滿漢關係是怎樣的呢?一句話,非常緊張。要說努爾哈赤作為一個高瞻遠矚的政治家,應該知道民族團結的重要性,尤其是漢人,那麽多,對他打江山,建立和鞏固政權至關重要,他應該團結漢人。可是,努爾哈赤和漢人之間產生了嚴重對峙。這是怎麽回事呢?

努爾哈赤大肆殺戮漢人。努爾哈赤殺戮漢人,要從兩方麵說,一是漢人士兵,也就是明朝士兵。努爾哈赤一生征戰無數,主要是與明朝作戰,殺了很多漢人士兵。比如天命四年三月的薩爾滸大捷,明軍大敗,士兵死亡無數。《清太祖武皇帝實錄》記載:“橫屍亙山野,血流成河,其旗幟、器械及士卒死者,蔽渾河而下,如流澌焉。”統計薩爾滸戰役,明軍損失:將領死亡310多位,軍丁死亡近4.6萬人,損失馬、騾、駝共計2.9萬匹。二是大肆屠殺占領區的漢人。薩爾滸大捷後,努爾哈赤占領開原,大肆殺戮無辜漢民,幾乎要將漢人斬盡殺絕。

就這樣,努爾哈赤的八旗兵,以勝利者的姿態,以占領者的姿態,傲視漢人,欺淩漢人。那麽,這些地區的漢人會是一種什麽樣的態度呢?

首先是惶恐不安。麵對努爾哈赤的大肆屠殺,漢人風聲鶴唳,聞風喪膽,隻要一聽到金兵到了,便倉皇出逃。李民寏在《柵中日錄》中這樣寫到:“遼沈之間,畏賊不能耕者,延袤數百裏。”李民寏是朝鮮人,他毫無顧忌地記下了當時漢人懼怕努爾哈赤後金兵的場景。

其次是襲擊和報複。俗話說“哪裏有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漢族人們豈能坐以待斃,他們采取了報複行動。有的人在水和鹽中投毒,這很危險,滿洲人的牲畜被毒死,甚至連人的生命都遇到了危險。更有甚者,滿洲人到漢人開的店鋪買東西,會因此而遭遇生命危險。

這還不算,還發生了暴力襲擊事件。在鳳凰城,滿洲人瑪勒圖被漢人殺死;在尚間崖,三個滿洲人在行走途中被殘忍殺害…,這樣的事件舉不勝舉。

這些事件被報告給了努爾哈赤,他先是大驚失色,感覺到了事態的嚴重性,接著曉諭他的子民,要結伴而行,以防漢人的襲擊。

接著,讓努爾哈赤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漢人開始揭竿而起。

天命六年,鎮江漢人陳良策起義。天命六年七月,陳良策與明朝將領毛文龍合力,生擒鎮江遊擊佟養正。佟養正被押送給明朝廷,不久被斬首。

天命八年,複州人民起義,11000餘男丁起義,投降明朝。

天命十年,海州漢人聯絡明將毛文龍,裏應外合,襲擊滿洲人的屯寨。

麵對氣勢洶洶的漢人反抗,努爾哈赤采取的是強硬的措施,堅決鎮壓。天命十年,努爾哈赤下達命令:徹底搜查叛逆的漢人。他認為兩種人殺無赦,一是叛逃之人必殺,這些人屬於叛逆,見一個殺一個;二是秀才紳士必殺,他們起到煽動鬧事的作用,是帶頭叛逆之人。

所以,在努爾哈赤的心裏,對待漢人形成了一個固定的模式,殺無赦。

這就是努爾哈赤去世後,滿漢之間的關係,嚴重的對立。皇太極繼位稱汗,是延續父汗的政策,還是改弦更張?

“另類政策”

皇太極稱汗之後,首先關注到的就是滿漢關係。他在想,這種緊張的滿漢關係,一定會影響到他的宏圖大業的。怎麽辦呢?

改革,唯有改革才是出路,必須改變以往的政策,改善與漢人之間的關係,才能消除隱患。皇太極是個極聰明的人,他經過深思熟慮,采取了這樣一些措施:

施行“滿漢一體”的政策。努爾哈赤時代,滿洲人一直有一種優越感,什麽就業,孩子入學,等等,與漢民迥然不同。總之一句話,滿洲人優越,高人一等。皇太極決心改變這一現狀,他提出:“滿漢之人均屬一體,凡審擬罪犯,差徭公務,毋致異同。”就是強調要滿漢一家,不要分出貴賤。

施行“編戶為民”政策。改變漢人奴隸的地位。以往那些地位低下的漢人,被隨意安排給滿洲貴族,任意奴役,變成了沒有人身自由的奴隸。我們知道,奴隸不僅沒有人身自由,就連性命都沒有保障。皇太極稱汗之後,要改變這一現狀,他明確規定,漢人自己建立居住點兒,選擇那些品學兼優的人為頭兒,管理他們。這就是所謂的“編戶為民”政策。

皇太極實行的這一政策,具有重要意義。

第一、改變了滿洲人的形象。以往的滿洲汗王,包括那些滿洲貴族,在漢人心目中是非常恐怖的“胡子”,是殺人魔王。尤其是人們回憶起八旗軍占領漢人城鎮的時候,不是掠奪財物和人口,就是殘忍地屠城。這不就是“土匪”和“胡子”的形象嗎?這次不同了,皇太極宣布“滿漢一體”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抑製了滿洲人的權利,也就改變了滿洲人的社會形象。滿洲人開始和漢人和睦相處,共同生活,甚至出現了通婚的現象。

第二、改變了漢人的社會地位。皇太極的“編戶為民”政策,使漢人心裏有了底,感覺從此有了出路。比如那些滿洲貴族家裏的漢人奴隸,皇太極頒定了《離主條例》,規定這些奴隸可以依法告發他的主人,審訊屬實即可按律治罪,奴隸離開其主,恢複自由之身。比如皇太極頒發新《逃人法》,在兩個方麵有了重大突破:一是既往不咎,過去有過逃跑經曆的漢人,不再追究;二是對“叛逃”的人寬大處理,甚至允許逃走,逃到明朝去,但不許再回來。

皇太極的這兩個政策,得到了廣大漢民的支持,《清太宗實錄》記載:“漢官漢民皆大悅,逃者皆止,奸細絕跡。”從此,漢人也有了“良民證”,他們改變了低下的地位,可以安心地生產和生活了。他們不但不想逃跑,反而覺得這裏是他們的生活樂土。

皇太極的這種做法,很自然會遭到滿洲貴族的抵製,認為他“出賣”了祖業,抑製了滿洲貴族的權益,施行的是“另類政策”。但是,皇太極高瞻遠矚,並沒有被這些“雜音”所嚇倒;相反,他一如既往地堅持了這些“另類政策”,道路越走越寬廣。接下來,他又出台了讓滿洲貴族大吃一驚的政策。

關鍵人物

這個驚人的政策就是重用漢官。

按照常理,滿漢官僚的使用,自然是滿洲官員高於一切,漢官處在最低下的地位。可是,皇太極繼位之後,不走尋常路,他宣布要重用漢官,優禮漢官。皇太極稱汗時期,有兩個漢官最受青睞。

一個是範文程。

範文程是一個漢人,他究竟是怎樣一個人呢?康熙皇帝曾經這樣評價:“文程之策,可抵百萬雄兵。”看來,這個漢人不簡單,是個足智多謀之人。那麽,他是被誰發現的呢?對這個人,還需要追述一下。

範文程(1597年—1666年),字憲鬥,號輝嶽,遼東沈陽人。

範文程這個人才是被努爾哈赤發現的。關於範文程投靠清朝,有兩種說法:一是主動投靠。範文程小的時候就喜歡讀書,18歲的時候他考取了秀才,第二年,努爾哈赤稱汗建製。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努爾哈赤攻下撫順,範文程與兄範文寀主動求見努爾哈赤,投靠了後金政府。二是強行歸順。努爾哈赤攻克撫順等地,大肆擄掠,其“論功行賞,將所得人畜三十萬散給眾軍,其降民編為一千戶”,範文程兄弟,亦當在降民之列。由於範文程長得又高又大,引起努爾哈赤注意,便招至席前問話。範文程是何等聰明機敏之人,估計他給努爾哈赤留下的印象很好,於是,努爾哈赤便將範氏兄弟分給了鑲紅旗。

不管屬於那種情況,範文程是歸順了努爾哈赤,成為他的馬前卒。努爾哈赤也了解到了範文程的身世,是曆史名人範仲淹的第十七世孫。於是,努爾哈赤說道:“名人之後,善待之”。《清史稿》記載:“上伐明,取遼陽,度三岔攻西平,下廣寧,文程皆在行間”。“皆在行間”,用詞很妙,“行間”是什麽?可以是謀士,也可以是隨從,更可以是隨軍打仗的漢人奴隸。

不管怎麽樣,範文程在努爾哈赤時代僅僅是一個小小的章京,八年的磨煉,使他嚐盡了酸甜苦辣。因為在滿洲的軍營裏,漢官是不受重視的,經常遭到滿官的冷嘲熱諷,甚至是辱罵,沒有什麽社會地位。

皇太極繼位,範文程的春天到了。

首先是安插在自己的身邊。範文程很快成為皇太極的重要謀士,須臾不能離開。因為信任,便不能離開。有的時候,範文程都下班了,剛剛離開,皇太極想起什麽事情了,馬上又給叫回來,說是有要事相商。

其次是言聽計從。範文程參與討論軍政大計,皇太極最常說的兩句話是“範章京知道嗎?”“何不與範章京商議?”資料記載,凡是範文程提出的建議,皇太極都會馬上通過;凡是範文程不知道的建議,他都要耐心向其谘詢,真可謂言聽計從了。

關於皇太極優禮範文程的故事很多,舉幾個例子:

①賜飯。範文程經常陪著皇太極吃飯,這已經讓滿朝文武為之側目了。有一次,開飯前,範文程遲遲不動筷子,皇太極開始不明白,一會兒他明白了。原來,範文程在惦記自己年邁的父親,才不肯動筷子吃飯。於是,皇太極命人把這桌美味佳肴賜給範文程的父親,表達出對範文程的禮遇。

②雪恥。順風順水的範文程遇到了一件糟心事,自己的老婆被人看上了。範文程的老婆很漂亮,遠近聞名,他正引以為自豪呢,意外發生了,多鐸看上了自己的老婆,並且傳出了緋聞。多鐸是皇太極的異母弟弟,又是自己的旗主,怎麽辦呢?範文程一籌莫展,真想自殺雪恥。這個時候,皇太極給他雪了恥,狠狠地處置了多鐸:多鐸因謀奪大臣之妻被罰銀萬兩,奪去所屬牛錄三分之一。

皇太極最信任,最終用的漢臣,除了範文程之外還有一個人,他是誰呢?

一個“噴子”

皇太極在天聰年間,還曾重用過一個漢人,這個人叫做寧完我。

寧完我(1593—1665年),字公甫,遼陽人。作為一個漢人,早在努爾哈赤時期就已經投靠了後金。

寧完我精通文史,才華橫溢,可是,他並沒有得到重用,而是被代善的兒子薩哈廉收為家奴,供人役使,處在社會的最底層。

皇太極即位後,了解到寧完我的才華,決定啟用他。皇太極先對寧完我“麵試”。寧完我誇誇其談,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大家覺得這個人不就是一個典型的“噴子”嗎?

可是,皇太極很喜歡,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出之奴隸,登之將列。”就是解除了他的奴隸身份,召進文館,參與國家大事的討論。寧完我被啟用了。

對此,滿洲親貴頗有微詞,認為大汗居然重用一個不靠譜的“噴子”,實在是讓滿人心寒。但是,皇太極很自信,認為自己沒有看錯。他就要啟用、重用寧完我。

寧完我被皇太極重用了,他不負眾望,果然做出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寧完我敢於直言,敢於說出別人不敢說的話;尤其敢於上書皇太極,鞭撻時政,建睿智之言。看看這個“噴子”都說了什麽。

上書“定官製”。清朝初建,官製肯定不完備,國家機器運轉不靈。寧完我看到了這一點,便上書皇太極,要求建立“六部製”,就是仿照明朝製度,設立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規定各部門職責,各司其職。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寧完我居然長篇累牘地建議設立言官。這個言官就是可以隨便說話,可以批評時政,甚至可以批評皇帝,說錯了也不犯法。他尖銳地指出:“似此寂寂,豈國中真無事耶?”矛頭直接指向了皇太極:“言官既設,君身尚許指摘,他人更何忌諱?”這不是明目張膽地要彈劾皇太極嗎?

上書“辨服色”。寧完我先誇了皇太極,說他禮遇漢官;接著,他話鋒一轉,批評了一些滿洲親貴淩辱漢官的做法。確實,由於漢官不懂滿語,往往遭到滿人的欺淩,這些漢官傷心至極:“有至傷心墮淚者,將何以招徠遠人,使成一體?”

實際上,這種滿洲親貴欺淩漢官的情況屢見不鮮,皇太極是知道的。怎麽辦呢?寧完我建議要“辨服色”。就是滿官和漢官要穿不同的服裝,對漢官的語言、生活習慣、民俗風情要尊重,不許歧視他們。

上書“嚴軍紀”。寧完我指出了八旗兵以往的掠殺政策:“師行所經,戒殺戒掠,務種德樹仁。”實際上,八旗兵一直是奉行殺掠的政策,很不得人心。不僅如此,寧完我還告誡八旗兵不要隨意擾民,要嚴明軍紀。

上書“智取天下”。寧完我指出,要想得到天下,坐江山,必須智取,使用智慧,用謀略奪得天下;而最忌諱的就是莽撞。寧完我列舉了一些古代的例子,也結合了先帝(努爾哈赤)創業的經驗和教訓,進一步強調了智取天下的重要性。

此外,寧完我還提出了許多非常辛辣的建議。在外人看來,寧完我就是一個“噴子”,說常人不敢說的話,而且滔滔不絕。令人意外的是,皇太極不但不反感,卻是一律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