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人之路

《孟子》曰:“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

孟子的這句名言大家都知道,不用過多解釋。那麽,本文的主人公努爾哈赤,正是這一名句的最好體現,他的人生開篇體現的是一種苦苦的味道。

噩夢

一般人都認為努爾哈赤出生於一個貴族家庭。確實,父親塔克世是當時女真族的一個中產之家,至少以一個小康生活吧,衣食無愁。家裏麵豢養著奴隸,像那些挑水、砍柴、做飯等,都由這些奴隸來做。所以,在幼小的努爾哈赤眼裏,在旁人眼裏,他的家境很不錯。

可是,事情往往不隨人願。努爾哈赤的出身優越轉瞬即逝,這讓年幼的他,倍感苦澀而心酸。

一是家道中落。

就像《紅樓夢》中的大觀園一樣,原來的奢華生活在經曆震**之後,衰敗下來,賈府的人們樹倒猢猻散。這種變故對於成人尚且難以接受,何況小孩子呢?努爾哈赤就經曆了這樣的變故。他的貴族生活受到了衝擊,再也不能養尊處優了。

不僅僅如此,讓努爾哈赤意想不到的是,他要為了生計而像那些不堪的窮人一樣,辛勞地苦度人生:登山撿鬆子,登山挖人參,采集野果子充饑;下河撒網打魚;在田裏辛勤地勞作;去馬市進行交易,等等。還有,就是他要吃粗陋的食物,簡直難以下咽;包括他的住宿條件,那就極不講究了,在山上,在田野,在河邊,都和普通人一樣,是簡易的茅棚,並不能遮風擋雨…人世間的艱辛,他是足足的體味到了。

二是幼年喪母。

有一首歌,叫做《世上隻有媽媽好》,其中提到“沒媽的孩子像根草”。在努爾哈赤身上,深深體味了沒媽的苦澀滋味。《滿洲實錄》這樣記錄道:

“汗十歲時喪母,繼母妒之;父惑於繼母言,遂分居。”

要說努爾哈赤真是命不好,10歲時,親生母親去世了。

考證史料,努爾哈赤的親生母親叫額穆奇,姓喜塔臘氏,她有一個可怕的出身。額穆奇的父親是王杲(喜塔喇·阿古),明朝末期為建州女真頭領,官至建州右衛都督。本來,王杲令族人側目,地位煊赫。可是,他卷入了與明朝的政治和軍事鬥爭,大肆殺伐明朝將領。萬曆三年,明將李成梁率軍攻打建州,王杲被擒,在北京被淩遲處死。

額穆奇出嫁塔克世後,共生育了四個子女:長子努爾哈赤、三子舒爾哈齊、四子雅爾哈齊,和一個女兒。

盡管額穆奇生育頻繁,深得夫寵,但是,到隆慶二年,努爾哈赤10歲的時候,額穆奇病逝了。她的死,讓年幼的努爾哈赤不知所措,漫長的人生之路從此要靠自己走下去了。

果然,額穆奇去世後,繼母懇哲(那拉氏)主持家務。這個女人雖然僅僅生育了一個兒子,在家裏卻專橫跋扈,尤其歧視努爾哈赤兄弟。懇哲擔心財產落入別人之手,便處心積慮地算計陷害努爾哈赤。努爾哈赤的父親塔克世是個怕老婆的懦夫,不僅不為孩子們做主,反而與惡妻一道,歧視自己的親骨肉。

努爾哈赤感到天都要塌了,漫漫人生路,該怎麽走呢?他跑出家門,伏在母親的墳頭上,放聲大哭:“老天爺,難道真的要絕人之路嗎?”

三是寄人籬下。

生母去世之後,努爾哈赤遭到繼母的白眼,在家裏呆不下去了,不得已,便帶著三弟舒爾哈齊來到了外祖父王杲的家裏,過起了寄人籬下的生活。要說,作為外祖父,王杲應該理解、善待自己的外甥;可是,王杲卻把自己的外甥看作家奴,《明神宗實錄》明確記錄:“奴酋,原係王杲家奴。”

這就太悲催了。俗話說“屋漏偏逢連夜雨”,生母離世,繼母歧視;唯一的投靠,外祖父王杲又把他當做家奴使喚。努爾哈赤嚐盡了人間冷暖:親人的冷漠,世道的炎涼,他是全部感受到了。

到這裏,大家可能以為努爾哈赤的黴運到頭了;也是,一個人再倒黴,還能怎樣!可這黴運並沒完,更倒黴的事情發生了。萬曆二年,明朝總兵李成梁攻打王杲城堡。當時,努爾哈赤正在王杲家裏,城破之時,努爾哈赤兄弟雙雙被俘虜。

哎呀,這個時候的努爾哈赤,真是走投無路了。

女人與禽獸

說起來奇怪,努爾哈赤作為一代偉人,他居然和女人產生了不解之緣,尤其是他和禽獸之間竟然有著剪不斷的情緣,究竟是怎麽回事呢?要從他寄人籬下講起。

努爾哈赤由於受到繼母懇哲的排斥,不得已與三弟寄養在外公王杲家裏。可是,王杲遭到李成梁的攻擊,被俘押往京師,同時被俘的還有他的外甥努爾哈赤。

被敵兵俘虜,這對於努爾哈赤來說,簡直就是奇恥大辱,他首先想到的就是自殺,所為“士可殺不可辱”,這在青年的努爾哈赤心中是有底線的。可是,他沒能如願。

李成梁相中了這個青年。《遼籌》這樣記載:

“太祖既長,身長八尺,智力過人,隸成梁標下;每戰必先登,屢立功,成梁厚待之。”

說得再明確不過了,是努爾哈赤本人非常優秀,深深吸引了敵將李成梁。李成梁喜愛的不得了,有資料記載李成梁甚至想把他收為近侍,伺候自己。看來,這個努爾哈赤非常機靈聰明,他的才幹贏得了認可。

於是,努爾哈赤又有了新的“家”,他在李成梁麾下服役三年。在這裏,李成梁處處照顧這個青年,給他提供一切方便,隻因為他太喜歡了。在帥府上下,大家非常嫉妒,人們眼裏,他們之間簡直就是“誼同父子”。

可是,這隻是李成梁的一廂情願而已,這個青年與他離心離德,不僅如此,由於外公王杲被殺,努爾哈赤簡直就是懷恨在心,時機一旦成熟,他會報仇雪恥的。

事也湊巧,李成梁和努爾哈赤之間的關係,很快發生了逆轉,兩個原因:

其一:他是心腹大患。這源於努爾哈赤獨特的生理特征,傳聞,一次李成梁洗腳,他向自己的小妾炫耀道:“你說,我為什麽能當這麽大官呀?”小妾不解,李成梁指著自己的腳掌說:“就是這七顆黑痣,給我帶來了幸運。”誰知小妾卻不以為然:“這算什麽?努爾哈赤的腳心上長了七顆紅痣呢?”

李成梁一聽,大驚失色,七顆紅痣,這是天子之象啊。他嚇出了一身冷汗,馬上密奏朝廷,並決定秘密逮捕他,向朝廷邀功請賞。

其二:他是李的情敵。說來可笑,李成梁的小妾與年輕的努爾哈赤居然日久生情。也是,英雄愛美,美人當然也喜歡英雄。努爾哈赤的才幹,俊朗的外貌,謙恭的態度,無不深深吸引了這個女人。而這一切,被多疑的李成梁看在眼裏。

這兩點就夠了,李成梁臥榻之旁豈能允許他的存在?努爾哈赤危在旦夕。

是這個女人舍己救了他,她用行動來保護、報答這個自己愛的青年。於是,努爾哈赤得以伺機逃脫。

可是,談何容易!那是在虎口之中,僥幸必須具備充足的條件,否則,他一定成為刀下之鬼。在這裏,就是那些禽獸們拯救了努爾哈赤,成為他的“救命恩人”:

1、大青馬。努爾哈赤脫逃,離不開這個,它是女真人的摯愛。耕作的時候,它是勞動力;出行的時候,它是交通工具。努爾哈赤連夜逃跑,多虧了“大青”,夜行百裏,兼程不息,隻要有一口氣,它就馱著主人奔跑,最終它累死了,但救了主人。

2、大黃狗。在滿洲人眼裏,狗的意義是非凡的:它既可以看家護院,又可以為主人引路,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對於出逃的努爾哈赤來說,這個大黃狗,就起到了引路的作用。也有一種說法,當李成梁放火燒山,企圖燒死努爾哈赤的時候,是大黃狗一次次往返於河邊,用自己濕漉漉的身體,撲滅山火,挽救了主人的性命。

3、烏鴉。這種禽鳥,我們漢族人不喜歡,大家常聽到“烏鴉嘴”這樣的話,也常看到影視作品中烏鴉出現在墳地裏,哀嚎而淒涼的叫聲,讓人們毛骨悚然,誰會喜歡這個黑色的禽類呢?然而,有資料記載,烏鴉救過努爾哈赤的性命。李成梁窮追不舍的時候,努爾哈赤又饑又渴,暈倒在險坡之上,眼看敵兵將至,努爾哈赤岌岌可危,一群烏鴉飛過來,穩穩地、嚴嚴地覆蓋住了努爾哈赤。李成梁討厭這些烏鴉,不想多看一眼,便鳴金收兵。努爾哈赤逃過一劫。

所以,我們看,努爾哈赤這個尊貴的帝王,居然與女人和禽獸有著不解之緣,是女人、大青馬、大黃狗、烏鴉救了他的性命,才使他有機會活下來,施展他的政治抱負,開啟這個民族嶄新的時代。

這樣,滿洲就有了很特殊的民族習俗:不吃狗肉,不穿狗皮;享鴉雀,在門前的索羅杆子上裝置木鬥,內盛五穀及其他食物,以饗烏鴉。

迷惘

對於努爾哈赤來說,幼年、青年時代,真是沒有美好的回憶。生母的離世,繼母的寡恩,外公的薄情,人間冷暖,讓這個年輕人過早成熟了。這都不算什麽,關鍵是,在他坎坷前行的時候,不幸突然降臨,讓他措手不及。

先是,外公王杲被殺身死。王杲因為屢次與明朝作對,遭到李成梁攻擊。王杲兵敗後,逃往哈達部,卻被人出賣,獻給了明將李成梁。這李成梁大喜,便綁了王杲,押往京師,最終,在京師被淩遲處死。努爾哈赤聽到這個消息,極為震驚,雖然他和外公之間殊少感情,但是,一旦生死別離,那種仇恨的情緒便迅速蔓延開來。

按說,以這點兒仇恨的情緒,努爾哈赤並不會產生複仇的動力。動力不足,主要是他和外公之間的感情淡漠,這是關鍵。可是,接下來,努爾哈赤遇到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他的父親塔克世、祖父覺昌安被明軍殺死!這簡直就是晴天霹靂,努爾哈赤難以接受。無緣無故,兩個人怎麽會被明軍殺死呢?

原來是一個叫尼堪外蘭的家夥,導致努爾哈赤父祖被殺。

尼堪外蘭是圖倫城城主,這個人很狡猾,善於搞陰謀詭計,深得明朝信賴。

王杲被殺之後,他的兒子阿台子承父業,以古勒寨為根據地,繼續開展反抗明朝的鬥爭。李成梁求功心切,企圖一舉殲滅阿台。怎奈阿台英勇抵抗,李成梁攻打兩晝夜仍未攻下,一籌莫展,便遷怒於尼堪外蘭。

這個時候,努爾哈赤的祖父覺昌安,父親塔克世雙雙來到古勒寨,爺倆兒想勸說阿台投降,以挽救城中百姓,免遭戰火。同時,覺昌安也有一個小私心,就是順便救出自己的孫女(阿台的妻子),祖孫團圓。可是,阿台不識好歹,不但不聽從勸阻,反而扣下了覺昌安父子倆。

也就是這個時候,狡猾的尼堪外蘭耍起了陰謀,他對著古勒寨大聲喊道:“誰殺死阿台,將來就讓誰作城主!”這一招兒果然很靈,古勒寨城民迅速倒戈,殺死了阿台,開城迎敵。

可是,古勒寨人上當了,李成梁進城之後,翻臉不認人,不僅自食其言,而且大開殺戒,2200多百姓被無辜殺害。可悲的是,努爾哈赤的父祖,覺昌安和塔克世也不幸遇難身亡:覺昌安被火燒死,塔克世被亂軍殺害。

到這個時候,努爾哈赤就極度憤怒了,誰殺死了他的父祖,誰就是他的不共戴天仇敵。可是,誰是殺死努爾哈赤的罪魁禍首呢?努爾哈赤決定興師問罪。

他先向明朝廷問罪,大加責怪明朝不分青紅皂白:“我的父祖沒犯任何錯誤,為何遭到你們殺害?!”。明朝廷懼怕事情鬧大,便匆忙派人解釋道:

“非有意也,誤耳。”於是,朝廷趕忙做出姿態:歸還努爾哈赤父祖的遺體,敕書三十道,馬三十匹,並準許努爾哈赤承襲父職,任建州左衛指揮。

很明顯,努爾哈赤責怪明朝廷的做法是盲目的,明朝那麽強大,以他的實力,遠沒能敵,如果一意孤行,一定會吃大虧的。努爾哈赤經過分析,很快了解到了這一點。

好漢不吃眼前虧,努爾哈赤轉而宣布:“殺我父祖者,實際上就是尼堪外蘭!”努爾哈赤一口認定,不是尼堪外蘭的唆使,古勒寨的百姓就不會上當,明軍就不會破城亂殺,一句話,尼堪外蘭是罪魁禍首。人們並不明白,這個把目標鎖定在尼堪外蘭身上的努爾哈赤,究竟要幹什麽。

明廷舒了一口氣,努爾哈赤沒把目標鎖定在朝廷身上。但是,朝廷是明確的,他們非常討厭這個青年,在仕途上,在經濟上,在人脈上,每條道路統統給他堵死了,這讓年輕的努爾哈赤倍感窒息,前途迷惘,他捫心自問:未來的道路要怎麽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