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別對待

努爾哈赤要建立帝業,成就一番大事業,這隻是他的一廂情願。實際上,會遭到來自各方的反對,甚至會遭到周圍政權的打擊。努爾哈赤審時度勢,采取了一係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區別對待,便是其中之一。

“假象”

萬曆二十一年,努爾哈赤以少勝多,擊敗了九國聯軍。之後,他就立下了一個更大的目標:一定要吞並扈倫四部,要如何實現呢?

扈倫四部,指的是哈達部、輝發部、烏拉部和葉赫部。這四部毗鄰建州,就是他們聯合了九部,三萬餘人來攻打建州。

努爾哈赤經過思索,決定采用“遠交近攻”的策略,拿下扈倫四部。

《朝鮮李朝實錄》記載:“老酋欲‘遠交近攻’之計。”

引文中的“老酋”就是努爾哈赤。他分析了一下,這四部中,哈達和輝發最近,攻打他們,先行拿下;烏拉和葉赫遠一些,采取和平交往的策略。之所以如此,就是擔心建州出兵哈達和輝發的時候,烏拉與葉赫進行幹涉。

看來,進攻是真,而遠交實際上就是一種權宜之計,帶有一定的欺騙性。實際上,不僅對烏拉和葉赫帶有欺騙性,就連即將挨打的哈達也對努爾哈赤抱有幻想。

萬曆二十七年,葉赫部進攻哈達的時候,哈達首領孟格布錄就把自己的三個兒子弄到建州做質子,以便向努爾哈赤借兵,討伐葉赫部。孟格布錄的這種做法,正中了努爾哈赤的計策。結果是,努爾哈赤通過“假象”實現了“近攻”的目標,出兵攻下了哈達城,俘獲了孟格布錄,卻假惺惺為孟格布錄鬆綁,賞賜珍物。其目的就是為了掩人耳目,麻痹明朝廷;第二年,努爾哈赤就找了個借口殺了孟格布錄。

輝發部的結果幾乎和哈達部一樣,也有一個質子於建州的過程,請努爾哈赤出兵抵擋葉赫部的進攻,結果,努爾哈赤滿口答應。輝發部和它的首領拜音達理的結局就更加淒慘,萬曆三十五年,輝發城被努爾哈赤攻下,拜音達理父子死於戰火之中。

努爾哈赤以“假象”實現了“近攻”的目標,兩個最近的部落哈達部和輝發部被建州吞並。

接著,對努爾哈赤抱有幻想的烏拉部,還沉醉在過去的印象中。烏拉部的首領布占泰相信,努爾哈赤永遠不會進攻烏拉,他們之間不僅有婚姻關係,更重要的是信任關係,布占泰相信努爾哈赤。

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努爾哈赤不會沉浸在過去對布占泰的“友好”中,那一切都是假象,尤其是萬曆三十五年之前,輝發部還存在著,努爾哈赤需要一個和平的外部環境,而假意友好烏拉部。今天不同了,哈達和輝發都已經滅亡,努爾哈赤撕下了偽裝的麵紗,開始找茬兒布占泰。

所以,不管布占泰做得有多好,不管他有沒有理由,隻要擋住了努爾哈赤的統一大業,就必須拿下他。萬曆四十一年正月,東北還是漫天飛雪的季節裏,努爾哈赤就已經迫不及待了,他統三萬大軍,長途跋涉,入侵烏拉。布占泰抵擋不住努爾哈赤的強大進攻,兵敗後,狼狽逃亡葉赫部。

扈倫四部,最後隻剩葉赫部。努爾哈赤全力以赴,在征伐葉赫部的時候,努爾哈赤仍然使用了種種“假象”,最終不僅拿下了葉赫部,還采取欺騙的手段誘殺了葉赫部的首領布揚古。這個問題,後麵還會詳細提到。

這個錦心繡口的努爾哈赤,在與群雄的較量中,多次使用“假象”的政治手段,擊敗對方。

對症下藥

努爾哈赤要統一女真各部,遇到了來自蒙古的各種阻力,尤其是漠南蒙古,同葉赫部關係密切,直接影響了努爾哈赤對扈倫四部的統一大業;還有就是漠南蒙古的林丹汗,與明朝聯合起來,達成抵禦努爾哈赤的政治聯盟。所有這一切,都讓努爾哈赤感到,對於蒙古必須要采取非常措施,否則會非常被動。

可是,蒙古地域遼闊,各部之間發展不平衡,軍事實力也有很大差異,他們對待建州的態度又各不相同。該如何辦呢?努爾哈赤決定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症下藥。

對於科爾沁部,要著意示好。

科爾沁部對於努爾哈赤曾經做過兩次大錯事,讓努爾哈赤非常惱怒。但他每次都能夠瞧準時機,化解矛盾。

第一次是萬曆二十一年,科爾沁部明安貝勒糾結近萬名蒙古兵,參與了九部聯軍,攻打建州。可惜,此次九國兵大敗而回。明安貝勒倍感尷尬。

努爾哈赤敏銳地看到,科爾沁蒙古有悔改之心,可以適當爭取。於是,下令挑選20名蒙古兵俘虜,讓他們穿上錦衣,騎上駿馬,送他們返回科爾沁。

大家不明白,反對努爾哈赤的做法:“不行,這不等於放虎歸山嗎?將來一定威脅到我們。”

努爾哈赤道:“從長遠看,爭取科爾沁非常重要。如果他的起兵加入我們的隊伍,那可就厲害了。”

果然,這20人回去之後,大加讚賞努爾哈赤和建州,很多科爾沁人向往著有一天也要到建州走走。於是,兩部之間交往密切,互通有無。

第二次則是萬曆三十六年三月,努爾哈赤發兵攻打哈達。這是讓努爾哈赤意想不到的事情。

《滿文老檔》記載:“科爾沁蒙古翁阿代貝勒與烏拉布占泰合兵。”

努爾哈赤沒想到,從萬曆二十一年到三十六年,15年的友好交往化為烏有,當時就氣憤異常。可是,努爾哈赤並沒有失去理智,四年後,萬曆四十年,努爾哈赤和科爾沁的明安貝勒結成姻親關係,越走越近,結成了牢不可破的政治聯盟。

對於喀爾喀部,要主動爭取。

喀爾喀五部對建州的態度各部一樣,甚至很對立:以恩哥德爾為首的一部,主動投奔建州,要求與建州結盟。努爾哈赤順水推舟,不僅把公主嫁給了他,還允許他留住在建州,給予優裕的生活。

相反,以介賽為首的一部居然與建州為敵,勾結明朝,打擊努爾哈赤。萬曆四十七年,介賽糾集近萬名蒙古軍,配合明軍,打擊努爾哈赤。

努爾哈赤決定給介賽點兒顏色看看,於是,派出精兵強將攻擊介賽軍,蒙古軍大敗,介賽及其親信二十餘人被俘獲。

但是,努爾哈赤高瞻遠矚,沒有殺掉介賽,而是釋放了他。介賽很感動,便決定不再與建州為敵。不僅如此,他來了個180度大轉彎,決定與建州合作,打擊明朝。

努爾哈赤的蒙古政策再次取得成功。

對於察哈爾蒙古,努爾哈赤決定重點打擊。有兩點主要原因:

一是察哈爾部首領林丹汗野心勃勃。他人多勢眾,自稱有“四十萬眾”,夢想有一天統一蒙古,回複成吉思汗的大元基業。這就與努爾哈赤的宏大夢想發生了衝突。

二是明朝利用林丹汗的“雄心”,有意扶持林丹汗,提高對其的財力支持,由每年的4000兩增加到40000兩,目的非常明確,就是要求林丹汗和明朝合作,共同夾擊建州。

努爾哈赤做出了對察哈爾林丹汗的決策,堅決、徹底、幹淨地消滅這個敵人。

小心

努爾哈赤對於朝鮮的態度,有一個變化的過程。

開始的時候,由於朝鮮距離建州遙遠,對這個異國之邦並不了解,甚至會做出錯誤的判斷。比如,努爾哈赤曾經對蒙古兵和朝鮮兵進行過一個對比。

《聖武記》:“故得朝鮮人十,不若得蒙古人一。”

《滿文老檔》中也有類似的記載。努爾哈赤之所以得此結論,還是他覺得蒙古人騎馬射箭,與傳統習俗有關;加之蒙古和女真之間,服飾近似,比較了解。但是不管怎麽說,十比一的關係,是努爾哈赤對朝鮮知之甚少的結果。

可是,接下來,發生了兩件事情,就使得努爾哈赤不得不倍加關注朝鮮了。

一件事是渭源事件。

萬曆二十三年,有一部分建州人,越過渭源到朝鮮境內采參,並進行掠奪。與朝鮮人發生衝突,結果朝鮮殺死了建州四十多人。這件事被報到努爾哈赤那裏。

努爾哈赤極為震怒:“豈有此理,我們與朝鮮素無仇怨,為什麽如此戕害我國人民?此仇一定要報!”於是,努爾哈赤調兵遣將,準備發兵報複。朝鮮方麵聞聽消息,感到了事態被擴大化了,國王也是不知所措。

正當努爾哈赤準備興兵的時候,沒想到明朝廷出麵幹涉。努爾哈赤起初不以為然,可當他聞聽明朝派遣大員餘希元前來調節此事的時候,便大驚失色了。

關鍵是,明朝的此次調停,是受到了朝鮮的鼓動。萬曆二十四年,餘希元帶領大批隨行人員,在兩位朝鮮官員的陪同下,出使建州。

努爾哈赤思慮再三,有明朝出麵,那就一定要小心了。於是,他做出了決定:隆重迎接餘希元一行。

首先,傾巢出動,迎接餘希元。先派出300人去中途問安,再派出10000多騎兵沿途護送,快到費阿拉城的時候,又有10000名步兵列隊相迎。其次是高規格接待,努爾哈赤的五虎上將額亦都等前往出迎,努爾哈赤與舒爾哈齊親自出麵,使得餘希元一行倍兒有麵子。努爾哈赤還安排隆重的宴席美酒,款待他們。

看到朝鮮使臣,努爾哈赤起就不打一處來,先行控訴了渭源事件中,朝鮮的是非:“他們殺死了我們四十多人,還請皇上為我們做主。”說完,向餘希元拱手示意。

餘希元傳達了明朝皇帝的諭旨:“建州與朝鮮都是大明的附屬,不可亂起釁端。”努爾哈赤一聽,知道是朝鮮先入為主了,也知道朝廷的態度,是偏袒朝鮮一方的。

努爾哈赤何等精明,此時如果硬頂,沒什麽好處。於是,他立即表達了對大明的忠心:“我一定照辦,我沒什麽企圖,我要為大明保衛邊疆的一草一木。”不僅如此,努爾哈赤還贈給了朝鮮使臣一匹高頭大馬。

努爾哈赤看清楚了,此時此刻,一定要學乖點兒,不然,一旦明朝翻臉,自己就前功盡棄了。餘希元並不了解努爾哈赤的心理變化,所以,對努爾哈赤的前倨後恭甚為不解,甚至有些驚訝了。

第二件事是遭到拒絕事件。

萬曆三十五年,努爾哈赤得到一個消息:烏拉部首領布占泰得到了朝鮮的支持,朝鮮國王給布占泰一個職務封贈。

努爾哈赤感到了不安,他認為,一旦朝鮮支持烏拉,烏拉將如虎添翼,對建州來講是一個巨大的威脅。為此,努爾哈赤決定,派人前往朝鮮,向朝鮮國王討取職務封贈,借以試探朝鮮對建州的態度。

結果,讓努爾哈赤大驚失色,朝鮮方麵居然拒絕了建州的請求。態度很明顯了,朝鮮支持烏拉部布占泰。

努爾哈赤感覺非常不爽,不僅失去了顏麵,而且帶來了威脅。如何是好呢?

恰在此時,給努爾哈赤帶來了一個轉圓的契機。臨近朝鮮的斐優城居民向努爾哈赤求援,乞求擺脫烏拉部的控製,來建州居住。

機會來了。努爾哈赤決定馬上出兵斐優城,可以收到一石二鳥的效果:震驚了烏拉;朝鮮也得到警告:“進入朝鮮的建州人,必須要歸還建州。”看看朝鮮的反應如何。

結果,朝鮮表示了認同。

努爾哈赤舒了一口氣,對於朝鮮這個陌生的王國,他的印象越來越清晰,必須小心行事;否則,來自朝鮮的牽製力量會影響他的統一大業的。

兩手

努爾哈赤自己感到很奇怪,明朝對他的態度幾乎是首尾一致的,凡是反對努爾哈赤的人,明朝都會支持他。

尼堪外蘭是努爾哈赤起兵時的頭號敵人,努爾哈赤就認定了是他害死了自己的父祖。明朝沒有幫助努爾哈赤擒拿尼堪外蘭,相反,卻支持尼堪外蘭,一再充當他的保護傘,以至於努爾哈赤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除掉這個仇敵。

努爾哈赤滅掉哈達部的時候,明朝極為不滿,便進行幹涉。努爾哈赤一麵敷衍明朝的質問,不敢殺害哈達部首領孟格布祿;一麵又借口孟格布祿圖謀不軌,出爾反爾,很快處死了他。這讓明朝廷極為惱怒,又給他記了一筆。

在建州與葉赫的較量中,明朝同樣支持葉赫部,以牽製建州的崛起。

《明神宗實錄》記載:“有北關在,可牽製奴酋,之後遼沈或可恃以無恙。”

“北關”就是葉赫部。從神宗實錄中可以看出明朝的目的,確實為了牽製努爾哈赤,以確保遼沈一代安然無恙。所以,即使努爾哈赤欲把親子阿巴泰作為質子,交給明朝,明朝還是派出一千餘名官兵,攜帶火器,炮轟努爾哈赤的軍隊。

明朝對於朝鮮的支持,同樣出於牽製努爾哈赤崛起的考量。當然,努爾哈赤與朝鮮關係時好時壞,並不完全取決於明朝的關係,也有朝鮮朝野對建州政權的認知程度。朝鮮一直以來,尊明朝廷為正統,向其稱臣納貢;對於剛剛崛起的建州,則不太認可。這樣,一旦朝鮮與建州之間發生衝突,明朝就會毫不猶豫地站在朝鮮一邊,壓製建州讓步。比如“渭源事件”,明朝就主動出麵調停,使得努爾哈赤不得不對朝鮮讓步妥協。

麵對明朝的態度,努爾哈赤會采取怎樣的策略呢?

兩麵的策略,一麵應付明朝,麻痹明朝,不使明朝懷疑努爾哈赤的忠心;一麵必須發展壯大自己,缺一不可。

單講努爾哈赤應付和麻痹明朝,看看他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一是表忠心。對於明朝,努爾哈赤堅定了一個信念,絕對不能得罪,否則,會招來滅頂之災。所以,清史大家孟森先生這樣寫到:“忠於大明,心若金石”。明朝讓他幹什麽,他必須幹什麽。明朝說,有個叫克五十的人,殺了大明的官員,隱藏在建州。努爾哈赤趕緊將克五十緝拿歸案,並且斬殺了克五十,把他的腦袋砍下來,獻給明朝廷。努爾哈赤曾經多次表示,我沒有任何野心,我一定為大明守住950裏邊防江山。

而明朝廷,也感念努爾哈赤的忠心,不斷給他升官發財。

《明神宗實錄》記載:“奏入,上從其請,準與都督僉事,此奴賊受我殊恩之始也。”

到萬曆二十年,努爾哈赤已經被明朝封贈為龍虎將軍,官至正二品了。

二是不斷向明朝朝貢。對於明朝的封贈,努爾哈赤心領神會,一定要做出姿態,使得明朝充分信任他,給他更多的機會和發展的空間。於是,他不斷向朝廷進貢。

據統計,努爾哈赤每隔三年就要進京朝貢一次,倍顯虔誠。

萬曆二十一年、萬曆二十五年、萬曆二十六年、萬曆二十九年、萬曆三十六年、萬曆三十九年、萬曆四十三年等等年份,努爾哈赤都會親自赴京朝貢明朝皇帝,明朝皇帝會在北京布置盛大宴會,歡迎感謝努爾哈赤的“忠心”。

三是使用兩麵派的手法。毫無疑問,明朝給予努爾哈赤封賞,是為了籠絡他。可是,努爾哈赤不會一味恭順,他積極發展壯大自己,一旦時機成熟,就會稱王稱霸。他一生的發展證明了這一點,費阿拉城建都,自立稱王;又遷都赫圖阿拉,再遷都新京,最後定都沈陽,攻擊明朝,都說明努爾哈赤野心勃勃,絕非隻有恭順那麽簡單。

可惜,明朝的皇帝和臣子們沒能及時看出來,幾十年都沒有出兵遏止努爾哈赤的發展,直到他公然誓師伐明,才如夢方醒,不過已經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