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雍正帝的二號甄嬛熹貴妃

今天我給大家講解“甄嬛們”的二號甄嬛,熹貴妃鈕祜祿氏。在《甄嬛傳》第55集,雍正皇帝使用了隻有皇帝才可具有的權力——賜姓,劇情是將甄嬛的“甄”姓改為“鈕祜祿”氏,同時,晉升她的宮中封號為熹妃,並指定甄嬛為皇四子弘曆的生母。講到這裏,我們似乎明白了,甄嬛的原型其實是大家熟知的弘曆也就是乾隆皇帝的生母。所以,我今天給大家講解的二號甄嬛實際上就是電視劇中的甄嬛本尊。

大家一定會問,《甄嬛傳》中的甄嬛真的就是曆史上的熹貴妃嗎?我在這裏不妨告訴大家,這部電視劇中的甄嬛和曆史上真實的甄嬛(也就是熹貴妃)到底有沒有關係呢?二人到底有沒有關係呢?我查閱了大量的資料,有以下信息相吻合:

甄嬛的出身與曆史接近。《甄嬛傳》中說,甄嬛的父親是一位大理寺少卿,這個官職,相當於現代的最高法庭庭長,掌刑獄案件審理,也就是一個正四品的官僚。而檔案《清代後妃傳稿》記載熹貴妃身世:“四品典儀官淩柱女”,典儀官就是監督典禮儀式的侍衛官。所以,二者雖然官職不同,但品級基本一致,都是四品的官僚。四品官,其實就是一個中等官僚的家庭。

《甄嬛傳》中說甄嬛是選秀女入宮的,這點兒和曆史記錄是吻合的。關於熹妃入宮,檔案上確實記載為選秀女進宮的,這段曆史,在資料王闓運《湘綺樓集》中有極為生動的描述,說熹妃是承德人,家中貧寒,沒有一個可以使喚的下人,到她六七歲的時候,父母親為了生計,要她去集市上做生意,賣些小東西,比如醬油、醋、酒、栗子麵等等。奇怪的是,每當她所到之處,這裏的買賣會非常火爆,生意會很興隆,大家認為她是一隻吉祥鳥,都願意她來到自己的店鋪,生意好紅火。所以,這個時候,她已經是小有名氣了。13歲的時候,她到京師,正趕上選秀女,便“當選入宮。”

可是,大家知道,這個時候,雍正還不是皇帝,還是一個王爺,是康熙帝把鈕祜祿氏賜給了胤禛,所以,《湘綺樓集》記載:“分皇子邸,得在雍府。”她是以秀女身份進入的雍親王府邸。這裏需要向大家說明,清代選秀女的製度。所選秀女,共有兩種,一種是由禮部主持的,每三年一次,選中秀女,一部分留給皇帝做妃嬪,一部分由皇帝賞賜給宗室王公;還有一部分由內務府主持,一年一次,但選中的秀女都是宮女,給後妃使用,因為,清朝的皇帝是不使用年輕宮女的。所以,甄嬛就是這樣,由禮部主持的選秀女活動中,被選中的。由於鈕祜祿氏出身並不煊赫,所以,她進入王府,地位並不靠前,她的前麵有王妃,側妃等,而她還隻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格格。可是,鈕祜祿氏這個女孩子很機靈,她居然有了身孕。

甄嬛生有一子,與曆史相符。所以,《甄嬛傳》中甄嬛生有一子,而且死在了雍正帝之後,做了皇太後,這一點兒是與曆史相符合的。資料中記載,鈕祜祿氏生有一個皇子,那就是愛新覺羅·弘曆,即乾隆帝。雍正十三年,雍正帝去世後,弘曆繼承了帝位,進入乾隆紀元。這些記載都是與曆史相符合的。

也難怪大家這麽喜歡《甄嬛傳》,原來人物塑造是有原型的。我想問大家,你們對甄嬛這個人的印象怎麽樣呢?我還是先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是在複雜多變的宮廷鬥爭中得到了曆練。甄嬛以年幼入宮,不諳世事,甚至於都不想被皇帝寵幸,更不要說與其她妃嬪爭寵了。但是,在經曆了一係列事件,諸如:遭下人冷遇,太監康祿海因為甄嬛不被皇帝寵幸,而離開了碎玉軒,使她感受到了世態炎涼;朋友成為敵人,更使她要在宮中爭得一席之地,劇中安陵容背棄了甄嬛,成為皇後的嫡係,千方百計陷害甄嬛,宮中鬥爭險象環生…在這麽多事件發生後,甄嬛成熟了,她不再被動,而是主動出擊,而且更加足智多謀。

二是甄嬛的感情世界遭到封建禮製的無情摧殘。甄嬛入宮後,偶遇風流倜儻的果郡王允禮,經過巧妙的劇情安排,兩個人產生了感情。可是,在君為臣綱,夫為妻綱的封建禮製下,這種感情怎麽能夠遂願呢?最終,果郡王服毒身亡,甄嬛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感情衝擊。

在這裏,我想介紹一下允禮。允禮是康熙帝第十七子,由於他沒有參與皇儲之爭,雍正帝即位後,大肆打擊異己,包括兄弟。允禮由於沒有卷進儲位鬥爭,而沒有遭到打擊,得以善終。雍正六年,被晉封為果親王,直到乾隆三年才去世,終年41歲。果郡王一共有兩位妻子,生有一對兒女,但是很遺憾,都夭折了。所以,他沒有親生兒女。乾隆即位後,把雍正帝謙妃所生弘曕過繼給他。而電視劇中,弘曕的生母是甄嬛。

那麽,甄嬛和果郡王是否有見麵的機會,並產生感情呢?答案是否定的。根本不可能。過春節,皇家要舉辦乾清宮家宴,那是皇帝和後妃們在一起聚餐,而不會邀來王爺,更不會要後妃和王爺們共餐,這是有嚴格規定的。那麽,《甄嬛傳》中,甄嬛和果郡王跌宕起伏的愛情故事應該是兩段曆史嫁接過來的:

第一、努爾哈赤大妃袞代與努爾哈赤子代善的曖昧關係,是一段母子戀情。努爾哈赤晚年,曾流露出要傳位給代善,並要把袞代托付給代善的想法,因為滿洲人早期有“父死則妻其母,兄死則妻其嫂,叔伯死則侄亦如之。”(《三朝北盟會編》)這樣的記載,丈夫去世,兒子可以娶後母,哥哥死了,小叔子可以娶嫂子,這個叫做“收繼婚”,早期滿洲有這種習俗。所以身為大妃的袞代聽了努爾哈赤的一番話,便早作打算,和代善提前交往,鬧出了關係曖昧的傳聞。資料《滿文老檔·太祖》記載了努爾哈赤的話:“吾曾言曰:吾身歿後,大阿哥須贍養諸幼子和大福金。以有此言,故大福金傾心於大貝勒。”

第二、皇太極去世後,莊妃和小叔子多爾袞的下嫁傳聞,是一段叔嫂戀情。關於這段曆史,史家多有論證,我在這裏不做過多闡述。我的觀點是有其實而無其名,也就是莊妃為了保住兒子的地位,不得已委身有權勢的小叔子,但礙於皇家顏麵,沒有舉行所謂的大婚典禮。

所以,甄嬛和小叔子果郡王的關係,就是這兩個故事嫁接過來的,後一段故事則更加接近些。

那麽,曆史上的甄嬛也就是熹貴妃,究竟是什麽樣一個人呢?我帶大家走近她,揭開這位傳奇女性的神秘麵紗。

首先,熹妃充滿了謎團。我們考證,這個女人至少有兩個謎團。

第一、姓氏之謎。一個人的姓氏怎麽會是一個謎團呢?應該是百分之百肯定的事情。可是,這個熹妃卻給人們留下了思考的餘地。雍正元年,胤禛即位,大封後宮。在資料中,關於熹妃的記載出現了兩個不同的結果。一個是姓錢,是個漢人。《雍正朝漢文諭旨匯編》:“格格錢氏,封為熹妃。”《永憲錄》中的記載和這個記載一樣。這些資料是可信的啊。另外一種說法就完全不同了,說她姓鈕祜祿氏,是滿洲人。《清世宗實錄》:“格格鈕祜祿氏封為熹妃。”這是官方的記錄。

這真是一件咄咄怪事。一個人怎麽可能會出來兩個截然不同的姓氏呢?要知道這兩種資料都很靠譜,絕非市井野聞。可見,這裏麵一定大有文章。一定是有人篡改了曆史。我們分析一下這兩個姓氏,錢氏,應該是漢姓,鈕祜祿氏是滿洲姓氏,兩者不可能誤記。這樣看來,就是人為被做了手腳。我分析,熹妃很可能是漢女錢氏,而被人篡改成鈕祜祿氏。朝廷為什麽要這麽做呢?大概有兩個原因。一是為了提高她的民族地位。我們知道,由於早年孝莊規定“有敢以漢女入宮者斬”(《清宮詞》),滿漢之間實際上並不通婚,漢女要想進宮為妃,必須要先入旗。所以,在清朝實際上存在很嚴重的民族歧視現象。而滿洲人享有很多特權,在宮廷中就更加明顯。錢氏,作為漢人,不管她是否入旗,地位都會低於滿洲人。所以,把她由漢姓更改為滿洲姓氏,對她來講很有意義。二是使她融入了貴族血統。鈕祜祿氏為滿洲八大姓,《皇朝通誌·氏族略·滿洲八旗姓》中把鈕祜祿氏列進滿洲八大姓之中。可以說,這個姓氏,在清朝是一個備受榮寵的大姓,在前朝,也產生過很多曆史名人,比如開國元勳額亦都,康熙帝時有輔政大臣遏必隆,其中最有名的要算乾隆時的大貪官和珅了。在清朝的後妃中,有很多都是鈕祜祿氏,其中,出了5位皇後,9位妃子,清朝12帝中,就有兩位是鈕祜祿氏所生,一個是乾隆,一個是鹹豐帝,此外,還有一位垂簾聽政的太後慈安,也是鈕祜祿氏。所以,熹妃由錢氏改為鈕祜祿氏,就很自然地把她的血統融入到貴族之中,具有濃厚的政治色彩。

第二、生子之謎。熹妃生有一子,那就是弘曆。《清皇室四譜》記載:“(弘曆)康熙五十年辛卯八月十三日子時,生於雍親王藩邸,母王府格格鈕祜祿氏。”其它資料也都做了類似的記載,應該不會有什麽爭議了。可是,在曆史上卻產生了兩個大爭議。一是生母各異。關於乾隆帝生母產生了幾種說法,有的說是陳閣老的兒子。陳閣老就是浙江海寧大學士陳世倌,他和雍親王同時生了孩子,陳閣老生了男孩,胤禛生了女孩,是胤禛與陳世倌交換了孩子,重演了曆史上“狸貓換太子”的鬧劇。有的說是漢女傻大姐所生,故事講,雍親王在熱河打獵時,喝了鹿血壯陽,情急之下,和一個醜陋的漢女發生了苟且之事,生下弘曆。而官方記載,當然是鈕祜祿氏熹妃所生,檔案留有記錄。真是迷霧重重,讓人難以選擇。二是出生地迥異。這就更可笑了,一個人的出生地怎麽會產生分歧呢?尤其是皇帝的出生地,一定清楚得很。可是關於熹妃生子的地點,卻有兩個,一為北京雍和宮,一為承德避暑山莊。

這件事的起因,是在雍正帝去世之後,乾隆帝也死了,嘉慶帝也去世了,道光帝即位,過去了三個朝代,一百多年,卻產生了熹妃生乾隆帝的地點分歧。嘉慶二十五年九月,剛剛登基的道光帝發現,在已經擬好的嘉慶帝遺詔中,產生了嚴重的錯誤,那就是把乾隆帝的出生地給搞“錯”了,他認為乾隆帝不是出生在避暑山莊,而是出生在雍和宮。那麽,究竟是什麽地方記錄了熹妃在避暑山莊生下了乾隆帝呢?據道光帝自己講,是嘉慶帝在他的一首詩的注解中有這樣的記錄:“高宗純皇帝以辛卯歲誕生於山莊都福之庭。”(《清朝後妃傳稿》),所以,是嘉慶皇帝說的。嘉慶帝的遺詔就這樣記錄了此事,並且已經以國書的形式,發往各個藩屬國,造成了無法挽回的影響。道光帝一麵急忙下詔,追回已經發出的遺詔,一麵命人趕緊修改,強行把乾隆帝的出生地一律改為“康熙五十年辛卯八月十三日子時,誕上於雍和宮邸。”(《清高宗實錄》)大家想一想,道光帝為什麽在意這樣一個100年前的問題呢?我想最關鍵理由的就是他要以官方的態度,為乾隆帝生母辟謠,告訴世人,乾隆帝的生母是鈕祜祿氏,也就是熹貴妃,而絕非避暑山莊的醜陋漢女。

其次,我們說說熹妃之福。

我們搞曆史的,都會說熹貴妃是一個有福之人,可是,有好多人會問,福從何而來?其實,卻絕非空穴來風,而是言之鑿鑿,言之有據。

根據之一是金口玉言。說熹妃有福,不是市井傳出來的,而是皇帝說出來的。皇帝說出來的話,那可是金口玉言了。究竟是哪一位皇帝,會對這樣一位女子說出這樣的話?是康熙大帝,就是她的公公康熙帝。事情發生在康熙六十一年七月十二日,正是牡丹花盛開的季節,胤禛把父皇康熙帝請到雍親王住地獅子園,賞牡丹花,其時,12歲的弘曆隨父王一同覲見康熙帝。康熙帝看見這個孩子長相俊美,又聰明伶俐,十分喜愛。弘曆也很做臉,給爺爺背誦了周敦頤的《愛蓮說》,一點兒不磕巴地背誦完,康熙帝大喜,感到後繼有人,十分高興。於是,說了一句語驚四座的話,說弘曆“福將過予”。(《乾隆帝禦製詩文集》)就是說,這個孩子的福氣將超過我。然後,他命令雍親王妃,也就是我們在第二講說的那位頭號甄嬛,把弘曆親生母親叫來,要看看。熹妃就這樣,第一次拜見了自己的公公康熙帝。康熙帝看到熹妃之後,有什麽反應呢?資料《清代後妃傳稿》這樣記載:“皇祖連謂之有福之人”。也就是說,康熙帝看了兒媳婦之後,當時就笑了,連連說她是有福之人。那麽,這一次獅子園牡丹台相見,對於熹妃來講至少有兩大收獲:第一、提高了自己的政治地位,最重要的是藉此給自己的兒子帶來了福運。也就是說,康熙帝想通過熹妃的相貌,來預測一下她的兒子弘曆將來的命運,是否是一個可以托付江山社稷的人。為此,乾隆帝即位後感慨的說:“仰窺皇祖恩意,似已知予異日可以托付,因欲觀聖母福相也。”(《乾隆帝禦製詩文集》)第二、獲得了“有福之人”的稱號。康熙帝的這番話,不脛而走。不僅王府上下盡人皆知,就連皇宮大內也傳開了。這可能是胤禛出於自己政治目的而宣傳的,尤其是弘曆即位後,把這段對話記錄在案,達到了盡人皆知的效果。

根據之二是熹妃在宮中的地位不斷攀升。本來,熹妃入宮有兩個致命的弱點,一個是地位低下。她的父親是一個四品典儀官,也就是一個廳級幹部,這在等級森嚴的皇宮之中,是不占優勢的。我們在《甄嬛傳》中,看到華妃飛揚跋扈,絲毫不懼怕皇後,就連皇帝也要讓她三分,就是因為華妃的哥哥年羹堯握有重兵,是皇帝的股肱大臣。事實就是這樣,以熹妃這樣的出身,想要在宮中占有一席之地,那是很難的。二是她的長相實在讓人難以恭維。我們不妨看看熹妃的曆史畫像,方盤大臉,方麵大耳,濃眉大眼,女人男相,也難怪康熙帝看到之後,會笑著說她,確實不是一個美人胎子。雍正帝對這樣一位長相的女人會喜歡嗎?

她很幸運。幸運的是,雍正帝並非一個好色之徒,對於女人的關注,遠不如他對儲位的關注,不停地角逐儲位,淡薄了他對嬪禦長相的關注。所以,熹妃的長相缺陷沒有被過分放大。

她很有福。偶爾和胤禛的幾次接觸,熹妃就僥幸懷孕,而且,僥幸生下了一個男孩子,生下了讓她足以自豪的弘曆。

她連升兩級。生下弘曆,就為自己晉升為妃位鋪平了道路。所以,雍正帝一即位,在雍正元年,她就順利被封為熹妃,“頃之,又進貴妃”(《清朝後妃傳稿》),實際上,《傳稿》記錯了,直到雍正八年,熹妃才晉升為貴妃。盡管如此,熹妃在宮中的地位還是達到了至關重要的地位。據資料考證,到雍正三年,熹妃就已經成為宮中的二號人物,幫助皇後打理後宮;到雍正九年,中宮皇後病逝,熹貴妃總理後宮,大權獨攬,成為後宮堂堂正正的頭號人物。這等福運,不得不說得益於當年公公康熙帝的金口玉封。

根據之三是做了42年的享福太後。雍正帝去世,她雖然失去了丈夫,但是,她的兒子做了皇帝,自己成了皇太後,比之以前,就更加享福了。主要表現是:

第一、多次在兒子的陪伴下遊山玩水。乾隆帝出巡是有名的,有好多微服私訪的記載。其實,乾隆帝每次出巡,都是打著孝敬母後的旗號。《嘯亭雜錄》記載:“純皇侍奉孝聖憲皇後極為孝養,每巡幸木蘭、江浙等處,必首奉慈輿,朝夕侍養。”

四次南巡:乾隆十六年、乾隆二十二年、乾隆二十七年、乾隆三十年,共四次出巡,總天數近500天。

三次巡幸五台山:乾隆十一年、乾隆十五年、乾隆二十六年,共三次,達到100餘天。

四次東巡泰山:乾隆十三年、乾隆二十一年、乾隆三十六年、乾隆四十一年,共四次,達到180餘天。

兩次巡幸盛京,也就是沈陽:乾隆八年、乾隆十九年,共兩次,達到260天。

此外,乾隆帝還陪著母後到避暑山莊29次。可以想見,每次出巡,浩浩****,朝廷要花費大量銀兩,地方官還要極盡報效之能事,使得太後享盡了人間富貴。

第二、太後過生日,靡費無度。熹貴妃做皇太後時是44歲,之後,她做了42年太後。在宮裏,兒子給她做了幾個十年整壽:乾隆十六年60大壽,乾隆二十六年70大壽,乾隆三十六年80大壽。每次整壽,宮廷內外,大加慶祝,靡費無度。

這樣看來,熹貴妃確實是享盡了人間的榮華富貴,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有福之人。然而,我們還應看到,熹貴妃在風光的背後,一定也有難言之隱。

這裏,我們關注的是熹貴妃內心的孤獨與冷寂。

我們在《甄嬛傳》中看到,甄嬛因遭到皇帝冷遇而倍感孤獨,也因與喜愛的果郡王不能在一起而痛苦不堪。實際上,真實的熹貴妃也會有這種感受。

第一、隻有一次的生育,熹貴妃心理很失落。

熹貴妃身體是最棒的,這毫無疑問。我們從她後來多次隨兒子出巡,就可以看出來。從她活了86歲高壽,也可看出來。可是,由於她長得並不漂亮,雍正帝不會長久寵愛她。所以,她雖然身體極好,但卻隻生育了一個孩子,生弘曆的時候,她20歲。從她21歲開始,直到丈夫去世,她44歲,期間,正是一個女人生育的最佳時期,但是,她卻沒有再生出一兒半女。而在此之後,雍正帝和別的女人又生育了5個孩子。我們還注意到,雍正帝的後妃之中,齊妃生了4個孩子,年妃生了4個孩子,懋嬪宋氏還生育了2個孩子。所以,我們可以想見,熹貴妃看到別的女人被頻繁召幸,而且還生育了好多孩子,會是怎樣一種失落的心境呢?

第二、想到兒子的前途,內心很糾結。

熹妃生下弘曆後,她的全部希望都在這個孩子身上,而不會在丈夫雍正帝身上。這很好理解,因為皇帝是大家的,是所有妃嬪的,而孩子是自己的。所以,她的榮辱、興衰全部係於弘曆一身。可是,這個孩子將來的命運怎麽可能由自己來決定呢?隻有聽天由命!在雍正帝還是王爺的時候,她擔心這個孩子將來能否襲封丈夫的爵位呢?因為,按照規定,一個王爺的子嗣,隻有一位可以襲封,而且還要降一個等級,因為他的丈夫並不是鐵帽子王。獅子園牡丹台被公公召見以後,聽到康熙帝連連稱讚母子二人,熹妃心潮澎湃,但是,那並不能說明什麽,因為自己的丈夫都還沒有把握是否能夠繼承帝位,怎麽能奢望自己的兒子可以承繼大統呢?所以,這個時候,是驚喜與失落並存,心緒是很複雜的。雍正帝即位以後,雍正帝成活的皇子有四個弘時、弘曆、弘晝和弘曕。這四個皇子相對比,弘曆並沒有明顯的優勢。母親們對比,她要輸給齊妃。因為齊妃比自己年輕又漂亮,還在王府的時候,她就已經是側室福晉了,地位遠遠高於鈕祜祿氏,因為鈕祜祿氏隻是王府“格格”。所以,齊妃很是得寵,接連的生育就是證明,齊妃生育了4個孩子。四個皇子相比,弘曆會輸給誰呢?很可能是齊妃所生的皇三子弘時。因為,弘時比弘曆年長七歲,由於雍正帝第一子、第二子早殤,弘時實際上處在皇長子的地位,加之母親得寵,按常理推之,應是皇儲的最佳人選。所以,直到雍正五年,弘時因為特殊的原因,被開除宗藉,不久死去,這個時候,熹貴妃才真正舒了一口氣。

第三、短暫的“失子”之痛,內心的難言之隱。

熹妃沒有想到,有一天弘曆會離開自己。康熙六十一年七月十二日,康熙帝在牡丹台見到小弘曆之後,十分喜愛。接著,康熙帝做了一個驚人的決定,就是把弘曆接進宮中撫養。《東華續錄》記載:“朕自幼齡,仰蒙皇祖慈愛,撫育宮中。”講的就是這件事。從此,年僅12歲的小弘曆進宮了。

大家知道,熹貴妃一生僅僅這麽一次生育,耗盡了心血撫養這個孩子。可以說,母子二人相依為命,互相照顧,是無法分開的。這點兒從乾隆即位後,對母後的態度上就可以看出來,母子二人感情何其深厚。

盡管當時,康熙帝選擇了自己的兩個妃子佟佳氏和瓜爾佳氏來照料弘曆,兩位也盡了很大努力,但是,畢竟不是親生母親,畢竟弘曆沒有離開過親生母親,孩子和母親都經曆著離別的煎熬和痛楚。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去世,弘曆才得以回到自己母親的身邊。

第四、兒媳婦不孝順,詛咒自己。在雍正帝去世之後,高高在上的熹貴妃母以子貴,晉封為皇太後,享盡榮華富貴。可是,在極為享福的同時,她萬萬沒有想到,兒媳婦竟然詛咒自己。而且,這個兒媳婦是自己親自選中的,非常喜歡的女人。當時,她多次催促兒子,盡快封這個女人為中宮皇後。可是,讓她意想不到的是,這個兒媳婦竟然在南巡途中,自行剪發,詛咒婆婆。所以,《錄副奏折》記載:“皇後性忽改常,於皇太後前不能恪守孝道。”太後傷心極了,一怒之下,鼓勵兒子廢掉了這個女人。

講到這裏,我們對這位有福的熹貴妃有了一些了解,她雖被稱為“有福之人”,卻也有很多煩心之事,這就是人生。好了,甄嬛本尊熹貴妃就講解結束了,明天我將和大家一起探討雍正帝後宮的第三號甄嬛——華妃,這位華妃其實隱藏了許多曆史真相,看看這位厲害的女人到底又有怎樣的宮闈秘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