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宣統帝溥儀 一 溥儀的親生父親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正月十四日,清朝最後一位皇帝,也是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位帝王愛新覺羅·溥儀,出生在北京什刹海後的醇親王府,父親是第二代醇親王載灃。

載灃(1883年—1951年),醇親王奕譞的第五子,生於光緒九年正月初五日,生母為奕譞側福晉劉佳氏,五品典衛德慶之女。劉佳氏雖然地位不高,但卻很得寵,生育了3子1女:第五子:載灃;第六子載洵;第七子載濤;第二女。這四個孩子,除了第二女3歲傷逝之外,其餘均成人立業,活躍在晚清政壇之上,這就是劉佳氏值得自豪的地方。

最關鍵的是醇王府又出了一位皇帝,是載灃所生。載灃有四子、七女:長子溥儀,瓜爾佳氏生;次子溥傑,瓜爾佳氏生;三子溥倛,鄧佳氏生;四子溥任,鄧佳氏生;長女韞媖,瓜爾佳氏生;次女韞和,瓜爾佳氏生;三女韞穎,瓜爾佳氏生;四女韞嫻,鄧佳氏生;五女韞馨,鄧佳氏生;六女韞娛,鄧佳氏生;七女韞歡,鄧佳氏生。

載灃在光緒十六年(1890年)十一月廿一日,奕譞病逝後,隨即襲封醇親王。載灃的政治生涯是從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五月,被授頭等專使,出使德國開始的。出使期間,載灃遇到了一個大難題,那就是被要求在覲見德國皇帝時行跪拜禮。18歲的載灃在這個問題上考慮很成熟,堅決不下跪。德國人也認為他“慎重外交,不辱君命”。這次出使德國,為載灃贏得了較好的聲譽。

載灃的婚姻很曲折。本來,載灃的婚事是按照中國傳統做法,由生母劉佳氏做主。劉佳氏為他定好了親事,並且已經放了大定,隻待選擇吉日迎娶過門了。可是,宮裏傳來慈禧太後的懿旨,講比他小一歲的榮祿之女瓜爾佳氏指婚給他。劉佳氏很生氣,載灃也很不滿意。但是,慈命難違,隻有遵從,還要到太後麵前去叩頭謝恩。1902年秋,19歲的載灃,遵照慈禧的旨意,和瓜爾佳氏完婚。

1908年11月14日光緒皇帝去世,慈禧臨終之際擁立3歲的溥儀為帝,載灃成為監國攝政王,第二天,慈禧去世,載灃於是成為清朝實際的統治者。

載灃25歲成為監國攝政王,支撐起搖搖欲墜的清王朝,實在是力不從心。因而,往往處事武斷,比如罷黜袁世凱,以袁世凱有“足疾”為由,解除袁世凱的一切官職,讓他回籍養病,更加劇了清王朝統治階級內部的分化。3年後,載灃不得不以皇帝的名義下詔罪己,解散皇族內閣;同時,清廷任命袁世凱為內閣總理大臣,全權組閣。載灃被迫以醇親王的名義退歸藩邸,結束了他的政治生涯,從此退出曆史舞台。

載灃對兒子溥儀是很愛護的。尤其在溥儀登基那天,光緒三十四年十一月初九日,溥儀登基大典。寒冷和恐懼,使得溥儀大哭大叫。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中這樣寫道:“我被他們折騰了半天,加上那天天氣奇冷,因此當他們把我抬到太和殿,放到又高又大的寶座上的時候,早超過了我的耐性限度。我父親單膝側身跪在寶座下麵,雙手扶我,不叫我亂動,我卻掙紮著哭喊:‘我不挨這兒!我要回家!我不挨這兒!我要回家!’父親急得滿頭是汗。文武百官的三跪九叩,沒完沒了,我的哭聲越來越響。我父親隻好哄我說:‘別哭別哭,快完了,快完了!’”在這裏,我們看到一個憨厚,真誠,有愛心的好父親的形象。

載灃退居後,對政治並不熱心,但對兒子溥儀的行蹤還是很關心的。他反對溥儀複辟,所以,在張勳複辟鬧劇中沒有參與;他更反對溥儀投靠日本人,做偽滿洲國的皇帝,認為那樣做凶多吉少,所以,他去東北滿州國僅月餘便返回北平。

載灃為人謙和穩重,喜歡新鮮事物。他深居簡出,沒有特別強烈的政治欲望,希望過普通人的生活。1951年初,載灃感染風寒,病故於北京,享年6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