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光緒帝的陵寢

光緒帝的陵寢叫崇陵。在清西陵內的金龍峪,內葬光緒帝和隆裕皇太後。崇陵是清王朝也是中國封建社會修建的最後一座帝王陵。

按例,皇帝即位後,即派出風水術士去為自己相度萬年吉地,唐宋以來的帝王無不如此,可見,陵寢對於帝王的重要性。然而,對於一位傀儡帝王來說,這一切能辦到嗎?

的確,光緒帝雖在位34年,成為清列帝中僅次於康熙帝、乾隆帝,第3位在位時間長久者。但由於他性情懦弱,事事惟慈禧決斷,完全生活在太後幹政的**威之下。為自己修建陵寢這樣的大事談何容易!一般人,都認為光緒帝生前,朝廷根本沒有為他安排卜選陵址事宜。

清官方史料《宣統政紀》中的一則史料,就更加堅定了人們的這種判斷:

“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丙子諭:大行皇帝(光緒帝)尚未擇有陵寢,著派溥倫、陳壁等,帶領堪輿人員,馳往東、西陵敬謹查勘地勢,繪圖貼說,奏明請旨辦理”。

然而,一些專家並沒有就此停止探討,史學前輩俞進化先生和天津大學的王其亭教授,經過潛心研究,卻意外地得出了相反的結論。即光緒帝生前曾為自己擇定了萬年吉地。

事情發生在光緒十三年。俞進化先生在故宮博物院明清檔案部意外地發現了一幅《金龍峪圖》,圖中文字注解是“石柱係光緒十三年三月十四日立”。這就表明,金龍峪這塊寶地是光緒十三年選定,並在三月十四日這天立石柱作標記。

光緒十三年是怎樣的一個年份呢?光緒帝4歲繼承帝位,到光緒十三年,他已經17歲了。這一年,慈禧決定讓皇帝親政。親政後的皇帝,無論如何該考慮萬年吉地的事情了。

慈禧太後則有她自己的考慮。按乾隆帝當年定下的昭穆之製,鹹豐帝既葬於東陵界內,作為鹹豐帝的皇後。慈禧也在其定陵之旁修建了逾製豪華的定東陵,準備萬年後使用。同治十三年,同治帝因病去世後,慈禧太後曾命風水官赴東、西陵相度吉地。但是,若按昭穆之製,父子應分葬,同治帝理應在西陵界內選卜。

但是,慈禧太後的心態,臣子們是再清楚不過了,她想把同治帝葬於東陵,近依自己,以循母子私情。於是,《翁文恭公日記》中留下了這樣的記載:

“與恭邸等入,見於西暖閣。皇太後流涕不止。諸臣慰問畢,詢兩邊地勢。兩邸奏對,語極多。恭邸語意,偏主東邊,且謂:‘以理,則九龍峪(即金龍峪)固佳;以情,則臣下不敢言’。聖意遂決定雙山峪”。

慈禧以自己的私心,為同治帝選中東陵之雙山峪,興建了惠陵及妃園寢。那麽,西陵界內的金龍峪,既風水俱佳,又符合大清祖製,豈能隨意放棄?恰在此時,光緒帝親政,需選擇陵址,而光緒與同治屬平輩,均為“載”字輩,理應與“奕”字輩的鹹豐帝東、西分葬,才符合昭穆之製。

於是,光緒十三年三月七日到十七日,光緒帝侍奉太後謁西陵。在此期間,光緒帝、慈禧太後率眾臣登臨九龍峪,察看形勢,並當即確定為萬年吉地,將九龍峪更名為金龍峪,慈禧太後親自放置石塊,作下標記。

查閱檔案,金龍峪確實風水極佳,“說貼”中作了這樣的記述:

“金龍峪脈起自後祖山,橫開左帳,另起高峰,山勢莊嚴,宛如寶殿。由中峰細抽一脈,天梯石磴,階級分明。遞下二三節後,自亥轉壬,兀起壽星一山,備具左輔。土金形勢,高圓端正。大帳平開,橈掉向前,直送到穴。班排衙列,枝腳整齊。由少祖山再轉癸而入壬,每一轉必有帳護,再由壬而入癸。山列峨眉,砂分兩翼。環圍輪轉,穴結少陰。其承送到穴之牛角砂,完全脫化,都成朊壤。向立壬山丙向兼亥已三分,丁亥丁巳分金。離水坎山,局參既濟,壬龍丙向,象合文明,山勢逶迤,有雄峙一方之概;局形端正,綜包四勢之奇。左列旗槍,右張華蓋。水環流而清晏,砂朝拱以伏從。起挾飛鳴,落如翔集。定一尊之全局,無涓派之斜趨。斯實乾坤靈秀之區,陰陽合會之所。龍、穴、砂、水無美不收,形勢理氣為諸穴冠”。

這樣一處十全十美的佳穴,難怪曾被乾隆、道光、鹹豐、同治4朝天子選過,最後與光緒帝結下了萬年緣份。

可是,由於後來政局動**,發生了許多重大的曆史變故。尤其戊戌政變後,擅權的慈禧太後將光緒帝幽禁瀛台,並一度立大阿哥溥儁,企圖取而代之。在這樣的曆史背景下,金龍峪工程便被無限期地擱置下來。直到光緒帝三十四年,載湉含恨死去,才舊事重提。

光緒帝雖不是亡國之君,但是,在位的34年中,竟無力為自己修建陵寢。他死後,清朝危機四伏。正值覆亡的前夜,那麽,崇陵的修建該以怎樣的規製呢?

光緒三十四年(1908)十二月,朝廷下達了關於修建崇陵的諭旨:“諭內閣,載洵等奏,請定崇陵規製一摺。著恭照惠陵規製,敬謹興修”。

這個調子一定下來,便開始了緊鑼密鼓的準備工作。因為大行皇帝還停棺待葬。惠陵的工程肇建於光緒初季,由慈禧主持。其建築圖紙仿自定陵,規模崇宏,而在用料上則考究地使用了進口的銅鐵木。崇陵工程之所以能夠仿於惠陵,考之再三,不能不說與當時大權在握的隆裕皇太後有直接關係。隆裕太後之所以這麽做,也是為自己考慮,因為萬年後,她也將葬入崇陵地宮。後來的曆史,證實了這一點。

崇陵工程始自宣統元年(1909)二月,直到民國四年(1915)才竣工,曆時6年多。由於工程浩大,承建廠家眾多,有興隆木廠、斌興木廠、廣豐木廠、德源木廠、廣和木廠等20餘家。工程最忙時,每日上工人數就達到6000多人,真是人山人海。

崇陵工程建造時,正處在一個特殊的曆史時期。開工兩年後,清王朝垮台,溥儀退位,崇陵工程還沒有做到一半,就被迫停工了。為此,小朝廷與國民政府談判,要求繼續修建崇陵。當時的大總統袁世凱同意了。並在其《優待遜清皇條例》第5款中規定,“德宗崇陵未完工程,如製妥修,其奉安典禮,仍如舊製。所有實用經費,均由中華民國支出”。袁世凱的這一承諾,也算盡了他曾為人臣的一點孝心。於是,崇陵工程依舊繼續,隻不過承修大臣由宗室載洵換成了國務總理趙秉鈞。

起初,崇陵的工程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難題。載洵在其奏折中,闡述詳明:

“惟查第一段地宮分位,左右刨深之處,漸露巨石多處,鏨打頗覺費力。且性頗潮濕,有無砂水尚難預料。方城地基,土質近似沙石,將來打樁,誠恐不易著手。第二段隆恩殿地基西北角近依山根,迤邐東南,土石深淺不一,打樁試驗,施工甚難。第三段殿座之下,亦多見有砂石。第四段自碑亭牌樓門前,以次地勢愈低,多有砂石積水……”。

穴中之土帶有砂石,對地基穩固會構成威脅。這樣看來,金龍峪不但不是盡善盡美之地,還存在致命的缺陷。當年,雍正帝以九鳳朝陽山之穴中含有砂石,而將其棄廢。但是,氣數已盡的遜清皇室再也無力這樣做了。崇陵工程隻得繼續進行。

崇陵的建築坐北向南,其建築由南而北,依次為:五孔拱券橋1座。望柱1對。牌樓門1架,5門6柱5樓。神道碑亭1座,重簷歇山黃瓦頂,內有諡號碑一統。馬槽溝1道,上建三路三孔拱券橋3座,兩側各建3孔平橋1座。東西朝房各1座,5間,硬山黃瓦頂。東西值房各3間,硬山布瓦頂。隆恩門5間,單簷歇山黃瓦頂。燎爐東西各1座。東西配殿各5間,單簷歇山黃瓦頂。隆恩殿5間,重簷歇山黃瓦頂,其殿內4根金柱,改過去瀝粉纏枝蓮花,為瀝粉盤龍。陵寢門3座。台石五供1組,其花瓶和燭台,一改以前圓式為方式,成為清陵中的特例。方城、明樓俱設,明樓內有朱砂碑一統。大寶頂下是地宮,長長的隧道至金券,共設9券4門。一如乾隆帝裕陵地宮,不過裁去了佛像和經文之設,且石門菩薩顯現為男身。

崇陵所用木料,一如惠陵為銅鐵操,木質堅硬如鐵,是從新加坡進口的上等木料。

崇陵地宮鑿漏眼14個,均通於地下兩條龍須溝之中,以排除地麵積水。即使在大雨滂沱的季節,崇陵地宮也是幹燥的。

光緒帝真是一個苦命的帝王,生前倍受慈禧太後的欺淩。死後30年,居然被人盜掘了地宮,劈棺揚屍,僅有的隨葬品被洗劫而去。

根據清宮檔案,光緒帝的隨葬物品尚比較豐富,附錄於後:

綠玉佛首簪一支,上拴單掛旒蘇一掛,珊瑚圈托二色碧瑤荷蓮一件,綠玉葫蘆一件,瓜式挑牌碧瑤藍寶石墜角大東珠一顆,飯塊珠八顆。綠玉杵一支,上拴單持旒蘇一掛,紅碧瑤長字一件,珊瑚寶蓋結綠玉荷葉挑牌紅碧瑤藍寶石墜角大飯塊珠一顆,小飯塊珠八顆。鍍金鑲綠玉活環聖手折籃一支,上拴大茄珠墜角一顆,紅碧瑤蓮花寶蓋綠玉葉飛珠一顆。鍍金鑲綠玉活環聖手折籃一支,上拴單掛旒蘇一掛,紅碧瑤花籃一件,綠玉吉慶挑牌一件,紅碧瑤綠玉墜角小飛珠二顆,珍珠十五顆,挺上嵌紅碧瑤蝠一件。鍍金點翠佛手九蓮環簪一支,上鑲茄珠一顆,葫蘆飛珠一顆。鍍金點翠鑲玉佛手金九蓮環簪一支,上拴綠玉紅碧瑤竹梅米珠穗花籃一件,珍珠兩顆,真石墜角。鍍金鑲綠玉佛手簪一支,上拴單掛旒蘇一掛,珊瑚花籃綠玉長字紅碧瑤喜字綠玉墜角草葫蘆一件,小飛珠兩顆。鍍金點翠佛手九蓮環簪一支,上拴鍍金點翠花籃紅碧瑤墜角珍珠四顆。鍍金點翠佛手九蓮環簪一支。金鑲珍珠佛手簪四支,各支上鑲紫寶石二件,綠玉葉單掛旒蘇一掛,紅碧蝠綠玉花籃紫寶石墜角綠玉寶石珍珠三顆。紅碧瑤萬福暖手五件,內有三陽開泰一件。各色暖香石子玩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