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胡雪岩采取心貼心的方式,站在客戶的角度,從而獲得客戶的信賴

上一節說到胡雪岩到杭州信和錢莊當夥計,靠著他的勤勞心細加誠懇,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

所以說,無論做什麽事情,能夠得到身邊人的認可,特別是領導的認可,相當關鍵。而這種認可,是靠自己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來了,投機取巧隻能獲得一時的榮譽,終究不是長久之計,更何況,工作上的投機,最終會有暴露的那一天。

錢莊規定學徒要五年滿師,滿師以後才可委派業務工作。胡雪岩自進店以來,老板對他很有好感,在他離滿師還有一年的時間,就叫他擔任“跑街”。由於胡雪岩手腳勤快,腦子活絡,“跑街”做了半年就提升為“出店”了。“跑街”隻是送送帳單、貨物和一些文件書劄,而“出店”就可以專門接洽業務和經手銀錢,相當於現在的“業務主管”,有一定經營上的權力。店裏的人看到胡雪岩還未滿師就擔任“出店”都很羨慕。“出店”以上便是“掌盤”了,“掌盤”的地位僅次於老板。所謂“掌盤”就是“掌握全盤”,相當於現在的總經理了。

胡雪岩經過一段時間,從“跑街”到“出店”成績都很突出,經常得到同行和客戶的讚揚,錢莊的業務也有很大起色。

現在有的人在公司或者在單位,混一輩子都是一個小科員或是小員工,原因在哪裏呢?其實不外乎兩點,那就是人際交往和業務能力。善於人際交往,有業務能力的,肯定能夠上去。有的人則說,我懶得去巴結別人,反正我每天混日子,每個月拿工資,沒有什麽不好。這種人其實根本沒有思考過,沒有思考過的人,就失去了進取心,沒有進取心,還談什麽升遷呢?做人混一輩子,到老了,等於稀裏糊塗的過了一生,給自己,給子女,留下了點什麽?

其實每個人的心裏,都有一份進取心,連魯迅文章的中的阿Q也一樣,阿Q不是也動過想娶吳媽的心思嗎?說明他想過那種好日子,但是他沒能付諸實施,去努力。

無論是哪個成功的老板和領導,無不經過了鳳凰涅槃,成功背後的艱辛,沒幾個人能夠理解的。

胡雪岩能夠有後來的成功,也是靠他平常的努力。

錢莊放帳出去,均有一定風險。遇到一些客戶情況突變,錢會收不回來。這些便叫“死帳”。

死帳原因很多,有的官員調走;有的做生意虧本破產;也有故意賴帳的。“出店”最怕遇到“死帳”。胡雪岩擔任“出店”後對原有“死帳”一一弄清,采取不同的方式“討債”。

有一飯館老板娘瓊花,丈夫去世以後,飯館生意一落千丈,所欠錢莊的銀子歸還不出。原“掌盤”告到官府,這瓊花在公堂大哭大吵,官府也難以解決。胡雪岩側麵了解,最近瓊花的飯館生意尚可,他便登門拜望。瓊花一見胡雪岩以為又來討債。哪知胡雪岩和顏悅色地說:“今天,老板派我來看看你有什麽困難,錢莊仍可以最低利息給你解急。”瓊花感到意外反而眼淚撲撲流下說:“隻怪丈夫死得太早,自己脾氣太躁,想想心裏也過意不去。”瓊花認為帳是應該還的,事情一鬧大再去還錢,豈不是很沒麵子,所以就索性不去想它了。

胡雪岩借機大肆喧染錢莊這方麵如何後悔將這件小事對簿公堂,有點小題大作,這也是不得已,做生意嘛,誰都希望自己少損失,多盈利,幾句話下來,瓊花情緒很好,便和他拉起家常,問起他家還有什麽人,並當即答應所欠錢莊的五百兩銀子過幾天一定照數歸還。

所以,一旦察覺(生意或者人生)進入了死胡同,改變思路發展才是最關鍵的。胡雪岩麵對頑疾,沒有用正常的討債手段,而是采取了將心比心的方式,站在客戶的角度去操作,從而獲得客戶的信賴,最終獲得成功。(有些賣保健品的公司,正式用這種方式,獲得老人的信賴之後,達到了銷售產品的目的。作者注:這種營銷方式在道德上雖然不可取,但卻是成功案例。)

全國聞名的餐飲巨頭海底撈,正是推出了很多貼心的小服務,才使得大家認為他家的東西雖然貴一點,但是值得去。

這種策略,一百多年前的胡雪岩就會了。

胡雪岩還接二連三地收起了幾筆“死帳”,老板十分高興,便想提拔他為“掌盤”。因為原有的“掌盤”年紀已稍老了,但胡雪岩卻不很願意。他對老板說:“錢莊的生意全靠‘出店’交際招攬,‘掌盤’看家固然重要,但還不如讓我當‘出店’,外麵人頭熟了,對店中的生意發展更為有利,等老‘掌盤’出缺時再說。”老板認為他講得有理,就依他了。其實,胡雪岩不任“掌盤”是有抱負的,他在為自己的前途著想。因為一當上“掌盤”雖然薪水高,紅利厚,但因長坐店中不能和外麵接觸,關係容易疏遠。他要趁現在年紀還輕,利用“出店”的職務,運用自己的交際本領,為今後自己在銀錢行業中立足打下基礎,因為他不想一輩子給人做夥計。

看到沒有,胡雪岩省時度事,為了自己今後的發展,認為拓展人脈圈最關鍵。

而在今天的商界,你交往什麽樣的人脈圈,就注定著你將會有什麽樣的發展,這就是為什麽很多人削尖了腦袋,也要擠入上層人脈圈的原因。有了人脈,有了朋友的幫助,還怕不成功嗎?

當然,你在發展事業的時候,看到有人需要幫忙,你看準了這個人,出手幫忙一下,未嚐不是給自己一個機會。我前麵說過,你幫助了別人,別人會以其他方式來報答你的。

胡雪岩的事業發達,從資助一個叫王有齡的人開始。

王有齡本是出身於官宦之家,曾祖父和祖父都當過不小的官,可是到了他父親這代卻官運不濟,屢試不中。

王有齡的父親心想,祖先那樣富貴榮耀,而自己卻如此落魄淒慘,這怎麽行呢?既然自己這輩子難有功名,那一定要讓兒子有個出頭之日。可是偏偏王有齡也不爭氣,同樣是科舉無名。

金榜題名當然是一條好路子,但如果實在考不取還有另外一條路——拿錢出來買一個官,美其名曰捐官。所以王有齡的父親就把僅有的一點家產統統變賣,然後湊錢給王有齡捐了個官,叫做鹽大使。

捐的官隻是虛銜,沒有實職,就是一個頭銜,可以穿官服,跟官場的人見麵比較體麵,如此而已。但是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如果願意花更多錢的話,虛銜也可以補成實缺,那樣就能真正地就任官職了。可是,王有齡的父親已經是傾其所有,哪裏還有錢再給兒子去補實缺呢?無奈之下,父子二人從福建一路北上,希望能夠找個機會,利用關係替王有齡補個實缺。可是天不遂人願,他們走到杭州,口袋裏錢已經所剩無幾,再也無力繼續北上了。

王有齡的父親積鬱成疾,再加上水土不服,最後客死杭州。王有齡舉目無親,又幾乎是身無分文,連父親下葬的錢都沒有。實在沒有辦法,他隻好穿上孝服,到福建人在杭州的同鄉會去,一番磕頭跪求,這才湊了點錢將父親草草下葬。

境況不好,而且舉目無親,王有齡混得很不成樣子,每天在“梅花碑”一家茶店裏窮泡,一壺“龍井”泡成白開水還舍不得走,中午四個製錢買兩個燒餅,算是一頓。

三十歲的人,潦倒落拓,無精打采,叫人看了起反感。他的架子還大,經常兩眼朝天,那就越發沒有人愛理他了。

有一年夏天,胡雪岩在茶店裏結識了潦倒落魄的王有齡,此時,他正準備進京“投供”加捐。

清朝時,捐官先是獲得一個虛銜,有一張吏部所發的“執照”,才有做某一類官員的資格,如果要想補缺,首先到吏部報道,這叫“投供”,然後抽簽決定到某省候補。王有齡還沒有“投供”,更別說補缺了。(預知胡雪岩怎麽去經營這一筆人際投資,請看下一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