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 袁世凱以大清欽差的身份,在朝鮮當起了太上皇,但是日子卻不好過

袁世凱得到那個消息,大驚失色,心想:想不到我百般防備,還是被這對夫婦給玩了。他馬上給李鴻章去電報,說了李熙夫婦的陰謀,然後帶兵入宮,劈頭一把抓住李熙的衣領,大吼起來:你跟我玩陰的是吧?你告訴我說派人去西方學習,可是他們卻是以使臣的身份去和西方各國照會的!信不信我現在就廢了你!

氣歸氣,袁世凱其實沒本事廢了李熙,廢立一個藩屬國的皇帝,得朝廷說了算,他袁世凱沒有這樣的權力,再者,朝鮮上下,暫時還找不出可以替代李熙的人。

就在袁世凱對李熙發飆的時候,李鴻章給李熙的電報也到了,在電報裏,李鴻章要李熙立即停止這種愚蠢的行為,這種邦交的國事,必須事先向大清軍機處和總理衙門請示,得到批準後才能派出使臣。

其實,大清並不在意朝鮮派人出使外國,隻是沒有經過大清認可,等於抽了大清的耳光。

李熙原本就是個懦弱的人,被袁世凱的盛氣淩人和李鴻章的電報嚇壞了,哭著說:現在他們已經派出去了,怎麽辦呢?

袁世凱給出了一條建議:讓他們先去大清國,向李中堂和太後老佛爺謝罪。

李熙還沒想明白怎麽做,李鴻章的第二封電報就到了。李鴻章畢竟站得高望得遠,考慮到如果強行逼朝鮮,會有失大國封風範,於是給出了一個建議:李熙下旨給朝鮮出使大臣,每到一國,首先謁見大清駐該國公使,然後由大清公使領著朝鮮使臣去該國外交部門。

李鴻章的這個建議還是很不錯的,既維護了大清的尊嚴,也顧全了朝鮮的臉麵。但是李熙居然沒有把這個建議吩咐下去,直說大清國知道朝鮮派出使臣的事,現在很生氣。於是,到了美國的樸定陽躲在賓館中不敢出去,趙臣熙到了香港,不敢再往前走了。

袁世凱得到消息,以李熙的名義給樸定陽和趙臣熙去了電報,命他們滾回來。

就這樣,兩個朝鮮使臣灰溜溜的回了朝鮮。這兩人一回來,就被袁世凱逼著李熙給撤職查辦了。

袁世凱在朝鮮執行的是一條鐵腕的強勢路線,做得可能有點過分,有點不擇手段。但他這麽做的目的,是對大清的忠誠!是維護大清的尊嚴。

在朝鮮君臣的眼中,袁世凱是禍胎,但是在慈禧老佛爺和李鴻章的眼裏,他是個治世能臣!

遙想當年,生擒大院君,袁世凱是有功的,而且起了不小的作用。接下來,袁世凱幫著李熙、閔妃兩口子訓練新軍,幫著閔妃對付開化黨,幫著閔家人重操權柄。另外,他的兩個老婆,都是閔妃的妹妹,按理說,他和李熙一家關係應該是不錯的。

事實上,沒有永恒的朋友,也沒有永恒的敵人,隻有永恒的利益!

那個時候的朝鮮,其實是中西方列強的博弈場,俄國和日本支持閔妃他們,美英諸國由於不願沙皇俄國坐大,反而支持大清。英國的駐朝總領事朱爾典,就與袁世凱的私交很好,兩人的朋友關係維持了30年,直到袁世凱去世。(英國在朝鮮美英什麽兵力,袁世凱手下有上千親兵衛隊,英國人想著一旦朝鮮內亂,還指望著這個朋友幫忙救命)

在諸多大國利益的角逐下,袁世凱的日子其實很不好過,沈夫人在國內老家,身邊也沒個可以說說心裏話的人,鬱悶得很。

小日本和沙皇暗中勾結,偷偷搞事。這兩個國家都想把朝鮮作為跳板,吃掉之後再打大清的主意。袁世凱清楚和閔妃夫妻之間的矛盾,遲早一天會爆發,所以有必要控製一部分兵權。但是依朝廷給他的權力,是讓他去監督李熙夫婦治國的,並沒有讓他染指朝鮮的兵權。沒事,他有辦法。他不是“監國”嗎?他利用監國的權勢,逼著李熙撤換掉那些與日本和俄國關係密切的大臣,換上親近大清的人,特別是兵權那邊。這樣一來,整個朝鮮幾乎都被他控製了。

現在,李熙和閔妃的行為已經不符合大清的國家利益了。所以,袁世凱開始支持另一個人了,這個人就是幾乎快被遺忘的大院君。袁世凱收買了很多王宮裏的宦官,對李熙夫婦進行24小時的全方位監控。

他以大清欽差的身份,在朝鮮當起了太上皇,事事必須過問。

閔妃和他男人都憤怒了,兩人開始絞盡腦汁,想方設法攆走袁世凱!他們給大清朝廷上折子,述說袁世凱的種種不軌行徑(有些是子虛烏有的),要求大清另外換人。隨後,朝鮮駐華官員金明圭奉李熙之命,請求李鴻章換人。

金明圭知道李鴻章器重袁世凱,他玩了一招,那就是在大清朝臣中找幾個人,直接向慈禧老佛爺上折子,彈劾袁世凱。

社會上有一種現實,那就是大家都是窮人的時候,一團和氣,關係也很好,一旦某個人突然有錢了,財大氣粗起來,其他人則看不慣,恨不得此人生病而死,恨不得此人立刻財去人空。

張謇就屬於那種小人,他和袁世凱在朝鮮共事的時候,關係還不錯,如今袁世凱混得比他好,心裏就不舒服,想著怎麽樣整垮袁世凱,一聽到朝廷內有風聲攻擊袁世凱,立馬加入那個行列,還身先士卒,上折子述說袁世凱的飛橫跋扈,說要是再讓袁世凱在朝鮮混下去,不知會鬧出什麽不可收拾的事情來。

而另一個人物張佩綸,也上折子攻擊袁世凱“侈然自大,虛驕尚氣,久留朝鮮,於大局無益”。

張佩綸這個晚清名臣,以彈劾大臣而聞名,就是看到誰不爽,上折子彈劾。當初在李鴻章麵前替袁世凱說好話的人是他,如今在老佛爺麵前說袁世凱千百般不是的,也是他。興許上次他自認為幫了袁世凱,老袁家沒有及時給他送禮,這次要給點厲害,讓袁世凱瞧瞧,以免老袁家忘記了他。

袁世凱知道張佩綸彈劾他,連忙給堂叔袁保齡寫信,將長女袁伯禎,和張佩綸的堂侄張人駿之子,定下娃娃親。這張人駿是李鴻章的女婿,時任廣東布政使。

張人駿和袁世凱結成兒女親家之後,當即給張佩綸去信:叔,我嶽父李中堂很器重袁世凱,袁家是士族,根深蒂固,袁世凱是去是留,由我嶽父做主,你就別瞎鬧了。

那意思很明白,你要是再鬧,那就是跟我作對,跟我嶽父作對。

張佩綸雖說彈劾別人,經常上癮,但是對於李鴻章,他還是不敢亂來的。於是又給慈禧老佛爺上折子:袁世凱雖然侈然自大,虛驕尚氣,但是在朝鮮這麽多年,通曉那邊的局勢,要想穩定朝鮮,還真找不出比他更適合的人。

為了袁世凱的去留,慈禧還專門開了一個小會,在會上,李鴻章力排眾議,不僅讓袁世凱繼續留朝任職,還建議給他更大的便宜權。因為李鴻章知道朝鮮的局勢很惡劣,袁世凱必須用鐵腕手段,才能鎮得住。一旦發生兵變,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控製,如果等朝廷這邊的旨意過去,隻怕錯過時機,不可收拾了。

對於李鴻章的建議,慈禧隻說了一個字:準。

於是,袁世凱多了一個“總理交涉通商大臣”的職稱,領二品銜。

袁世凱嚐到了結親帶來的好處,於是就奉為勢力發展的一種精典手段,在這之後,他不斷用結親的方法,將袁氏家族的勢力發揮到最大。不說他的那些堂兄弟,就他本人的兒女親家:吳大澄(湖南巡撫)、端方(兩江總督)、孫寶琦(內閣總理)、楊士驤(直隸總督)、陸建章(陝西督軍)、薛福成(駐英法比意四國公使)、蔭昌(兵部尚書)、黎元洪(民國副總統)、周馥(直隸總督)、陳啟泰(江蘇巡撫)、陸寶忠(吏部尚書)……

大家看一看,每一個人就是一方勢力,袁世凱利用結親的方式,將這些勢力很好的利用在一起。

且說日本那邊一看朝鮮沒法通過正規的渠道趕走袁世凱,於是就想出了另外一招:暗殺!

早在幾年前,袁世凱就預防到遭人暗殺,而且這項預防工作,隨著朝鮮的局勢越來越緊密。他出入有大批的親隨衛隊,饒是如此,袁世凱還是遭了幾次襲擊,所幸他的親兵衛隊努力保護,加上他身穿護身盔甲,才保無恙。

日本的忍者最擅長的就是暗殺,來無蹤去無影,一擊成功,可惜他們遇到的是袁世凱。

袁世凱也知道日本忍者的厲害,你不是會飛簷走壁嗎?那我就在屋脊上掛鈴鐺,還安上燈籠,照得一片透亮。即便這樣,還是有武功很高的忍者潛了進來。可是進來之後,他們暈了。

袁世凱的住處就像一座大王府,房間很多,分不清哪裏才是主臥室。有一次一個忍者抓住袁世凱(袁世凱穿著普通人的衣服),問袁世凱住在哪裏,袁世凱隨便一指,接著偷偷拔出身上的槍,抬手就是一槍。武功再高也怕菜刀,何況是子彈?那個忍者臨死的時候,朝袁世凱射出一枚有毒的暗器,可是袁世凱有護身盔甲,根本傷不著。

從那以後,袁世凱晚上睡覺,都搞幾個房間和地方,有時候和下人們擠在一起。連閔氏和那幾個朝鮮大美女,都不知道要不要服侍他。

袁世凱鐵腕控製朝鮮的這幾年,也是朝鮮政治問題最為嚴重的時候。他雖然由於其年輕氣盛而采取一些過激、粗暴的手段,但有效地遏製了日本和沙俄對朝鮮的滲透。

此刻的袁世凱,就像站在一座隨時都會爆發的活火山上,他隻注重於朝廷上的對決,卻忽視了民間的力量。

一股足以推翻李氏王朝,威脅袁世凱生命安全的民間力量,正在悄然形成。(預知後事,請看下一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