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課:曾國藩已經把握住了朝廷的命脈,要想對付太平軍,非他不行

曾國藩在“拖”字訣上,用得很得心應手,但是懿貴妃也不答應了,在其中有一份批複的奏折中,對曾國藩給予了警告:外國人鬧一下,無非是想要一點好處,可是太平賊寇要的是大清的江山,我知道你替大清賣力了,可是這還不夠,你應該能者多勞才對。你借著圍城的機會,坐視江南大營的覆滅,這是亡國之舉,別以為我不知道你心裏打的什麽小九九。太平賊寇內訌之後,實力已經大不如前,現在正是聯手消滅他們的好時機,命令你盡快拿下安慶,協助大清八旗進攻。希望你建功立業,成為大清宏福,而非大清禍胎。太平賊寇雖然擊潰了江南大營,但是清軍的主力並沒有多少損失,你給我老老實實賣力打太平賊寇,別以為你的湘軍坐大了,我就收拾不了你。

曾國藩從批複的奏折裏,看到了懿貴妃(慈禧)的不平凡,奏折裏加入了她對事情的理解和處理手段,顯得有條不紊,張馳有度。這個女人,有很強的政治能力和野心。一個身居內宮的女人,能夠把天底下發生的事情都看得那麽透,而且分析得那麽精準,不由得他不佩服,對這個女人刮目相看。

曾國藩知道,他表現的時候到了,於是下令加緊進攻。

八月中旬,經過連日苦戰,湘軍終於攻破了安慶城池,俘虜了好幾萬太平軍的將士。在對待這些俘虜的問題上,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采取了“殺之以絕後患”的策略。

曾國荃的想法是好的,這幾萬俘虜每天要吃飯,湘軍的糧餉自己都不夠,哪有糧食給他們?一旦保留下來,糧食供應不上,勢必造成災難,倒不如直接殺掉,幹淨利索。

事後曾國荃曾給寫信曾國藩表示殺了那麽多俘虜,心裏深感不安。曾國藩勸其說:“既已帶兵,自以殺賊為誌,何必以多殺為悔。”

安慶拿下來了,他把一部分繳獲的物品,給皇上送去。這批物品中,有一些是太平軍將領從英國人手上買來的女人化妝品。他知道懿貴妃一定會喜歡。

收複安慶是湘軍與太平天國戰爭中最重要的轉折點。從此之後,天京西線屏障遂失,太平軍對清軍轉入防禦階段,平定太平天國是遲早的事情。

曾國藩和胡林翼都非常激動,曾國藩迅即向皇帝奏報克複安慶省城大概情形,以“仰慰宸懷”。這是一個極大的喜訊,曾國藩希望這個消息能給鹹豐一些安慰。

沒曾想,捷報還沒有到達熱河行宮,鹹豐皇帝的死訊就傳開了。

接到訃聞,曾國藩百感交集。這個和他作對的皇帝,竟然是這樣一個結局。

在鹹豐皇帝去世之後不久,曾國藩又失去了他最親密的戰友胡林翼。

鹹豐十一年( 1861) ,胡林翼肺病加重,吐血不止,神形委頓,不到五十,望之幾乎近八十歲人。他仍然不顧醫生的警告,勤於職守。就在鹹豐皇帝死了沒幾天,胡林翼走到了生命的終點,時年五十歲。

得知胡林翼病逝,曾國藩傷痛不能自己,徹夜難眠,“惘惘若有所失”。曾胡二人,可謂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砥礪、相互敬佩的人際交往的典範。

然而克複安慶的喜悅還沒有過去,朝中又出現重大變局。

鹹豐死前安排了以肅順為核心的八位顧命大臣輔佐載淳,肅順是湘軍集團的堅定支持者。因此這一安排表麵上非常有利於曾國藩。

然而鹹豐留下來的權力結構是極不穩定的,顧命八大臣中,竟然沒有鹹豐帝的親弟弟、手握外交大權在北京處理與洋人交涉事宜的恭親王奕訢。這顯然是極不正常的。關於小皇帝的兩個母親,嫡母慈安和生母慈禧,也沒有明確的權力安排。與此同時,長期以來,肅順利用鹹豐的信任嚴刑峻法、獨斷專行,得罪了很多人,在朝中已經相當孤立。因此胡林翼死前預測中樞必將發生非常之變故,他在寫給曾國藩的信中說,“主少國危,又鮮哲輔,殊堪憂懼”。

曾國藩也是這樣想的。他與鹹豐磨合十年,好不容易獲得了皇帝的信任,與最高權力的關係進入穩定期,結果出任兩江總督不過一年,皇帝就去世了,他的前途是吉是凶,前途未卜。

但是他非常清楚,朝廷就是再亂,也不可能殃及到他的身上,他是封疆大吏,手下有數萬雄兵,更關鍵的是,朝廷必須用他來對付太平軍。

權力欲望很強的慈禧不會輕易放權,坐冷板凳的奕訢不會善罷甘休,大清已有先例,像鼇拜那樣的權臣,都能輕易被拿下,對付沒有兵權的幾個人,還不是手到擒來?

胡林翼的預測是準確的。果然,就在鹹豐去世後不過兩個多月,太後慈禧和恭親王奕訢就聯手發動了宮廷政變,肅順等三位讚襄大臣被誅。

雖然曾國藩一生的原則是不攀附權貴,和肅順的個人關係並不親密,但是誰都知道,曾國藩是“肅順這條線”上的人。肅順已倒,很多人都擔心他會不會受到牽連?

出乎意料的是,曾國藩的權位在政變後不但沒有受到任何影響,反而還進一步提升。鹹豐十年( 1861)十月十八日,政變後不到二十天,朝廷就發布諭旨(其實就是慈禧的意思):“欽差大臣兩江總督曾國藩,著統轄江蘇、安徽、江西三省,並浙江全省軍務,所有四省巡撫、提鎮以下各官,悉歸節製。浙江軍務,著杭州將軍瑞昌幫辦。

據說肅順被誅後,“籍其家,搜出私信箱,內唯曾文正無一字。太後歎息,褒為第一正人”。慈禧認為曾國藩與肅順並沒有什麽真正的勾結,但實際上,早在兩年前,曾國藩就以書法的名義,把自己寫給肅順的信給全部要了回來,而他與肅順的交往,都是讓親信口頭去交流的。

薑還是老的辣,曾國藩很早就預防到了這一點,所以事到臨頭,他一點問題都沒有。他已經把握住了朝廷的命脈,要想對付太平軍,非他還真不行,所以加官進爵是意料當中的事。但是他非常清楚樹大招風的道理,慈禧是個疑心病很重的女人,和這女人打交道,還需鬥智鬥勇。

對於朝廷的恩賜,曾國藩則表露出一副誠惶誠恐的樣子,上疏辭謝節製四省,並且說“臣一人權位太重,恐開斯世爭權競勢之風,兼防他日外重內輕之漸”。也就是說,我怕我一個人手中權力太重,以後會導致地方尾大不掉,影響中央的權威。

新班子回複了一段頗帶感情色彩的朱批:“具見謙卑遜順,慮遠思深,得古大臣之體。在曾國藩遠避權勢,自應如此存心,方不至起驕矜之漸。而國家優待重臣,假以事權,從前本有實例。曾國藩曉暢戎機,公忠體國,中外鹹知。當此江浙軍務吃緊生民塗炭,我兩宮皇太後孜孜求治,南望增憂,若非曾國藩之悃忱真摯,亦豈能輕假事權?”

盡管曾國藩這麽謙虛,不想讓人落下口實,說他擁兵自重,向朝廷要權。不得不說,慈禧和奕訢這一對叔嫂聯合,在政治上比鹹豐強了許多。慈禧行事果斷,對待大臣剛柔並濟,使得朝綱為之一振。

宮內嫂子說了算,宮外他做主,與當皇帝沒什麽兩樣了。不過他知道如何尊敬嫂子,有些事情還得與嫂子商量著辦。

和肅順一樣,奕訢也看好曾國藩,心知大清的八旗軍隊確實不行,要是行的話,也用不著他整日和洋人們混在一起,和洋人打交道,一個字:累。

但是為了大清的長治久安,隻有忍。

他知道洋人欺軟怕硬,可洋人的武器好啊,大清軍隊積弱已久,根本不是人家的對手,要不然,他也不會這麽低三下氣的了。

按他和嫂子商量出的辦法,先給曾國藩一點好處,讓湘軍剿滅了太平軍,然後設法割掉曾國藩這條尾巴,朝廷收攏和整頓軍隊,購買洋人的新武器,一旦時機成熟,再與洋人抗衡,隻要大清軍隊管用,大清仍是帝國。

這個方案其實真的很好,用不了幾年,大清真的能夠中興。

為了安撫曾國藩,奕訢又在嫂子的監督下,給曾國藩去了一封私信:我知道你是一個軍事天才,隻要你聽話,幫忙我剿滅太平軍,朝廷不會虧待你的。

哄孩子的時候,要給一塊糖,奕訢就是這麽想的,可是他忘記了,曾國藩不是孩子,是一隻老狐狸。

請辭的表麵功夫做足了,朝廷給與的權力和榮譽,當然要收下。接下來,曾國藩要祭起朝廷這把大刀,除掉一個令他痛恨不已的家夥——前任兩江總督何桂清。(預知後事,請看下一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