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課:遭皇帝猜忌,曾國藩以退為進,保存實力離開是非地

曾國藩的計劃非常好,但忽略了一個人,那就是高高在上的鹹豐皇帝。

對於曾國藩的計劃,鹹豐皇帝向來都反感的,從來沒有一次支持過,這一次也不例外。他故意封胡林翼為湖北巡撫,其實就是對曾國藩的打壓,當看到曾國藩的折子後,立即回複:你隻管打好你九江的仗就行,湖北和江南江北大營,由朕親自指揮,無需你指手畫腳。

鹹豐皇帝也錯了,還以為自己真是雄才大略的老祖康熙皇帝呢!親自指揮平三藩打台灣破葛爾丹。

曾國藩是想打遊擊拖住太平軍,可鹹豐皇帝不答應,他沒辦法,一麵部署塔齊布、羅澤南兩部陸師進攻,一麵盡量拖延時間。

由於九江城占據水路兩邊的地勢,城高堅固,陸師的火力無法正常發揮,所以攻打了一兩個月,還是攻不下來。八月,曾國藩帳下得力大將塔齊布因為九江久攻不下,“日對堅城,徒增焦灼巷,吐血而亡,年僅三十九歲。”曾國藩頓失依恃,撫屍大哭。

關於塔齊布的死,很多史料上都說他急火攻心暴病而亡。我分析了一下,塔齊布跟隨曾國藩後,兩人意氣相投,相處得很好,對於曾國藩拖字的戰略,塔齊布不可能不明白,他怎麽會急火攻心呢?塔齊布是個勇將,一路打戰都身先士卒,身上帶了傷,舊傷未愈又添新傷,雖然這些傷口都不致命,但是別忘了,那是七八月的九江。九江河流眾多,天氣炎熱之時,蚊蟲滋生戾氣橫行。所以我懷疑塔齊布應該是傷口感染了,救治無效而死的。用今天的話說,就是破傷風。

塔齊布一死,折曾國藩一股,他怎麽能不傷心?

就在塔齊布死後的第三天,內湖水師統領蕭捷三在湖口中炮陣亡,所率領的水師戰船近百艘,盡數折損。至此曾國藩手下能征之將,可用之兵,隻剩下羅澤南一部。

就在曾國藩傷心的時候,進攻武昌的胡林翼受挫,來信請求讓羅澤南前去支援。此時曾國藩手下就隻剩下羅澤南一員戰將了,羅澤南一走,他怎麽辦?

一番猶豫之後, 曾國藩還是派出了羅澤南。因為從當時天下大局看,武漢確實更為重要,自己的安危則為次之。曾國藩不但同意派出羅澤南,而且從塔齊布的軍中抽調彭三元部、普承堯部,交給了羅澤南,以增強其實力。聽到這一安排,曾國藩的手下紛紛反對,連曾國藩的好朋友劉蓉都坐不住了。

由此可見,曾國藩在關鍵時刻之顧全大局的胸懷,實為普通人之所不及。他所想的,是置於死地而後生。用自己剩餘的這點力量,死死拖住石達開,然後好讓胡林翼穩定湖北的局勢。

九江攻克不下,曾國藩帶著殘兵退到了南昌,與江西巡撫陳啟邁合兵,共同抵禦太平軍。

石達開不虧是名將,一麵增兵湖北,與胡林翼周旋,一麵加大力度以農村包圍城市的軍事計劃,攜勝利之威在江西展開進攻。在打敗了周鳳山之後,又直逼南昌城。

曾國藩寫信給胡林翼,讓羅澤南回來幫忙一下,可是十天之後,他等來了一個消息,但這不是好消息,而是一個幾乎要他命的噩耗一一羅澤南在圍攻武昌時身負重傷而亡。曾國藩聞訊欲哭無淚,他不明白,上天為什麽對他如此不公,讓他痛失了一位愛將之後,緊接著又痛失一位愛將。要知道,他的兩位愛將就等同於他的左膀右臂,所以他的傷心至極也是可以理解的。

此刻,南昌城內人心惶惶,如果石達開再加上最後一把勁,南昌城破,曾國藩可能就在江西殉國了。

但是上天奪走了曾國藩的兩員愛將之後,又給了他希望,天京事變的大好時機來了。

如果太平天國沒有這場慘烈的內耗,失去了最佳時機,這滿清的天下還真要改姓,可是世間沒有如果這兩個字。

石達開接到洪秀全的密信,隻留下少量的軍隊在江西和湖北一帶,卻帶著大部分的軍隊回天京,這給了曾國藩和胡林翼喘息的機會。

我前麵說過,曾國藩讓他弟弟在老家招募兵勇,加緊練兵,為的就是以防不時之需。曾氏兄弟五人,曾國藩居長,下麵有四個弟弟,大弟曾國潢,二弟曾國華,三弟曾國荃,四弟曾國葆。

曾國藩在江西陷入困境,與家中不通信息,生死不明,曾家人非常焦急。一貫有主見的曾國華帶了幾個人,到湖北找胡林翼想辦法去援救大哥。胡林翼對曾國藩胞弟的到來非常重視,盡管武漢現在正是膠著之際,回援江西會讓湖北兵力單薄,但胡林翼還是慷慨撥出四千軍隊,交給曾國華統領,開赴江西。

這四千人都是久經戰場考驗的精銳。鹹豐六年( 1856 )三四月間,曾國華率領這些湘軍將士,先後攻陷鹹寧、蒲圻、崇陽、通城、新昌、上高等地,打通了江西與兩湖的通道。

就在曾國華離開後,另一個弟弟曾國荃也來了,率領一千餘人前往江西救援。鹹豐六年( 1856)十月,曾國荃廣招羅澤南、李續宜舊部及新募之兵,共計三千人,會合湘軍老將周鳳山部,進軍江西吉安。此軍名字就定為“吉字營”。

天京事變,在江西和湖北的太平軍毫無鬥誌。曾國藩命彭玉麟和李孟群將藏於洞庭湖的戰船拉出來,橫掃長江和鄱陽湖,並配合陸師一舉拿下了九江和湖口。至此,湘軍完全控製了長江中上遊和湖北江西絕大部分地區,隻有部分地區的太平軍還在頑抗。

士兵多了,又要糧餉了。這時候,曾國藩與江西巡撫陳啟邁的矛盾衝突很快體現出來了。

湘軍出省作戰實行的是“就地籌餉”,按道理,江西省官僚係統負有供餉之責。而陳啟邁,其人氣度狹隘,寸權必爭。在他眼裏,曾國藩不過是一個辦團練起家的在籍官員而已,地位等同紳士,湘軍不過是民團,跑到江西來,是他的額外負擔。他認為,你湘軍在江西吃我的喝我的,就要聽我的話。

可曾國藩是個聽話的人嗎?他連皇帝的話都不聽,會聽你巡撫的話?

曾國藩不聽話,陳啟邁就不給錢,眼看軍餉不到位,軍心要變,曾國藩火了,一道折子給了鹹豐皇帝:以陳啟邁“劣跡較多,恐誤大局”,上奏參劾。

曾國藩這次打了勝仗,穩定了江西和湖北的局勢,鹹豐皇帝正不知該怎麽賞賜呢,一看這個折子,當即同意,下旨立刻將陳啟邁革職查辦。

曾國藩為了軍餉,仍用湖南的那一套,可是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卻又重複了他在湖南的經曆,這次參劾不但沒有使其他江西官員束手,反而讓他們變本加厲。接替陳啟邁任江西巡撫的文俊行事一如陳氏,江西官員在他的率領下,合起夥來處處給曾國藩下絆子、設障礙。曾國藩為了籌集軍餉,其難度一點都不亞於湖南。

曾國藩嚴格治軍,不允許部隊劫掠百姓,違令者斬首示眾。湘軍沒有軍餉,買不到吃的,一個個麵有饑色。為了吃到一口軍糧,甚至有湘軍部將冒險而死。

曾國藩再次上書給鹹豐皇帝,陳述了湘軍在江西的遭遇,請求朝廷給與他節製權,但鹹豐皇帝的來信卻說:你的湘軍在江西作戰,人生地不熟,不如直接交給當地官員指揮,那樣軍餉就有了。

這不明擺著欺負人嗎?

我打了勝仗,你不嘉獎,還要趁機剝奪我的兵權,打散我的兵勇。行啊,你不是讓我把兵勇交給江西管轄嗎?我給就是!

曾國藩同意了鹹豐皇帝的旨意,與江西官員辦理了交接事宜,軍餉問題很快得到了解決。諸不知他使了一招偷梁換柱之計,兵權是交了,可是江西的官員根本調動不了湘軍的一兵一卒。

原來湘軍是曾國藩一手帶出來的,從上到下的官兵隻聽他的話,誰的話都不好使。曾國藩為了防止江西官員耍手段,還特地忽悠了鹹豐皇帝:為了對付太平賊寇,湘軍與湖北清軍一同作戰,特準許讓湖北巡撫胡林翼統一指揮作戰機宜。

鹹豐皇帝認為,隻要湘軍不在你曾國藩的控製就行,朕本來就看好胡林翼,交給他,朕也放心。

一道聖旨下來,江西官員醒悟過來的時候,才知道接了一個燙手的山芋,連後悔藥都沒得吃。花自己的錢,替別人養著孩子。

沒多久,傳來了一個讓曾國藩備感意外且痛心疾首的消息一一他的父親已於鹹豐七年(1857年) 二月四日離世。聞此噩耗的曾國藩一陣痛哭,之後,他向鹹豐皇帝陳報丁憂,來不及等皇帝的批準,便在其弟曾國華的陪同下趕回了湖南老家。

在走之前,他命令部下不輕易出戰,湘軍營寨要固若金湯。他想和太平軍拚實力,拚時間,拚消耗。因為他分析,太平軍靠的是一時的銳氣,隻要堅守下去,太平軍就會不戰自亂。

回到家鄉的曾國藩等來了鹹豐皇帝的批複,內容令他非常意外和吃驚:批準他在家守孝三年。

鹹豐皇帝為什麽敢這麽做?因為江南大營被太平軍攻破後,朝廷將向榮奪職拿問,授江南提督和春為欽差大臣,重新建立江南大營。

和春是一個比較有頭腦的人,他走馬上任之後,向皇帝推薦長於理財的浙江巡撫何桂清為兩江總督。何桂清不負所望,理財有方,當上總督後每月撥解大營的軍餉多達四五十萬兩。在源源不斷的餉銀支持之下,和春大肆擴充軍隊,使所部兵力由向榮時期的不足萬人,迅速增加到八萬餘人。同時在上海購買了大量洋槍洋炮,使武器裝備大為改善。接著,和春抓住太平天國內訌導致力量衰弱的大好時機,積極進攻,不久成功收複鎮江,在南京城外紮大小營盤一百三十餘裏,把南京“困如鐵桶一般”。

曾國藩的湘軍崛起之後,雖然在長江中遊屢立戰功,但是在鹹豐眼中,始終隻是為協助正規軍隊鎮壓太平軍而興辦的、臨時征召的漢族“民兵”,一直不過是“外人”,頂多算是偏房生的孩子。

江南江北大營才是鹹豐皇帝眼中的嫡係,是大清江山的支柱,也是國家正規軍的臉麵。由漢人建立的私家武裝立下拯救王朝之全功,以後國家正規軍的威信何在?皇帝的如意算盤是讓曾國藩遊擊野戰,殲滅太平軍的有生力量,最後仍由盤踞在南京腳下的正規軍將領收功。

此前雖然江南江北兩座大營作戰並不給力,但對這兩個親生子,鹹豐皇帝還是一直非常偏愛。然而爛泥扶不上牆,兩座大營建立後,表現非常差勁。兩座大營分峙南北,花了上千萬兩的銀子,不但不能迅速拿下南京,也阻擋不了太平軍北伐和西征的步伐。

大清江山開始搖晃了,鹹豐皇帝不得不對曾國藩這頭強驢予以安撫,畢竟湘軍堅忍能戰,能夠替朝廷分憂。

如今眼看大清的嫡係部隊這麽給力,鹹豐皇帝迫不及待地要卸磨殺驢,不,應該是趕驢才對。

沒事,曾國藩似乎早料到了鹹豐皇帝會這樣,他早就想好了應對的招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