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八、木鐸

他的一位弟子端木賜建議他們到衛國去。

端木賜,字子貢。出身於衛國商人世家,善於貨殖,貿易住來於曹、魯兩國之間,富致千金。

子貢年輕有為,舉止儀態豐神俊秀,辦事通達,有幹濟之才。

魯國的貴族叔孫武子與子貢經常打交道,聽說子貢拜了孔子為師,就對人說道:

“照我看,子貢比那個孔子強多了!”

另一個貴族子服景伯聽到後,有一次在與子貢交談中,把叔孫武子的話轉告了,想聽聽子貢的想法。

子貢看了看子服景伯,鄭重的回答道:

“我的學問本領好比一座有著很矮院牆的小院,牆內有些什麽,大家都能看得見,所以人們會覺得好。”

“但我的老師的學問本領則好比有高大院牆的宮殿,裏麵的一切規模宏大,輝煌無比。”

“但一般人無法了解到高牆後的景觀,甚至就連能找到高牆之門的人都很少,正因如此,叔孫武子和其他人才會有這樣謬誤的認識!”

子貢非常尊敬自己的老師,他喜歡和夫子在一起探討問題:

有一次他問夫子:

“如果鄉裏的人都喜歡某個人,這個人怎麽樣?”

夫子回答說:

“不行。”

子貢又問:

“如果鄉裏的人都憎惡他,這個人又怎麽樣呢?”

夫子說道:

“也不行。”

“最好是鄉裏的好人都喜歡他,而鄉裏的壞人都憎惡他。這是因為君子和小人的意趣一定相反,小人憎惡君子也就象君子憎惡小人一樣。要想探明真實的情況,取決於慎重地聽取反映。”

有一次子貢在聽到夫子對其他弟子的評論後,就特別想聽聽他對自己的評價。於是坦然地向夫子請教道:

“老師,您看我怎麽樣啊?”

夫子笑了,說道:

“你是可以成器的人啊!”

子貢很高興,又問夫子:

“是哪種器用呀?”

夫子回答道:

“廟堂之上,瑚璉之器!”

子貢明白了夫子的話,瑚璉之器用於祭祀,祭祀時,裝滿五穀供於廟堂之上,它雖然隻有一種用途,但尊貴而不可或缺。夫子說過“君子不器",但許他以瑚璉之器,就是他雖然還沒能達到不器之境地,但認為他有專才,有大用。

這次,夫子聽從了子貢的話,向西,一行人去往衛國,開始了流亡之途。

這是一個動**不已,變化頻仍,禮崩樂壞,裂變與整合交互進行的時代,同時又是一個欲望叢生,思想瘋長,競爭激烈,人才可以自由流動的時代。

艱難的流亡之途,他們將以天下為課堂,用思想為教化,去教育更多的人,希望將人還原為人,培養出獨立的人格,用充滿理想,積極獻身的人生態度和堅持真理,敢於發出自己聲音的心胸和膽量,去完善自己,改造世界。

一天暮色將臨時,他們走到了衛國邊界,一個叫儀的地方。

管理邊界的封人聽說了他們的事跡,要求見見夫子。夫子同意了。

封人和夫子談了很久,出來後,對等在外麵的夫子弟子們說:

“你們的老師是個了不起的人!現在天下紛亂,文化凋零。但是有了你們的老師,天下的文化就有救了,是上天降生了你們的老師,讓他的學問道德去影響後世,也讓他去作警醒世界的木鐸,成為世人的向導。”

弟子們聽了都覺得,夫子正是如此!

他們告別了封人,繼續前行,當走近衛國的國都帝丘的時候,他們被衛國的人煙鼎盛所吸引,夫子禁不住感歎:這裏真繁華呀!

正在趕車的弟子冉求聽到了夫子的感歎,就問道:

“老師,這樣繁華了,下一步該做什麽?”

這是一個很深的問題,夫子沉吟了一下,回答道:

“下一步是要讓更多的百姓能分享到這種繁華的成果,讓每個家庭無論老弱都能夠富足安康。”

冉求是個求知欲很強的弟子,他聽夫子的回答,接著問道:

“當百姓都富足安康了,下一步還需要做什麽?”

夫子將自己心中憧憬的答案告訴了他:

“富足了,安康了,下一步就是辦好教育,發展文化,讓人們可以追求到,享受到精神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