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七、遲遲吾行

這是一個秋雨淅瀝的早晨。

夫子一步幾回頭的望著故國的宮闕和蒼莽的原野,他深深的熱愛著這裏的一草一木,希望能用自己所學在這裏實踐“仁”和禮樂之治的理想。

他心中的“仁”,就是恢複人與人之間真摯的美善的情感,讓人與人之間擁有真誠的關愛,來化解亂世的黑暗。

但政局的動**讓他的理想暫時破滅了,他們不得不離開家園,踏上未知的旅途。

但他心中的信念並沒有因此而黯淡,而沉淪,他走到路旁的大河邊,望著河中浩浩****的流水。

河水千百年來灌溉著兩岸的田地,卻從不居功,像德;河道蜿蜒曲折卻堅守著自己生養萬物的使命,像義;浩**而無窮無盡,像道;遇到險阻不屈不撓,決然前行,像勇;奔流不息,常葆潔淨,像教化;無時無刻不歡湧著流向大海,像誌向。

他在岸邊,對著這滔滔河水,朗聲說道: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這是對生命和萬物生生不息,進步不已的喟歎,這常流常新,永恒前行的流水給了他力量。

他不再有一絲困惑和迷茫,轉身走向渡口等待著他的弟子們,毅然而堅定的說道:

“走,我們去齊國!”

他相信他們有一天一定可以重新回到這裏,回到自己熱愛的家園,完成自己的理想。

他不知道的是,這隻是他們踏上周遊列國艱難之途的開始。

在齊國期間,他見到了齊國國君,提出自己以仁以禮治國的理念,受到了齊國國君的讚賞,但卻因齊國國內貴族的阻力,不得不返回魯國。

這時魯國經曆的內亂逐漸平息,他和已經學成的弟子們的才能得到了魯國新的國君的看重,任命了他為中都宰和大司寇。

他和弟子們勵精圖治,改良一切苛政,迅速恢複了魯國的繁榮。一時間,魯國商業興旺,百姓安居,道不拾遺,夜不閉戶。

但他的改良也觸動了貴族們的利益,三桓首先向他發起了挑戰。

麵對三桓的權勢和實力,他沒有退縮,提出強公室,抑私門,貶家臣。要求三桓效忠國君,不得跋扈擅權。

為了削弱三桓的實力,他推行了“墮三都”。就是將三桓私自擴張的城邑收歸國君所有。

這激起三桓的強烈抵抗,在墮第三都時,他們結成了強大的聯盟,一場更大的鬥爭一觸即發。

為了避免百姓在這場鬥爭中遭難,他選擇了妥協。

妥協的結果是他不得不再一次和弟子們踏上周遊列國之途。

與上次離開魯國去往齊國不同,那時即使身在異國,但他仍然堅信他們有一天可以重新回到魯國,回到自己熱愛的家園,完成自己的理想。

而今再一次離開時,他望向前路,日暮,望高城不見,隻見亂山無數,茫茫。不知該去向何方;回首,家園已杳,君問歸期未有期,這一走,有可能此生再也無法回來了。

遲遲吾行,是離開生於斯長於斯父母之國的道路啊!

他十分清楚的知道,他的理想與追求,是與三桓為代表的魯國貴族水火不相容的。

他心中有一種失去了家和親人的痛,這裏有他與母親相依為命的闕裏;有他在杏林開壇教授的眾多貧窮的學生,他們很多人還有父母需要瞻養,不能隨行;有他嘔心瀝血四年逐漸讓他們過上安寧生活的鄉親……

他不由得唱起了久戍之卒思歸的那首歌: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靡室靡家,獫狁之故。不遑啟居,獫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憂心烈烈,載饑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

采薇采薇,薇亦剛止。曰歸曰歸,歲亦陽止。王事靡盬,不遑啟處。憂心孔疚,我行不來。

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彼路斯何,君子之車。戎車既駕,四牡業業。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駕彼四牡,四牡騤騤。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魚服。豈不日戒,獫狁孔棘。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他雖然悲傷,但信念的火焰仍在胸膛中燃燒著,命運的車輪似乎在推著他走向更廣闊的遠方——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