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集——參觀校史館(下)

達達繼續往前走,畫麵也隨之來到了2012年。

“2012年神州九號發射,中國首位女航天員劉洋,與天宮一號進行自動和手動交會對接,成功突破了手控交會對接技術。

2013年至2021年6月,神州十號、十一號、十二號相繼發射,中國航天員分別在太空軌道駐留了15天、一個月、三個月。

2021年10月神州十三號發射,中國航天員首次在軌駐留六個月,載人飛船與空間站組合體完成自主快速交會對接。

從無人飛行到載人飛行,從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從艙內實驗到太空行走,從短期停留到長期駐留,打開了中國人探索太空的星辰大海。”

達達情不自禁地拍手叫道:“好!真好!”

接下來走到了「火星的探索板塊」:火星近鄰地球,也是被人類探索最多的行星。人類總共執行過40多次火星探測任務,但並不會每一次都成功。

1964年,美國“水手4號”火星探測器首次成功抵達火星軌道,發回了大量寶貴的一手資料,向地球拍攝了人類史上第一張關於火星地表的圖像。

1971年,美國NASA(美國國家航天局)的水手係列——“水手9號”成功進入火星軌道,傳回更多細節圖片。

1976年,美國“海盜1號”成功登陸火星,海盜係列探測器是由軌道器和著陸器構成,實現了第一次成功軟著陸。

1996年,美國勘探者號,第一台無人探測器成功進入火星軌道,連續工作十年之久也探索其他行星表麵。

憑借這些探測器,美國幾乎實現了對火星的立體勘測,發現了火星存在季節性的液態水以及遠古海洋環境的證據,揭開了火星大氣的消失之謎。

2021年5月15日,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祝融”號順利登陸火星

8月15日,“祝融”號完成既定探測任務,共獲取約10GB原始科學數據。

“每個國家都在致力於自己對太空的探索和揭密,航天事業的發展真的至關重要。”達達心裏暗想。

接下來是「水星板塊」,大屏幕上顯示:

1974年,“水手10號”是第一個探訪水星的太空飛船。

2004年8月“信使號”水星探測器在美國發射,2011年進入水星軌道,傳回大量水星照片。完成任務後撞向水星,留下了一個籃球場大小的坑。

「金星板塊」:

“金星1號”是第一顆金星探測器,於1961年在蘇聯發射,首次飛越金星,但沒能發回探測結果。

“金星7號”1970年8月17日發射成功,首次成功軟著陸。

1975年10月20號,經過53分鍾的傳輸,金星9號發回了有史以來第一張金星表麵的照片,其豐富的風力岩層使科學家們驚歎不已。

金星11號和12號同樣研究金星的大氣層、宇宙射線、太陽風離子等,由一台飛掠器和著陸器組成。

與此同時,美國的“麥哲倫號探測器”在1990年8月16號離地球2.54億千米的地方對金星進行考察,每隔40分鍾向地球傳回測得的數據和拍攝照片。人們首次獲得完整的金星地圖,為研究認識金星的地質地貌提供了形象的資料。

「木星板塊」:

“先驅者10號”1972年由美國發射,是第一艘越過小行星帶、靠近木星的飛行器。

“伽利略號”第一個專門探測木星的探測器,曆經6年的飛行,1995年底進入環木星軌道,拍攝到了木星和木星衛星的特寫鏡頭。

“朱諾號木星探測器”於2016年7月4日抵達木星,是自2003年伽利略號結束木星探測任務以後,13年來首顆繞木星工作的探測器。

達達邊走邊記,這可是了解學習的大好時機!

「土星板塊」:

旅行者1號:1980年探訪土星,發回上萬幅彩色照片,還探測了土衛六。

旅行者2號:1981年抵達土星,之後它又飛臨天王星和海王星。

卡西尼-惠更斯號:曆經了7年,在2004年終於進入土星軌道,收集了土星、土星光環、土星衛星的重要數據。

最後逛完土星板塊,展覽就結束了,因為天王星和海王星距離地球太太太太太太遠了,目前人類還沒有探測到相關素材,但假以時日,必然會讓地球的校史館更加豐富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