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勝利會師3

1969年,日本防衛廳戰史室《緬甸作戰》公開,裏麵記載了這樣一件事情:1944年2月的一天,國軍一位少校參謀帶著密碼本、作戰地圖、兵力部署表等極為珍貴的資料,乘著飛機送往滇西前線時,卻因為大霧而被迫在騰衝降落,結果被日軍俘虜。

密碼本等資料落人日軍手中後,日軍欣喜若狂。此後,遠征軍所有的來往電報都被日軍截獲並破譯,大至遠征軍的進攻時間,小至敢死隊的突襲計劃,都被日軍全盤掌握。所以,日軍才能夠有條不紊地組織抵抗,在人數占據絕對劣勢的情況下,仍能夠給予遠征軍大量殺傷。

後世的我們想不明白的是,當時在那種極為危急的情況下,這名少校為什麽沒有銷毀這些珍貴的資料?

還有,既然當時一份極為珍貴的密碼本丟失了,為什麽沒有啟用另一套備用密碼?每逢大戰在即,作戰的雙方都會有一套備用密碼,以備急需。

這個曆史之謎,也許永遠都不會揭開了。

第五節鬆山和龍陵

滇西反攻戰中,三大血戰中的另外兩個戰役是鬆山戰役和龍陵戰役。

鬆山戰役和龍陵戰役是第11集團軍打響的,時間在20集團軍反攻高黎貢山之後。20集團軍隻有兩個軍,11集團軍有三個軍,還有一個司令部直轄的200師。

鬆山隻是一個地名,是由二十幾座長滿了鬆樹的山峰組成的,主峰高達 22300米,這些山峰位於雲南省龍陵縣臘猛鄉怒江西岸的高黎貢山南麓,扼守著滇緬公路,山峰上的炮火直接威脅滇緬公路上的車輛。如果不能占領鬆山,滇緬公路則無法通車。

龍陵則是滇緬公路的必經之路,日軍在此布有重兵。

鬆山在龍陵的東麵,第11集團軍在渡過怒江後,分兵攻打鬆山,而主力則繞過鬆山直取龍陵。

鬆山戰役和龍陵戰役,都是1944年6月4日打響的。

防守整個滇西的,都是日軍第56師團,代號龍師團。

鬆山戰役開始的時候,遠征軍得到的情報是,鬆山上僅有日軍三四百名,火炮5門,機槍10挺。而事實上,當遠征軍開始攻打時,鬆山上已經有了 1260名日軍,火炮22門。一些史學家由此推斷,當時是日軍截獲並破譯了遠征軍的電報後,得知遠征軍要派重兵攻打鬆山,便向鬆山增兵,致使遠征軍傷亡慘重。

第11集團軍先鋒71軍渡過怒江後,於6月4日攻占了臘猛,派遣尚欠一個團的新28師攻打鬆山,兩個團五六千人圍攻情報中所說的三四百人把守的鬆山,應該能夠攻克。於是,71軍的剩餘部隊:87師、88師和新28師的84團,繞過鬆山,直逼龍陵。

鬆山注定是遠征軍反攻路上難啃的一塊硬骨頭,注定要讓遠征軍付出慘重代價,因為日軍在這裏構築了重重工事。

鬆山地勢極為險要,當地的方誌中有“高山夾箐,地險路狹,馬不能並行”的記載。

兩年前,當日軍占據鬆山,與中國軍隊隔江對峙時,第56師團的工兵聯隊就在鬆山上大肆修築防禦工事,他們早就判斷出中國軍隊會有反攻的一天。鬆山上多的是鬆樹,日軍的整個防禦工事都是土木結構。無數棵被砍伐的鬆樹縱橫交錯,搭建成牆壁和屋頂,它的堅固程度不亞於鋼筋水泥。這些由鬆樹搭建的防禦陣地由多個主陣地、子陣地和前沿陣地組成,每個陣地均為可以獨自支撐的環形防禦工事。工事的外圍有鐵絲網和地雷,裏麵有地道和壕溝與別的陣地相連。每個陣地裏都有可供長期抵禦的彈藥和糧食,每個陣地都能與別的陣地組成交叉火力,密密的交叉火力織成一道密密的羅網,即使一隻小鳥一隻老鼠也無法穿越。除此以外,為了對付夜襲,日軍還在鬆山陣地上安裝了照明設備,一發現異常情況,陣地前的電燈一齊點亮,亮如白晝。日軍認為,中國軍隊不付出10萬人的代價,休想占領鬆山。

鬆山戰役在日本人看來,也是一個舉足輕重的戰役,時至今日,日本的各類書籍中還經常出現這場戰役。日本人口中的這場戰役,不叫鬆山戰役,而叫拉孟攻堅戰,日本守衛鬆山的軍隊,叫做拉孟守備隊。

在日本人所寫的一篇名叫《拉孟守備隊的勇戰和玉碎》的文章裏,有這樣的文字:第20集團軍在北線反攻開始時,第56師團第11聯隊長鬆井秀治大佐接到師團命令,在各守備區留下最少限度的兵力,率領主力向騰越(中國方麵叫騰衝)方麵出發。這時候,野炮兵第三大隊長金光惠次郎少佐擔任拉孟守備隊長,指揮在拉孟的殘留部隊在這以後,鬆井大佐轉戰各地,再沒有能夠返回拉孟。

拉孟,也就是鬆山,當時日軍配置為:人員1260名、山炮12門、100毫米榴炮8門,速射炮2門,共計22門。

鬆山戰役結束後,第11聯隊聯隊長鬆井秀治大佐在電令金光惠次郎少佐燒掉軍旗後,剖腹自殺。

守衛鬆山的金光惠次郎是炮兵出身,曾在南昌戰役中親自指揮一門野炮抵近射擊,致使中國第29軍中將軍長陳安寶陣亡。鬆山戰役中,金光惠次郎也被

遠征軍一顆炮彈炸得粉碎。這是報應。

整個八年抗戰中,日軍燒毀過兩次軍旗,一次是騰衝戰役中,148聯隊燒毀了軍旗;再一次是鬆山戰役中,第11聯隊燒毀了軍旗。服部卓四郎《大東亞戰爭全史》記載:“自1874年1月2日,日本明治天皇對近衛步兵第1、第2聯隊親授軍旗為肇始,此後凡日軍新編成之步兵及騎兵聯隊,必由天皇親授軍旗,以為部隊團結之核心。將士對軍旗之精神,舉世無比。”在日本人的眼中,軍旗比聯隊的生命更重要,它是軍國主義的物化。軍旗被焚燒,則表示此聯隊建製取消。

鬆山戰役,同騰衝戰役一樣,是遠征軍逼迫日軍燒毀軍旗,取消建製的慘勝之戰。

龍陵縣臘猛鄉一位當年親眼目睹了這場攻堅戰的老人回憶說,進攻鬆山前,先有二三十架美國飛機飛到了鬆山上空轟炸,鬆山上空濃煙滾滾,塵土蔽日。飛機轟炸過後,遠征軍端著槍貓著腰,像螞蟻一樣一隊一隊地向上進攻。可是,估計遠征軍都登上了山頂,山上沒有槍聲。就在人們正納悶的時候,突然槍炮聲一齊傳來,槍聲很密,就像爆炒黃豆一樣。大約十幾分鍾後,槍炮聲停息了,但是沒有一個人走下山來。

遠征軍的第二波進攻開始了,很多人衝上了山頂,槍聲過後,還是沒有一個人走下山來。

老人回憶說,剛開始的幾天,遠征軍發起了一次次衝鋒,但都是無功而返。山坡上,穿著土黃色衣服的遠征軍士兵的屍體堆積如山,一層摞一層,血流成河,那幾天一直在下雨,雨水順著山坡留下來,溪水都是紅色的。

堅守在鬆山上的日軍,不是三四百人,而是1260人;不是10挺機槍,而是百挺機槍;不是5門火炮,而是22門火炮。

血戰至6月底,鬆山方麵的中國軍人傷亡已達000餘人,而日軍傷亡僅有百人。在攻占了一座叫做臘孟寨的地方後,71軍軍長鍾彬才知道,防守鬆山的日軍,不是三四百人,而是1200多人。

滇西遠征軍總司令衛立煌派遣總預備隊第八軍增援鬆山戰場,第二軍增援龍陵戰場與此同時,惠通橋也被火速架設,夜晚,一輛接一輛的卡車在黑暗中向鬆山和龍陵運送彈藥。

第八軍130師07團副團長陳一匡在《鬆山攻堅戰》中記述,第八軍有三個師,分別是130師、榮譽第一師、82師。130師是當年貴州軍閥王家烈的部隊, 82師是貴州地方武裝。黔軍的戰鬥力一直不怎麽樣,抗戰前夕有“雙槍將”的稱號,說的是他們上了戰場,一手拿步槍,一手拿煙槍。榮譽第一師當年的師長是杜聿明,杜聿明升職後,榮譽第一師劃歸第八軍。之所以把大名鼎鼎的榮譽第一師劃歸第八軍,是因為第八軍軍長是何應欽的侄兒何紹周。

盡管這兩個師的前身是名聲不太好的黔軍,但是他們在鬆山戰役中打得非常英勇頑強。

第八軍副軍長李彌擔任鬆山前線總指揮。李彌祖籍雲南騰衝,出生盈江,家境窮苦,依靠戰功一步步走上了副軍長的職位。

劉華是第八軍榮譽第一師的上校參謀。榮譽第一師的每個人都是傷愈歸隊的老兵,所以把第一師的番號送給了這支軍隊,並且在前麵加上了“榮譽”兩個字。

第八軍開拔前,在怒江東岸列隊聽軍長何紹周、副軍長李彌講話,何紹周和李彌都說國家危難,將士要不惜命,才能保住國家。大家聽得熱血沸騰。當天黃昏,第八軍吃了在怒江東岸的最後一頓飯,以前吃的都是稀粥,而那次吃飯有肉,還有酒。所有人都明白,吃完這頓飯,就要上戰場拚命了,今晚在一起吃飯的很多人可能就回不來,因為71軍在怒江西岸吃了大虧,幾乎全軍覆滅,他們是接替71軍去打鬼子。

渡過怒江,榮譽第一師分為了兩部分,榮三團攻打鬆山,榮一團和榮二團攻打龍陵。在出征途中,榮一師師長汪波被摔傷了,李彌就代理榮一師師長攻打龍陵。

與榮三團一起攻打鬆山的,還有第八軍82師和130師。

陳一匡的《鬆山攻堅戰》中記載:“人夜才開始登山,山高路狹,偏逢大雨滂沱,山路崎嶇難辨,攀登十分困難,隻得一步一步向上爬,稍不小心,人仰馬翻,艱難困苦之狀,非筆墨所能形容。”

在這樣的地形中仰攻,實在太困難了。中國軍隊每攻擊一步,就趁著夜晚,就地挖坑,與堅硬工事中的日軍對峙。當時,雙方的工事最近的距離,不過幾十米,互相投擲手榴彈。

然而,中國軍隊在下方奮力仰攻,日軍在上方據險堅守。形勢對中國軍隊太不利了。

第八軍第82師副師長王景淵在《血戰鬆山》中寫道:“在此情況下,遠征軍司令長官衛立煌傳達了蔣介石的緊急命令,限第八軍在九月上旬內收複鬆山;如違限不克,軍、師、團長將以貽誤戎機論處,以軍法從事。”

王理寰在《衛立煌率師反攻滇西》中寫到了這樣一件事:

“到八月底,第八軍攻擊尚無進展,傷亡甚大。衛立煌親到鬆山前線視察,對第八軍軍長何紹周進行反複指示,並說:‘敵人已是山窮水盡,筋疲力盡,可選用適當戰術,出奇兵攻之,鬆山很快就能攻下。’衛立煌回到指揮部後,給何紹周一個詳細攻擊命令,限該軍於兩周內攻下鬆山,以絕後顧之憂,以利於整體向緬甸邊境前進。何紹周當時在電話裏表示攻不下來,並說:‘長官先把我槍斃,另找旁人來鬆山吧。’衛立煌在電話裏笑說:‘不用急躁,不服從命令,當然槍斃。’後經蕭毅肅參謀長多方曉以大義,並告訴他,在陣地前,依靠家族勢力是要吃虧的,衛長官是敢作敢為的。何紹周這才不得不按照命令實行,結果不到十天,把鬆山攻下。”

強攻不成,改為偷襲。

第二天夜晚,榮譽第一師榮三團派遣200人,悄悄摸上敵軍主陣地的子高地,想要站穩腳跟,內夕卜夾攻,消滅日軍。卻沒有想到日軍所有的陣地連成一片,四通八達,牽一發而動全身,即使攻打子高地,而其餘陣地的日軍可以通過暗道增援子高地。戰至黎明時分,200人的突擊隊,僅有兩名傷兵爬下山來。

明攻夜襲,都不能奏效,飛虎隊的飛機再次出動,將鬆山大小山頭來來回回地犁了好多遍。飛機過後,第八軍再次發起攻擊,曾經好幾次占領了山頭,然而卻被暗堡裏的日軍火力驅逐下山。

遠征軍傷亡慘重。擔任主攻的130師攻打多日,已經失去了進攻能力,被迫後撤當130師從陣地上撤退下來時,師長熊綬春看到全師僅剩不到兩個連的傷兵,放聲大哭。

榮譽第一師榮三團攻打鬆山沒有奏效,榮一團和榮二團在龍陵鏖戰多日,也沒有進展。後來,在龍陵作戰的李彌來到了鬆山。

李彌站在鬆山下,一連觀察了三天,終於看出了端倪:要攻占鬆山,不能按照常規來攻占每座山頭,而應逐個肅清日軍的暗堡,暗堡排除了,山頭自然就占領了。當天,李彌在作戰日記中寫道:如果隻占領表麵陣地與敵人爭一山一地的得失,正中了敵人的奸計,必須逐一摧毀敵人的地堡,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最後才能大功告成。

攻打鬆山,和攻打密支那一樣。在密支那,鄭洞國想到了步步為營;在鬆山,李彌也想到了步步為營。

然而,肅清暗堡的戰鬥照樣異常艱苦。

日軍所有的暗堡都組成了交叉火力,遠征軍戰士爬向這座暗堡,而另外暗堡的日軍就會發現,機槍立即掃射,一排排戰士倒下去了。陳一匡在《鬆山攻堅戰》中寫道:“我軍曾用炸藥炸敵堡,但敵火猛烈,難以接近敵堡,我英勇的彈藥手胃著敵火前進,大都犧牲在敵堡射孔前,死在無數彈雨中,壯烈之狀,扣人心弦,真是驚天地而泣鬼神。”

劉華說,當時的戰況非常慘烈。71軍和第八軍攻打鬆山的時候,正遇到雨季,山坡陡峭,山路濕滑,遠征軍戰十們仰攻,視線模糊,舉步維艱。而躲藏在暗堡裏的日軍以逸待勞,視線清晰,所以遠征軍傷亡非常大,死屍堆積如山。又因為日軍暗堡火力交叉,遠征軍戰士如果負傷,就等於死亡,任何一個上去援救的戰士,都會成為日軍槍口的活靶子。

那種慘狀,比電視上的畫麵要淒慘得多。

遠征軍像掏老鼠洞一樣,一個暗堡一個暗堡地掏,將包圍圈慢慢收攏遇到異常堅固的暗堡,先用平射炮抵近射擊,然後用火焰噴射器解決。

但是,因為不會操作火焰噴火器,中國軍隊也有人傷亡。《鬆山攻堅戰》中寫道:“然而初次使用,由於射手操作不熟練,放射不準確,火焰射不進堡壘有時因敵火力猛烈,使射手未能進到發射位置就犧牲了。”

7月下旬,遠征軍推進到了距離鬆山子高地僅有2300米的地方。然而現在,麵對筆直的懸崖和密密層層的鬆木修建的工事,遠征軍的攻擊隻好停歇下來。

半月後,遠征軍還是找不到解決的辦法,無法向前推進一步。

遠在重慶的蔣介石得知鬆山激戰多日,仍攻擊受阻,嚴令第八軍必須在九一八前拿下鬆山,否則正副軍長軍法從事。

這時候,美國軍事顧問就建議,把地道挖到子高地的下麵,然後引爆炸藥,就可以摧毀子高地上的日軍暗堡,李彌采納了這個建議。

劉華說,第八軍當初的打算是,當把地道挖掘到子高地下麵後,就放置六噸炸藥,六噸炸藥足以將子高地摧毀但是,就在地道挖到一半的時候,遠征軍發現山上的日軍在挖豎井他們企圖用豎井阻止遠征軍的地道進攻。

當時,子高地上的日軍已經被圍得水泄不通,就是一隻蛤蟆也無法從子高地上逃出,而懸崖之下,遠征軍的工兵在偷偷地挖掘地道,日軍又怎麽能夠知道這個秘密?唯一的解釋就是,日軍截取並破譯了第八軍的電報,這和第20集團軍攻打騰衝時,電報被截獲如出一轍。

由於日軍也在遠征軍的上方開挖豎井,地道再向前開挖,就會被豎井攔截,於是第八軍決定提前轟炸子高地。劉華說,當時地道裏隻能放置噸黃色炸藥。

8月20日上午,李彌下令引爆。幾秒鍾後,一聲悶響,大地微微抖動,一股黃色的濃煙緩緩上升,久經不散。子高地上的日軍除了四名被炸得奄奄一息的日軍外,其餘的全被炸死,而子高地周邊的日軍也被震昏。榮三團將士們一呼而上,占領鬆山最局峰子局地。

然而,那些沒有受到重創的日軍陣地,還在負隅頑抗。一直到8月末,鬆山還沒有被完全占領,戰爭依舊異常激烈。有的陣地白天被遠征軍占領,而夜晚又被日軍奪回。

困獸猶鬥的日軍此時已經彈盡糧絕。據日本《緬甸作戰》記載:“二十九日,斷糧第三天,金光少佐下令吃人肉。這項命令被解釋為隻對敵人有效。”於是,像一群野獸一樣的日軍將剛剛死去或者還沒有死去的遠征軍戰士拖進戰壕裏,燃起火堆,砍下胳膊和大腿,血淋淋雄燒烤。

雙方的苦鬥還在繼續。

有一個連攻上了日軍的陣地,隻剩下了連長和12名士兵。而在日軍的掩體裏,發現了二十多具日軍的屍體。在掩體內外,雙方士兵扭在一起抱打而死的,有六十多對。

劉華說,有一天晚上,榮三團團長趙發畢丟失了主峰陣地,被日軍趕到了山下軍長何紹周聞訊大怒,要槍斃趙發畢。趙發畢是何紹周的外甥。軍部裏所有人都替趙發畢求情,何紹周餘怒未消,責令趙發畢當天戴罪立功,奪冋陣地

這時候,第八軍幾乎傷亡殆盡,成建製的部隊隻剩下了特務營。

據《德宏團結報》的文章《鬆山大戰中的李彌將軍》記載:夜晚,李彌手持一把衝鋒槍,頭戴鋼盔,身背大刀,帶著特務營摸上了被日軍占領的主峰陣地:一夜激戰後,主峰陣地又回到了第八軍手中。天亮,李彌被人從山上扶下來,雙眼圓睜,目眥盡裂,滿臉血汙,負傷多處,毛呢軍服變成了碎片,人已經走形了。

當天,炮兵出身的鬆山戰役日軍指揮官金光惠次郎,被遠征軍一發炮彈炸成了碎片。之後,日軍燒毀了軍旗。第56師團第11聯隊的番號在日本軍隊中永遠也不會再有。

中國軍隊向最後的陣地發起衝擊。09團團長陳永思手執衝鋒槍,親自督戰,身負重傷,被抬下陣地。代團長王光偉繼續帶隊衝鋒,也身負重傷。撤下陣地的時候,09團僅剩幾十名官兵,劃歸榮譽第三團團長趙發畢指揮

兩天後的9月8日,鬆山最後一塊陣地被攻克。當時,李彌坐在第八軍軍部外的一塊大石頭上,全身沐浴在如血的殘陽中。當參謀長向李彌報告鬆山被全部攻克的消息時,李彌僵直地坐著,一言不發,眼淚卻一下子滾了出來。

鬆山激戰,前後長達95天,大的攻守多達十次,史稱“十戰鬆山”。此役,當地人說,鬆山上的每一把泥土都被戰火熏烤過,被鮮血浸泡過。在鬆山隨便抓起一把土,都能找到彈殼。鬆山已被染成了紅色。此役,中國軍隊投入 10個團2萬人,傷亡776人。

而日軍1260人被全殲,最後的幾十名日軍在鬆山被攻克後,向西麵逃跑,結果被擊斃。中國軍隊在日軍的掩體裏找到了二十多名勤雜兵和十幾名慰安婦。

第11集團軍司令黃傑後來在回憶錄中寫到了鬆山戰役的慘烈:“在鬆山,沒有一顆樹上沒鑽有子彈,沒有一片樹葉沒有彈孔。第八軍在這裏長眠著六千勇士,終於踏上了鬆山的山頭。”

就在鬆山血戰的同時,龍陵的激戰也在進行。鬆山戰役打了三個月零五天,而龍陵戰役打了將近五個月。主攻鬆山的是第八軍,主攻龍陵的是71軍,另外還有第二軍、第六軍,第八軍榮譽第一師的兩個團。

71軍在經過數日激戰後,徹底肅清了龍陵外圍的日軍,並且切斷了龍陵和芒市之間的聯係,而那個寓意豐富的位於南郊的伏龍寺,也在攻擊發起後的第一周被攻占。環繞龍陵半個縣城的老東坡,是龍陵外圍的天然屏障,也被遠征軍占領,站在坡頂,龍陵盡收眼底。現在,龍陵的日軍成為甕中之鱉。

當時,龍陵還沒有被攻占,而喜不自禁的宋希濂給蔣介石發報:“……我軍士氣旺盛,連克臘猛、平嘎、鎮安街各要點。於日迫近龍陵城郊,經分別圍攻,於蒸申攻克龍陵。此役,敵傷亡約數千人,遺屍三四百具,虜獲戰利品正清查中”

攻克龍陵的電報震動了國內,也傳到了國外。可是,日本方麵矢口否認說,龍陵還在他們的手中,而且,進城部隊剛剛開到城邊,就遭到日軍頑強抵抗。龍陵確實還在日軍的手中。

宋希濂更沒有想到的是,告捷電報剛發出,騰衝通往龍陵公路上就出現了大量運載日軍的汽車,這是從騰衝方向前來的援兵,由第56師團長鬆山佑三親自率領,而留在騰衝的日軍隻有一個聯隊。此時,龍陵城裏的日軍也幵始了反擊,攻人城郊的87師抵擋不住被迫後退,而隨後日軍的炮彈打到了宋希濂司令部附近。師長張紹勳悲憤不已,打算,幵槍自殺,幸被衛兵阻止,才不至斃命。

攻打龍陵的71軍擺了一個大烏龍。

這到底是怎麽回事?

時任71軍88師副師長的熊新民對當時的情況記憶深刻。這一天,他組織了三次敢死隊衝鋒,都無法攻上易守難攻的日軍陣地老東坡。黃昏時分,熊新民垂頭喪氣地回到尖山寺的師部指揮所,然後聽到說:“老東坡已被我軍占領了。”熊新民趕到老東坡,登上山頂,看到日軍陣地上到處血跡斑斑,罐頭盒、餅幹袋、紗布、繃帶丟了一地,而攻占了老東坡的部隊,連電話兵都下山追擊日軍去了。

夜色深沉,熊新民困意上來,想在山上打個噸。突然,一個傳令兵從城裏跑上山來,手拿戰利品,對熊新民說:“龍陵城已被我軍占領了。”一會兒,又來了一個傳令兵,報告了同樣的消息。當時,與前方的電話無法接通,而後方已經把消息傳播出去。

好容易把電話線接通了,宋希濂打來電話:“龍陵占領了,確不確實?”熊新民回答:“天又黑,又下大雨,我現在在老東坡陣地上,前線從城裏回來的傳令兵都說占領了,到處搜索,都沒遇到抵抗,他們還帶回很多戰利品,牛肉罐頭、餅幹,我都吃過了。電話還未架通,我看是占領了。”

天亮後,前方的電話架通了,連營長都打來電話說:“敵人在城中心靠滇緬公路西側,占領一座堡壘,還附有一門小炮,死命抵抗。”

這股日軍很快就被中國軍隊的大炮轟為碎片,可是龍陵周邊地勢最高的回龍山還在日軍手中。回龍山不但控製著龍陵城,而且居高臨下控製著滇緬公路。

回龍山,四麵都是懸崖峭壁,無法攀爬。中國軍隊想要攻占回龍山,非常困難,熊新民很懊悔,當初隻是聽信了傳令兵的話,而沒有與前線營長連長取得聯係,便輕率地說龍陵占領了。而且因為這個烏龍,11集團軍司令宋希濂也被蔣介石免職了,改由黃傑擔任。

黃傑和71軍軍長陳明仁來到88師指揮部,一起督戰。熊新民帶著全師各團團長、各營營長、炮兵指揮官、參謀等,一起來到了回龍山前,仔細偵察。他們發現,在回龍山的正麵,有一塊勉強可以攀登的狹窄路段,要攻占回龍山,隻能從這裏尋找突破口。

實施攻擊的那一天,所有大炮都對準回龍山轟擊,佯攻的部隊在山後鼓噪呐喊,而突擊的步兵隱藏在山峰正麵的樹林中。等到炮火延伸射擊,突擊部隊衝上去,清理被炮火炸毀的鐵絲網、路障等障礙物,沿著狹窄的山路,艱難地向上仰攻,有時候不得不一寸一寸地向山頂上爬行。

攻擊了好幾天,都沒有攻上山頂。曾經有一次,指揮官在望遠鏡裏看到戰士們發起衝鋒,終於攻上了山頂,可是躲藏在工事裏的日軍以逸待勞,衝出掩體,砍死了幾名終於衝上山頂的筋疲力盡的戰士。指揮官在望遠鏡裏看到這個場景,流下眼淚。

騰衝戰役結束了,鬆山戰役結束了,龍陵戰役還在繼續。龍陵戰役成為整個滇西犧牲最大的戰役。

回龍山成了最後一塊堅硬的骨頭。要攻占回龍山,不能力攻,隻能智取。

此前,中國軍隊每次發起攻擊前都是先用炮擊,然後士兵發起衝鋒。日軍摸到了規律,所以每次中國軍隊的炮擊一開始,日軍就躲藏在堅固的掩體裏,而等到中國軍隊發起衝鋒,他們才會走出掩體,進行阻擊。日軍摸清楚了中國軍隊的進攻規律,所以每次都占據上風。

必須改變打法。

此後,中國軍隊的炮擊還在繼續,但是士兵們卻並不衝鋒。一開始,日軍非常緊張,炮聲一停,就衝出掩體迎戰,可是沒有中國軍隊攻擊,日軍就慢慢放鬆了警惕。

熊新民在他的回憶文章中寫道:“後來,我炮兵發射也罷,不發射也罷,敵人都不十分注意了。一次,我炮兵一直發射了兩個小時以上,眼看敵人習以為常,無任何動靜,最後,我衝鋒兵事先吃飽了飯,命我炮兵集中火力迅速發射,並以三分之二火力猛擊回龍山敵堡,以三分之一火力遮斷敵堡直後方,阻止敵之反撲。等我步兵衝鋒時,大約敵人也因傷亡,疲憊得不行,而且疏忽大意了,我衝鋒兵這次竟沒有遭到敵人的反撲,而順利地把敵人陣地占領了。我們勝利了!”

根據國民政府1945年12月《滇西戰役統計表》及《抗日戰爭期間滇西損失統計》報告:滇西抗日反攻戰役中,共投入兵力16個師162萬人,其中,龍陵為12個師115萬人,占71%。全役曆經26天,其中,龍陵156天。全役傷亡官兵50474人,其中,龍陵傷亡2980人,占59%。全役斃敵259人,其中,龍陵 1200人,占 52%。

騰衝光複了,鬆山光複了,龍陵光複了。

後來,10萬滇西遠征軍繼續西進,相繼克複芒市、遮放,1945年1月20日,收複邊境重鎮畹町。至此,滇西失地全部收複。

第六節我們贏了

接下來,再說說中國駐印軍。

從1943年月,到1944年8月4日攻占密支那,其間已有17個月。在這17個月裏,中國軍隊的將士們沒有一天能夠好好休息,創造了連續作戰17個月的最長記錄。

密支那攻占後,雨季達到了最高峰。整日都是瓢潑大雨,無休無止,也無法作戰,中國軍隊才得到了難得的兩個月休息時間。在這段時間裏,中國軍隊也進行了整編,一分為二,變成了新一軍和新六軍。

就在中國軍隊休整的這段時間,還發生了一件事情,這就是史迪威被調回,中國駐印軍總指揮改由美國人索爾登擔任。

關於史迪威被調回的原因,鄭洞國在《中國駐印軍始末》中是這樣記述的:“他(史迪威)利用打通中印公路給他帶來的威望,向蔣介石提出中國的十三個美械裝備師應該和中國駐印軍一樣,由美國高級將領來指揮,也就是由他來指揮。蔣介石當然不同意他的意見。史迪威也不肯讓步,使用美援這張王牌對蔣介石施加壓力。史迪威曾派包瑞德到延安建立軍事觀察組,並放出空氣,打算把美援一部分發給八路軍。史迪威又揚言要去延安,擺出要援助共產黨的架勢。史認為他這一手能夠讓蔣介石屈服,所以由西北回來不久,便去見蔣介石談判。蔣介石和羅斯福在開羅會議時,便定下反共密約,當然不肯對史讓步……羅斯福第二天就複電給蔣介石,同意撤回史迪威。”

從當時中國將領的回憶錄中,似乎對史迪威都印象不佳,但是從抗戰老兵的回憶文字中,又對史迪威評價很好。史迪威是一個很霸道的人,他的霸道是針對這些中國將領;史迪威又是一個很和藹的人,他的和藹是針對這些中國士兵。老兵們說,史迪威的很多優點是中國將領不具備的,他的簡單務實與國民黨將領中普遍的虛偽做作也完全不同,所以深受士兵們的喜愛。

索爾登是1943年反攻緬甸的時候,從美國來到中國駐印軍中的,擔任史迪威的副手,負責後勤和工程。他對升為中國駐印軍總指揮的職務,還算盡職盡責,很少見到對他批評的文字。

新六軍成立後不久,就被征調回國,參加雪峰山會戰。

現在,緬北戰場上剩下的,隻有新一軍了。這時候的新一軍有三個師:新 8師、第30師、第530師。

密支那攻占後,下一個目標就是八莫。八莫在密支那南麵,距離密支那 210公裏。

八莫的東麵是高黎貢山,西麵是伊洛瓦底江。

八莫的日軍由第二師團搜索聯隊聯隊長原好三大佐率領。在密支那戰役中,日軍派出了第二師團趕往密支那增援,這股日軍來到八莫後,得知密支那已被中國軍隊攻占,便在八莫留守。

留守在八莫的日軍知道中國軍隊早晚會來攻打,所以他們到處求援,臨死也要拉幾個墊背的。最後,八莫的日軍達到了四個師團的番號:第二師團、第 56師團、第18師團,這三個師團都是被打殘後補充的新兵,另外一個是從朝鮮剛剛調來的第49師團。

日軍的意圖是:用原好三帶著這些日軍死守八莫,拖延時間,另外派一支日軍,利用有利地形,在南坎布防。南坎在八莫的南麵,兩地相距110公裏。中國軍隊想要打通一條與原有的滇緬公路連接的道路,必須經過南坎。

南坎四麵都是高山,土質鬆軟,極不利於進攻。日軍幻想在這裏阻擊中國軍隊,讓中印公路無法貫通,也讓從緬北和滇西兩麵對攻的中國軍隊無法會合。

手下擁有三個師的新一軍,對於日軍的防禦陣地,不是一個一個地攻打,而是兵分三路,同時進攻。新38師攻打北麵的八莫,第30師攻打八莫南麵的南坎,而第530師則走得更遠,繞過八莫和南坎,直接插到了緬甸中部,進行攻擊。

先說說八莫之戰。

在新一軍參謀長史說的回憶文章中,日軍對八莫的防線下了很大工夫,用鐵路枕木和大鋼板為主要材料構成據點掩體;以重機槍為主,輔以防戰車炮,

配置成近距離隱蔽的交叉側防火網。陣地相當堅固。

經過了半個月的苦戰後,新38師把日軍包圍在了一個三角地帶。方家績所在的112團和張義栻所在的114團都到了發動攻擊的位置,而李文才所在的11團,因為江麵阻隔,無法前行。要繼續攻擊,就必須渡過江麵。江麵寬闊,水流揣急,日軍在此與中國軍隊隔江對峙。

113團團長趙狄找到以前偷渡過江麵的六名偵察兵,讓他們趁著夜晚,再次偷渡過江。在一個禮拜前,這六名偵察兵曾經偷偷地渡到了對岸,偷走了日軍幾包香煙和幾盒魚肉罐頭。他們的名字叫:段仲權、曾祥進、王大富、陳德、廖林銀、鄧善清。

這天晚上,六名偵察兵再次走入冰冷的河水中,一直遊了三個小時,又到了對岸。然後,他們在對岸偵察,尋找到日軍防守的薄弱地方,向113團發出信號。尖刀連第三連看到信號,立即渡河。黎明時分,第三連登上了對岸,然後摸進了日軍的防禦工事,占領了灘頭陣地,然後,在黎明到來時,113團大舉渡江。

113團過江後,立即向八莫東郊挺進,在一處陣地上,經過兩天兩夜的激戰,二百多名日軍彈盡糧絕,被迫自殺。

然而,在進攻八莫市區時,卻遇到了麻煩。

日軍的工事極為堅固,即使五百磅的重型炸彈落在工事上,也無濟於事。而且,日軍的工事縱橫交錯,用交通壕在地下相連,他們打幾槍就換一個地方,讓中國軍隊無從反擊。即使陣地被中國軍隊白天攻占了,而日軍夜晚又組織敢死隊奪回來。

11月18日,因為後方的彈藥沒有送到,113團隻能整夜與日軍展幵白刃戰。19日早晨,天降大霧,一股日軍摸到了 113團一營的機槍陣地,機槍沒有刺刀,無法拚殺,所以,在與日軍拚刺中落於下風。有一名成都兵名叫陳雲興,是彈藥手。機槍手在與日軍肉搏中,被刺死,而手無寸鐵的陳雲興,左肋骨也被戳了一刀。日軍挺著步槍,準備再戳第二刀的時候,陳雲興左手按住刺來的步槍,右手一把抓住了日軍的喉嚨。他手上加力,竟將日軍的喉管抓裂了,然後用力一扯,將日軍的舌頭從喉管裏扯出來,血淋淋地拉出來很長。

陳雲興徒手擊斃日軍的事情,當時國內很多報紙都有報道。

12月14日,新38師三個團從三麵圍攻八莫,進人八莫市區,突然與準備逃跑的原好三大佐和他的衛隊遭遇,立即展開激戰,原好三大佐被擊斃。

八莫之役,新38師共擊斃日軍原好三大佐以下官兵2460人,俘虜池田大尉以下21人,繳獲零式戰鬥機兩架,戰車10輛,壓路機和牽引車8輛,各種口徑大炮28門。

接下來,再說說南坎。

攻打南坎的是第30師,是一支從國內調來不久的新軍,而且部隊裏有很多都是新兵。老兵周明道在《從軍回憶》中寫道:“30師是88、89、90三個團。 89團曾布防印度,支援英軍抗擊西攻印度的日軍。90團成立最遲,聽營連長說,在印度訓練才三個月,待到雷多後又補充了一部分,團裏除上士排副、上士班長是老兵外,連長以下的年輕軍官也都是新手。”

可以說,第30師整個就是沒有打過什麽仗的新兵師。

老兵和新兵的戰鬥經驗,絕對是不可同日而語。老兵在戰場上就是老奸巨猾的狐狸,而新兵在戰場上就是隻會亂撞的牛犢。

然而,誰也想不到,就是這樣一群沒有作戰經驗的新兵,居然打贏了南坎之戰。

南坎的日軍由山崎四郎大佐率領,而手下的兵力有第二師團、第18師團、

第56師團各一部,還有剛剛從朝鮮開來的第49師團第168聯隊。

1944年1 1月底,第30師90團開始對日軍發起攻擊,並占領了一處局地。此處高地,可以俯瞰南坎。

山崎四郎帶領重兵,向著全部由新兵組成的90團進攻。在12月10日這一天,日軍竟然向90團第三營的陣地,發射了3000發炮彈,營長王禮宏和八十多名戰士犧牲。炮擊過後,日軍開始了衝鋒,90團拚死堅守,與敵廝殺。一晝夜間,日軍竟然發動了 15次衝鋒,也沒有占據高地。

後來,日軍再也無力組織反攻了,隻好撤回南坎。此戰,日軍遺屍126具,其中有少佐以下軍官41人。90團繳獲重炮山炮6門,卡車46輛,其餘的槍支多達500餘支。

剛剛組建出來,缺乏訓練的90團,為什麽能夠取得這麽好的戰績?因為當時的日軍已經成為了強弩之末,在緬北作戰的日軍多為剛剛從國內開來的新兵。中國軍隊缺乏訓練,這夥日軍更沒有訓練,很多人的槍支都是老掉牙的破爛貨,而90團盡管也是新兵,缺乏係統訓練,但是手中的家夥比日軍的硬,南坎之戰中,曾經有過一件令人很震驚的事情,登載在當年的報紙上。

此戰結束後,中國軍隊繳獲了日軍文件,有一份文件記述說,在一次混戰中,一名中國士兵居然衝進了神田大隊的指揮部,差點活捉了大隊長,“一個敵軍士兵竟敢衝擊整個皇軍指揮部,這是第一次。”

一些資料中記載,新38師在八莫戰役後,增援了第30師的南坎之戰。史說的《從八莫之役到凱旋回國》中這樣寫道:“當新編第8師主力由西渡江,將形成包圍時,敵則向南坎以南山地撤退。新編第8師當即渡江占領南坎。”史說時任新一軍參謀長。

南坎被攻破後,日軍從南部集結兵力,再次向30師發起攻擊,想奪回南坎。沒想到,此時八莫戰役已經結束,新38師迂回到了南坎南部,準備兜住南坎的逃兵。

沒想到,遇上了日軍增援南坎的援兵。

新38師的戰士們到達攻擊線後,就對著山頭傾瀉炮彈,掩護步兵衝鋒。當時,第30師的萬名戰士都站在兩邊的山峰上,向師兄學習怎麽進攻。僅僅過了兩個小時,新38師的一個步兵營就衝上了高地日軍退卻,這一營士兵展開追擊。兩邊觀戰的第30師戰士,紛紛跑過來,觀看戰績,“他們看到戰壕中到處都是被擊斃的敵軍屍體和被毀武器,大加讚賞,誇獎我部‘計劃周到,準備充分,步炮協同良好,官兵勇敢善戰,讓我們看到了極好的實彈示範演習’”

此時,亞洲戰場和太平洋戰場都對盟軍極為有利當新一軍開始進攻八莫和南坎時,美軍在麥克阿瑟將軍的率領下,700艘軍艦駛人了菲律賓雷伊泰灣,與日軍爆發了“二戰”期間規模最大的海戰,結果日軍損失了4艘航空母艦,艘戰列艦,9艘巡洋艦,8艘驅逐艦。此戰過後,日本海軍名存實亡。

當新一軍攻占了緬甸八莫和南坎後,麥克阿瑟的部隊衝破了日本南方軍司令山下奉文的防線,占領了菲律賓。

此後,美軍的飛機就可以從菲律賓起飛,轟炸日本本土。

南坎之戰結束後,緬北遠征軍和滇西遠征軍在芒友會師。這一天是1945年 1月28日。芒友會師,標誌著中印公路全線貫通,也標誌著緬北滇西的日軍已經被徹底肅清。

那天的會師舉行了典禮,參加典禮的有衛立煌、索爾登、各集團軍總司令、軍長、師長和美英法聯絡將官。中國遠征軍總司令衛立煌將軍發表了講話,他這樣說:“今天的會師,是會師東京的先聲,我們要打到東京,在那裏會師,開慶祝會。”

台下群情洶湧,人們高呼口號:“打到東京去!”

也是在這一天,滿載槍炮彈藥的105輛卡車,浩浩****地從雷多開到了中國境內,這是中印公路通車後的第一批車隊。

可惜的是,衛立煌“打到東京去”的願望沒有實現。第5軍130師師長王理寰在《衛立煌率師反攻滇西》中寫道:

“遠征軍勝利後,舉國歡騰。蔣介石嫉賢妒能,開始撤銷遠征軍,調衛立煌為中國陸軍副總司令(虛職)。同時另行成立四個方麵軍,將遠征軍所屬蔣介石的嫡係各部隊,大部分調撥幾個方麵軍指揮……衛立煌不久出國,考察軍事和政治。出國前,他告訴我說:‘為將之道,必須待人以誠,甘苦與共,上下一心,軍隊才能克敵製勝。像現在國民黨這樣腐敗,滅亡在即,延安的作風,必能統一中國。’”

這邊,兩路遠征軍在芒友會師;那邊,新一軍還在激戰,將日軍趕往更南麵,確保中印公路的安全。

第56師團被兩路遠征軍痛扁後,殘部由師團長鬆山佑三率領,退到了一個叫做南巴卡的地方。新一軍向南巴卡發起進攻,第56師團殘部拚命向南突圍;而南麵的第二師團殘部,拚命向北進攻,想要營救第56師團。新一軍第30師和新38師114團頂住兩麵日軍的夾攻,不但全殲第56師團殘部,而且增援的第二師團第四聯隊也被全殲。甚至日軍第56師團師團長鬆山佑三也差點被活捉。

然後,新一軍新38師和新30師連下新維、臘戍,日軍僅有兩千餘人從臘戍逃出。然而,他們沒有想到,臘戍南麵居然有新一軍的530師,530師將這股日軍予以全殲。

最後,再說說530師。

攻占密支那後,530師屬於新六軍、廖耀湘帶著新六軍新22師和14師回國參戰後,530師就劃歸新一軍。

在新38師攻打八莫,30師攻打南坎的時候,530師向緬甸中部推進。先是掩護英軍第6師南下,接著進軍萬好,在這裏殲滅了數百名日軍。這股日軍是已經補充達到15次之多的第18師團第114聯隊,和第56聯隊的一部分。

攻占了萬好後,第530師繼續南下,進攻南社,南社是一座繁華都市,盛產白銀。據守在這裏的日軍是第56師團第11聯隊和山崎炮兵聯隊第二大隊,已成驚弓之鳥。530師經過幾天激戰,攻占了南社後,殘敵五百餘人逃進了一座死穀中,530師在山穀兩邊架起大炮,對著山穀猛轟了一夜,天亮後,下山查看,沒有一個日軍漏網。

從南社向南,是西保;向西,是臘戍。南社、西保、臘戍呈三角形。1945年月8日,新38師攻占了臘戍,530師南下進攻西保。

西保有日軍的坦克部隊,兩軍剛一碰麵,日軍就把坦克開出來,耀武揚威,沒想到530師有火箭炮,一通轟擊,日軍坦克紛紛癱瘓。此後,日軍的坦克變得老老實實了。戰鬥結束,530師從東郊外的草叢中,搜到了日軍藏起來的七輛坦克,其中有兩輛完好無損。

後來,530師又南下,占領喬梅。喬梅之戰,是中國軍隊在緬甸最後一戰。這半年來,530師擊斃日軍500人,這個戰績還不算在密支那戰役中擊斃日軍的

在喬梅,530師與英軍第6師會師,中國駐印軍緬北戰役結束。

中國駐印軍的故事快要結束了,緬北的日軍被趕到了南部,中印公路也幵通了。可是在第一次緬甸戰役中,失蹤了的新38師副師長齊學啟,到現在都沒有下落。

1945年5月14日《大公報》登載了這樣一條消息:

“新三十八師前副師長齊學啟將軍,於月8日,為寇刺傷腹部,月1日傷重逝世。”

齊學啟是怎麽被俘的?他又是如何被刺身亡的?

前麵寫到,當第五軍的將士們,走出野人山,與新38師在印度會合的時候,他們說齊學啟在第五軍大撤退的前夕,帶著新38師的傷員一路南下尋找新38師,與第五軍軍部分開了,此後再沒有消息。

齊學啟帶著這些傷兵,向新38師所在的方向行走,追趕新38師。剛開始,傷員們互相攙扶著尚能前行,後來實在無力行走了,齊學啟就到附近的村莊,買了幾頭牛,讓無法行走的重傷員爬在牛背上,繼續前行。

一行人來到清德溫江後,砍伐竹子,製作竹筏,順著江水漂下。後來,日軍騎兵追來,架起機槍,對著竹筏射擊。竹筏上的人,除過兩三個人跳水逃生未卜,其餘的不是死亡,就是被俘。齊學啟受傷被俘。

齊學啟被俘後,被帶到了仰光監獄。當時,仰光監獄裏關押著1200名盟軍戰俘。

齊學啟的身份暴露後,汪偽政權派來漢奸向齊學啟勸降,但是齊學啟誓不投降。1945年月8日,日軍和漢奸收買了戰俘中的變節分子,向齊學啟行刺,齊學啟腹部受傷,傷及肝髒。當時,隻要齊學啟將軍說一聲與日軍合作,他就能夠得到治療,可是,齊學啟不願屈服,拒不投降日軍。月1日,齊學啟傷重身亡。

這座仰光監獄關押的1200名戰俘中,有150名美國人,50名英國人,剩下的是印度人和中國人。在關押期間,有一半戰俘死亡。日軍對待戰俘慘無人道,戰俘們的生4活,比好萊塢電影《桂河大橋》中的情節還要悲慘。

1945年5月,新一軍回國,在廣西玉林集結完畢,準備向雷州半島和廣州的日軍發起進攻、

據各種資料記載:中國駐印軍反攻作戰,戰果輝煌。與中國駐印軍先後對壘的,有日軍第2師團、第18師團、第49師團、第5師團、第56師團和第4獨立旅團與特種部隊。中國駐印軍共擊斃日軍082人,其中包括三名聯隊長,殺傷日軍75499名,俘虜日軍田代一大尉以下2人,敵我傷亡比例6:1;繳獲飛機5架,坦克67輛,大炮168門,其餘戰略物資無數。解放敵占區比日本麵積略小,比意大利麵積略大。

富有喜劇色彩的是,這些戰俘後來被新一軍押解回廣州,隨行的還有幾頭大象。而這些戰俘,後來在廣州為新一軍陣亡烈士修築公墓,寓意深刻。

1945年的歐洲戰場上,形勢也是一片大好。月,歐洲戰場上,美英聯軍渡過萊茵河,推向德國腹地;亞洲戰場上,美軍攻占了硫磺島和衝繩島,日軍節節敗退。5月,柏林被攻克,德國無條件投降。

8月,美軍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同期,蘇聯出兵中國東北,日本關東軍覆滅。中國戰場上,展開了全麵反攻。

8月15日,天皇宣布投降詔書:“朕深鑒於世界大勢及帝國之現狀,欲采取非常之措施,收拾時局,茲告爾等臣民,朕已飭令帝國政府通告美、英、中、蘇四國,願接受其聯合公告……”此詔書標誌日本接受無條件投降。

9月2日,日本天皇簽訂投降書,標誌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1950年,蔣介石開始排除異己,對孫立人下手。

要清算孫立人,先剪除羽翼。蔣介石把孫立人手下三員大將,全部以“匪諜”的罪名,予以逮捕。這三員大將在本書中都寫到了,他們是:原新一軍新38師114團團長李鴻,原新一軍新38師112團團長陳鳴人,原新一軍新38師114團一營營長彭克立。此三人都在緬北戰場上立下功勞,可是在台灣,他們在 1950年7月被捕,服刑25年。

李鴻等人被捕後,孫立人立即去見蔣介石,甚至願以全家性命擔保,請求釋放李鴻等人,但是蔣介石置之不理。

1955年6月,蔣氏父子通過製造所謂的“郭廷亮匪諜案”、“屏東兵變案”,將孫立人驅逐出台北,趕到台中,無限期軟禁。孫立人被軟禁的地方,鐵門高牆,日夜有六名看守監視,外人不能入內,孫立人也不能外出。

孫立人被軟禁後,為了徹底消除孫立人的影響,凡有關孫立人作戰練兵的文字,全部銷毀。書籍資料中凡是有孫立人戰績的內容,全部刪除;部隊中保留有孫立人照片的,全部上繳,否則逮捕

孫立人在被關押期間,生活拮據,為補貼家用,就種植玫瑰,讓夫人出售,“將軍玫瑰”從此開始流傳。

一些資料記載,當年若不是麥克阿瑟等人過問孫立人案,孫立人幾被蔣介石殺害。

1975年4月5日,蔣介石去世,孫立人仍然被蔣經國關押。

1988年1月1日,蔣經國去世。月20日,“國防部長”鄭為元來到台中,當麵告知孫立人,曆時年的關押結束,今後孫立人擁有了言論和行動自由。

剛恢複了自由的孫立人,就忙著完成自己多年的心願:尋找當年第一次緬甸戰役中,在仁安羌與日軍血戰中犧牲了的營長張琦的後代。幾經周折,經過湖南省祁陽縣政府的努力,終於找到了張琦的獨生女張錦蘭。孫立人非常欣慰,發起募捐,將捐款5000美元和親自撰寫的“故陸軍中校張琦成仁紀念碑”,托本書中寫到過的蔣元帶給張錦蘭。

2001年1月8日,台灣終於正式公布“孫立人案”調查報告,證明孫立人案是被陰謀設局的假案,應還當事人清白。

將軍功過,終於蓋棺定論。

附錄

遠征印緬大事記

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美國海軍基地珍珠港,美國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1941年12月2日,中國沿海港口全部被日軍占領,為了確保滇緬公路這條最後的國際交通運輸線,中國和英國簽訂《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

1942年1月4日,日15軍從泰國向緬甸東南角進攻。英軍節節敗退,英國急忙向中國求援。

1942年3月1日,中國遠征軍第五軍2030師人緬,接替英軍防務,師長為戴安瀾。

1942年3月8日,日軍占領仰光,滇緬公路被切斷。

1942年3月19日,趕至緬甸南部同古的第2030師騎兵團與日軍一個大隊接戰,中日軍隊首次在緬甸展開角逐。

1942年3月26日,日第56師團從仰光登陸,直插中國遠征軍後方,截斷中國遠征軍後路。

1942年4月17日至19日,第66軍新38師113團在師長孫立人的指揮下,在仁安羌擊潰日軍,救出被包圍的英軍7000餘人和美國傳教士、記者等500人。

1942年5月5日,日第56師團攻占緬北城市八莫,三天後,又攻占了緬北最大城市密支那,後沿著滇緬公路進入滇西,準備直抵昆明。

1942年5月1日,新38師主力西進,三天後進入山區,在密林峽穀中奪路而走,潛伏而行,走向印度的方向。

1942年5月27日,新38師主力抵達英帕爾東南的普拉村。

1942年6月8日,新38師113團衝出日軍包圍圈,與新38師主力會師。

1942年5月1日,進入野人山中的杜聿明和第五軍接到軍政部命令,“不再折返雲南,應向雷多轉移:,”雷多位於印度。同日,滇西的中日雙方開始了隔江對峙。

1942年6月14日,第五軍(含軍部和新22師,下同)在大洛河邊絕糧,以樹皮果腹。

1942年7月日,第五軍到達新平洋,終於得到部分補充。

1942年7月25日,第五軍到達雷多,損失慘重。

1942年8月5日,中國遠征軍中的最後一支軍隊第五軍96師走出緬北野人山,到達怒江。

1942年8月,在印度的中國遠征軍新38師和新22師合編為中國駐印軍,史迪威任總指揮。

1943年春,新38師和新22師合組為新一軍,鄭洞國任新一軍軍長,孫立人任副軍長兼新38師師長。

1943年2月28日,中印公路開工66天,建成通車78公裏,再向前就是“鬼門關”,中國工兵第十團在路邊78公裏處樹立木牌,上書:“此路通向東京。”

1943年10月29日,新38師占領新平洋,在此建立了反攻胡康河穀的基地。當時,據守胡康河穀的是日軍第18師團。

1943年12月28日,新38師攻克胡康河穀重要據點於邦。

1944年3月5日,中國軍隊占領日第18師團司令部所戰地孟關,繳獲日第18師團關防大印和師團長田中新一的私人圖章。

1944年3月29日,日軍被趕出胡康河穀。

1944年4月5日,中國軍隊開始進攻孟拱河穀。

1944年5月27日,新38師112團占領西通。

1944年6月16日,中國駐印軍攻占加邁。

1944年6月25日,中國駐印軍占領孟拱。中國駐印軍新一軍先後與日軍第 18師團全部、第二師團第4聯隊、5師團128聯隊和151聯隊、第56師團146聯隊、5炮兵聯隊作戰,並保持全勝。

1944年8月日,中國駐印軍占領密支那。密支那戰役中,先後投入了中美聯合兵力五個團,曆時78天,才攻克了5000日軍守衛的密支那。中方參戰兵力為:14師42團、30師88團和89團、530師150團,另有美軍約一個團,總兵力達 11000人。

1944年9月,中國駐印軍擴建改編,下設新一軍和新六軍。新一軍軍長孫立人。 1944年12月15日,中國駐印軍繼續南下,占領八莫。

1945年1月14日,中國駐印軍占領南坎,三日後,占領芒友。兩支對日軍進行反攻的中國軍隊勝利會師。

1945年1月28日,新一軍30師繼續南下,攻打新維,差點活捉日第56師閉長鬆山佑三。

1945年3月8日,新一軍新38師112團和30師攻占臘戍。

1945年3月30日,另一支分兵南下的新一軍530師,連戰連捷,一直打到了緬甸中部的喬美。此為中國駐印軍在緬甸的最後一戰。

滇西反攻大事記

1943年4月,中國遠征軍司令部在雲南楚雄成立,陳誠任司令長官。

1944年3月8日,緬甸日軍進攻印度英軍的英帕爾戰役爆發。

1944年3月17日,羅斯福致電蔣介石,建議趁日軍主力被拖在攻打印度時,反攻滇西。

1944年4月6日,日軍1師團攻占印度科希馬,英軍第四軍固守英帕爾,第三軍反攻科希馬。

1944年4月25日,蔣介石電令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衛立煌,準備渡江出擊。 1944年5月11日,第20集團軍渡過怒江,進攻騰衝。

1944年6月上旬,第11集團軍渡江進攻鬆山、龍陵。

下旬,總預備隊第八軍渡江,投入戰鬥。鬆山守軍為第56師團11聯隊一個大隊,龍陵守軍為第56師團主力。騰衝、鬆山、龍陵,互成犄角,控製滇緬公路,日軍在這裏儲糧三萬噸,工事堅固。中國軍隊攻打極為艱苦。

1944年9月8日,第八軍接替71軍,攻克鬆山。

1944年11月3日,中國遠征軍各部協同攻占龍陵,然後向芒市推進。

1944年11月20日,第六軍攻占芒市。

1945年1月10日,中國遠征軍攻占邊境城市畹町。後與中國駐印軍勝利

會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