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女型女人——“剩女”的恨嫁心

她是個學曆、職業、長相各方麵都不錯的女人。不過,她可能會很無奈地告訴你,談了無數次戀愛,卻沒有一個中標,與她順利走進婚姻殿堂。

“我已經把男人看透了!”這是她的慣用詞匯。她是個愛得很深,很投入的女人。“但是,所有的男人都在最初被我吸引,我們愛得轟轟烈烈。可是,當我提出結婚的時候,他們卻一個都不肯娶我。”

在恨嫁女的心理背麵,到底藏著怎樣一張心理地圖呢?

情感故事

子魚並不是一個長得醜的女人,乍一看,還有幾絲女性特別的嫵媚。如今她30歲,仍然單身。她有一份穩定的職業,自己的房子,唯獨還缺少一個男人。在告別最後一任男友阿迪後,她進入了情感抑鬱期。

她在旅途中邂逅做戶外運動生意的阿迪,彼此之間有很多共同之處:都喜歡戶外運動,愛好西班牙風格的音樂和歐洲風情的電影。

子魚原先認為,興趣相投是兩人最終走到一起的保證。而她談男朋友自然是為了結婚。回想過去,交了4、5任男朋友,感情本來都不錯,每次都是交往了5、6個月後,她覺得對方大致的情況自己都能夠接受了,就有了結婚的念頭。可是,當她提出時,對方卻不是拒絕,就是疏遠。這一次,她怎麽也不想讓阿迪逃出自己的手掌心了。

為了阿迪,她戒煙戒酒,洗心革麵;同時,她也開始細心地研究戶外運動的發展情況,助他一臂之力。甚至連服飾,都由過去她喜歡的藝術味十足的服飾,變成了阿迪喜歡的簡潔明快的運動式。跟阿迪在一起,她很享受那種陽光運動的生活,也經常計劃兩個人每年一次國外出遊的“宏偉藍圖”。她覺得自己太需要一個男人在身旁了,看到阿迪時,她感到內心的什麽洞穴被充滿了,有了活力,她覺得自己不能忍受沒有對方的生活。

阿迪到現在都沒有房子,說是喜歡自由自在的租房生活。子魚私底下用自己攢的錢在一個中產社區買了一套120平米的房子。這件事阿迪也知道一二,因為她打電話向他谘詢過房子哪個地段的更好,怎麽買,子魚以為這是自己想成家的一種暗示。

在兩人相處了8個月之際,子魚邀請阿迪去看自己正在裝修的新家,她望著阿迪的眼睛,意味深長地說:“你看房子這麽大,我一個人住多麽冷清。不如我們結婚吧!”她想要馬上衝出這種單身生活了,不能沒有他!

阿迪聽後,臉色有點不對。他想了想,說:“魚兒,我覺得你非常好,但我目前並沒有結婚的打算啊!” 這句話深深刺痛了子魚的心,她感覺到一種被再次拒絕的疼痛,覺得什麽東西碎裂了,無法被彌補。之後兩人關係也就平平淡淡,逐漸疏遠,直到無疾而終。

子魚的結婚計劃一次次泡湯,她幾乎覺得自己可能要獨身一輩子了!

心理觀察 結婚是她用來逃避孤獨的手段

子魚從小就是個敏感的孩子,很小的時候,父親就病逝了,她跟母親一起長大。母親一直沒有再婚,她跟母親的關係一直不錯,但這個沒有男人的家庭,或多或少有一些殘缺。

深夜,子魚常聽到母親發出一聲聲歎息,她也常看到母親一個人抱著父親的遺像發呆。平時,母親也會若有所失地告訴子魚:“要是家裏有個男人,總不至於這麽冷清……”“以後,你要早點把自己嫁出去,有個男人的家才算是家,女人才會有依靠,知道嗎?”

14歲,她就開始了戀愛,16歲,已經有了第一次性經曆。第一個讓她有結婚衝動的男孩子,比她小兩歲。他會做一手好飯,有時候還給子魚洗衣服,他性格溫順,給她很溫暖的感覺。但是,當她提出結婚要求時,他卻退縮了。

後來有一個男朋友,也是交往了6個月不到,她就提出了結婚的要求。他卻冷冷地說:“我們交往才不到一年,不如再談談看?”她的求婚被第二、第三個男人拒絕後心灰意冷,而自己也逐漸退縮到自己的世界,對嫁人這件事更是懷著深深的恐懼感。

心理解碼:

缺少父愛,自信不足

心理學認為,女孩2歲左右開始從與母親的一體關係中分裂開來,把較大一部分情感投向與父親的關係上。到了3歲左右,女孩的認知能力和獨立性都有較大提高,達到一個轉折點,意識裏開始清晰地發現了父親。

這時,女孩變得會撒嬌,更願意與父親接近,讓父親抱。父親對女孩產生了巨大的吸引力。父親給女兒更多新奇、刺激和超出常規的東西,帶給女兒更多的**。女兒更願意與父親一起玩樂,追求新奇的探索。父親的身體魅力,讓女兒興奮。

父親的存在對女兒來說,是一種提供成長安全感的天然心理背景。女兒不但從父女關係中得到了對自己性別角色的認同和自信,而且還學習到與異性的相處模式。父親帶著女兒一起玩樂和遊戲,更給女兒開辟了一個探索現實世界的窗口。所以,女性成長中來自父親一方的支持,將帶給她自我認同的穩定感,以及情緒處理和理性思維能力,同時,父親為女兒提供了與異性相處可以效仿的經驗,讓她對自己跟異性的關係充滿信心。

從子魚的童年成長經曆可以看出,她缺少來自父親一方的關愛。子魚因為缺少來自父親對自己的肯定和支持,所以,她對自己的性別角色不夠自信,同時對自己與異性關係的成敗也缺乏必要的預期和信心。這就是她後來總是把男人不娶自己當作男人不愛自己的基本根源。

單親家庭,壓力轉嫁

子魚的媽媽後來沒有再婚,她在撫養子魚的過程中,體會到既當爹又當娘的雙重艱辛,從而會無意識地把缺乏男人支持的心態傳達給子魚,讓子魚感覺到她內心的焦慮。

她在撫養子魚的過程中,更把壓力轉嫁給子魚,希望她跟男人建立一種依附關係,從男人那兒獲得安全感和認同感。

但是,她並沒有教給女兒應該如何建立良好的兩性關係。因為,良好的兩性關係應該是施與受的平衡,而一味偏向於要,這種單向模式會很快讓對方感覺到自己被掏空,從而把男人嚇跑。

她要的隻是結婚,卻不明白責任

子魚如此迫切,每次戀愛不到一年就要提出嫁給對方,她是真的愛這個男人嗎?她究竟要的是什麽?

實際上,她要的隻是結婚背後帶來的一個完整的家的感覺。因為從小她就生活在不完整的家庭,她太需要一個男人給她一個家,這個男人能夠無條件地寵愛她,讓她感覺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提出結婚要求,本身是她這種心理衝突的反映。

而每次,她都要得太迫切,這恰恰表現出她內心的焦慮。她想通過戀愛和結婚的方式來解決自己內心長期暗藏的問題——她不能再忍受沒有男人的生活,忍受同母親相依為命的模式,她認為男人能夠幫她解決這些心理困惑。

當她迫切地向男人提出結婚時,男人自然會感覺到莫名的壓力。他們想娶一個女人,也是因為她能好好地愛自己,而不單是給對方一個婚姻安全的保障。很多時候,愛不是說,而是行動。男人會更加注重通過女人到底有多愛自己,來決定與她婚否。正因為子魚過分渴求來自男人的理解、包容和肯定,所以才會給對方帶來極大的壓力。

他聲音:男人對結婚更加敏感

如果一個女人總是過分迫切地提出結婚,那麽,男人會認為自己被對方操控了。男人更希望求婚由自己來提出,而不是由對方。女人在結婚這件事上,使用暗示的效果要遠遠大於明示。比如,她可以試探男人:“我想要一顆鑽戒,你能幫我選選嗎?”或者,女人也可以拿來一些婚姻類雜誌,在男人麵前展示。

但是,最後的決策權要交給男人,把一錘定音的權力放在男人手裏。畢竟,在男人這邊,他更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滿足女人的需要,如果一個女人過分獨立,連結婚這件事情的決策權都要牢牢地捏在手裏的話,那麽,男人會認為,自己沒有決策感,所以,會保持沉默,無法接受。

其實,在結婚這件事上,男人同女人一樣敏感。男人心裏最清楚,自己要娶什麽樣的女人,他希望細細觀察這個女人,衡量一下自己對她的愛是否達到了結婚的程度。

男人和女人對婚姻的預期是不一樣的。女人傾向更情緒化一些,依賴感更重一些;而男人則認為,結婚就意味著所要承擔的責任和義務。男人心中,愛和結婚是可以分開的,愛一個女人,卻不一定要為她承擔責任和後果;而與一個女人結婚,則是十分鄭重,除了愛之外,還有更多需要考慮的事情。所以,男人需要更長的時間周期,來考慮婚姻這個頭疼的問題。

子魚因為長期跟母親一起生活,對男人的思維方式缺乏了解和把握。她不能理解男人考慮結婚所需要的內心掂量,而是以為:對方一旦回絕我,或保持沉默,那就是不愛我。其實,這些很可能都是她的自我錯覺。

愛商儲備站:

為自己的心找一個家

1. 你要的隻是結婚的形式,卻並不了解它的實質。婚姻的實質,是一種有施有受的充滿愛的人際關係,如果決定結婚,那麽你一定要準備著有所給予和承擔。如果不是,那就不要急於考慮結婚。

2. 你的結婚狂熱行為,表明你對婚姻的看法過於自我,你的內心,還沒有屬於自己的家。尋求心理谘詢,給自己的內心建立一個家,把安全感放在自己的內心,而不是某個男人身上。學習多愛惜自己,給自己製造一份充實而健康的生活。

3. 把自己缺失的東西找回來,從內心成長起自愛。你的內心受傷了,因為你早年缺乏來自父親的支持、認可和關愛,勇敢承認,然後自己給自己充分的認可。你可以找一些男性的長者聊天,同他們探討人生的事情,了解愛的真諦。

4. 跟男**往時,要懂得適當的暗示。暗示比明示效果更佳,在於暗示給雙方留下了回旋的餘地,但暗示前也要充分考慮對方同意的可能性,不要把希望太多寄托到對方身上。有時候,做比說更有效果。

5. 不慌不忙地等待,不去刻意地預知結果。男女之間,是一種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過程,刻意地期待結果反而破壞了這個自然進程。學會去做自己的事情,學習等待與延遲滿足自己的能力,經營好自己的生活。不勉強對方,也是不勉強自己,有可能你得到的是一個意外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