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第三釵1

最悲情——董鄂妃

本章簡介:

情殤董小宛講的是一個什麽樣的故事?解密的秦淮名妓說告訴了我們什麽樣的史實?順治帝的董鄂妃與秦淮名妓董小宛之間到底是什麽關係?董小宛是否被豫親王多鐸俘獲送入宮中?順治皇帝孝獻端敬皇後董鄂氏可謂是紅顏薄命,她的悲劇不僅在於她入宮前的特殊經曆,更在於無法掙脫滿蒙聯姻的桎梏,而同時她神秘的經曆以及她同順治皇帝的生死戀也給後世留下了太多的話題。那麽為什麽說她又是紅顏禍水呢?董鄂妃是否原為順治的弟弟、襄親王博穆博果爾的妻子呢?當君王成情種,上演了一幕什麽樣的情感大戲?寵冠後宮的董鄂妃到底有什麽樣的秘笈呢?紅顏是如何成為薄命人的呢?董鄂妃是順治帝在世時所冊封的第三位皇後,但為什麽她的皇後身份卻是在去世後追封的?順治皇帝到底是出家了還是死了?他真的成了一個和尚頭的皇帝了嗎?為什麽說後麵傳奇也驚悚呢?

情殤董小宛

這是一個廣為流傳的故事,最初董鄂妃的印象就是從這樣的故事藍本裏走向尋常百姓家的。

(注:下麵的這段故事是取自於我的一部曆史作品)

在江南如皋,有一個仗義疏財家資又豪富堪敵國的才子冒辟疆,不論萍水相逢,還是聞名急難相投,無不有求必應。一時間,才子冒辟疆結交遍天下,朝中親王大臣都折節下交,就是古時的孟嚐君,想也不過如是。

而冒辟疆不但座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閨中那多多的姬妾也是個個絕色,其時吳中的顧秋波、李蕙蘭、馬湘君,還那位董小宛,被並稱為四大美人花中魁首。她們都愛慕這位風流才子,先後委身相事,於是羨慕冒公子者有之,妒忌冒辟疆的也同樣著實不少。

到了崇禎帝殉國,弘光帝南京嗣位,馬士英當國,就矯旨要冒辟疆助餉。冒辟疆正痛於明社稷的淪亡,立捐三百萬金。馬士英見冒辟疆這樣慷慨,就又指名強索他家中的美人李蕙蘭;當然他不能太直接,就說想與李美人一晤,以慰自己為國重振而日夜操勞的辛苦。冒辟疆隻得把李蕙蘭送去,不想李蕙蘭竟在途中投河自盡。馬士英又心疼又惱怒,於是又遣使來索董小宛。

這時冒辟疆的四個美姬,顧秋波已病卒,而當年崇禎帝猶未殉國,為助師逐滅入江南的秦賊,富甲天下美姬盈室的冒辟疆不僅捐五十萬以助官軍餉,且還慷慨豪爽地把他豔麗的歌姬馬湘君,送給了召各鎮兵剿賊、豔羨馬湘君已久的江南撫台祁揚名。

結果感動了祁撫台,為玉人一償久仰之苦。祁揚名把對冒辟疆的感激化成了行動,飛檄各鎮,調齊人馬,一晝夜奪回二十四寨。秦賊敗走湖北,江西九江就這樣有賴冒公子保全了。現在冒公子全部的最愛都就是這一個董小宛了,再也舍不得,於是四處找門路,幸得才子冒辟疆多財廣交,終算保住了董小宛。可這一場禍事雖然銷滅,但冒辟疆也就此家道中落了。

冒公子卻並不後悔,為了一個愛姬,幾乎傾家**產。在豫王多鐸兵下江南時,冒辟疆已是門可羅雀,本來棟宇連雲樓閣巍峨的冒家早把巨廈盡行典賣。不過冒辟疆家資雖不豐,但他濟困扶危的豪俠氣卻並不因此而改變,他仍是竭盡全力幫助有困難的人。

冒辟疆和董小宛遷居到一幢名喚水繪榭的別墅裏,榭後有一座花園,建築得精致異常。美人才子優遊林泉,逍遙自在地過著閑適又快樂的光陰。

豫王多鐸兵定江南,聽說吳中美女極多,就心癢難耐,也想搜羅幾個進京供自己受用。於是派人四下尋找,冒辟疆就這樣走進了人生的低穀。

多鐸不便以親王身份去強占良家婦女,為聲名雅計,適巧太湖巢匪作亂,多鐸就空張大口,含血噴人地說冒辟疆家私藏巢匪,於是令官軍往水繪榭去搜捕。

一向仗義結交遍天下的冒辟疆早得了署中書吏的飛報,於是冒辟疆星夜逃到通州,而他留下的眷屬和僅有的一點家產卻被豫王搜捕盡去。

到了冒辟疆知道豫王為奪他的愛姬董小宛而無故陷他罪名,就匆匆趕去想法營救愛人時,豫王早奉詔進京,已一葉輕舟載了美人北去了;調洪承疇來督理兩江。冒辟疆於是再日夜兼程進京,好在都中士大夫半多是他的故交,當即寫成訴狀,赴刑部控豫王霸占有夫之婦。

刑部大臣冷僧機忙私下報知與他有郎舅關係的多鐸,多鐸也見漢禦史趙穀臣上疏劾奏,知道這姓冒的有些來曆,心裏膽寒,於是就想出一條惡計,把那董小宛載入氈車,乘夜獻進宮中。果然董小宛進宮的消息直氣得冒辟疆目瞪口呆,因為這樣一來,什麽訴狀劾奏都是不中用的了,他隻好垂頭喪氣又一文不名地南歸了。

其時朝中的攝政王多爾袞剛剛薨逝,順治帝親了政。這一年已十六歲的順治帝由皇太後指婚,冊立科爾沁克圖親王的女兒董祿氏為皇後。大婚不到一月,皇帝和皇後就反目了幾回。正這時,順治帝見了豫王進獻的這個芳姿秀媚豔美驚心的大美人董小宛,頓時喜出望外。

順治帝弄不明白董小宛何以眉鎖春山,晝夜常啼哭。可她玉容雖日漸憔悴,卻不減嬌豔,令順治帝仍然欲舍不能,但也欲愛不成。

就這樣,開始的時候董小宛拚死拒絕皇帝臨幸,忽然那一天在順治帝又如以往那樣癡情地看望她時,董小宛卻笑臉承迎。順治帝在召幸董小宛的次日便封她為董鄂妃;同時還令賜才子冒辟疆幾多金,這樣冒公子雖然沒有往日的巨富,卻也可保後半生的衣食無憂。可憐的癡情女子董小宛終於用自己的特別方式,報答了她心儀的愛人才子冒辟疆。

皇後董祿氏見順治帝專寵董小宛,以至寸步不離;而對自己則棄如敝履,於是就去皇太後那裏告了一大狀,說什麽皇帝年輕,迷戀漢女,荒廢朝政。

在攝政王多爾袞薨逝後就遷居回皇宮的皇太後聽了自然大怒,立刻召順治帝進宮,當麵訓責了一頓。

順治帝諾諾退去後,太後又把董小宛召到跟前,細細一打量,冷笑道:“好一個狐媚子,你是哪裏來的妖妓,膽敢擾亂宮禁狐媚皇帝?”

董小宛雖然也被這位順治皇帝的十分多情而感動了芳心,但她的最後順服是源於想替冒公子討公道和保全衣食性命、非得皇帝的歡心不可的想法。如今有了這麽好的陳述機會,原拚著一死的董小宛就把豫王強占良家婦女並私獻進宮的經過朗聲說了一遍。

太後越發憤怒,於豫王私進漢女迷惑皇上這一點上。太後於是下懿旨,在把豫王多鐸宣進宮痛罵一頓的同時,也傳諭將董鄂妃送往玉皇宮去,永遠不得召幸。

玉泉宮是一所在西山的清淨冷宮。董小宛在這冷僻的所在,隻影單形,淒涼萬分。轉念起自己的身世,不覺悲從中來,她本是名門閨秀,先不幸墮落到了做歌妓,後幸得冒公子多情,拯救出火坑,正期望相偕白首,中道又逢魔障,身入陷阱,及至遇見了這位多情的皇帝,位晉皇貴妃,萬不料卻也不能讓她一個弱女子此生,得安享到老。

做了皇帝還不能庇護一個妃子,無怪乎冒公子不能保全愛姬了。這個想法在董小宛腦子裏轉來轉去,轉到最後就讓獨自一人的她有了紅顏薄命所遇皆非之感。漸漸地,董小宛感覺紅塵可厭,心鏡漸空洞,終日也不和侍候她的宮人侍女說一句話。

順治帝聽說太後把董小宛幽禁於玉泉宮裏,異常懊喪萬般痛苦。用不多久,這種心情就把順治帝折磨得終日笑一會歎一會,神誌混亂。那天晚上,明月當空,大地如晝,順治帝悄悄帶了兩名小太監,跑到西山玉泉宮去。見了董小宛,兩人也不悲哭也不多敘談,隻管相對著癡笑了一會兒。

半晌,董小宛悠悠然說道:“人生萬事皆空,你我何必來世上一回,空來世上受苦一回!”順治帝一聽,深思了一下,也撫掌大笑道:“好,好!”

順治帝出宮下山後,猶隱隱聽得董小宛在山上嬌聲叫道:“陛下有心,五台山上再行相見。”

侍從的兩名小太監感覺其中不妙,生怕自己落什麽責任被追究,就忙忙地將這事報知了皇太後。太後恐皇上因董小宛而想癡了,就秘密吩咐內監到玉泉宮去放了一把火,連董小宛並許多宮人侍嬪一齊燒死在西山上。

玉泉宮被焚、董小宛燒死的消息傳到順治帝的耳中後,他隻是呆呆地發了半天呆,然後拍手大笑道:“好,好!”從此就不言不語,也不進飲食。皇太後急急地來看,順治帝還是個呆呆地不開口,依舊撫掌笑道:“好,好!”

皇太後沒奈何,隻得命宮監等小心伏侍,自己也覺得對於董鄂妃,有點太過了。皇太後平日一遇到事就想起攝政王多爾袞,可現在他已經死了。於是“可以商量事兒的人”這一點,就讓皇太後想到了大學士洪承疇。當初正是因為那位攝政王拈酸,所以遠調洪承疇出督兩江。

深宮孤居的皇太後在不無寂寞中,傳懿旨,令大學士蘇克薩哈代督兩江,調洪承疇星夜進京覲見。

順治帝自從知道皇太後焚了玉泉宮,呆癡得就更厲害了,終日一會兒笑一會兒哭,一會兒又喃喃自語。皇太後把洪承疇從江南召回京來,洪大學士除了能一慰太後的孤衾獨幃之苦,對於順治帝也是束手無策。

兩個多月後的一天晚上,順治帝晚飯時清醒得很,可一會兒功夫,忽然想到自己枉為一國之君主,居然還不能庇護一個心愛妃子的平安,頓時舊恨新愁一齊洶湧。大哭一場後,驀地哈哈大笑起來,笑了一陣子,順治帝就把宮門閉上了。宮女們不敢進去,隻在外麵聽他在裏麵踱來踱去的腳步聲,從門隙中一望,見順治帝忽然坐下,研墨吮毫疾書了一陣子,就又擲筆大笑了一會兒。笑不多時又痛哭了起來。

三更以後,室中再就寂靜無聲,宮女內監也都偷懶睡了。酣睡初起,已是紅日照窗,還不見室中聲息。內監們有些心疑,輕輕地一推宮門,門卻是虛掩的。一個膽大的內監躡手躡腳地走進去,四麵一瞧,不見了皇帝,禦榻上也沒有,裏外也找不見。於是內監們就分頭去看皇帝是不是臨幸別宮了,結果眾內監宮女分頭找了好半天,到處找遍了,仍沒有皇帝蹤跡。內監們嚇得忙去報知皇太後。

皇太後急急駕鳳輦親自到宸壽宮來瞧看,見皇帝平日的服用器物仍在,單單不見了皇帝。皇太後也急得淚珠滾滾,這時皇後以及各宮嬪知道了皇帝失蹤,都擁在宸壽宮內,也有哭的,也有歎息的,也有議論的。眾聲雜遝中,忽見一個妃子在皇帝的禦榻上找出一張東西來,上麵潦潦草草地寫著幾行漢文。那妃子不識漢文的,就呈給皇太後。皇太後也不識漢文,就下諭宣她的洪大學士進宮。結果洪承疇一看頓時驚得麵無血色,原來這是一份順治帝的遜位詔書,洪大學士一句句講解給皇太後聽,詔中說:

朕以衝齡踐祚,忽忽十有八年,德薄才疏,毫無政績。上負祖宗創基之苦心,下失臣民望治之本意。所幸元臣輔導之功,得殲賊殄叛,享今日太平之樂。然清夜默思,愧據神器,撫心不無內疚。此朕所以棄國而去也。矧富貴浮雲,人壽幾何?朕已徹悟禪機,遁出紅塵,爾等無庸懸念。至於大位,自不可久虛,朕子玄燁,為佟佳妃所出,聰敏穎慧,克承宗祧,著令繼統即皇帝位。內大臣鼇拜,大學士蘇克薩哈等,皆先皇股肱之臣。忠心為國,亦朕素日所信任,堪以輔佐嗣皇帝,庶不負朕寄托,祈各凜遵無違!欽此。

皇太後也驚得無措可施,半晌做聲不得。還是洪承疇有見識,忙建議照順治帝的詔書辦理,飛召蘇克薩哈來京,同時派親王外戚秘訪皇帝蹤跡,萬一找不到,隻有扶太子嗣位;但目下皇帝失蹤的消息切不可泄漏出去,否則必招來藩鎮作大亂。

皇太後這才有了主張,又下諭立皇長子玄燁為太子,以便嗣統;又把是日的管門內監及侍候皇帝的宮女內侍一齊監禁起來,以防走漏風聲;又將總管內監宣來,痛罵一番,即行革職。皇太後諸事處置妥當後,就和洪大學士回了慈寧宮。直到三更多天,才由兩名小內監掌著碧紗燈送洪承疇出宮。

順治帝在寫好傳位詔的那天晚上,先倚榻假寐,所以宮女內侍們聽得室內寂靜無聲,就悄悄睡去了。魚更三躍後,順治帝悄悄開了宮門,一口氣跑出宸壽宮。

星辰滿天,月光全被雲遮沒,宮外黝黑如漆。順治帝沿著禦道向前,越過跨虹石橋便是禦苑。守苑的內監也已睡了,一兩個值班侍衛尚苑外踱來踱去。順治帝怕驚動他們,就悄悄地走到禦苑西門,幸得苑門沒有落鎖。

順治帝出了禦苑,也不辨天南地北,隻管腳下七高八低地走著。看看到了皇城門前,城門早已下鍵。順治帝喝叫開門,守門官見他儀表非凡,疑是內宮近侍,就忙打開了門,經過外城時也不曾阻攔。順治帝這時也沒有方向和目標,隻管低頭向前直走,其時天將破曉,寒露侵衣。又走了半晌,天色已大明。

晨曦初上,照耀得大地猶若黃金炫目。順治帝惘惘然悵悵然地往叢林深處走去,猛聽得當當的雲板聲激**耳鼓,如晨鍾清磐。順治帝抬頭一瞧,見一個癩頭和尚,眇著一目,跛著一足,挑了一副破香擔,擔上懸著一幅墨龍。左手雲板,右手木棰,走一步打一下。順治帝見那和尚來得蹊蹺,就立住了腳問道:“你這個瘋和尚,在這荒山野地走來走去幹什麽?”

那癩和尚舉手答道:“我在尋我師父。”順治帝道:“你師父叫什麽?”癩和尚指著擔上的畫道:“你不見我那幅畫嗎?我師父叫龍空和尚,在圓寂的那天,對我說:‘我將投生塵俗,有墨龍一幅,未畫雙睛。待過三九之年,你可下山去打尋,有人替你畫上點睛,那就是我的後身到了。’”癩和尚說罷,又從香擔內取出破衲一襲,拂塵一柄,念珠一串,紫砂缽一個,都遞給順治帝,說:“這都是俺師父的遺物。”

順治帝檢視破衲、拂塵、念珠、紫砂缽等物,卻好似自己的舊物,不由得從癩和尚的擔上取出一枝禿筆來,就給那幅黑龍添上了眼睛。果然,那龍有了眼睛,張牙舞爪地大有駕雲上天之氣概。癩和尚看了,慌忙跪倒在地,不住地磕頭道:“師父到今天才來,幾乎想煞我也。”

順治帝被他一叫師父,心裏頓有所悟,就脫去身上的錦繡團龍箭衣,披了破衲,笑對癩和尚說道:“你看這三十年故物!今日還我本來麵目。”

癩和尚笑道:“忽去忽來,忽來忽去。來自來處來,去往去處去,來來去去,都是幻夢浮雲。去即是來,來即是去,無非浮雲幻夢。”

順治帝大笑道:“是哪裏來?是哪裏去?什麽幻夢浮雲,實是無什麽幻,更無什麽夢。幻是更非幻,夢亦更無夢,都是濛濛空空。”

癩頭和尚撫掌道:“阿彌陀佛!西方路上有蓮台,無葉無枝雪玉堆。”順治帝道:“色是空兮空是色,碧雲擁護踏風來。”癩和尚笑道:“好了!好了!女菩薩等夠多時了。”順治帝道:“哪裏的女菩薩?”癩和尚合掌閉目笑道:“玉泉宮的女菩薩,師父難道忘了嗎?”順治帝笑道:“真的嗎?”

癩和尚笑道:“似真似假,似假似真;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無真亦無假。”順治帝大笑道:“好!好!”於是那癩和尚挑起香擔,順治帝拿了拂塵念珠,托了紫缽,師徒兩個上清涼山去了。

這以後,有人見清涼山上,於月白風清時,或者夕陽西垂之際,暮色蒼茫中,常遠遠有一對璧人攜手往來於山麓間,徘徊於碧樹綠蔭中,如果走近一瞧,卻又倏忽不見。後人有詠清涼山的一首七絕:

綠楊香草氣如蘭,倩影雙雙夜漏殘。

古刹紅牆留古跡,梵聲豔影兩清寒。

解密秦淮名妓說

順治帝的董鄂妃是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關於她的故事,到現在也一直在民間流傳著。前麵講的這個故事,是較有代表性的一個故事藍本。清末至今,說得最多的均是將孝獻皇後董鄂妃說成是秦淮名妓董小宛,說董小宛被豫親王多鐸俘獲,送入宮中。

史上確有董小宛其人。董小宛,名白,字青蓮,生於明朝天啟四年即1624年,是為秦淮名妓。崇禎十五年即1642年,19歲的董小宛從良,嫁給了比她大14歲的著名的“四公子”之一的江南名士冒辟疆為妾。二人感情真摯,相敬如賓。戰亂中,夫妻二人顛沛流離,相依為命近十年。董小宛終因勞瘁過度,於順治八年即1651年正月初二日病死,時年28歲,葬於如皋昌氏的影梅庵。

這是史上真實的秦淮名妓董小宛。

當時名妓多傾慕名士,流行佳人配才子,如李香君與侯方域、柳如是與錢謙益、卞玉京與吳偉業、顧眉生與龔鼎孳,都如是。

從那些耳熟能詳的故事裏,我們得出的印象似乎董鄂妃是位漢族女子,但實際上,在清軍於順治二年南下時,冒家的財產確實被洗劫一空,但這位蘇州名妓卻並未作為戰利品被送到北京。

根據冒辟疆《影梅庵憶語》記載,冒辟疆初識董小宛在崇德四年即公元1639年,那一年董小宛16歲,順治帝才2歲。而順治娶董鄂妃時是19歲,董鄂妃18歲。如果董鄂妃就是董小宛,那麽此時她應當是33歲了,顯然年歲不合。

同時,《影梅庵憶語》對董、冒二人從相識、完婚、蒙難到董小宛病死,都有比較詳盡的記錄。大致的情形是:

1639年,董小宛16歲。冒辟疆初遇董小宛。

1641年,冒辟疆又邂逅陳圓圓,稱其“令人欲仙欲死”,於是疏遠了董小宛。

1642年,陳圓圓被周奎購京師,冒辟疆重逢董小宛。

1643年,董小宛20歲,入冒辟疆家,為其妾。董小宛“卻管弦,洗盡鉛華,精學女紅”,一心一意做良家婦女。

1645年,董小宛22歲。清豫親王多鐸率軍渡江,破南京。冒辟疆在逃難中患病,“此百五十日,姬僅卷一破席,橫陳榻旁。寒則擁抱,熱則披拂,痛則撫摸,或枕其身,或衛其足,或欠身起伏,為之左右翼”。董小宛辛苦侍疾,無微不至。

1647年,董小宛24歲。冒辟疆再病,“勺水不入口者二十餘日”。“姬當大火爍金時,不揮汗,不驅蚊,晝夜坐藥爐旁,密伺餘於枕邊足畔六十晝夜”。董小宛二度侍疾。

1649年,董小宛26歲。冒辟疆患病,董小宛三度侍疾。

1651年,董小宛28歲,因肺結核病醫治無效,病死,時為順治八年。這不僅有冒辟疆的筆記,還有當時不少文人學士的悼念詩詞,均可證明當時董小宛確實死在冒府。

而這時的順治帝才是一個十四歲的小孩子,董小宛比順治大14歲。顯而易見,董小宛並非董鄂妃。

為什麽將風馬牛不相及的董小宛與董鄂妃扯在一起了呢?就是因為她們倆的姓中都有一個“董”字,兩個人又都是傾國傾城的絕色佳人。其實,董鄂妃的“董”是滿語譯音,“董鄂”也有譯為“棟鄂”、“東古”、“冬古”、“東果”的。董鄂妃姓“董鄂”,而董小宛姓“董”,根本就是兩個人。將董小宛說成董鄂妃,其實是一些文人寫野史時移花接木的結果。

董小宛即董鄂氏之說實屬望風捕影,不能成立。

紅顏禍水

董鄂妃,又作棟鄂妃。《清史稿·後妃傳》對董鄂妃有如下記述:“孝獻皇後棟鄂氏,內大臣鄂碩女,年十八入侍,上眷之特厚,寵冠三宮,十三年八月立為賢妃,十二月進為皇貴妃,行冊立禮,頒赦。”

從這段記述裏,我發現有諸多問題,問題之一是晉升速度之快和典禮之隆重。董鄂妃在順治十三年八月二十五日被冊為“賢妃”,九月二十八日再晉為“皇貴妃”,相距僅一月有餘。這樣的升遷速度,史上十分罕見。並且,十二月初六日,順治帝還為董鄂妃舉行了十分隆重的冊妃典禮,頒恩詔大赦天下。在清朝近三百年的曆史上,因冊立皇貴妃而大赦天下的,此為絕無僅有的一次。

皇貴妃在後宮的地位僅次於皇後,在冊立皇貴妃時大赦天下,是極不尋常的跡象,順治在八年、十一年兩次冊立皇後均未大赦天下,由此,我們不難看出皇貴妃董鄂氏在順治心中所具有的獨一無二的地位。順治帝對董鄂妃可謂是一見鍾情,至死不渝。

鄂碩隸屬滿洲正白旗,屢立戰功,被賜予世襲子爵。他的這個女兒生於1639年,在盛行早婚的時代,13歲左右基本完婚,比順治小一歲的董鄂妃何以要遲至十八歲才入宮?更何況,十八歲也早就過了入宮待選的年齡。

這裏麵必有原因,但在清代官方的記載中,對董鄂氏入宮前的身世一直諱莫如深。

越是這樣,董鄂妃的傳奇色彩就越重,在越傳越神之中,董鄂妃於是就成了清代最具傳奇色彩的紅顏之一了。除了前麵提到的董小宛說之外,在現代也有許多著述和影視劇,認為董鄂妃原為順治的弟弟、襄親王博穆博果爾的妻子,後被順治帝納入宮中,成為寵妃的。那麽這是不是真的?依據是什麽呢?

可以斷定,董鄂氏不是通過正常的渠道進入皇宮的。據考證,董鄂氏在順治十年入選秀女,被指配給襄親王,那年董鄂氏16歲。

襄親王名叫博穆博果爾,是清太宗皇太極的十一子,是順治的同父異母弟弟。生於崇德六年即1641年十二月二十日申時,其生母是皇太極並建五宮中的麟趾宮貴妃博爾濟吉特氏。他是在順治十二年即1655年二月二十一日冊封為和碩襄親王,翌年七月初三日己刻卒,年僅16歲。

順治帝為少年天子,母親孝莊文皇後對他管教極嚴,加之朝廷大權長期旁落於多爾袞之手,這一切,形成了他暴躁、猜忌的性格。

滿蒙聯姻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在位時定下的既定國策。大清帝國的建立,蒙古八旗也立下汗馬之功,蒙古王公在清廷政治生活中,一直是一股倚為股肱的力量。為了確保這種關係代代相傳,也為了保持自己家族的特殊地位,福臨即位不久,孝莊皇太後就冊立自己的侄女、蒙古科爾沁部卓禮克圖貝勒吳克善的女兒博爾濟吉特氏為皇後。

可以說,順治帝的第一位皇後是多爾袞攝政時給包辦的。對於這位“睿王於朕幼衝時因親訂婚,未經選擇”的皇後人選,順治並不想接納,尚未合衾,已心存芥蒂。順治對婚姻的抵觸,同與多爾袞積怨甚深有一定的關係。加上順治對漢族傳統文化的係統學習,使得皇帝同皇後在文化上的差距日益擴大。來自科爾沁草原的皇後,連漢話都說不順溜,還能指望她同皇帝探討經、史、子、集、詩詞曲賦、明清小說?據《清史稿·後妃傳》所記:“美而慧”的皇後從來就沒有得到過皇帝的歡心,順治曾直言不諱地這樣說道:“自冊立之始,即與朕誌意不協。”

這位從大清門抬進來的博爾濟吉特氏皇後雖然漂亮雖然聰明,即所謂的美而慧,但她自小生長在優越的環境中,以自我為中心,善妒、嬌縱、奢侈、浪費、尖酸刻薄,令順治十分反感。她非但不能體諒順治帝的煩惱與痛苦,反倒常常與順治帝口角,不用說,小兩口的感情不好。兩年後,這位蒙古知名的美人終因性情刁蠻、奢侈無度,而讓順治帝終於使孝莊太後同意,將這個皇後“降為靜妃,改居側宮”。

孝莊皇太後可以同意廢後,但絕不會坐視滿蒙聯盟受到危害,在太後的主持下,廢後的侄女——吳克善的孫女博爾濟錦氏又從大清門抬了進來,成為了順治的第二位皇後。但順治對這位蒙古包裏出來的漂亮姑娘同樣不感興趣。

清初有命婦輪番入侍後妃的製度,董鄂妃也不例外,她經常到後宮入侍,這是順治帝與董鄂妃相識相戀的必要基礎。

董鄂妃的美貌和才華強烈打動了少年天子;而董鄂妃的丈夫常年出兵打仗,閨中的寂寞讓她常常進宮。

在頻繁的接觸中,兩個人迅速墜入情網。

《湯若望傳》中有這樣一段記述:

順治皇帝對於一位滿籍軍人之夫人,起了一種火熱愛戀。當這一位軍人因此申斥他的夫人時,他竟被對於他這申斥有所聞知的天子親手打了一個極怪異的耳摑。這位軍人於是乃怨憤致死,或許竟是自殺而死。皇帝遂即將這位軍人的未亡人收入宮中,封為貴妃。這位貴妃於一千六百六十年產一子,是皇帝要規定他為將來的皇太子的。但是數星期後,這位皇子竟而去世,而其母於其後不久亦薨逝。皇帝竟為哀痛孝康章皇後所致,竟致尋死覓活,不顧一切。

那麽,這位皇子是皇幾子?生母是誰?湯若望沒有明說。福臨共有8個皇子,除玄燁外,在7個皇子中,皇二子福全、皇五子常寧、皇六子奇授、皇七子隆禧、皇八子永幹等5人皆卒於康熙朝,勿庸考慮。這樣隻剩下皇長子鈕鈕和皇四子。鈕鈕生於順治八年即1651年十一月初一日,殤於順治九年,僅存活了89天,生母是庶妃巴氏,從未封過貴妃,因此,鈕鈕和巴氏不可能是湯若望所說的皇子和那位貴妃。現在隻剩下皇四子了。該子生於順治十四年即1657年十月初七日,殤於順治十五年正月二十四日,生母是皇貴妃董鄂氏,即後來的孝獻皇後。董鄂氏死於順治十七年即1660八月十九日。由此看來,湯若望所說的隻能是皇四子和皇貴妃董鄂氏。

順治朝實錄也的確留下了耐人尋味的文字:襄親王博穆博果爾在順治十三年七月初三去世,七月初九“禮部擇吉於八月十九日冊妃,上以和碩襄親王薨逝,不忍舉行……”因襄親王之死而不忍心冊封董鄂氏,足以反映出順治、董鄂氏、襄親王之間存在著不同尋常的關係。

君王成情種

前麵我們說過,已為人婦、不可能做秀女入宮的董鄂妃之所以在順治帝的視野中出現,是與清代實行的命婦輪流到後宮侍奉後妃的製度有關。就這樣,襄親王妃董鄂氏作為命婦入宮,讓她與順治帝碰撞出了火花,自然也會有一些緋聞產生。當時的世人也許更願意將這解讀為一段風流韻事。

於是我們看到,一向不過多幹預政務的孝莊皇太後在順治十一年四月初五頒布了懿命,以“嚴上下之體,杜絕嫌疑”為由,停止實施這個曆代都沒有的命婦入侍製度。可見,這位皇太後是為了打消多情天子同弟媳的風流事而采取的行動。

切斷順治帝同董鄂妃幽會的條件,讓這份戀情一點點冷卻,直到淡化消失。但是,這樣做會收到預期的效果嗎?

從順治十一年四月到順治十三年八月十九的兩年多中都發生過什麽,已經無從考察,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太後的這道禁令並沒有阻斷順治帝同董鄂妃的戀情。

襄親王博穆博果爾聽到了風聲,於是董鄂妃也就受到了丈夫的“斥責”,接著就是順治帝打了這個滿腹委屈的丈夫一個“耳摑”,為他的心上人出氣。

博穆博果爾無法接受,“乃因怨憤”在七月初三去世。

丈夫一死,董鄂妃就自由了,27天喪期過後,董鄂妃就被納入順治帝宮中。當時還依照滿族“收繼婚”的習俗,因此可以公開納入。

但由於博穆博果爾之死與妻子外遇有關,因此順治皇帝可以說是冒天下之大不韙,把董鄂妃接到宮中的。

寵冠後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