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三征高麗

三征高麗與楊廣的耀威有什麽關係?而耀威又付出了什麽樣的慘重代價?

隋帝國一再地征討高麗,到底是為了什麽?其內情如何?

為了征高麗,楊廣禦駕親征。百姓為什麽會大受其害?

隋軍的後勤保障為什麽會出現巨大的漏洞?一個什麽樣的惡性循環出現了?又由這個惡性循環導致了一個什麽樣的可怕後果?

隋煬帝的屠刀為何高高舉起?他要殺什麽人?

隋煬帝最荒唐的戰略布署到底是什麽樣子的呢?為什麽它會導致後來的戰事再三受挫?

高麗人害怕了嗎?他們是選擇了投降還是拚死抵抗?

高麗國是如何鑽了楊廣的空子?

隋煬帝率軍回了洛陽後,如何進行了毫無道理卻又極為殘酷的秋後算帳?

第二次侵略高麗的戰爭又為什麽會爆發?

為什麽在進攻順利的情況下,二征高麗仍然以失敗終結?這期間發生了什麽樣意想不到的後院起火事件?

三征高麗時,隋煬帝為什麽要在祭祀時斬殺士兵?又為什麽要將死者的血塗在鼓上?其用意何在?

一、隋煬帝鮮為人知的耀武

隋煬帝代價慘重的耀威

我們先說說三征高麗。

說到三征高麗,我們不能不說一下楊廣的耀威。

所謂耀威,就是對外國誇耀隋朝的富強文明,使他們畏服。

一般說來,國力強盛的封建朝廷,一定要向外宣揚聲威的,何況楊廣一向好大喜功,他自然更要竭盡國力來這樣做。

還是說說公元607年那次到榆林的事吧。

當時楊廣下令做一個極大極大的帳,那麽大到什麽程度呢?

告訴你,千萬別嚇著,他要做的這個帳,大到驚人的程度——能坐數千人!

前麵我們說到的那個啟民可汗率所屬奚、霫(音習xí)、契丹等部落酋長數十人及突厥酋長到帳下朝見。

楊廣高興,賜啟民可汗等人大宴,並讓他們觀看規模同樣大得驚人的樂舞。

這些常年遊牧的人是看得又驚又喜,都爭著獻出牲畜表示敬意。

隋煬帝的虛榮心大大地滿足了,他送給啟民二十萬段絲織品,其他酋長也按等級受了重禮。

這些還不夠,當隋煬帝率大軍出榆林塞,他又令宇文愷作觀風行殿,又稱作行城。結果那個臨時造出大城和大殿,讓遊牧人驚駭萬分,以為是神靈之功,非人力可完成,於是他們每一望見禦營,十裏地以外就跪伏叩頭,走路都不敢騎馬了。

楊同學的虛榮心越發被大大地得到了滿足,至於虛耗國力,他根本不放在心上。

至此我們一點也不奇怪,在進攻高麗之前,楊廣接連發動了對突厥、吐穀渾、林邑的戰爭,就是為了搏一個開疆擴土的好名聲。

隨著隋煬帝楊廣的大拓疆域,到609九年止,隋帝國共有郡190,縣1255,戶890萬有餘。西到且未,北到五原,東西9300裏,南北14815裏,國勢號稱極盛。

但這一切的背後,是無數士兵白骨堆成。

請看:公元609年,楊廣親征吐穀渾,路上遭遇暴風雪,幾十萬的軍隊死傷過半;攻打林邑時,將士們水土不服,腳都腫得像氣球,死者又是十之四五。

隋帝國為何征討高麗

按說,楊廣應當吸取教訓,可是,楊廣仍然一意孤行,固執己見。

他還有一條頑固不化的戒律,那就是拒諫。他曾對名士虞世南說,“我生性不喜人諫。如是卑賤士人,我還或許能輕饒他,但決不讓他有出頭之日。可如果已是達官高位的人,還想進諫以求美名,我更是不能饒他。你們就記住吧!”

所以不管廷臣們如何進諫,他總是我行我素,而且越發有過之,恐不及從前。

三征高麗就是明證。

那為什麽他要發動對高麗的戰爭呢?

高麗就是高句麗王國,一直朝貢於中國,因此他們的國王在南北朝時期,就被中國的皇帝封為高麗王。

在北魏時,高麗與中國的進出口貿易,做得很不錯,每年從中國運走大量的絲綢、車輛及生產工具,並同時向中國至少輸入黃金二百斤,白銀四百斤。

可是早在隋文帝晚年,隋文帝就已有了占領高麗的打算。請看:在公元598年,他派兒子楊諒為統帥,率三十萬大軍,對高麗發動襲擊,不過後勤糧草跟不上,加上又發生瘟疫,隻好無功而返。

高麗王高元害怕了,上表自稱“遼東糞土臣高元”,並派使臣向楊堅謝罪,隋文帝也就不了了之了!

而楊廣呢,他也一直盯著高麗打主意,總想著打下高麗,來證明給別人看看:瞧瞧啊,我這個新皇帝,比老皇帝厲害吧!

那麽楊堅父子為何總要跟高麗過不去呢?

原來隋朝時,東北亞地區居住著許多少數民族,都一一建立了政權,在《隋書》中,統稱為東夷,其中的高麗是最強大的一個國家。

在公元402年,高麗滅掉北燕政權,正式占據遼河以東的遼東半島地區。自此以後,高麗便占有了今天的吉林全境、遼寧東部和朝鮮半島北部地區。當時高麗的都城是平壤,也就是現在北朝鮮的首都。

當時的朝鮮半島政局,是三國鼎立狀態,高麗的南麵是百濟,東南麵是新羅,各國都爭相與中國搞好外交關係,試圖以此作為籌碼,牽製對手。

後來,高麗與周邊國家連連發生戰爭,成為東北亞最強大的一個國家,膽子大了,也想著與隋朝爭霸。

因為遼東在漢晉時,就是中國領土,當隋文帝滅掉陳朝,統一中國後,高麗也感到威脅的加劇,於是他們積極備戰,準備與隋朝大幹一場,同時他們也把進貢終止了。

於是兩國在邊境上,時有衝突,終於在公元598年,高麗帶兵侵犯隋朝的遼西地區,讓楊堅非常憤怒。

隋文帝隨即就發動了對高麗的戰爭,結果未能成功。當然隨著高元的認錯,楊堅也就又恢複了對他的高麗王冊封。而高麗國也隨之恢複了對隋朝的朝貢。

但和平的局麵很快就被打破了。

十四年後,即公元612年,戰爭的導火線還是被楊廣引爆了!

觸目驚心的曆史細節

為了征服高麗,公元611年,隋煬帝下詔征天下兵,在涿郡(今北京)集中,而他自己也從江都乘龍舟直達涿郡。

也就是說,楊廣禦駕親征了。

有數據表明,這次出兵,的確是動員了全國的兵力。

百姓大受其害!為什麽呢?

我們來注意一個細節:隋煬帝下令東萊(今山東掖縣)海口造船三百艘。官吏督工極嚴極急,工匠和役夫晝夜站在水裏幹活,一刻也不敢休息,不用多長時間,腰部以下就腐爛生蛆,死去的人,占到百分之三十到四十。

一個讓人觸目驚心的曆史細節!

民夫病死後,屍體被遺棄在路旁,沒有時間和人力來掩埋,所以到處是不堪的腐臭和汙穢。

為了這次戰爭,常常有數十萬人在水、陸兩路運送兵甲和攻城器具,晝夜不息。

而山東受害最深。

因為山東的郡縣負擔尤其重,民夫運軍糧,車和牛都一去不得回來,而人也多數死在了路上。

幸存下來的也隻好逃亡了,為什麽呢?因為道路遙遠,交通工具時速緩慢,運送到目的地時,那些軍糧基本已吃完。你想啊,那位大暴君能饒得了他們嗎?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曆史細節:任何戰爭的後勤保障都是最重要的,而隋煬帝恰恰就在此處出了巨大漏洞。

惡性循環

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由於男性勞力大量缺失,田地荒蕪了,米價騰的一下子升了上去。

於是那些大小官吏紛紛得到了發財機會,大肆盤剝,百姓們的生活走投無路,老老實實做良民隻有死路一條。

兄弟們,反了吧。

於是農民紛紛聚眾起義,攻擊城邑。

對此,隋煬帝的處理方法極其簡單粗暴,充分體現了他的特色:令郡縣官吏搜捕,隨獲隨斬。

於是激起了農民更堅決的反抗。

二、史上最荒唐的戰略布署

出兵也講排場

隋大業八年,也就是公元612年,正月初一,開年的頭一天,楊廣就從全國調集大軍。很快,四方應征的兵士全部到達涿郡(今北京)。總計一百一十多萬人,對外號稱二百萬。

其實不必出兵高麗,巨大的危機已經顯現——這可不是一百多萬機器人,加點油充點氣就行了,那可都是天天要吃飯的血肉之軀啊!

前麵我們已經注意到了那個細節:隋軍的後勤保障早就出現了大問題。

而隋煬帝對軍隊的部署安排,安全依照搞活動講排場的原則,令左右各12軍分為24路,向著平壤出發。二月九日,第一軍出發,以後每日發一軍,前後相距四十裏,連營漸進,經過四十天,才出發完畢。

各軍首尾銜接,鼓角相聞,旌旗相望,長九百六十裏,果然是夠排場。

他的禦營分六軍,最後出發,長八十裏。《隋書》說“近古出師之盛,未之有也”。這種近古未有的大出師,在隋煬帝看來,無非是又一次大遊玩。

請看:隨軍的不但有宮女後妃,文武百官,竟然還有和尚道士,天天念經作法,為的是如楊廣希望的那樣保佑隋軍旗開得勝。

當然也有人對此提出異議,隻不過楊廣根本不理睬,全部一個接受方法:殺頭!

沒人再敢言語了!

隋軍每支部隊裏,都設有儀仗隊和文工團,整天敲鑼打鼓、說唱歌舞,不亦樂乎!

雖然興師動眾,但楊廣卻根本就沒做好打大仗的準備。

最荒唐的戰略布署——楊廣的戰略失誤太多了

對於戰爭的後果,隋煬帝是絕對的自信,在隋煬帝看來:

高麗小國,搞定你,和捏死一隻螞蟻有什麽區別?隻要我們強大的隋軍一到,就是嚇也能把那個高麗王嚇死,然後屁股尿流地讓楊廣得到一個他想要的結局——在消滅高麗的同時,也順便嚇一嚇周邊小國,比如突厥、倭國(就是現在的小日本)什麽的,以求“威服四夷”,一舉建立起隋廷的強大朝貢體係!

於是他就依據高麗會投降的原則,來部署戰爭。

但是,要打仗,首先要製定戰略,然後再擬定詳細的作戰方案,也就是所謂的戰術。

而作為主帥,一定膽要大心要細,但隋煬帝可是膽大心粗的。

或許,他壓根兒就沒想要真正打一仗,隻不過是搞一次武裝大遊行罷了。

同時他還及時地把自己的戰略戰術通過當時最有效的傳播渠道公諸於眾,這或許是軍事史上最大的笑話,把自己的進攻策略都公布於世,還打個什麽仗?

是什麽樣的傳播途徑呢?

原來楊廣在詔書中,公開了自己的作戰部署。

請看楊廣下詔宣布討伐高麗,把高麗王高元稱作“小醜”,正式宣戰!

可憐那個高元,“糞土臣”這次變臉成“小醜”了!

同時,楊廣還犯了一樣死忌:舍不得放權。連綿近千裏的長蛇陣,每每發號施令,全都要他自己蓋章。一旦有事,都必須先奏報於他,然後將領們就得在那兒幹等著楊廣的批準令,誰敢擅自行事,絕對殺無赦。

本來開始的時候設了個總指揮,由兵部尚書段文振擔任。段文振傾向於“出其不意,事宜在速”的戰略思想,可是楊廣的拒不接受,讓段老頭鬱悶而病,死在了行軍途中。

於是頭腦發昏的小楊幹脆就把總指揮的大印回收,什麽事也得他親自蓋章。

後來的戰事雖然再三受挫,隋煬帝還是深信高麗一定會降。

公元612年3月15日,楊廣的大軍經過兩個多月的行軍,到達了遼河,可惜,雖然聲勢堪稱浩大,可是高麗“小醜”卻並沒有嚇得屁滾尿流。不僅如此,“小醜”還時不時派人前來挑釁。

楊廣同學被激怒了!

他命工部尚書也就是建設部長宇文愷建造浮橋,準備渡過遼河,進擊高麗。

可是浮橋沒建成,離對岸還有一丈多遠的距離,高麗軍竟然發動了襲擊,隋軍上不了岸,隻好跳入水中作戰,最後的結果是:丟下一大堆隋兵屍體,狼狽撤回。

楊廣於是又令堪稱能工巧匠的何稠造橋。

兩天後大橋造成,大軍終於渡過遼河,與高麗軍大戰,一舉幹掉高麗一萬多人!

可憐萬數鮮活生命,一朝赴黃泉。

四、 高麗國鑽了楊廣的空子

致命失誤:浩大的隋軍沒糧吃了

大軍乘勝前進,將遼東城(即今天遼寧省的遼陽市),團團圍住。

一夜之間,楊廣就象變魔術一樣,命人在此地建好了一座六合城。

這麽大的工程,一個晚上就搞定,其背後的勞動有多麽艱辛險巨,簡直無法想象。

可結果依然是兩軍對峙。

降?沒門!

這個高麗人就是不信邪,依舊拚死抵抗。

下一步該怎麽辦?

楊廣也不知道,因為他根本沒有具體的作戰計劃。

5月份到了,楊廣看士氣浮躁,於是下令:大軍分水、陸兩路並進,對高麗軍發起總進攻。

水路由右翊衛大將軍來護兒統領;陸路仍是他自己當老大,並且下令要齊頭並進,不得爭先搶頭功,否則殺無赦!

可是,最大的問題來了——軍中沒飯吃了。

本來出發前,楊廣下令,誰膽敢遺棄糧食,立斬不赦!

可是士兵們除了要攜帶作戰用的兵器和排甲長矛一類,還要拿衣物戎具這些作戰裝備,同時每人至少須背負三石以上的糧食,又是長途跋涉,而且隻能徒步走。人不是駱駝,自然都是不堪重負。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一路上,個別人宿營時,在帳篷下挖個洞,把糧食偷偷埋掉,以減輕負擔。他們這樣做的時候,還自作聰明地以為,到了高麗境內,搶些糧食來吃,豈不更好?

本來開始這隻是個別人的做法,卻不料,一下子跟風而上,都這麽幹了。

高麗人的做法出乎了所有人意料,他們居然實行了堅壁清野的戰術。

有錢都沒地方買糧食,更何談什麽搶點東西來吃?這麽一來,軍中便斷炊了。

吃不飽肚子,哪有力氣打仗?

就這樣,楊廣雖然把個小小的遼東城,圍了幾個月,卻就是不能搞定。

高麗國狡猾的來使

這裏麵除了前麵那些問題外,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荒唐內幕:

原來在攻城的同時,楊廣卻又下令,如果高麗投降,就要停止用兵。

前麵我們知道他的戰略戰術一向向對方公開的。結果就出現了這樣的被動局麵:

高麗人每當一看遼東城要被拿下,就趕緊派人舉雙手投降,諸將隻能是幹瞪眼。因為小楊有令在先啊。並且還要按照他的要求事事先請示,絕對不得擅自行動。於是待到請示過了楊廣,等他批準了下一步行動計劃時,遼東城內的高麗人早調整好了防備,又能繼續與隋軍對抗了。

詐降?

對啊,除非腦子進水了,否則誰不明白。

更搞笑的還在後頭呢。

老將於仲文素有謀略,親率大軍玩了個詭計,大破高麗軍。高麗王高元就派宰相乙支文德前來投降。

自然也不是真心來降。人家的目的是想來看看隋軍部署如何?糧草充足否?還有,再看看你們的士氣怎麽樣?

明擺著是來撈情報的。

乙支文德膽敢隻身闖隋營,也要叩謝楊廣先前的“投降不殺”的詔令。

在隋軍營中,乙支文德好象大明星出場一般,大搖大擺,昂首闊步,旁若無人。

老將於仲文事先得到過楊廣的密令,說是隻要高元或者乙支文德來降,就不要講客氣,先給我逮住了再說。

無奈監軍劉士龍,不知道也不相信楊廣會有這樣的密旨,說什麽也不讓於仲文擒拿乙支文德。

當時宇文述也在軍中,這個老奸巨猾的家夥更不會冒著犯錯誤的風險拍板,結果隻能眼睜睜的又把乙支文德放了回去。

待到於仲文拿著楊廣捕令再趕回來,那個高麗宰相已經“濟鴨綠水而去”,也就是越過了鴨綠江,在高麗營中優哉遊哉地歡歌起舞喝紅酒了。

隋軍隻好渡過鴨綠江,追擊乙支文德。

於仲文還給乙支文德寫信,勸他還是投降算了,可是這個文德兄卻賦詩一首,作為回複:

神策究天文,

妙算窮地理。

戰勝功既高,

知足願雲止。

氣得於仲文全身顫抖,繼續追擊。

乙支文德老謀深算,他既然已經知道了隋軍士卒都餓得眼珠子發綠了,就打起了疲勞戰,不停是來挑釁,可隻要一交鋒,立刻撒腿就跑。

這樣一來,隋軍一路打勝仗,請看:宇文述一日之內,七戰七捷;於是隋軍就一路狂追逃跑的“小醜”兵,向著高麗腹地**。

隋軍一直追到距平壤城30裏開外的地方,才紮下營來,一邊等待前來接應的來護兒水軍,一邊等著敵軍投降。

可是等啊等啊,等得花兒都謝了,等來的卻不是乙支文德的再次投降,而是他捎來的口信,說是隻要隋軍撤兵,他便帶高麗王高元去楊廣那裏謝罪。

宇文述見士卒疲憊不堪;又不見來護兒的接應;而早已答應好了的出兵夾擊高麗的百濟軍隊,連影兒都沒見到;再加上平壤城牆也實在修得太高大太堅固了,於是他就接受高麗的投降,下令班師。

於是隋軍垂頭喪氣的往回撤退。

可是他們哪裏知道,此刻的高麗軍正在磨刀霍霍,準備對隋軍發動突然襲擊。

秋後算帳

就在陰曆七月下旬,隋軍退至薩水,剛渡到水中央,高麗軍就從背後發起總攻。

四麵抄襲的大屠殺,開始了!

隋軍頓時大潰!別忘了,各路隋軍可都餓著肚子呢。

落荒而逃的隋軍,個個都是頂級馬拉鬆選手,一天一夜就跑了450裏!

幸好有殿後的王仁恭將軍拚死抵抗,撤逃到鴨綠江時,終於穩住陣腳。

隋二十四軍中,隻有衛文升一隊,因為沒與高麗軍接戰,毫發無傷。

來護兒聽到隋軍慘敗的消息,仰天長歎一聲,隻好渡海回師。

這一仗,隋軍慘敗到了極點。請看:

當時渡過遼河的九路大軍,共有三萬零五千人,可是逃回來的,就隻剩下二千七百人。

至此,隋煬帝看到大軍一隊一隊都大敗之後,他不得不率殘餘軍隊回了洛陽。

但他回到洛陽,立刻就開始秋後算帳。

首先被斬的是劉士龍,理由是:

因他抗命,才放跑了乙支文德,最終導致今天的慘戰。

冤枉啊!

其他人,不是免官,就是下獄!

不久,這些獲罪諸將,又將罪責全部推給老將於仲文,楊廣也就找了個台階,又將其他人釋放,獨降罪於他。可憐了於老先生,68歲的年紀,被活活氣死。

這一仗,把楊廣的威風,快打沒了。

但是,楊廣根本就沒有反省自己的錯誤,而是找了幾個替罪羊,總算把戰敗責任給了結清楚了。並且請注意,此次大敗引起了隋煬帝的大怒,大怒引起了又一次大出師,大出師引起了更大的嚴重後果。

二征高麗

公元613年,第二次侵略高麗戰爆發了。

戰前隋煬帝這樣激勵士氣:

“憑我個人力量,海可以拔,山可以移,高麗算得了什麽,一見咱們大軍準得望風而降!”

結果他親率大軍渡過遼河,攻打遼東城時,高麗軍不僅沒有望風而降,仍然還是抵抗,而且拚死抗拒。

隋煬帝又敗了。

事實上,高麗小國能夠以少禦多,暫時還可以,持久是不可能的,危急時候是隋東都洛陽被反抗的百姓圍攻,在客觀上援助高麗取得了守城的勝利。

注意,我們這裏所說的東都洛陽是隋朝的陪都,這在中國古代很常見。現在世界上還有少數國家,也是設立兩個都城,一個政治都,一個經濟都。

事實上,此時隋境內的農民起義,雖然隻是星星之火,卻已在四處燎原了。

長白山、豆子坑、高雞泊,甚至稱得上是燃起了熊熊烈火。

所以二征高麗,開始打得還算順利,高麗在隋軍幾路大軍的猛烈攻擊下,眼看就要撐不住了,不料,禮部尚書楊玄感就在這個時候,在黎陽起兵造反了。

中央的部長都造反?!

這是楊廣萬萬沒有想到的,隻好撤軍,回去對付楊玄感!

撤軍雖然是秘密進行的,但大把大把的作戰器具、軍用物資、後勤糧草,就全部成了高麗人的戰利品了。

三征高麗

這次後院起火,讓楊廣的二征高麗又是以大敗而告終。

隋煬帝又一次灰頭土臉的回去了,但他不死心,這位屬牛的爺就是這麽個強脾氣。

第三年,隋大業九年,即公元614年2月23日,隋煬帝又下詔,第三次禦駕親征高麗!

此刻他完全沒有想到,結果還將是一無所獲!

這一次,又如前兩次一樣,照舊征發百萬大軍。

可是,被迫來參軍的都醒悟了,都不願當炮灰,於是紛紛當起逃兵。據史書記載,三月壬子(即十四日),執意東征的隋煬帝出行到涿郡,路途中士兵不斷逃亡。

怎麽辦?

癸亥(即二十五日),煬帝到達臨渝宮。

那天,楊廣脫下金黃龍袍,一身戎裝威風凜凜。

在野外,他親自設壇祭祀黃帝,然後就斬殺那些不幸被抓捕回來的叛逃士兵,並將死者的血塗在鼓上,以示警戒。

但塗人血也沒用,逃亡仍然止不住。

是的,不甘心白白送死的,還是紛紛做逃兵。

不詳的預兆!

無奈中的楊廣隻能長歎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