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隋煬帝之謎

家喻戶曉的隋煬帝楊廣,到底是一個什麽樣的人?

曆史上真實的楊廣是什麽樣的呢?

楊廣的最大迷霧:他是不是草包?

楊廣即位當了皇帝後,都轟轟烈烈的幹了些什麽?

萬民血肉開鑿大運河,是否符合真實曆史?今天的人們應當如何評價楊廣開通大運河之舉?

此外,楊廣還幹了些什麽樣的可怕又荒唐的事呢?

那個關於隋朝得國又失國的公式,是什麽樣子的?

隋文帝的複雜多樣性都體現在哪裏?

隋文帝是否篡位奪取了北周江山?他是否殺害了年幼的周靜帝?隋文帝楊堅是否大肆屠殺過北周宗室?

隋文帝的治國之道是什麽樣的?他是如何得出保國之策的?其具體內容是什麽?

隋文帝是如何改良統治術的?

楊廣是否為打架鬥毆、鬥雞溜狗、酗酒玩女人的那種人?楊廣才學高嗎?楊廣為什麽要殺害當時有兩個很有名氣的大才子?

楊廣是否親手殺害了父親楊堅?

一、 真實的楊廣出人意料

楊廣原來是這樣子的

一提起隋煬帝楊廣,其名可謂是家喻戶曉,但其昭著的卻是個臭名。可以說,這個名字在中國曆史上,簡直就是昏君、暴君、好色、荒**、禍國、害民的代名詞。

但是,我要告訴你,真正的史實往往和我們的一些共識有出入,而且有的時候,還是巨大的出入,甚至是截然相反。

具體到隋煬帝,千古以降,籠罩著他的迷霧太多了,今天先說一個:

他是一個什麽樣的人?

楊廣是個暴君!

楊廣是個昏君!

幾乎人人都要這樣說。

可是,曆史上的楊廣,是不是這樣的呢?

儒家修史者對煬帝道義上的評價的確是苛刻的,楊廣在他們的筆下,成了典型的“末代昏君”,令人生畏讓人反感。在民間傳說、戲劇和演義故事中,他的形象也被作者和觀眾的隨心所欲地大大歪曲了。

不錯,隋煬帝有著太多的可怕之處:

無節製地使用權力;

建無數豪華宮殿,以便給他提供一個享有無限聲色之樂的世界。

但首先,我有必要說清楚一點,那就是——楊廣並不是大家想當然認為的,是一個什麽也不是、什麽也不行、就知道整天瞎胡鬧的昏君、暴君。

這種理解太簡直粗暴,而且不客觀了。

其次,在中國的帝王中,楊廣決不是最壞的,從他當時的背景看,他並不比其他皇帝更加暴虐。

還有,我要告訴你:

楊廣不是一個草包。

楊廣的最大迷霧:他是不是草包?

楊廣不是一個草包。

事實上,他很有做皇帝的才能,很適合鞏固他父親開創的帝業,並且在開始執政時,他也確有此雄心:

“朕當跨三皇,超五帝,俯視商周,當萬世不可及的聖主!”

你看這是楊廣的豪言壯語,事實上,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想的。

楊廣很想成一代有作為的皇帝,問題的一部分是出在了工作方法上。

比如說:

公元607年,隋煬帝楊廣打算出邊塞宣揚武威,於是暫時停鑾在榆林郡(現內蒙古自治區托克托縣境),派百餘萬人築長城。

西起榆林,東至紫河(河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西)。

限令二十天築成。

這些來服徭役的全是正值壯年的男子,結果這些壯勞力,在艱巨繁重的超負荷勞作中,死去的占了十之五六。

楊廣築長城的想法,如同在洛陽外圍掘長塹是一樣的,他認為隻要有了長城,就可以保證他行軍的安全了。

楊廣的大軍五十餘萬,馬十萬匹,結成方陣。他和後妃宮眷及百官家屬都在方陣中間。

大軍出榆林塞,遊行突厥牧地,受啟民可汗朝見。

然後,大軍轉入樓煩關(山西原平縣啤陽鎮東北),回到太原;又上太行山,開直路九十裏,遊濟源(河南濟源縣),自濟源回洛陽。

這次遊玩,首尾不過四五個月,消耗資財卻不可計數。

大臣高熲、賀若弼等人私下裏議論他太過奢侈,楊廣得到告發後,就以誹謗朝政的罪名,把這兩人的頭斬了下來。

高熲是隋開國元勳,當朝執政將近二十年,有很高的聲望,無罪被殺,朝臣們從此噤若寒蟬,不敢議朝事了。

問題的其他部分則有著極其複雜因素,我們今天在這裏暫且稍做分析。

楊廣雖然工作方法粗暴簡單,但他卻希望曆史會肯定他的執政以及他追求豪華壯觀的欲望,判斷力的失誤是楊廣不能正常發揮才能的最大原因之一。

另外,楊廣那種驕奢**逸的作風隻能使阿諛奉承之輩得勢,而他周圍確有這樣一批人,這對他是致命的。

好了,先分析到這兒,其它的以後再說,下麵我們隻是先看一點實際情況。

楊廣即皇帝大位後,成天夢想幹一番大事業,而且目標是超過秦皇漢武的!

楊廣立即就轟轟烈烈的幹了起來:

營建了東都洛陽,開了京杭大運河,又築長城,出塞北,經營西域,還修了當時的高速公路——馳道。

萬民血肉開鑿大運河

注意啊,其中那條曆時六年、征調數百萬民夫、全長四千多裏的人工大運河,可謂是驚心動魄驚天動地。

開鑿大運河,共用約一億五千萬個人工,平均當時每戶百姓都要出近二十個人工。

公元605年,楊廣號召全國進入大建設時期,征發江南、淮北等地一百餘萬壯丁,開挖了一條從洛陽西苑,到今天江蘇淮安的運河,名為通濟渠。

同年,他又征發了淮南十多萬人丁,疏通春秋時期吳王夫差修的邗溝。

在此後的五年裏,楊廣又先後兩次征發民工,開通另兩條運河,一條是從洛陽的黃河北岸到涿郡,也就是今天北京市的永濟渠。另一條,則是從京口到餘杭,也就是今天江蘇鎮江到杭州的江南河。

最後,楊廣把這四條運河,全都連接起來,一下子,貫通南北!嘩啦啦,全長四千多裏,溝通五大水係,這就是京杭大運河!

許多開鑿挖掘運河的民工甚至累死在工地,但僅僅因為一段河道挖得淺了些,這位隋煬帝就下令將挖掘這一段的官吏、民工共五萬人捆住了手腳,活埋在岸邊。

這是一個多麽觸目驚心的曆史細節!

楊廣因此,不愧為暴君。

當然這條東北起自涿州(今河北省涿縣)、東南到餘杭(今浙江省杭州市)的用無數勞動人民血汗開鑿完成的大運河,在客觀起著便利南北交通、促進南北經濟文化交流、有利於國家統一的重要作用。

弊在當代,功在千秋!

晚唐詩人皮日休,曾作詩《忭河懷古》雲:

盡道隋亡為此河

至今千裏賴通波

若無水殿龍舟事

共禹論功不較多

曆朝曆代,對楊廣開通大運河之舉,均是貶大於褒,批評的多,表揚的少。因此我說,皮詩果然見解不凡,日休兄認為,楊廣開通了大運河,要是沒有巡遊江都耗費民財一事,其功勞也不在大禹治水之下。

京杭大運河,與秦始皇的萬裏長城,並列為中國古代最宏大的兩項大工程!

可這麽大的政績,隻不過是楊廣急功近利、好大喜功的“形象工程”。

在它的背後,上演的正是不顧民眾死活,和耗費了國家大量財富,而且導致了隋王朝的滅亡!

更可怕的事情還在後頭呢。那麽,楊廣還幹了些什麽樣的可怕又荒唐的事呢?

二、 為什麽說隋楊政權是得國容易失國也容易

一個關於隋朝的公式

既然我們前麵說到隋煬帝的奢侈,那麽我們現在就有必要注意一下隋帝國的開國之初的事。

好,我們來說說吧。

這裏麵得用一個公式,那就是——

隋朝的江山是:

得國容易,失國也容易。

這個公式先不用解釋,看看接著隋帝國的得國和亡國經過就明白了。

三國演義開篇第一句就是說: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應該是非常正確的一句話。

大家都知道,從東漢末年開始,隨著割據現實的一直持續,廣大人民群眾對統一的渴望也越來越強烈。這之後的三國分立雖然結束了東漢末年的大混亂,可是卻並沒有實現真正的大一統,而是一國三製。

直到西晉,終於實現了統一,可惜這卻是一個太短暫的祖國統一。

因為西晉治國不得方,很快又有了十六國大亂,直到無數爭戰殺閥之後,曆史到了隋代,中國才又實現了統一。

自東漢末至隋朝初的四百年間,不管如何割據如何混亂,最後還是歸宿於統一。我們來注意這個細節:這個事實,說明秦、漢以來,漢族已經基本上形成為一個相當穩定的共同體,政治上的割據隻能是一時的現象,統一卻是根本的趨向。

還有一點也是值得注意的,那就是十六國割據,主要發動者是所謂五胡的少數民族,後來唐朝的藩鎮割據和五代十國大分裂,少數民族也起著重要的作用,所以,少數民族發動的侵擾戰爭也應是破壞統一的原因之一。

隋文帝的複雜多樣性

隋文帝主要的功績,不僅在於讓統一實現,而且他還實行各種鞏固統一的措施,使連續三百年的戰事得以停止,全國安寧,社會呈現空前的繁榮。

好,我們再來注意一個細節:秦始皇創秦製,為漢以後各朝所沿襲。那麽隋文帝創隋製,為唐以後各朝所遵循,所以我們說,秦、隋兩朝都有巨大的貢獻,不能因為它的國祚曆年短促,而忽視了它們在曆史上的作用。

隋文帝確實是個很厲害很成功的政治家,注意,可不是所有的皇帝都有資格被稱為政治家的,但隋文帝不僅有這個資格,而且他還做得非常到位非常出色。

我們首先來看一下,隋文帝在行政方麵:

他建立了漢族政權。

我們來注意一個細節:從南北朝時起,黃河流域的漢族的普通百姓長期遭受非漢族統治者的歧視和虐侍,他們強烈渴望恢複漢族政權。就是那些高貴的漢士族也不滿意,因為他們的政治地位極不平等。而曾經取得過統治權的各個少數民族,失勢後也陸續融合到漢族裏,與漢族成為了一體,於是他們的政治要求也與漢族一致了。

好了,有了這個細節,用今天的話說就是順應了曆史發展,那麽當時的宇文氏部落所成立的政權,其主要就依靠了漢族。

北周武帝滅了北齊以後,漢族的勢力更加強化,宇文氏政權象一葉扁舟飄浮在大海上,一遇風浪就會覆沒,所以日後的隋文帝楊堅就在風浪中輕而易舉地奪取了宇文氏的政權。

寫著寫著,又回到了政變上麵。

公元578年,北周的武帝死了,他的兒子周宣帝繼位。周宣帝這個人不怎麽樣,用現成的話說,就是昏狂暴虐。

請看:他屠殺宗室。

什麽是宗室呢?也就是和他一家子的親戚,這一點是夠狠的,既然親戚都能殺,更遑論什麽大臣子民,於是他頒布了用法苛刻的《刑經聖製》也就不足為奇了,這樣一來,從外麵的朝臣百姓到宮裏麵的嬪妃侍女,人人惶恐,不保朝夕。

人心安則國安,而這個殘暴的昏君卻讓舉國上下人心惶惶,自然這個國家就處於動**不安之中了,而他又把這份動**作為一份政治遺產留給了他的兒子。

請注意這個細節,前麵我們說過,宇文氏政權這葉扁舟是最怕風浪的,而現在那可怕的可以使其覆沒於大海上的風浪來臨了,曆史的發展規律就是會懲罰那些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家夥。

雖然對於周宣帝來說,他搬起來的這塊大石頭沒有砸到他自己的腳,因為在580年,他就病死了,但他的江山和後代卻讓這塊巨石活活砸死砸爛了。

周宣帝死後,他那個才八歲的幼小兒子周靜帝在接受他的皇權大位的同時,也不得不被動地接受了他掀起了這個巨大的足以覆舟的風浪,不用說小皇帝根本無力平息風浪的,是呀,一個八歲的小孩子不可能擺平什麽局麵的;甚至這個小孩子根本都不知道自己正處身於一個什麽樣的危險境遇中,此刻一把滴血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就懸在了他的頭頂上,那塊致命巨石也正在向他隆隆地滾動而來。

北周的最後一個皇帝周靜帝隻是一個八歲的孩子,他什麽也不知道。

隋文帝的父親楊忠,自己是北周勳臣不算,他的女兒還是周宣帝的正宮皇後。這樣一來,做為士族中的高門——華陰楊氏就是皇親國戚,但按照正史中的說法應該叫外戚。外戚楊氏家族也就有了這樣的特權,可以有宗兵,即楊氏家族可以有私家軍隊,而且是多至三千人的一支私人武裝。這是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所有的篡位政變裏麵,都是必不可少這一點的,否則可能篡奪皇權大位的政變就難以成功。

可是曆史總是會和人們開些玩笑,老楊的這場篡位大戲裏麵就根本沒用得上這些,一切都容易得不能再容易,簡直就是唾手可得。

此為後話,我們還是接著前麵的說。

正是因為華陰楊氏家族有了這些一些有利的政治條件,使得一群關西士族,也就是關西貴族們,在周宣帝臨死時,合謀引楊堅入宮輔政。

這是一個不用說的陰謀。

可是八歲的周靜帝不知道。當然他就是知道,也沒有用,他根本無力阻止。

楊堅入宮輔政的名義是任丞相,並且進封為隋王。

國君幼小,丞相自然總攬大權。

楊堅的主要謀士李德林和高熲都是山東士人,於是楊丞相又通過這兩個人,取得了山東士族的支持。

感覺一切可行後,在公元581年2月甲子日,楊丞相就伸出了利爪,把那個剛剛長了一歲的九歲小皇帝趕下大位,用史家的話說就是廢黜北周靜帝宇文闡,自己稱帝,定都大興,後改長安為國都,國號為隋。

這就是我們日後經常說到的隋朝了。

我再來注意注意一個細節:

隋文帝在輔政時,就革除了周宣帝所行的暴政,使用的法製較為寬大。

楊堅還讓漢人都恢複了自己本來的姓氏,這都是符合漢族人願望的。

注意這個細節啊:當初字文政權可是大大開恩賜給了這些漢人鮮卑姓,其本意還是希望漢人會由此對這個異族政權感恩戴德呢。

接下來,我們就不奇怪了,雖然隋文帝楊堅大殺北周宗室,甚至讓那個可憐的九歲孩子也死得不明不白,誰讓他當過三年皇帝呢;雖然北周的大臣尉遲迥、王謙、司馬消難起兵反抗,但都很快被消滅,這原因的原因就是因為隋文帝已獲得民眾的歸心。

楊堅即了帝位成為隋文帝後,首先取消了北周官製,恢複了漢、魏官製。

當初的宇文政權雖然在名義上總是說模仿《周禮》,但實際上,他們掛羊頭賣狗肉,他們是想行用一種與漢、魏官製完全隔絕的製度,同時北周皇帝還命令百官穿著鮮卑服裝,稱呼鮮卑姓名,比如現在的這個隋文帝,當初他可不是叫楊堅,而是姓普六如,字那羅延。

想來北周的統治者是希望對漢族進行改良,想讓漢族在複古的形式下,逐漸鮮卑化。

隋文帝恢複漢、魏官製,就是表示真正恢複了漢族政權。

隋文帝感到自己得國太容易,生怕失國也容易,因此常存警戒之心,力求保國之策。最終他在多方聽取意見、苦苦思考之後得出兩條保國之法。

主要的一條是節儉。

其次的一條是誅殺。

他實行節儉,因而對民眾的剝削大為減輕。

他實行誅殺,因而豪強官吏不敢過分作惡,也就有助於節儉政治的行施。

隋文帝在位二十四年,這兩條貫注著他的全部行政,《隋書》說他“躬節儉,乎搖賦,倉廩實,法令行,君於鹹樂其生,小人各安其業,強無陵弱,眾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歡娛,二十年間天下無事,區宇之內宴如也”。

躬行節儉的隋文帝在行政上,得益於自己的前麵做法,使得他還可以有力地推行了下列三事:

獎勵良吏。

嚴懲不法官吏。

改良統治術。

獎勵良吏——關於這個,我就不說得多了,怕你讀得不耐煩,請參照其它同類書中對同類事件的描述,因為大同小異。

嚴懲不法官吏——隋文帝經常派人偵察京內外百官,發現罪狀便加以重罰。因為過於痛恨官吏的貪汙行為,這位皇帝哥們居然使出了陰招,他甚至秘密打發手下人給官吏們送禮,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賄賂。哪位長著金錢眼的官吏如果倒黴,那麽他十有八九就會接受的。而一經接受了這種賄賂陷阱,皇帝老子那邊就立即對其處以死刑。這種做法如果放在今天,那麽首先要受到法律製裁的應該就是隋文帝了,因為他擺明了是在誘導犯罪呀。

隋文帝考核官吏,嚴懲貪汙是必要的,但考核流為猜忌,嚴懲流為苛刻,那就無益而反有害了。不過,由於他的嚴明執法,多數官吏都是有所畏懼的,誰不怕掉腦袋呀;貪汙行為也的確是減少了許多許多,而這對於老百姓來說,也確實是件大好事。

改良統治術——隋文帝是個得民心高手。因為他深知要鞏固政權,首先必須取得民眾對自己的好感。

他當上皇帝後,快馬加鞭地製定隋律,廢除前朝酷刑。而且還規定民眾如有冤屈,本縣官不受理的,允許向州郡直接上訴,最後可以上告到朝廷。雖然未必有哪個老百姓敢於真到皇帝跟前告上一狀,但用我們今天的話說,至少老百姓的政治地位是大大地提高了。

同時隋文帝嚴格要求各級官吏,也在客觀上起到了保護民眾的作用。

《隋書》裏詳細講過許多隋文帝留意民間疾苦的感動中國的故事。

公元594年,關中鬧大饑荒,隋文帝派人去調查了解百姓生活。當他知得百姓吃的居然是豆粉拌糠,就在朝堂上拿著這種食品給群臣看,同時流著眼淚責備自己無能,然後下命令給自己,讓撤消自己的常膳,不飲酒不吃肉。

隋文帝還親自率領饑民到富庶的洛陽解決吃飯問題。一路上,他特意命令衛士不得驅迫、威嚇百姓。遇見扶老攜幼的人群,皇帝大人不僅引馬避路,而且還好言撫慰,善加關心。在道路難走的地方,又令左右侍衛去扶助那些挑擔的災民,幫助他們先行通過。

楊堅的這些舉動,在帝王中確屬罕見,當然啦,我們在《三國演義》中看到過,劉備有很多做法倒是可與其相媲美。

三、因何說楊廣是個暴君

才子、敗家子——楊廣

可就是這麽一位開國皇帝,雖然把國家搞得很不錯,國富且民強,卻不想他的接班人,居然是個中國曆史上最得赫赫大惡名的——隋煬帝楊廣!

想世事難料,歎楊堅雖才幹悠長,九五之尊,富有四海,卻不能得良子。而且他的這個敗家子,還是個超級敗家子。

這位爺,無論是敗家的程度還是速度,古今中外,恐怕都是要拿冠軍的,請看他把一個富裕強盛的超級大帝國,全部敗壞掉,不過僅用了短短幾年時間。

隻是楊廣這個敗家子,卻不是成天打架鬥毆、鬥雞溜狗、酗酒玩女人的那種人。

事實上,楊廣相貌堂堂,也是位大帥哥,而且愛好藝術,寫詩、作畫、譜曲,都有一手。

楊廣自負才學高,曾經對待臣們狂語:

“人家都說我是繼承了先帝的遺業,其實要是以才能來選皇帝的話,這個皇帝,最後肯定還是我來當!士大夫們那點才學,根本無法與我比試。”

楊廣的詩確實寫得不錯,例如他的一首《春江花月夜》,就寫得清麗明快,詩情畫意:

暮江平不動,

春花滿正開。

流波將月去,

潮水帶星來。

因為喜好,所以琴棋書畫方麵的人才,特別合楊廣的胃口。但有一點要記得哦,你的才能最好不要超過他!

這不,當時有兩個很有名氣的才子,一個叫薛道衡,一個名王胄,就因為才能超過了他,楊廣頓時紅眼病發作,也懶得和他們比什麽才學了,隨便找了個借口,就要了他們的腦袋。

薛道衡曾經寫過一句詩:

空梁落燕泥。

令當時人人為之傾倒。

楊廣要薛道衡的命後,還酸溜溜的說:

“哼!小樣,死了死了的,看你以後還能不能寫‘空梁落燕泥’了!?”

王胄也有句讓當時人們爭相傳誦的詩:

庭草無人隨意綠。

楊廣把王胄幹掉後,也得意洋洋的說:

“哼!庭草無人隨意綠?從此以後,我看你還能不能寫出這種句子來?”

可見楊廣把文人相輕、嫉賢妒能的惡習,發揚到了極致。

不但如此,楊廣玩起政治來,那心計那手段,也是一套一套的。

這不,他利用太子楊勇的弱點,成功地欺瞞了他智慧的老爸隋文帝和高貴的老媽獨孤皇後,搞掉了親哥的東宮之位,讓自己被立為太子。

公元604年,楊堅病倒了。臨死前,他發現立楊廣為太子,是個天大的錯誤,於是又想改立原太子楊勇,可惜此刻局麵已被楊廣控製。

而此時幫助他的重要人物便是楊素。

當然楊素的結局,以及他的兒子楊玄感的故事,我們在前麵已經講過。

楊廣發覺有變故,幹脆一不做,二不休,對他親爸也下了殺手。

頃刻間,血濺內宮,可憐楊堅一世英武明決,此刻也隻有帶著冤痛,永別人世了。

楊廣接著又殺了大哥楊勇,然後雙手滿沾著鮮血,拿著玉璽,登上了皇位。

楊廣是這樣成為暴君的

在中國長達二千三百二十年間的帝國時期,共有352個皇帝誕生,其他至於什麽阿貓阿狗,為過把皇帝癮,弄出一些小朝廷,臨時稱帝的,就無法準確統計了。但我們大體上可以把這數量巨大的皇帝們,分成四大類:

明君。

昏君。

暴君。

庸君。

分類的依據,除了其政治作為、曆史功績、以及個人才幹,還要看他的內在品質,即對待廣大百姓的態度和責任心。

簡單的說,便是才與德!

一般來說,

有才有德的,是明君;

無才無德的,是昏君;

有才無德的,是暴君;

有德無才的,是庸君。

楊廣是個典型的有才無德的皇帝,而且是個超級大暴君!

那麽,說楊廣是暴君,有什麽證據?請看:曆來他的惡行,被分為四個方麵——遊玩、耀威、開邊、侵略。這每一方麵暴政的進行,都伴隨著極端殘酷的剝削。

《中國通史》這樣評價說:

隋煬帝是一個極驕極貪的人,以為自己所做的事都是對的,自己所得的物都是不夠的,因之,予智予雄,任性妄為,剝削不顧民眾的死活,浪費隻求本人的快意;對內殺人惟恐太少,對外用兵惟恐不多。

我們在前麵提到的《隋書》不也這樣評價他:

“普天之下,莫非仇讎;左右之人,皆為敵國”。

和我們很多人一樣,楊廣同學也有著遠大的理想和抱負,當然他的憧憬是怎樣成為流芳千古的偉帝明君聖王!

楊廣的為人,總是想到就做,用我們後世的話語來說,那就是:他太喜歡搞“大躍進”了,渴望一夜之間,就能成就千秋偉業。結果,肯定是事與願違!

因為他不給百姓一絲喘息的機會。

要發展經濟,前麵我們例舉的那些水利交通方麵的事情自然不能少,基礎工程建設是應該建的,可是楊廣逼迫國中所有的壯勞力,都去義務勞動,弄得一家家老百姓,死的死,傷的傷,甚至妻離子散、家破人亡。

如此一來,中國古代曆史上最有名的大暴君——隋煬帝楊廣就這樣煉成了!

暴君與明君,就差一個字,可差之毫厘,繆以千裏!

兩者都是有才,可是他們之間最大的不同,就是:

看誰的心中,真正有咱老百姓?

看誰真正去了解老百姓的疾苦?

看誰真正去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

看誰真正去為百姓謀求幸福?

隻顧著自己所謂的大功業,不顧老百姓的死活,為所欲為。

至此,楊廣是不是明君,根本不必說了。

前麵我們說到的那些事已經很要命了,可是運河開通了,楊廣又要三巡江都和三征高麗!

這是他要幹的大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