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莫怪扶桑最先照(3)

南詔在建國之初,氣數便是與李唐緊密相連的,卻是南詔除了隆舜這樣的國主,李唐那邊的情況自然也好不到哪裏去。

在這百年時間裏,李唐倒也的確出過治國有道的賢明君王,是為宣宗皇帝,此人在李唐末期,也有心重振國威,又是隱約曉得,李唐國運破敗,與道門有著莫大關係,便也試圖交好道門,卻是不得其門而入,反而是莫名其妙地招了一眾謊稱道門弟子,實乃市井流氓的欺世盜名之輩入宮,日日進貢所謂長生不老的丹藥,卻是生生敗壞了宣宗皇帝的身子,叫他五十不到便駕鶴西歸,徹底斷送了李唐最後的希望。

宣宗皇帝駕崩之後,接連繼位的懿宗和僖宗都是驕奢**逸的亡國之君,兩人皆是對國事昏庸無道,聽信讒言,任用奸臣,叫李唐原本就風雨飄搖的江山局勢一時間徹底陷入了動**之中,卻是在望舒醒過來的頭一年,李唐國境內便爆發了不亞於當年安史之亂的黃巢之亂,戰火一直持續,竟是在不到十年的時間裏造成中原十室九空,尋常百姓連哀嚎的氣力都不曾留下,對整個李唐江山擊出了重重一拳,直接將這搖搖欲墜的江山天下徹底破敗了去,卻是一時間引發了曠日持久,浩大無邊的兵禍。

天下大亂紛起,眼看著中原就要有諸多麻煩產生,靈均老道師徒幾人便也就在南詔落腳,一時不想著回終南山,卻是南詔的滅國也就在旦夕之間,雖是天命難違,眾人也要好生守住三清觀的道統,隻要撐過這一次,道門在西南就算是千年萬載的傳承,再無任何變數,才算得上是功德圓滿,眾人與南詔的緣分才能徹底了結。

隆舜自身化作山泉之後,南詔的政權也是一時間風雨飄搖,卻是隆舜在位期間,烏蠻百姓中多有不滿,民怨沸騰,朝廷裏烏蠻人和白蠻人之間也是明爭暗鬥,卻是密宗的僧人一早便與白蠻人一方做出了預言,說是蒙氏衰落之後,烏蠻人便要淪為奴仆,卻是白蠻人一舉翻身,執掌這西南的皇室大權。

對於密宗僧人們的語言,一眾烏蠻大臣心中都是暗暗不滿,卻也又是無可奈何,原是白蠻人這麽多年以來,憑借著其作為曆任國主母族的身份,在南詔王庭之中已經占據了十分重要的位置,發展壯大,隱隱一手遮天,叫人無法,難以阻止。

原本來說,烏蠻人與白蠻人之間一直都有著不可磨滅的仇恨,卻是白蠻人的前身河蠻人,乃是從細奴邏時代便被烏蠻人幾番鎮壓,兩族間多有爭鬥,當年望舒隨著皮邏閣出征,打的就是河蠻人一支的血脈。

隻是南詔立國之後,日益壯大,從皮邏閣到閣羅鳳,幾乎將整個西南都納入了南詔版圖之中,境內諸多的族群都歸入了南詔國內,為了表示對各族的一視同仁,曆任南詔國主都是要從各組納娶妃子,其中又是以白蠻人最為勢大,這百年裏出了好幾位聖母太後,憑借著母族權勢,逐漸侵蝕了烏蠻人在王庭之中的權力。

加上一直以來,南詔曆任國主都是頗受到母族一方的支持,又是愈發親近白蠻一枝,借著白蠻人的力量還對抗製約皇權的巫教,幾番明爭暗鬥下來,竟是叫南詔國主漸漸偏向了白蠻人一方,到得隆舜在位的時候,連著國號都改作了與白蠻人有關的說法,愈發叫一眾烏蠻大臣心中頗有不滿,幾番尋釁,都不曾動搖白蠻人的勢力分毫。

隆舜駕崩之後,王庭中耳目靈通之人也聽聞得靈均老道又回到了南詔,一時間叫他們想起了傳說中靈均老道的好處,眾人紛紛找了各種借口,一波一波朝著巍寶山上趕來,想要求得靈均老道出手,挽回烏蠻人的權力。

隻是到得此時,南詔的一切幾乎都已經成為了定局,麵對所發生的種種,靈均老道不單不能幫忙,反而還要叫其繼續維持下去,原是南詔國運,從建國之日就是與李唐息息相關的,此時此刻,若是靈均老道出手幫助烏蠻人奪回大權,便是自己打了自己的臉,不單不能叫南詔國運延續,反而會因為逆天而行導致道門在西南的衰敗,搞不好就是功虧一簣的下場。

作為三清觀這一片福地洞天的開創者,靈均老道對整個山脈的掌控能力並不曾因他百年的離去而衰弱些許,相反,這百餘年來,靈均老道自身的修為也是有了長足的進步,幾乎已經到得了證得仙道之前的陳老道一般的水準,這下子回轉三清觀,卻是一時間操縱著整片福地洞天隱沒了自身,叫一眾想要上山來尋求幫助的烏蠻朝臣都是無功而返,大失所望。

也不怪靈均老道心狠,卻是如今眾人站在山頭,朝著山下的一片城池看去,隻見得無窮無盡的破滅氣息逐漸滋生積累,黑壓壓籠罩在南詔全境上空,隻要稍稍有點變數發生,就會像火星落入油鍋之中一般,引爆這一片破滅氣息,叫南詔國運敗亡,已經不是隨便哪一個修士所能左右的,眾人也是無法。

要說感情,曆任南詔國主對於這片土地的感情不一定就要比靈均老道師徒幾人來得強烈,原是這個國家從建國之日開始,便是一直在靈均老道等人的密切關注之下,長生久視的高人們,在這片土地上看見了太多的喜怒哀樂,生死輪回,繞是自身清靜自然,也很難直麵這種離別的痛苦,是為愛之太深,也為其考慮太多。

作為壽命悠久到超過尋常王朝的修士,靈均老道他們對於南詔的滅國也隻是一聲歎息,卻是曉得在南詔破滅之後,這片土地上還會再有新的國度重建,取代南詔,勾連下一個中原王朝的氣數,與李唐之後的那個王朝同生同滅,開啟新一次的輪回。

烏蠻人的境況,靈均老道他們倒是十分關注,也是在最開始的時候,就在其文化之中深深種下的某種東西,支撐著烏蠻人能夠在南詔滅國之後繼續維持自身,不被周遭族群部落吞並同化,能夠繼續延續下去,萬古長存。

這,也就是最初的最初,靈均老道與盛羅皮達成的約定,卻是這天下沒有萬古不滅的王朝,南詔國也逃不過一個成住壞空,終有滅國之日,盛羅皮大力支持靈均老道在西南傳播道門箴言,就是為了求得烏蠻人族群不滅,希望借助聖人的道德箴言,維持烏蠻人自身的血脈不絕,縱使王朝破滅,族人依舊可以在這片土地上生存,就已經是十分難得,南詔王也不能過多奢求其他。

因著這一個緣故,靈均老道對於烏蠻朝臣祈求維係南詔國運,祈求驅逐白蠻血統的聲音一概不作回應,隻看著他們落寞離去,心中也是暗暗歎息,曉得這權勢地位,對於凡人來說也是極為難以割舍,繞是道門已經給了他們這麽多好處,烏蠻朝臣的心中卻是猶有不足,想要更多,越過了規矩界限,自是不能如願的。

隆舜化身清泉之後,南詔王庭之內便也推出了他的繼承人舜化來作為新一任的國主,卻是這舜化匆忙之間繼位,一應的準備都是沒有,無論是自身的年紀,經曆和城府,還是對朝政的掌控和對母族的製約,都是有著極大的不足,在烏蠻人和白蠻人激烈鬥爭的朝堂之上,這位新任的南詔國主竟是連說話都有些費勁,成日裏隻在金殿上宛若塑像一般呆坐,眼睜睜看著一眾朝臣互相攻訐不休,隻有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才能在寢宮之中哀歎流淚片刻,卻是已經看見這先祖留下的南詔國,如今已經偏離正道太遠,回天乏術,就連他自己身為南詔國主,都不曉得這王朝會在那一日破滅衰亡。

一眾朝臣之中,倒也有對這舜化抱有同情的些許,原是些既不是烏蠻人,也不是白蠻人,甚至不是南詔本土出身,乃是來自中原地界的漢人大臣。這些漢臣在南詔王庭之中,既不受烏蠻人的歡迎,也不與白蠻人來得親近,從來都是獨來獨往,靠著他們的合縱連橫之法,捭闔勾連之術,倒也真在王庭之中站穩了腳跟,多年來也有些許勢力,隻是比不上本土蠻人,如今卻是紛紛站出來支持新任國主舜化,輔佐他至少在朝堂之上能夠維持自己的尊嚴。

所謂病急亂投醫,又有雪中送炭情,舜化在這等時候,得到了來自漢臣的支持和幫助,一時間也是對他們十分親近和信任,逐漸開始嚐試著放權給一眾漢人大臣,叫他們借著各方權力,打壓烏蠻和白蠻兩邊的朝臣,維持朝堂之上的三足鼎立,以此來鞏固自己作為國主的權柄,試圖逐漸將國家重新帶回正軌,挽回南詔必將滅國的天命。

隻是這舜化畢竟年幼,又是天真單純,卻是當年得了靈均老道傳授帝王之術的皮邏閣等人,都不敢將南詔一國的大權徹底放在異族漢人的手中,從來都是警惕著這些滿嘴“忠君愛國”,一肚子陰謀詭計的朝臣,曉得在中原曆史上,多少王朝的覆滅都是從這群“忠義之士”引發,著實小心。如今的舜化卻是一時忘了這等先祖教誨,太過親近漢臣,在感覺到自己的國主權柄日漸強盛的同時,卻是忽略了某一位漢臣眼中流露出來的詭異眼光。

在靈均老道師徒幾人回轉三清觀的六年之後,某日深夜,漢人清平官鄭買嗣溝通了舜化的近臣楊登,完美複刻了一次安史之亂中對安祿山的刺殺,在黑夜中將舜化和他不到一歲的兒子一並殺死,一夜之間發起兵變,將國度太和城內的八百蒙氏親族一並斬殺,一時間皇宮之中血流漂櫓,南詔蒙氏正統自此徹底斷絕,宣告了從唐貞觀二十三年建立蒙舍詔至今,延續二百五十二年的南詔徹底覆滅。

當夜,三清觀旁的巡山土主廟中,十二位南詔國主的塑像之上一時血光大作,直衝雲霄,聚攏無盡黑雲,劈下無窮雷電,降下瓢潑血雨,飄飛漫天劫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