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回 大司空立誌除弊 漢哀帝抱殘守缺

1

高樂侯大司空師丹,字仲公,是琅邪郡東武縣(今山東諸城)人,乃經曆幾代皇帝的老臣。

起初,師丹從事《詩經》的學習研究,侍奉大儒匡衡為師,很有名氣。

後來,師丹舉孝廉出仕,而被漢元帝任命為郎官,開始在朝廷任職。

漢元帝劉奭末年,師丹開始擔任太常博士,後因故被朝廷免官。

漢成帝建始年間(前32年-前28年),各州推舉秀才,師丹因此恢複任職,再次擔任博士。後來,師丹離京,出任東平王太傅,輔助管理東平王封國。

當時,朝廷的宰相翟方進、禦史大夫孔光等儒家大師,都十分欣賞師丹,認為他品行、才幹、學問出眾。

於是,兩人一道向漢成帝推薦,稱讚師丹議論深博、廉正守道,適於在朝廷任職,不宜在封國埋沒才能。

漢成帝信服他們的推薦,於是征師丹進朝,任命師丹擔任光祿大夫、丞相司直等職。

幾個月後,師丹又再次晉升,先後擔任光祿大夫給事中,擔任少府、光祿勳、侍中等職務,更加受皇帝器重。

綏和元年(前8年),漢成帝決定,立侄子定陶王劉欣為皇太子,於是任命師丹為太子太傅,輔佐教育太子劉欣。

綏和二年(前7年),漢成帝去世,劉欣正式即位。師丹因為是太子太傅的關係,晉升擔任左將軍一職,賜爵關內侯,享受食邑,掌領尚書事,很受劉欣信任。

不久,王莽被免去大司馬一職以後,師丹接任,擔任大司馬。

一個月之後,大司空何武被皇帝免職。劉欣任命外戚傅喜,擔任大司馬,而任命師丹接替何武,擔任了太司空,與大司馬傅喜一道,輔佐新皇帝劉欣。

2

當初,劉欣在定陶封國為諸侯王,雖然十分年輕,隻有十多歲,但也了解漢朝廷的情形。

劉欣看見,漢成帝把大漢皇權交給外戚王氏掌管,王氏權勢盛大,尾大不掉,嚴重威脅皇權,常常內心憂鬱不安,擔心皇權受損。

即位之後,劉欣深知外戚掌權,架空皇權的嚴重危害,勵誌進取,發誓要改正這一點。

於是,劉欣繼位以後,拚命維護皇權,迫不及待地給母親丁氏家族和祖母傅氏家族等外戚晉封官爵,培養效忠自己的勢力,來奪取王氏的權力。

所以,師丹也得以憑借皇帝師傅(太子太傅)的身份,被委以重任,最終位居三公,先後擔任大司馬、大司空等要職,得到劉欣的信任。

那時,師丹雖然年老,卻依然頭腦清醒,非常清楚漢朝廷已經到了末世,吏治腐敗,矛盾重重,積弊很深的現實。

眼見漢朝廷豪強大族,貴族士大夫、富商大賈倚仗其特權,瘋狂兼並土地,強占民田,土地兼並愈演愈烈,大批失去土地的農民或依附豪強地主,忍受著“收太半之賦”的殘酷剝削;或淪為官私奴婢,過著“與牛馬同欄”的悲慘生活,階級矛盾日益尖銳的現實,師丹憂心忡忡,時常擔心漢朝廷衰落覆滅,欲有所作為,挽救瀕臨絕境的漢朝廷。

所以,師丹自擔任三公以後,就致力於革新弊政,希望能夠幫助皇帝,中興大漢帝國。

然而,新君劉欣繼位以後的所作所為,卻令師丹憂心忡忡。

毫無從政經驗的年青皇帝劉欣,聽從祖母傅太後等外戚新貴的意見和建議,對成帝朝的施政措施,多有更改,造成不少混亂和爭端。

師丹認為,新皇帝藥不對症,亂施猛藥,不僅於事無補,而且將帶來嚴重傷害,心裏十分擔心。

師丹擔心皇帝胡亂改製的激進措施,會激化朝臣、外戚間的矛盾,引起政局動**。

所以,師丹當初剛剛擔任大司馬輔政不久,就聯合大司徒孔光、大司空何武等三公大臣一道,向新君劉欣提出了限製豪強大族兼並土地、禁止畜養奴婢的限田限奴的“救急”方案,以增加朝廷收入,希望挽救朝廷賦稅減少,國庫空虛的嚴重危機。

太司空師丹目光敏銳,深謀遠慮,認為革新弊政,限製豪強兼並土地、禁止蓄養奴婢,維持朝廷的正常賦稅收入,充實國庫,才是朝廷的當務之急。

3

經過一段時間的深思熟慮,與大司徒孔光等三公商討之後,太司空師丹於是利用親近皇帝的機會,上書劉欣,勸諫劉欣說道:

“陛下:

臣聽說,欲速則不達。

古代的新君居喪期間,總是沉默不語;國家大事,也悉聽宰相處理。三年之中,不改變先父的主張和治國的方略,力求穩定朝廷。

先前,先帝的屍體棺柩,尚在靈堂,喪期未滿,陛下就大肆封官任爵,對我們這些臣屬,以及皇親國戚,任官封爵,恩寵備至,讓他們突然間全部都赫然顯貴,榮寵起來。

如陛下封舅父為陽安侯,皇後的尊號,還未確定,陛下就預先封皇後的父親為孔鄉侯,並解除侍中王邑、射聲校尉王邯等人的職務等等。

詔書連下,政事變動,倉猝突然,人心惶惶,急劇得沒有一點逐步發展,逐漸適應的過程。

微臣既然不能公開地表明大義,又不能堅決地辭讓皇帝賞賜的爵位,那麽如果微臣繼續隨波逐流,不願意講話,憑空接受皇帝的封侯,勢必會更增加了陛下的過失。

最近,天下災害連連,民怨沸騰,郡國多次發生地震,湧出大水,淹死人民。

太陽和月亮昏暗,沒有光彩;五星,也失去了正常的軌道和運行的秩序。

微臣以為,天象的這些反常表現,都是朝廷舉措失當,號令不定,法令製度悖於常理,陰陽混濁不清的反映。

微臣以為,處理這些天災人禍,防止土地兼並,防止朝廷賦稅人口流失,救民於倒懸之中,才是朝廷的當務之急,是陛下必須急迫考慮,立即解決的問題。

臣看人之常情,若沒有自己的親生兒子,年紀雖然六七十了,仍然希望多娶妻妾,廣為求子。

孝成皇帝深刻地認識天命,明了陛下有至高的德行,以壯年之身,為公去私,將陛下立為嗣子。

先帝突然拋棄天下,陛下繼位,四海安寧,百姓不驚,這是先帝的聖德,正合天人合一的功效。

微臣聽說有一句聖言這樣說道:‘不要違逆天帝的威嚴,因為他離你隻有咫尺之遠。’

願陛下仔細深思,先帝之所以選擇你,為他的繼承人的深意,暫且克製自己的私欲私情,親自實行新君不言的古製,觀察群臣如何從善向化,以穩定朝廷局勢。

天下者,雖是陛下的私產,但也是天下人的天下,不可以一個人或者一個家族,獨自享有天下所有的利益。

帝國如果穩定和平,安康富足,陛下的親屬親信們,又何愁不會榮華富貴起來呢?又何愁不會飛黃騰達呢?

微臣以為,陛下不應該如此倉猝、迫不急待地,變更舊有的製度,任用陛下親信的人,給予他們莫大的利益和無上的賞賜。

如果陛下繼續那樣放縱貪婪,自私自利,任人唯親地處理國事,最後的局勢,勢必不會維持長久,有違陛下安定社稷,造福黎民的初衷。”

太司空師丹,痛心瀝血地向劉欣進諫道。

像這樣嘔心瀝血、切中時弊的上書,太司空師丹前前後後,總計向劉欣進諫了數十次。

太司空師丹進諫的言詞,大多直率痛切;所陳述的事實,也常常切中時弊,說中了劉欣的心病。

劉欣越來越不高興,對太司空師丹越來越不滿意了。

4

那一天朝會散罷,劉欣回到白虎殿處理國事,當批閱到太司空師丹的奏書之時,對奏疏中激烈直率的言辭,很不滿意,臉色突變。

劉欣怒氣衝衝,臉色不愉,將大司空師丹的奏疏,拋到了案桌之下,推倒了禦案上的銅鏡,不顧小肉墩等侍臣驚愕的眼色,怫然大罵道:

“一個不識抬舉,忘恩負義的老東西!你說的都是一些什麽話呢?你把朕看做昏君了嗎?怎麽朕為國做的事,都百般讓你不滿意呢?

你仗恃是朕的師傅,曾經對朕的些須恩德,怎麽竟然敢處處與朕作對呢?

難道你不知道,你現在的官職爵位,是誰賞賜給你的嗎?

朕想叫誰丟官就丟官,想讓誰罷職就罷職。你怎麽能夠恩將仇報,肆意指責朕的不是呢?”

平日裏性格十分溫柔的劉欣,這一天動了真怒,大聲斥責太司空師丹道。

小黃門肉墩等侍臣,見平日裏一直十分和藹可親的皇帝,突然間失去常態,勃然大怒,盡皆驚慌失色,心驚膽戰,紛紛欲逃。

小黃門肉墩等侍臣,都不知道年青柔順的皇帝,為何今天會如此暴怒生氣。

小黃門肉墩等侍臣,沒有一個人敢說一句話,隻得一個個屏聲靜氣,靜待年青的皇帝,能夠迅速安靜下來。

“朕自己一手提拔起來的大司空師丹,居然不給朕這個皇帝一點麵子,而是附和王氏外戚,與朕這個堂堂的皇帝,唱對台戲。

師丹這個老東西,你怎麽能夠指責朕,處事不公,不顧大局,任人唯親呢?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啊!”

劉欣越想越憤恨,惱怒至極:

“這個忘恩負義的老東西,朕不治你的罪,還能夠稱為皇帝嗎?”

到了這時候,小黃門肉墩等侍臣,才突然明白,原來是大司空師丹觸怒了皇帝,越發不敢啃聲。

5

對著鏡子,惱怒地思索了許久以後,劉欣的憤怒,終於稍稍地減輕了一些。

胖乎乎的小肉墩,見劉欣稍稍息怒,就仗著劉欣平時的寵愛,小心翼翼地走上前問劉欣道:

“陛下啊,是大司空大人惹你生氣了嗎?”

“肉墩啊,朕的小親親,不是大司空這個仗恃對朕有恩的老賊,誰還能夠有這個膽量呢?”劉欣的語氣溫柔了不少。

“陛下恕罪!肉墩私下以為,皇帝發怒不妥,有傷陛下的威嚴和英明啊!”小肉墩輕聲勸解劉欣道。

“你這個小鬼東西,也知道有什麽不妥嗎?”劉欣見小肉墩為大司空師丹說情,心裏有些惱怒。

“陛下啊,你不是常說要察納雅言、從善如流嗎?

如果陛下隻是因為大司空大人上書中所說的一點冒犯的話,陛下就去下旨,懲罰大司空大人,不是會讓大臣們非議陛下,說陛下沒有一點肚量,心是口非,拒絕勸諫呢?

大司空大人既是當世大儒,又曾經當過陛下的師傅,還是陛下新近才提拔起來的元老大臣。

處罰大司空大人,不是也會暴露陛下,任用人才不當的過錯嗎?”小肉墩的提醒很有見地,發人深省。

“肉墩啊,朕的小親親,你真是朕的智多星啊!你的才幹見識,超過了朝中所有的大臣啊!為什麽你隻是一個小小的黃門呢?你讓朕再想想這件事情吧!”

劉欣更加憂鬱起來。

苦惱地思索了很久,劉欣隻好既向小肉墩,又像自我安慰地說道:

“朕還是對大司空暫時忍讓,不公開發作吧!希望朕對大司空的優裕策略,能夠感化大司空。”

6

大司空師丹上書的事情剛剛告一段落,新的煩惱又開始困擾起劉欣來。

劉欣的堂舅傅遷,為人陰險奸邪,喜歡陽奉陰違。傅遷特別擅長搞一些小動作,去諂媚他的姑姑傅太後,而深得傅太後的喜愛信任。

所以,傅太後特意安排侄子傅遷,經常跟隨在劉欣的左右,名是侍奉皇帝,聽從使喚,實際上是充當傅太後的耳目,探聽朝廷的消息。

劉欣心知肚明,但懾於祖母傅太後多年的威嚴,不敢拒絕祖母傅太後的安排。

劉欣心裏很不喜歡傅遷,厭煩傅遷在傅太後的麵前,說三道四,搬弄是非。

傅遷得寸進尺,仗恃傅太後對他的喜愛,喜歡連劉欣和朝廷貴戚,朝廷重臣的一舉一動,也不放過,統統向傅太後匯報反映。

劉欣越來越厭惡傅遷的告密行為,就向尚書令唐林秘密下旨,準備免去傅遷的官職,將傅遷逐回原郡去居住。

不想皇帝的密旨泄露,傅太後很快就知道了皇帝準備下旨,驅逐傅遷這件事情,不禁勃然大怒。

7

“陛下真的長大了,竟然將哀家這個老太婆,也不放在眼裏了!

陛下沒有與哀家商議一下,怎麽能夠擅自作出驅逐傅遷這樣的決定呢?”

聽到傅遷哀述自己被逐的消息以後,傅太後十分震驚和憤怒,怒氣衝衝地向親近侍從抱怨道。

親近侍從急忙安慰勸解傅太後。

傅太後脾氣火爆,越想越生氣,立即火冒三丈地命令小黃門傅家駒道:

“家駒,你去叫皇帝過來,哀家要過問此事,這究竟是怎麽回事?”

瘦弱不堪的小黃門傅家駒,不敢怠慢,急急忙忙地出了傅太後寢宮,飛跑著前往未央宮白虎殿,去傳達傅太後的懿旨。

聽見祖母傅太後召見,劉欣立刻意識到大事不好。他慌裏慌張地跟隨小黃門傅家駒,到了祖母的寢宮裏。

8

來到祖母傅太後的寢宮中,劉欣看見臉色陰沉的祖母傅太後,心裏就開始忐忑不安起來。

果然,祖母傅太後,對待已經當了皇帝的孫子劉欣,還是像劉欣兒時那樣,一張嘴,就毫不留情。傅太後劈頭蓋臉,十分嚴厲地訓斥起孫兒劉欣來。

帶著小肉墩等一幹侍臣的皇帝劉欣,聽著祖母傅太後的訓斥,覺得大傷麵子,臉紅耳赤,尷尬不已。

小黃門傅家駒等侍臣,也吃驚地瞪大了眼睛。

“陛下啊,你真的長大了,翅膀也硬了,就不需要祖母這個老家夥了!”

傅太後言辭激烈,怒氣衝衝地對劉欣說道。

“太後陛下,你為何生氣?”劉欣裝出一副畢恭畢敬的樣子,開始耍起自己的小聰明,裝聾作啞地問祖母傅太後道。

“陛下的那點小把戲,哀家還不了解嗎?哀家就不與陛下打誑語了!你舅舅的事情,陛下究竟打算如何處置呢?

你舅舅忠心耿耿,一心為國。他不過是多給哀家反映了一點朝廷上的事情,犯得著陛下為此大動幹戈嗎?

陛下既然對舅舅不滿意,你幹脆下旨,將哀家也驅逐回定陶去,這樣做,陛下不是耳根更加清靜了嗎?”

傅太後一下子戳穿了劉欣的小把戲。

“太後陛下誤會了!朕考慮到舅舅年紀老邁,行動不便,朕才如此自作主張的。

既然太後陛下不樂意,朕聽從太後陛下的教訓收回成命就是了!”劉欣畢恭畢敬地回答道。

“好!陛下說話算話,哀家也不願為這點小事,浪費陛下的寶貴時間。

陛下你來去自由了。”傅太後見孫兒劉欣迅速屈服,大為滿意,臉帶笑容說道。

劉欣不得已,隻好又委曲求全,出爾反爾,答應祖母的要求,下旨撤銷當初的決定,留下傅遷不予罷斥。

9

此事很快擺到了朝廷上,又再起波瀾。

大司徒(丞相)孔光,與大司空師丹,一起上朝,很難得地走到了一起。

他倆一邊走著,一邊聊著國事。

“司空大人啊,最近朝廷上有很多事,司空大人都與陛下的步調不一致啊!

難道司空大人就一點沒有看出,陛下最近對你很有些不滿意嗎?”

大司徒(丞相)孔光,小心翼翼地好心提醒大司空師丹說道。

“司徒大人說得沒有錯!吾師丹受到幾任皇帝的寵信,又曾經是當今聖上的師傅,怎麽能夠不忠心耿耿地為國效力呢?

隻要是為了帝國的長治久安,吾師丹哪怕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啊!

陛下的責備,有什麽不能夠接受呢?”

大司空師丹,突然挺直了有些佝僂的身體,慷慨激昂地對大司徒孔光說道。

“司空大人啊,我孔光非常敬佩大人的一身正氣。我擔心的是,我們的革新計劃,恐怕不受陛下待見。

如今,陛下受祖母傅太後的鉗製,朝令夕改,群臣都十分不滿。尤其是我們提出的土地、奴婢的解決方案,更是令朝中權貴恨之入骨。

我孔光私下擔心,這些重大事件,會在朝廷上掀起軒然大波,弄得雞犬不寧啊!”大司徒(丞相)孔光十分憂慮地對大司空師丹說道。

“司徒大人明鑒!吾師丹也有同樣的預感和憂慮。

司徒大人,如今朝廷的危機十分沉重,賦稅、人口急劇減少,國庫空虛,收入入不敷出,我私下打算,再次與司徒大人一同上奏,請求陛下整肅朝綱,驅逐奸佞,解決日益嚴重的土地兼並問題,打擊買賣奴婢,恢複朝廷的賦稅戶口,司徒大人以為如何呢?”

大司空師丹一心為國,征詢孔光大司徒(丞相)的意見道。

“司空大人大義凜然,一身正氣,孔光敬佩不已。我們兩個老朽,飽受皇恩,如果蠅營狗苟,明哲保身,不是枉稱忠臣嗎?”

大司徒(丞相)孔光也不甘落後,同意一道說服皇帝革新弊政,解決嚴重的土地、奴婢問題。

兩人計議已定。

10

一上朝,大司空師丹,就率先出列,向劉欣說道;

“啟稟陛下:

老臣以為,朝廷最近的處事,有些混混沌沌,是非不分,賞罰不明,主次不清。

朝廷的正常運轉,需要充足的財力物力支撐。而如今,朝廷的土地兼並問題日益嚴重,奴婢買賣十分猖獗,豪族大姓占有的土地和蔭護戶越來越多,國家的正常賦稅、戶口丟失十分嚴重,已經危及了帝國的根基。

臣以為,應該想法恢複正常賦稅、戶口,增加國庫收入,維持正常運轉。

臣私下以為,這才是國家要事,當前的當務之急,其他都是枝梢末節的小事。

可是如今,朝廷卻有些主次不清,沒有抓住要領,而是斤斤計較於一些枝節末梢的小事,整天在人事任命上做文章,處理傅遷的去留就是一個明證。

陛下下達的關於傅遷去留的兩份詔書,前後內容,截然相反,自相矛盾,使天下人疑惑,無法取信於民。

微臣請求英明的陛下,抓住土地革新、禁止買賣奴婢為頭等大事,仍把傅遷等人,遣回他自己的原籍安置,以清除奸黨,整肅朝綱,恢複官吏百姓對朝廷的信心。”

劉欣聽後,不置可否,臉色平靜。

大司徒(丞相)孔光,也上前一步,向劉欣啟稟說道:

“陛下:

大司空所言極是!人無信而不立,君無信,而不明。希望陛下把握天下大勢,革新弊政,親賢遠佞,重承諾,樹立凜然正氣,恢複官吏百姓對朝廷的信任。”

“兩位愛卿說得極是!朕非常讚同大司徒(丞相)與大司空的建議,朕會慢慢考慮的。

隻是,土地革新、禁止奴婢買賣這是一件大事,牽涉太多太大,阻力很大,難以短時間改變。

就是傅遷這件小事,祖母太後也可能對此事有異議,何況那些國家大計呢?

朕年紀輕輕,處事沒有經驗,請允許朕回去,先就這些事情,征求一下祖母太後的懿旨再說。”

劉欣用上了拖字訣,又迫於祖母傅太後的壓力,不能夠果斷做出決定。

“陛下,這些都是國家大事,不是私人小事。陛下為什麽一定要征求祖母太後的懿旨呢?”

大司空師丹,向劉欣質疑道。

“司空大人啊,你是陛下的師傅,一定十分清楚朕當前的難處。

土地革新、禁止買賣奴婢,的的確確是朝廷的大事,我們君臣以後再細細詳議。

朕對祖母太後一向孝順,傅遷是朕的舅舅,又深得太後陛下的歡心。

傅遷去留這麽大的事情,朕怎麽能夠不征求祖母太後的意思呢?”

劉欣有些左右為難、無可奈何地對大司空師丹、大司徒孔光說道。

“唉,皇帝陛下啊,你已經不是小孩子,而是大漢的皇帝了,應該有自己的主見啊!

臣不理解的是,為什麽朝廷大事,陛下你不去聽從朝政大臣的意見,而是事事都要聽從祖母的意見,任由祖母太後違背祖宗嚴訓,幹涉左右朝政呢?”

大司空師丹無奈地歎息了幾聲。

“大司空大人,你的這個說法就不對了。祖母聖明,對朝廷了如指掌,朕年紀輕輕,經曆不多,不聽長輩的意見和建議,如果貽誤了國事,誰人負責呢?

散朝,諸位大人。革新事大,草率不得。朕會慢慢思考你們的建議,伺機實施的。”劉欣振振有詞地吩咐道。

大司徒孔光,大司空師丹絕望不已,隻好散朝回府。大司空師丹絕望,對大司徒孔光哀歎道:

“唉,大司徒大人,既然陛下處處聽從祖母決定,那陛下把我們放在三公這個位置上,還有什麽意義呢?”

到了最後,傅遷不僅沒有被劉欣遣歸原籍,而且還恢複了侍中的官職。

土地革新、禁止買賣奴婢大事,也是束之高閣,不聞不問。

朝野人士,對皇帝的不顧大節,出爾反爾的種種行徑,產生了疑惑和不安。

11

當初,大司空師丹的老師前宰相匡衡,一直與太皇太後陛下為首的王氏家族非常親近。

匡衡擔任宰相之時,曾經陷害過名將陳湯。

議郎耿育,眼見大司馬王莽、驃騎將軍王根、侍中王邑、射聲校尉王邯等王家權貴,先後被劉欣貶斥,王家勢力頓衰,敏銳地看出了朝廷風向的微妙變化。

議郎耿育決心為曾經受到宰相匡衡等人迫害的名將陳湯仗義直言,以達到追究宰相匡衡等人過錯的目的。

於是,耿育適時上書劉欣,為名將陳湯等人鳴冤,申討宰相匡衡等人的罪行說道:

“陛下:

當初西域都護甘延壽、校尉陳湯,為大漢帝國在遙遠的異域,血戰揚威,洗雪了國家多年的恥辱。

都護甘延壽、校尉陳湯,率領大軍,討伐絕域不服從大漢帝國的君主,捕捉了萬裏之外,難以製服的強虜,威震海外。

難道有誰的功勞,可以與他們的豐功偉績相比嗎?

先帝讚美他們,因而發布公開的詔書,突出地宣揚他們的功績,並為此而更改年號,使英雄的事績,傳之無窮。

大漢帝國,以戰促和,與此相合,南郡也貢獻了白虎,邊陲再無警報,不用戒備,安享了多年的和平安寧。

當先帝臥病在床時,仍然對此事念念不忘。

先帝多次派尚書,去責問丞相,催促他們,迅速地擬定甘延壽、陳湯等功臣的功勞的等級,以便獎勵。

可歎丞相匡衡,卻附和權貴(大司馬王莽)的意思,從中排斥阻擾獎勵功臣,僅封甘延壽、陳湯數百戶的采邑,使功臣戰士,大失所望。

孝成皇帝繼承的,是前人已功成業就的基業,乘討伐戰勝強虜之威,不須動一兵一卒,而使國家安寧。

可是朝廷大臣,卻傾軋邪惡,意欲獨專朝廷的權威。奸佞排擠嫉妒有功之人,使陳湯隻身被拘入獄,無法獨自向陛下,剖白申訴自己的冤情。

陳湯終於以無罪年老之身,被朝廷拋棄在邊陲敦煌郡裏。

敦煌正當前往西域的通道。從前威震遠方,戰無不勝的名將陳湯,現在一轉眼間,卻成了罪徒,還要遭受郅支單於殘餘勢力的譏笑,實在令人可悲可歎!

至今奉命出使各國的使節,還無不用陳湯擊殺郅支單於的事情,來宣揚大漢朝廷的威嚴和強盛。

借助英雄陳湯的功績,去威嚇敵人,卻拋棄英雄陳湯本人,使進讒之人稱心快意,陛下難道不感到痛心嗎?

安定不可忘記危險,強盛必須憂慮衰弱。

而今國家平時,沒有文帝累年節儉積蓄的大量財富,又沒有武帝延攬的,眾多勇猛善戰令敵膽寒的名將。

所有的,隻有一個英雄陳湯而已!

假使陳湯已經過世,沒有趕上陛下當政的時代,臣民們尚且希望,國家追錄陳湯的功勞,聚土高築陳湯的墳墓,以鼓勵後來的仁人誌士,忠臣烈士。

陳湯有幸得逢聖世,現在距他立功的時間,又不太久。如果陛下再聽信奸臣的讒言,用鞭子把陳湯驅逐到偏遠的邊塞流放,使陳湯家破人亡,死無葬身之地,實在有傷聖朝的光輝。

臣私下為陛下深深地惋惜。

有遠見之人莫不思量,認為陳湯的功勞,幾世以來無人可及,而陳湯的過錯,卻是人情難免的。

英雄陳湯,尚且落到如此下場,那麽我輩之人,縱使粉身碎骨,疆場捐軀,仍免不了還會受製於奸臣的口舌,被嫉妒之臣,陷害成罪徒。

這正是臣,私下為國家特別憂愁的地方。希望陛下特別留意。”

議郎耿育義正詞嚴地建議皇帝道。

閱罷議郎耿育呈上來的奏章,劉欣心裏十分震撼感動,立即下旨道:

“朕兒時開始,聽到陳湯,甘延壽等英雄豪傑的為人和功績,無不熱血沸騰,感激涕零,發自內心地渴望一睹英雄的風采。

不想,巍巍英傑,竟遭奸佞陷害,朕義憤填膺。

茲下詔,接受耿育大人的建議,召回陳湯回到京師妥善安置,以彰顯英雄的功績。”

劉欣的聖旨頒下,一代名將陳湯,最終得以僥幸回京,後來在京師長安壽終正寢。

聽見這個消息,大漢官吏百姓,齊聲稱頌。繼位將近一年來,劉欣終於做了一件大快人心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