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勤政為民

心中想道:“奇怪,禁城竟然沒有守衛,難道皇帝不怕刺客?大臣們都不擔心皇帝的安全?這可真天賜良機!”但不知怎的,他一摸寶劍,手指卻是微微發抖,心中惴惴不安。他想不到禁宮之中竟似全無防範,輕輕易易地便進了想象中警衛森嚴的地方。

他輕功不能算天下第一,但也十分了得,片刻之間,他已在禁宮中快速奔了一圈,沿途雖也碰見十幾個負責巡邏的侍衛和軍官,卻沒人發現他,還被他偷聽到了侍衛們的議論,說皇上今天在勤政殿西暖閣召見幾位重臣商議國事。

“隻怕又要徹夜不眠了”。李鉦偷聽到了這個消息,運起輕功提縱術,風馳電掣般地向勤政殿而去。

到了勤政殿附近,但見殿後一座樓閣中燈火通明,隱約有人在說話。

說話的聲音抑揚頓挫,聲音沉穩,中氣充沛,像是一個練了多年內功的人一般。

樓閣下,影影焯焯有幾個人影來回走動。李鉦騰空飛起,輕輕落在樓閣頂上,狸貓一樣毫無聲息地鑽進了樓閣之中,悄悄地踮著腳尖,向下移動。

樓裏說話的聲音越來越清晰。原來西暖閣是上下四層的木製樓閣,皇帝下朝後接見大臣議事在西暖閣二樓,李鉦從樓頂下來並未驚動任何人。

他輕輕摸到二樓到三樓之間樓門後,取出寶劍插進門縫輕輕一撥,撥開了一條門縫,偷眼一窺,皇帝果然在這房間裏麵。

李鉦曾在水夫人的家中看見過父親的遺容,聽水夫人說,父親和二叔十分相像,不同的是父親的臉長。

而二叔是張圓臉,眼前這個坐在書案後奮筆不停、兩鬢霜白、麵帶威嚴的中年人,毫無疑問正是大唐王朝的九五之尊、名震西域列國的“天可汗”唐太宗了。

但見唐太宗書案上堆滿文卷,一旁侍立兩人,一個是老大監,還有一個十五六歲的小宮女。

唐太宗一邊全神貫注地翻閱文卷,久不抬頭,仿佛看到了疑難之處,在心中琢磨什麽一般。

李鉦還未看到他的眼光,心中已禁微微發抖。他沒想到接近殺父仇人,竟是如此易如反掌!

過了一陣,唐太宗看完了一卷案卷,端起茶碗喝了一口,又讓身邊的宮女剝了個橘子給他吃,他一邊吃橘子,一邊問道:“房玄齡房大人,這件事你看如何處理?”

此時躲在門縫後的李鉦手握寶劍,隻要寶劍一發,唐太宗性命便在他的手中,但此際李鉦心中忽然起了一個念頭,他想看看唐太宗如何問政理政,他的手已握緊了寶劍的劍柄,拇指也頂在了機簧之上,卻始終沒有把寶劍拔出來的“勇氣”。

隻聽一個蒼老的聲音說道:“陛下任臣為諫議台,臣自當為國盡力,知無不言。長孫宰相推薦的孫思成能力不夠,人品尚有瑕疵,以他的資曆和能力,都還不夠資曆擔任一府的父母官。”

唐太宗道:“將那孫思成的檔案案卷交回給朕。”

立刻抓起筆來,親寫判義,邊寫邊讀道:“孫思成縱子為非,庇護家屬,橫行鄉裏,著及革職查辦。任何人不得再議此事。”

放下了筆,緩緩對房玄齡道:“你做得很好,調查很細,但孫家父子在州縣橫行的事,你未能及時上報,有瀆職之嫌。朕念你在朝中日理萬機,頗勞心神,就隻將你罰俸一月,官階就不降了。”

房玄齡跪下磕頭道:“臣領旨,謝恩。”

唐太宗歎口氣道:“自古以來,唯上命是從的官員數不勝數,官場上處處講究一團和氣,殊不知這樣對治理朝局非但沒有任何幫助,反倒有‘逢君之惡’的嫌疑。房大人,這點你要向玄成學習呀!”

呷了口茶,又對身邊的老太監道:“外麵天黑,傳旨讓大內侍衛把房大人送回去吧,今天的議事到此為止。朕剛才的判詞,立刻發交吏部堂官共同審議後報長孫宰相,讓他知道朕的意思和他人無關。”

房玄齡躬身告退,隨那老太監和持燈宮女出去了。

李鉦再看唐太宗,但見他從椅子上站了起來,用力伸了一個懶腰,站在窗前自言自語地道:“可惜玄成離朕太早啊。朕今日才知玄成的直諫對於朕是何等有幫助,可惜朕上哪裏再去找一個玄成(魏征,字玄成,唐初名相,以善諫著稱)呢?”

過了一陣,隻聽門外又有人道:“啟稟陛下,高國舅從四川回來了,請求覲見陛下。”

唐太宗剛剛坐下,又站了起來道:“請他進來。”原來是長孫皇後的舅舅高士廉來了。

高士廉乃是淩煙閣二十四國公之一,他年輕時很有器量,對文史典籍研究極深,以博學之名得到朝野名流公卿的讚賞。

唐太宗還在做秦王時,高士廉奉表歸唐,被高祖李淵任為雍州治中。當時唐太宗正以親王身份任雍州牧,因高士廉官聲極好,因此唐太宗對他非常尊重。

貞觀元年,高士廉任門下省侍中,封義興郡公。後因私扣密奏獲罪貶為安州都督,再調益州大都督府長史。

當時,蜀地民俗輕薄,百姓害怕鬼怪而厭惡病人,信奉巫術和巫師,對病情危重的父母大多不能服侍到老。

高士廉到任後因勢利導,明察暗訪,收集巫師蠱惑民心的證據,並將當地巫師一一逮捕處斬,申明厲害,使得當地風俗得以改觀。

並在秦時李冰疏浚的汶江之外又修一條新渠,讓蜀地百姓大獲其利。蜀地官民談及高士廉,無不豎起大拇指,交口稱讚。

李鉦從門縫望出去,但見高士廉正要跪下磕頭,唐太宗已經說道:“你一路辛苦,又是觀音的舅舅,這不是在朝堂之上,朕許你免行大禮。”

叫太監拉了一張椅子請他坐下,問道:“你給朕好好說說,今年蜀地的年成好嗎?”

高士廉道:“正所謂天心如日月,蒙聖上恩澤,今年的年成可比前年要好得多了。”

唐太宗又問道:“禾苗長勢如何?”

高士廉道:“若是沒有水旱蟲災,會是一個大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