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全民危機感

在杜飛離開之後,錦山縣又發生了三次破壞性比較大的餘震,其中最強的一次餘震為裏氏7.2級。雖然沒有人因餘震受傷,對於未來命運的思考卻令全人類變得緊張起來,就連底層市民也開始討論杜飛之前所提出來的滅世天災。

不管是官方科研界還是民間科研界,都有關注到一個事實:錦山縣大地震是由星際引力場導致的。

地球,正被來自於外界的一股神秘引力所束縛。

科研界猜測,釋放出神秘引力的那個神秘天體,可能就是杜飛之前在全球氣候變暖峰會上所提出來的那顆滅世殞石。

假如地球不能極時擺脫那顆滅世隕石的引力,在未來的日子裏,還會有各種各樣的災難在地球上演。譬如海嘯、火山爆發等等,眼下的錦山大地震不過是個開端。最終的結果,將會像杜飛所說的那樣與隕石相撞,萬物俱滅。

一夜之間,全世界的科研者都把目光瞄向了撲朔迷離的太空,試圖找出那顆向地球釋放出強大引力的隕石,可悲的是沒人能觀測到那顆隕石的存在。

這一切就像一場恐怖的惡夢。

在漆黑的宇宙之中,就仿佛有隻不可捕捉的滅世魔拳正慢慢地向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伸過來,其力量之強,揮拳之間便可以將地球擊為齏粉。

因為“魔拳”無法捕捉,大家又把目光瞄向了杜飛。

杜飛回到災部防的第二天便發現,電子郵箱中有好多來自於世界各地的未讀郵件,即有隆重其事的邀請函,也有滿懷誠摯的來訪請求。

大家都想向他求證滅世隕石的具體信息,可杜飛無法回複他們。

重生為人的經曆,固然讓杜飛比別人多了解到了一部分真相,但他也不知道那顆滅世隕石現在到底在哪。那顆隕石的真實徑直有多大?其密度與質量又是多少?這些重要的原始數據,杜飛現在也是一無所知。

他所知道的數據,隻是隕石與地球發生撞擊之後的數據。

而那些數據並不能準確地還原出隕石的原始本貌。因為隕石在擊中地球時發生了恐怖的大爆炸。等人類可以近距離觀察時,它已經處於解體狀態。

2050年7月28日,即錦山大地震發生之後的第六天。

上午十點,華科院召開了“全民自救攻堅研討會”。

在這次會議上,杜飛就災防部的工作進展作了全麵性的報告。最後,他望著在座各位大佬,懇切地說:“滅世天災已經開始倒計時,還有336天。希望在座各位能夠全力支持災防部的工作,謝謝。”

“杜飛同誌,你是第一個預測滅世天災的人,同時又是災防部部長。現在已經到了火燒眉毛的攻堅階段,而且沒人再質疑你,你是不是應該坦承地向大家公布一下你的預測數據?最少你得讓我們知道那顆隕石有多大。”

杜飛早料到可能會有人借這次會議追問滅世隕石的具體數據,心中也早就盤好了說詞。

他抬頭望著發聲的李德利教授,直言到:“坦白說,我也並不知道那顆滅世隕石運行在蒼茫宇宙的哪個角落,更別提掌握它的具體數據。”

“那你是怎麽預測到它的存在?”

李德利的追問,顯然問出了在座所有人的疑問,大家不約而同地把目光凝落在杜飛身上,靜等杜飛的解釋。

杜飛不慌不忙地解釋道:“我是先發現地球的運行軌道在偏離,從而推斷出在蒼茫宇宙中有未知引力在吸引著地球。”

“那你又是怎麽知道未知引力是來自於隕石,並推測出撞擊的時間點?”

“因為我跟你們在座的各位一樣,暫時觀測不到向地球釋放出引力的那顆星體,所以將它定義為流浪於太空的隕石。這隻是一種定義。事實上它是隕石還是異星,這對我們來講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知道它擁有毀滅地球的力量。”

“你還沒解釋你是怎麽推測出撞擊的時間點。”

“根據地球偏離既定運行軌道的偏離速度,以及地球受神秘引力所束縛的強度變化,要推算出地球的終結日並不難。”

杜飛的解說,多少還是有點片麵,這一點他自己也知道。但在座各位還是深以為然地點頭默認了,因為沒有誰能拿出比杜飛更科學的數據。換言之,除了相信杜飛之外,他們現在已經沒有別的選擇。

一個年輕人突然站起來說:“我讚成杜飛同誌的部分觀點,但我並不認為避難所計劃是我們唯一的選擇。如果我們選擇躲進避難所,那便等於任由地球被隕石撞擊。這種被動的慘況,我想在座各位都不想看到。我們為什麽不選擇在隕石撞向地球之前將它徹底摧毀?不給它觸碰地球的機會。”

“我們現在連它在哪都不知道,怎麽摧毀?”杜飛反問道。

年輕人道:“目前觀測不到,那說明它極大可能還沒真正闖入太陽係。一旦進入太陽係,要捕捉到它並不難。”

“你說的這隻是一種理想境界。”杜飛道。

會場又安靜了下來,再也沒有誰起身發言,一個個心弦緊繃。

其實即便是眼前的避難所計劃,要想執行到完美層次也難。眼下隻剩336時間,要在這短短一年不到的時間內建好300個避難所,難度不可謂不小。

其次是滅世隕石的恐怖引力,它可以改變地質板塊的結構,錦山大地震就是一個血淋淋的例子。以現在的工程技術,300個避難所即便是建好了,將來也未必可以抵擋得住地震的毀滅力量。

考慮到這些,久未出聲的劉青山院士把目光望向了台上的杜飛:“我們是不是應該重整思路,把重心放在達爾文方舟計劃上?”

“劉院士,您的意思是?”

“目前,我們的方舟計劃主要是利用外太空來保存生物基因,並發展太空農業。我覺得我們可以擴大這個項目,打造一艘真正的太空方舟。這樣一來,將來萬一避難所計劃失敗了,我們還可以移民於太空方舟,逃離地球。”

“我們有這技術嗎?不說全球,就說全國,十四億人。要容納這麽多人,這太空方舟得大到什麽程度?”

“說得也是,是我欠考慮。”

劉青山無奈地搖了搖頭,迷茫之色躍然於臉上。

沉默片刻後,劉青山又重鄭其事地說:“依舊按上級的指示去做,舉全民之力,不惜一切代價,務必在規定期限內把300個地下避難所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