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湘南烽火

湘南有座山,名字叫崀山;崀山之下有條江,名叫夫夷江;夫夷江畔有座城,名字叫新寧。我們的故事,就從這座新寧小城說起。

新寧偏處湘南山區,在古代是真正的蠻荒之地,從沒出過有全國影響力的人物。可是,到了近代,新寧出現了人才井噴的現象。湘軍的重要創始人江忠源以及晚清重臣劉長佑、劉坤一等人,都是從這裏出發,走向曆史舞台的。

俗話說,亂世出英雄。近代新寧之所以出人才多,是因為這裏的階級鬥爭很激烈,農民起義很多。其中規模最大的是李沅發起義。

1849年夏天,整個長江中下遊地區都遭遇了洪災,新寧受災尤其嚴重,饑民很多。為了生存,饑民們聚集到一起,成立把子會,幹起了打土豪、分糧食的事業。把子會的帶頭大哥,即是李沅發。

把子會在新寧的所作所為引起了官府的警覺,新寧知縣萬鼎丞設計捉去了把子會的兩名重要骨幹。李沅發為救兩人,率領會眾殺進新寧城,斬殺萬鼎丞並迅速控製住新寧城周邊的重要據點。

為了積聚財力與清軍長期抗衡,李沅發派會眾在城內挨家挨戶地清繳地主豪紳家的財產。新寧城內的地主豪紳們,因此遭受沉重打擊,好幾家家產被抄,人也被殺。

正因為這一番打土豪的行動,引出了新寧城內的一位重要人物。這人便是日後的湘軍名將劉長佑。

在包公戲裏麵,包公總是一張黑臉。但其實,曆史上的包拯臉並不黑。當然,曆史上也確實有一些以身體黑為重要標誌的曆史名人,劉長佑就是其中一個。

這個“劉黑炭”,雖然黑,但性格和包公完全不同。劉長佑性格謙和、仁慈,帶兵三十年,沒有誅殺一位將佐。按照常理來說,像他這樣性格的人是很難成為名將的。湘軍中就有不少這樣的例子。李元度就是一位對部下太過放縱的將領,因此經常打敗仗,最終被曾國藩定性為“終非名將”。劉長佑雖然也一樣對部下管教不嚴,但他的仁慈已經達到了感化部下的程度,部下都不忍欺負他,都願意自覺遵守軍紀,嚴格按照軍令行事。最終,劉長佑帶出來的軍隊,打了不少勝仗。劉長佑也憑借著這些“戰功”,步步高升,最終成了重要的封疆大吏。

劉長佑自小就和另一位日後的湘軍重要將領江忠源要好,後來就讀嶽麓書院期間又結識了日後的湘軍名將席寶田,又輔導日後湘軍的另一位名將劉坤一的功課。江忠源、劉長佑、席寶田、劉坤一,這四位是日後湘軍江劉一係的骨幹將領,而劉長佑是其中的重要紐帶。

李沅發派人查抄新寧城內地主豪紳家的財產,劉長佑的父親是生意人,家裏錢財不少,因而勢必成為起義軍查抄的對象。於是,劉長佑帶領家人,趁亂逃出城,去農村暫避。鄰居劉坤一一家隨後也逃了出來。

劉坤一是劉長佑的族叔,卻比劉長佑年幼不少。他長期跟隨劉長佑在嶽麓書院讀書,算得上是劉長佑的弟子。

劉坤一十分仰慕劉長佑,他所作的文章,寫完之後一定要請劉長佑批改,甄別高下,而劉長佑則對劉坤一寄予厚望,盡其所能諄諄教誨。劉坤一年輕氣盛,有時候不服劉長佑的教訓,但劉長佑絲毫不生氣,繼續栽培他。除了作文以外,劉長佑還在為人處世等許多方麵給予了劉坤一不少的教育。日後功成名就,青出於藍的劉坤一提及青年時期劉長佑對他的教誨,依舊充滿感激。這種感情,就像李鴻章對待曾國藩一樣。

劉坤一在早期湘軍中名氣並不大,但後來卻成為湘軍將帥中對晚清政局影響最大的三位人物之一。另兩位即是曾國藩、左宗棠。這是後話,且按下不表。

為了使寶慶知府早日得知新寧被起義軍攻陷的消息,趕緊派兵前來鎮壓起義軍,劉坤一的父親派劉長佑、劉坤一星夜前往寶慶府城,將新寧城內發生的巨變告訴知府。

寶慶知府聽完劉長佑、劉坤一兩人的陳述後,大驚,當即命令劉長佑、劉坤一集合團練攻城,等待朝廷正規軍的到來。

說到新寧縣的團練,我們不得不提及另一位湘軍中的重要人物,那就是江忠源。新寧城的這支團練,就是江忠源一手締造的。

江忠源出身在一個讀書世家。受當時風行湖南的經世致用思潮的影響,江忠源不怎麽看重科舉,討厭背經書,而喜歡讀那些有助於安邦定國的書。

1837年,江忠源考中舉人。與他一起中舉的,有後來湘軍中的重要人物郭嵩燾。這層人脈關係,對江忠源日後的人生轉變產生了重大影響。

雖然中了舉,並且是新寧縣開天辟地的第一個舉人,但江忠源並不是什麽“好學生”。他喜歡賭博,為了賭,連身上的衣服都可以當掉。他又喜歡打抱不平,為了義氣可以不顧國法道德。因為這些離經叛道的行為,江忠源不為“正人君子”所喜歡。在文化人的圈子中,江忠源是個被排斥的另類人物。

直到江忠源遇到曾國藩以後,這種情況才有所轉變。江忠源和郭嵩燾是同年,而郭嵩燾則是曾國藩的結拜弟兄,因而,三人同在京城期間,郭嵩燾將江忠源介紹給了曾國藩。

江忠源本來是不樂意去見曾國藩的,因為他知道曾國藩是出了名的喜歡克製欲望的“聖人”,而他最討厭的,就是禮法約束。然而見到曾國藩之後,他的看法改變了。曾國藩並沒有和他談大道理,而是和他聊起了市井中的一些趣聞。江忠源覺得曾國藩這個人有意思,於是拜他為師。曾國藩也認為江忠源是百年難得一遇的人才,對他刮目相看。兩位日後重要的湘軍創始人,他們的人生命運,就這麽牢牢地結合在了一起。

當時,湖南連年災荒,餓殍遍野,被逼無奈走上反清道路的人很多。江忠源知道激烈的階級鬥爭勢必訴諸武力解決,對曾國藩說:“新寧秘密結社的情況很普遍,隨時可能造反。”當時的曾國藩對社會形勢還沒有深刻的了解,他並不相信江忠源的判斷。

雖然曾國藩不信,但江忠源還是堅信自己的判斷。回到家鄉新寧後,江忠源開始了他的團練生涯。他召集家鄉的父老鄉親,反複陳說團練的重要性。不少人受他誆騙,加入了團練隊伍。新寧縣的第一支團練武裝就這麽產生了。

清朝奪取天下,靠的是八旗和綠營。當時,八旗和綠營的戰鬥力還是不錯的。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兩支隊伍都腐化了。對江忠源這樣的漢人來說,對綠營的感受往往更深一些。江忠源深知綠營的弊端,當他開始舉辦團練的時候,他就發誓要造就一支與綠營完全不一樣的隊伍。

江忠源的團練與八旗、綠營最大的區別在於加強了思想教育。每月初一,江忠源召集團眾,反複陳說所謂的忠義思想,誆騙團眾為腐朽的清王朝而戰,緊密地團結在一起,勝則同慶,敗則相救。

江忠源機關算盡,幾個月後,總算有了一些收獲。經過幾個月的訓練,新寧的團練已經粗成規模。1847年,江忠源正是憑借著這支團練隊伍,幫助清廷鎮壓了雷再浩起義。

由於領導鎮壓雷再浩起義,江忠源得到清廷褒賞,當上了知縣。李沅發率眾攻陷新寧的時候,江忠源正在浙江做官。不過,江家並不止江忠源一個人有著名將的潛質,他的幾個弟弟也都是厲害角色。江忠源不在,他的弟弟領導團練,也足以和李沅發周旋。

當時,江忠源的大弟弟江忠濬在浙江陪同哥哥。於是,江忠源的第二個弟弟江忠濟成為了新寧團練的主管者。江忠濟在江忠源四兄弟當中,是最能打的。但這個人比較勢利,貪圖眼前的小利益,沒有長遠的眼光。

當劉長佑、劉坤一奉寶慶知府之命,回新寧組織團練鎮壓起義軍的時候,他們首先找到的就是江忠濟。江忠濟聽了劉長佑的講述後,立即集合團練,向新寧城撲去。

這時候,另一支團練部隊也殺向了新寧縣城。他們的首領,就是日後大名鼎鼎的湘軍名將李續賓。

李續賓是湖南湘鄉人,性格沉默堅毅,成天不說話,但隻要一張嘴,那就是至理名言,做事能夠沉住氣,時機不到決不出手。他的這個性格,類似漢朝初期的名將周勃,按照《史記》的說法,這種性格叫作“重厚少文”。

湘軍名將大多是書生從戎,雖然征戰沙場多年,但武功依舊很差。李續賓是個例外。李續賓雖然也是書生,但未從軍之前他的武功就很高。傳說他能舉起重達三百斤的物品,能拉開三石弓,並且百步穿楊。總之,這位李續賓,是個關雲長式的人物,與曾國藩、左宗棠這些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是完全不同的。

李續賓在未從軍之前,就與日後的許多湘軍名將有了緊密的聯係。李續賓父親六十壽辰,羅澤南、王錱、劉蓉、劉典、楊昌濬、蕭啟江等人都來賀喜,這些人日後都是湘軍名將。1848年,李續賓去縣城繳納賦稅,正好碰上來縣城辦事的日後湘軍水師的重要將領楊載福,兩人一見如故,雖然沒有結拜,但感情勝似兄弟。李續賓是這些日後的湘軍名人聯係在一起的重要紐帶。

李續賓是湘軍諸將當中最早舉辦團練的一位。在李沅發起義爆發前十年,李續賓就拉起了一支團練隊伍,比江忠源組建新寧團練還要早幾年。

當時,湘鄉、邵陽一帶階級鬥爭很激烈,農民起義風起雲湧。在湘鄉、邵陽間從事商業的李續賓家,成了起義軍鬥爭的重點對象。為保護生意,李續賓的父親倡導團練。然而,並沒有多少人響應他。

見父親的團練事業毫無起色,李續賓主動承擔起了往返聯絡的職責。1839年,他往返湘鄉、邵陽之間十餘次,終於將團練辦成了。雖然大家推舉李續賓的哥哥李續家為團練總負責人,但實際上管事的是李續賓。後來,李續家忙於生意,無暇照料團練,李續賓就成了湘鄉、邵陽團練的主管。

李沅發起義的消息傳到邵陽縣,引起了極大的**。邵陽縣內的官紳們都害怕起義軍殺到邵陽來。邵陽縣的教諭彭洋中是李續賓的好朋友,他勸李續賓率領團練前往新寧鎮壓起義。李續賓並不想摻和這件事。這時候,當時在邵陽做生意的李續家也寫信來勸李續賓出馬。李續賓這才下定決心,前往邵陽縣。

李續賓來到邵陽縣,對彭洋中說:“這些反賊是烏合之眾,剿滅並不難,隻是綠營兵無用,滅不了他們。我想招募一些農村壯丁,這些人保衛家鄉的想法很強烈,肯定會盡力殺賊。”

邵陽本有團練的基礎,再加上李續賓欺騙民眾的手段比較高明,所以招兵工作進展比較順利。僅僅三天功夫,就招募到了兩百人。李續賓親自教他們武藝。

這時候,劉長佑、江忠濟率領的新寧團練已經殺向了新寧城。李續賓聞訊後,立即率領剛剛訓練幾天的邵陽團練,也殺向新寧。

兩支團練部隊殺到新寧城下,與起義軍展開輪番廝殺。激戰持續了個把月,雙方都損失慘重,但誰也製服不了誰。

這時候的清政府,由於製度弊端以及暮氣沉重,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相當差。新寧團練與起義軍打了一個多月,從湖南各地調來的綠營軍隊才陸續抵達新寧城外。在這些人當中,有兩位日後的湘軍名將,那就是湘軍水師絕代雙驕——彭玉麟和楊載福。

彭玉麟是湖南衡陽人,出生在安徽。其父是基層官員,長期在安徽做官。其母是浙江人,隨父母來到安徽,得以結識彭玉麟的父親,並喜結良緣。

彭玉麟的母親有個妹妹,名叫竹賓,也就是廣為人知的梅姑。梅姑是被彭玉麟外婆收養並撫養大的,與彭玉麟雖然沒有血緣關係,但在倫理上,依舊是彭玉麟的阿姨。

梅姑雖是彭玉麟的長輩,但年齡卻比彭玉麟還小兩歲。兩人年紀相仿,經常在一起玩,日久生情。彭玉麟喜歡畫梅花。每當彭玉麟畫梅的時候,竹賓便伏在一旁,一邊看,一邊幫彭玉麟磨墨。

不幸的是,他們之間的這種真摯的愛情,後來遭到了彭玉麟母親的堅決反對。兩人最終沒能走到一起。

彭玉麟很不滿意母親包辦的婚姻,在兒子出生後即與妻子斷絕關係。他的心裏,隻能容下梅姑一人,其他人對於他來說毫無意義。

梅姑在彭玉麟母親的逼迫下嫁給別人,不久之後就因難產早逝。彭玉麟悲痛欲絕,發誓要為梅姑畫一萬幅梅花。後來,彭玉麟果然履行了他的誓言。他不停地畫梅花,一生累計下來,作品超過了一萬幅。

彭玉麟的梅花作品,和他那剛直的性格一樣,有一種風骨隱含其中,不媚俗,不妥協。曾國藩特別欣賞彭玉麟所畫的梅花,以能得到彭玉麟的梅花作品為榮。

青少年時期的彭玉麟,在感情上非常痛苦,在生活上也一樣痛苦。就讀石鼓書院期間,他經常吃了上頓沒下頓。但彭玉麟並不自暴自棄,他把安貧樂道的孔子弟子顏回當作自己的榜樣,督促自己努力學習。

為了養家糊口,彭玉麟不得不去綠營軍中當差。李沅發起義爆發後,當時護理湖南巡撫的湖南布政使萬貢珍下令,從湖南各地抽調兵勇,前往新寧鎮壓起義。彭玉麟所在的衡陽協綠營部隊正在抽調的部隊中。之前,彭玉麟隻是隨軍鎮壓過一些小股起義軍,而這一次,他將真正受到戰爭的考驗。

彭玉麟日後的重要搭檔楊載福也在被抽調的綠營軍隊中。楊載福出生在一個軍人世家,其祖父參與鎮壓苗民起義,在永綏王瓜寨陣亡,同時陣亡的還有他的伯父。因為父親和兄長的事跡,楊載福的父親從軍後,得到了朝廷的重用,一直做到守衛長城重要關隘的直隸獨石口副將,成了響當當的從二品大員。

楊載福從小跟隨父親學習騎射,武功很高。在湘軍將領中,像他這樣出身武將的,還有鮑超以及塔齊布、多隆阿等八旗將領。這些人的共同特點是作戰勇猛。鮑超、塔齊布勇多於謀,而楊載福、多隆阿算得上智勇雙全。

與生性剛直的彭玉麟不同,楊載福的性格比較謙和,與劉長佑類似。但他與劉長佑也有顯著區別,那就是劉長佑治軍不嚴,主要是以德服人,而楊載福治軍很嚴,主要是以威嚴服人。

雖然綠營軍中並不缺乏彭玉麟、楊載福這樣的真正人才,但這並不能改變整個綠營腐化墮落、暮氣沉重的現實。這些軍隊從湖南各地來到新寧後,對起義軍形成了兵力上的絕對優勢。但這些人根本不敢上陣殺敵,除了嗾使團練繼續猛攻之外,他們什麽也不會做。

新寧、邵陽兩支團練在新寧城下遭到起義軍的猛烈打擊,始終攻不下城池。劉長佑覺得這麽打下去不是個辦法,於是果斷改變戰術。他找來一些礦山的工人,挖掘地道。這是地道戰術的第一次使用。以後,無論是湘軍,還是太平軍,都會反複使用這一戰術。很多經典的攻堅戰,像廬州之戰、九江之戰、安慶之戰、江寧之戰,都是地道戰術與反地道戰術的反複交鋒。

團練戰術的改變,令李沅發感到手足無措。這時候,起義軍還麵臨著許多其他的困難。首先是城中的糧食已經快吃完了,糧食供給麵臨著極大的困難。其次是起義軍的精銳力量,在與清軍的廝殺中已經消耗殆盡。在這種情況下,李沅發覺得,成功堅守新寧的可能性已經很小,出路隻有一條,那就是突圍。

鎮壓起義軍的清軍來自湖南各地,相互之間沒什麽配合,李沅發充分利用這一點,成功地率軍衝出了包圍圈,向湘桂邊境的莽莽群山中挺進。

綠營兵打仗不行,搶“功”倒是蠻積極的。他們一邊糊弄此時的湖南巡撫馮德馨,說起義軍已經完全被消滅了,另一方麵趕緊將正在追擊起義軍的兩支團練隊伍叫回來,將他們立即遣散。劉長佑、李續賓雖然不情願,但也沒有辦法,隻得將團練遣散,回家休息。

這些綠營兵生怕團練搶走全殲起義軍的大“功”,將團練打發走,卻萬萬沒想到,起義軍主力尚存,於是打臉的事情馬上就發生了。起義軍在大絹峒設伏,重創綠營兵,陣斬守備熊釗。大絹峒一戰,給了綠營兵當頭一棒。道光皇帝得知起義軍主力仍在,大怒,命湖廣總督裕泰火速前往湘南,主持鎮壓起義軍。

皇帝親自催促,裕泰當然不敢怠慢,趕緊來到湘南。說來也巧,當時裕泰手下的一名幕僚很欣賞劉長佑,多次向裕泰推薦劉長佑,而當時裕泰的住處,和劉長佑家相鄰。於是,裕泰請人把劉長佑叫來。兩人見麵後,聊了許多。裕泰認為劉長佑是天下奇才,非常器重他。

劉長佑對裕泰說:“李沅發並沒有什麽長遠的誌向,我料定他折騰一番後,必然回到新寧。大人隻要在新寧布下天羅地網,必能活捉李沅發。”

裕泰讚同劉長佑的看法,請劉長佑率領團練再次出征。劉長佑本不想再出山,但最終他還是被裕泰的誠意打動了,帶領新寧團練第二次走上了鎮壓李沅發起義軍的戰場。這時候,彭玉麟也跟隨綠營部隊前來追擊起義軍。劉長佑與彭玉麟在群山之中的戰場上相見,一見如故。這應該是彭玉麟日後能夠進入曾國藩集團的重要因素。雖然向曾國藩推薦彭玉麟的是常豫,但很可能的是,在常豫之前,與曾國藩、彭玉麟關係都很緊密的劉長佑已經在二人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

這時候,清朝道光皇帝駕崩,鹹豐皇帝即位。新官上任三把火,皇帝上台也不例外。鹹豐皇帝剛即位的時候,很有革新朝政的氣勢。一方麵,他命臣下直言不諱,指出他的缺點,愣頭青曾國藩於是上了一道《敬呈聖德三端預防流弊疏》,弄得鹹豐大怒,差點砍了曾國藩的腦袋。另一方麵,鹹豐加緊調兵遣將鎮壓李沅發起義。他命廣西巡撫鄭祖琛、貴州巡撫喬用遷與裕泰密切配合,迅速將起義鎮壓。於是,喬用遷把他手下的一員得力幹將,派到了湘桂黔邊界的黎平。這人,就是日後湘軍的重要統帥胡林翼。

胡林翼出身在一個書香世家,其父胡達源是進士。湘軍將領中,父輩為進士的隻有胡林翼一例。因此,論青少年時期家庭權勢的顯赫,其他湘軍將領是遠遠比不上胡林翼的。

與不夠聰明,性格內斂,又喜歡克製自己的曾國藩不同,胡林翼天賦很高,很聰明,性格豪爽開放。他們的這種性格的差異日後會表現在用兵打仗上。在決定湘軍命運的重要戰役太湖、潛山一戰中,曾國藩就曾與胡林翼在戰略上產生了極大的分歧。這部分內容在後麵的章節中會詳細講到。

湘軍將領讀書都有自己的偏好,胡林翼最喜歡讀的是曆史書。胡林翼擅長從曆史書中總結行政經驗,用於實踐。胡林翼說:“曆史書是曆代聖賢寄托情懷的所在。無論政治、軍事,還是財政、民生,曆史書中都有。如果能仔細讀讀,辨別政策的優劣,那麽日後經世致用的基礎,就算打下了。”

胡林翼日後的所作所為,正是沿著這條道路前進的。無論是擔任貴州地方官,還是擔任湖北巡撫,胡林翼都把從曆史書中學來的眾多行政手段用到了實踐當中,這是胡林翼能夠成功的關鍵。

胡林翼的人生轉折,是從貴州開始的。他在貴州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鎮壓當地的小股起義軍。由於手段毒辣,成效尚可,胡林翼開始有了一點名氣。

在鎮壓小股起義軍的過程中,胡林翼獨自發展起了自己的團練隊伍,成為了日後湘軍中除江忠源、李續賓以外的另一位團練高手。

胡林翼之所以要用團練,而不用體製內的綠營兵,主要是出於經濟上的考慮。貴州是個窮地方,沒有多少財政收入,不可能有大筆銀兩支撐鎮壓小股起義軍。這促使胡林翼重用團練。胡林翼算過一筆賬,用兵一千一個月需要銀兩六千,而用團練一個月隻需要銀兩一千二百。很顯然,用團練更劃得來。

更重要的是,團練比綠營兵實用。綠營兵是體製內的,長期養尊處優,沒有物質**根本不會拚命。團練不一樣。團練都是被欺騙而來的樸實農民,沒有那麽多心思,隻知道為上級而戰,所以在戰場上精神麵貌很好。另外,團練也比綠營兵更熟悉貴州山區的地形,這有利於作戰。

用綠營兵不如用團練,這是胡林翼的正確選擇,也是奠定他成功之路的基石。憑借著這一套做法,胡林翼成功地鎮壓了多股起義軍。雖然隻是貴州省的地方官員,但胡林翼的名字早已經被皇帝牢牢記住。皇帝在接見從貴州來到京城的官員時,總會問為什麽胡林翼的名聲會那麽好。

李沅發所率領的起義軍在貴州與胡林翼等貴州軍隊展開激戰,不幸戰敗,於是轉戰廣西,希望與洪秀全的拜上帝會會合,謀求發展。在廣西,李沅發又遇到了一位日後的湘軍名將。他就是李孟群。

湘軍將領主要是湖南人,非湖南人而比較出名的有鮑超、多隆阿等人,李孟群也比較有名。在太平天國初期,李孟群是他們凶惡的敵人,曾經讓他們吃過不少苦頭。後來的湘軍水師中,也留下了李孟群的重要足跡。

在湘軍諸將中,李孟群的另一特色是學曆高。他是1847年的進士。湘軍將領中為進士的有曾國藩、胡林翼、李孟群、黃淳熙。李孟群和黃淳熙都是1847年中的進士。1847年的這一榜可以稱得上真正的龍虎榜。其中的很多傑出人才會和湘軍發生關係,例如李鴻章、沈葆楨、郭嵩燾、李宗羲等都是這一榜的進士。這些人是曾國藩人脈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李鴻章人脈關係的基礎,對中國近代史產生了重要影響。

李孟群在這一榜當中成績並不好,沒能進入翰林院,被分配到邊遠的廣西擔任知縣。不過,從後來的發展來看,這是因禍得福。正因為被分配到廣西,李孟群有了和太平軍交手的機會,從而得以凶殘地鎮壓起義軍獻媚清廷,並不斷升官。

在李孟群等率領的廣西軍隊的堵截下,李沅發起義軍接連戰敗,沒能實現與拜上帝會聯合的既定目標。連續的轉戰,使得起義軍元氣大傷。這時候的起義軍,隻剩下了幾百人。

這時候,之前已經考取優貢生的劉長佑,在父親的催促下,離開軍隊前往京城參加朝考。劉長佑離開後,他的堂弟劉長偉成了新寧團練的領袖,繼續參與鎮壓李沅發起義。

不久後,就像劉長佑所預料的那樣,李沅發在四處轉戰接連失利的情況下,率領起義軍殘部重新回到了新寧,不幸鑽進湖廣總督裕泰精心布置的圈套中。在最後金峰嶺大戰中,李沅發手下將士全部壯烈犧牲,他本人也不幸被劉長偉抓住。

一個小小的兩千人的起義,折騰了清政府大半年,讓它的腐敗無能徹底暴露在世人麵前。為發泄怨氣,鹹豐皇帝命人將李沅發押赴京城斬首,以顯示他的“蓋世武功”。然而,這並不能嚇倒前赴後繼的革命者。李沅發犧牲後不到半年,比李沅發起義規模大了許多倍的偉大的太平天國革命運動就爆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