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過府一敘

李治的戰場不在突厥,在宮內!

這句話的意思,淺顯又直白。

再加上之前江澄給自己的批命。

李治的心口怦怦直跳,麵色發白,雙手顫抖:“小江先生,你可知道,你在說什麽?”

江澄神態平靜,仿佛自己隻是說了一件十分平常的事:“我曾在明德門附近,拜讀過九皇子的佳作。”

“觀其字,九皇子秉性善良,是難得的寬厚仁愛之輩。”

“然其於政事上,少了一些敏銳,不如吳王;在識人方麵,遠遜於太子。”

江澄一席話,說的李治心中既不安,又好奇。

聽到最後,卻是五體投地。

因為江澄說的話,和太傅曾經對自己說的,一模一樣!

江澄話鋒一轉:“九皇子胸中有丘壑,心中有百姓。隻要初心不變,不管是在戰場、還是在宮內,都能為邊陲百姓謀一方和平!”

是啊!

隻要心中有民生,何必非要跟著去戰場才能一展雄心!

李治頓覺當頭棒喝,醍醐灌頂。

他看著眼前孱弱的江澄,許久沒有說話。

清風緩緩從二人之間穿過,帶來梔子花獨有的清香。

李治昨夜思考了一夜的頭腦,慢慢放鬆下來。

腦海中靈光一閃,他看向江澄:“小江先生,您覺得皇子們可以做什麽,幫助當今聖上,排憂解難?”

這是李治心中一直深藏的疑問,差不多也是太宗所有兒子的疑問。

除了已經被立為太子的李承乾,每日被太子太傅耳提麵命,學習-帝王之術外。

其餘皇子隻要研讀詩書,學好騎射。

等到了年紀,就前往封地開府、成婚。

如果沒有什麽意外的話,他們的這一輩子就這樣平平淡淡地過去了。

若是想在朝政上嶄露頭角,似乎沒有什麽可能。

論經濟。

唐朝建朝之初,國庫空空。

為了緩解朝廷發不出官員們俸祿的窘迫局麵,太宗靈機一動,在各地的政府衙門設置了“捉錢令史”。

每個地區,每個衙門,都設置了九名捉錢令史。

他們的業務要求,是每人必須向朝廷借五萬錢,利息四萬八。

再由這些捉錢令史把手中的錢放出去,刺激民生。

三十多年的戰爭虧空,百姓們想要快速發展,又苦於沒地方借錢。

向朝廷伸手,不是一般人還真想不出來。

但是由捉錢令史放出這個信號,便有大膽的百姓們願意一試。

為了刺激捉錢令史的還款付息積極性,太宗還會把他們的業務納入仕途考核。

如此一來,太宗便有了給文武百官發工資的錢,彌補國庫。

而地方上的官員們,有了高額的利息收入,便多了一項營生,投入到商業運營中去。

除了經濟舉措,太宗也十分看重農業。

他搬出了減輕徭役賦稅、不奪農時等舉措,其效也在慢慢顯露。

在用人、開疆擴土方麵,太宗的行為,足以彪炳青史,成為後代君王的楷模。

可以說,太宗作為君主,近乎完美。

然而唐朝傳到玄宗手裏,便爆發了安史之亂。

這是屬於大唐內部的,統治者之間的矛盾。

自己人的刀劍,往往比外敵的刀捅得更深。

安史之亂後,整個大唐人口銳減,發展停滯,自此由盛轉衰。

很難想象,從貞觀一直延續到開元的盛世,竟因為這場內戰,從此開始走下坡路。

想要徹底清楚禍患,何不從太宗如今的舉措上下手?

比如自太宗時期建立的均田製和府兵製,應當定成祖訓,後世不得隨意推翻。

玄宗時期,正是因為均田製被破壞,百姓流離失所,才會怨聲載道,起義不斷。

而府兵製的破壞,直接導致玄宗不得不用募兵製代替府兵製。

募兵製最直接的後果,就是邊軍不斷增大,經濟和實力都遠超過中央軍。

當地方的實力超過中央,便有了以安祿山為首的節度使,生出了叛亂的心思。

除此之外,還有櫻花國、棒子國來唐學習的那波人。

若是太宗知道如今自己以禮相待的人,會在後世把獨屬於華夏的文明,拿去申遺。

最後還成了,不知他會作何感想?

當然,最後這件事江澄沒有宣之於口。

他隻是斷斷續續把太宗的一些舉措,拿出來和李治作了一番討論分析。

從前,李治從未思考過政事。

在他看來,那是長兄才需要考慮的問題。

如今聽完江澄一通分析,他第一次開始獨立思考。

以前他從沒有把大唐當成自己的家,他覺得上有父皇,下有能幹的長兄,自己壓根派不上什麽用場。

即便是他有心想為父皇分憂,也從來沒有找對過方向。

如今聽了江澄一番話,他終於明白了那句話: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小江先生,今日與你一席話,真的令人茅塞頓開!”李治鄭重地朝江澄行了一禮。

江澄笑著擺擺手:“言重了。”

他看了一眼天色:“不早了,要不要一起用膳?”

“好啊!”李治爽快地應下。

卻在這時,倆人聽到了小院門口傳來一群雜亂的腳步聲。

腳步聲停院外,不敲門,卻扯著嗓子喊道:“京兆伊辦案,閑雜人等速速離開!”

“江小郎君,速速出來,我們大人請你過府敘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