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真是豬一般的隊友!

幫助安肅軍、保定軍、廣信軍和信安軍堅守住南京道後,武植把目光盯向了遼國的西京道,謀劃著該如何把西京道長城以南的地區給攻打下來。現在,華夏軍全軍上下對他是敬畏有加,官兵們對他是言聽計從,因為他們相信,隻有武植才能帶領他們建功立業!

就在武植謀劃著如何攻取西京道之際,千裏之外的京城汴梁卻已經吵翻了天,群情沸騰了!

在獲悉武植率領的華夏軍已經打敗了前來進犯的遼國大軍,朝廷和趙煦就立即考慮著該如何應付下一階段的形勢,是不是該馬上召回武植與華夏軍,讓他們班師回朝凱旋而歸。但由於以章淳、章楶為首的強硬派與曾布、刑恕等人為首的保守派意見不一,各抒己見之下竟然好久都沒能拿出個有效的章程來!

眾人都不反對召回武植與華夏軍,可在對待武植與華夏軍的態度上就不一樣了。

章淳、安燾、章楶等人認為,武植與華夏軍打敗遼國大軍有功,而且消滅了那麽多的遼國軍隊,算是立了大功,該重重嘉獎才是!回京城時該以英雄凱旋為例進行迎接!

而曾布、刑恕、安淳等人則認為武植與華夏軍是功過相抵,他們認為此次宋遼戰爭就是因武植而起的,如今打敗遼國大軍隻不過是將功贖罪罷了,不應該給予嘉獎,若是戰敗了還應該追究武植與華夏軍的責任!故回京城時不予迎接!

在如何應對遼國有可能采取的瘋狂報複時,兩派也是僵持不下,爭論不休。

章淳、安燾、章楶等人態度強硬,表示不怕遼國人的報複,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到時若是遼國出動更多的大軍來進犯,就以眼還眼以牙還牙,針尖對麥芒地打回去,絕不退縮半步!

而曾布、刑恕、安淳等人則態度悲觀,想一味地求和。他們認為武植與華夏軍的勝利隻是一時靈光而已,等到遼國大軍適應華夏軍的戰法後,大軍壓境下大宋朝估計就很難再取得勝利了,甚至還會危及到京城。所以他們想到的就是現在就應該派出使者與遼國和談,爭取得到遼國的諒解,使宋遼兩國重歸於好,恢複到戰前的狀態!

兩派爭論不休,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這一吵,竟吵了大半個月都沒能形成決議,懸而未決。

曾布、刑恕、安淳等人怯懦畏戰的心理和態度讓章淳、安燾、章楶等人很是不滿,但持有這種心思的官員們並不在少數,在朝堂上與地方上都很有市場,以文抑武的國策讓很多文人士子都變成了軟腳蝦,對外寇強硬不起來,總想著退讓求和。

趙煦也是很矛盾,他一心想強硬對敵,寸步不讓;一心又怕承受不了遼國人的瘋狂報複,患得患失,也是猶豫不決,舉棋不定。

這一拖之下,朝廷眾人和趙煦竟然都忘了該如何安排武植與華夏軍的去留問題!

這日,早朝,垂拱殿中,眾文武大臣們照例在為如何應對遼國人的問題上吵得不可開交,惡語相向。趙煦無奈之下,隻好再次選擇提前退朝。

回到禦書房,趙煦煩悶不已,踱著方步在禦書房裏走來走去,這幫狗咬狗的家夥,真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趙煦心裏暗罵了一聲,他不禁想起了武植,要是武植在,估計早就拿出章程來,何至於拖到今日?趙煦不禁歎服於武植平日裏的幹練果決了。

“報!華夏軍捷報!”就在趙煦胡思亂想之際,耳中突然響起了一陣欣喜的呼喝聲。趙煦聞言立即轉身停住,抬頭看向禦書房門口,隻見一個皇城司宮衛正雙手捧著一個匣子,單膝而跪,麵向禦書房大門。

站在一旁的郝隨聞訊,連忙走過去,從宮衛手上接過了匣子,然後揮手示意宮衛下去。

“華夏軍捷報?仗不是打完了嗎?怎麽還有捷報?莫非契丹人又來進犯了?”趙煦很是疑惑不解,驚疑中接過郝隨從匣子裏拿出的捷報,慢慢翻開來看。看著看著,趙煦不禁呼吸急促,兩眼放光,激動得雙手抑製不住地顫抖著。

“好個武植!好個華夏軍!哈哈哈!”待看完手中的捷報,趙煦禁不住驚呼出聲,欣喜若狂。

捷報上說,武植率領華夏軍北上,已經把遼國的南京城給打下來了!燕雲十六州的幽州,就這樣被華夏軍給收複了?他還在猶豫不決的事情,武植與華夏軍已經在幫他做出決定了!

趙煦心情大好,忙發出通告,要求文武大臣們緊急趕到垂拱殿,重新上朝。眾文武大臣剛下朝又被召集起來重新上朝,百思不得其解。

等到郝隨把捷報宣讀完畢,整個垂拱殿頓時就沸騰了!所有的官員們被耳中聽到的捷報內容驚呆了,一片嘩然。

章淳、安燾、章楶等人聞訊大喜,拍手稱快。好個武植,已經幫他們做出選擇來了!

而曾布、刑恕、安淳等人聞訊則麵麵相覷,驚懼啞然。他們還在背後非議武植與華夏軍,而如今卻被人家給打臉了!

“陛下,這個武植膽大妄為,該治他不聽調遣、擅作主張之罪!”不甘心的保守派自以為抓住了武植的把柄,安淳打頭陣,有點氣急敗壞地說道。

“是啊,陛下,這個武植如此行事,必招來遼國人的瘋狂報複,必會引起生靈塗炭啊!”在一旁的刑恕也痛心疾首地嚷嚷道。曾布、刑恕、安淳等人身後的保守派們也都紛紛出言附和,聲言武植與華夏軍不該妄動,要求治武植的罪。

趙煦原本好好的心情,一下子就被這些人的話給衝散了,感到如吞了滿嘴蒼蠅般惡心,臉色徹底陰沉了下來。要不是為了削弱章淳的權柄,平衡朝堂,他都想馬上下旨免了這些人的官職,給遠遠地貶謫到外地去,眼不見心不煩!

章淳、安燾、章楶等人聞言也是怒極反笑,義憤填膺,理直氣壯地怒斥曾布、刑恕、安淳等人危言聳聽,嫉賢妒能。雙方一下子又吵了起來,紛紛攘攘,好不熱鬧!

打了勝仗還要看戰敗方的臉色,這真是奇葩!但宋朝就偏偏有這樣一群軟骨頭的人,而且還是身居高位的官員們,用他們的話說,對外邦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凡事都要息事寧人,以和為貴。

這真的是豬一般的隊友,專門來扯後腿的,成事不了卻能敗事有餘!

趙煦徹底煩了這幫道貌岸然的家夥,惱怒中直接宣布退朝,悻悻地走了,來個眼不見心不煩,耳不聽心不亂。

武植和華夏軍收複南京城的做法雖然得不到曾布等人的支持,可當捷報在京城汴梁公之於眾後,全城卻沸騰了,眾人群情激奮,紛紛為武植與華夏軍擊節叫好。

九十多年來,宋朝麵對遼國的欺淩時,都是一副受氣小媳婦的懦弱樣子,逆來順受,委曲求全。如今武植與華夏軍做了一件宋朝人夢裏想做而不敢做的義舉來,廣大老百姓除了喝彩之外還能做什麽?雖然有些思慮得深刻些的文人士子心裏也有些擔心,但還是覺得揚眉吐氣,當浮一大白。

武植與華夏軍又成了大家爭先關注的焦點,華夏軍的神秘與戰鬥力成了大夥茶餘飯後談論的主題。

保守的曾布、刑恕、安淳等人,看到官家趙煦無動於衷,並沒有責罰武植與華夏軍任意擴大戰事的意思,不禁急了。數日後,他們聯袂找到向太後,痛哭流涕地陳述華夏軍攻占南京有可能引發的連鎖反應與可怕後果,誇大其詞地控訴武植與華夏軍此舉會禍國殃民!

女人的耳根都比較軟。向太後聽罷,也有些傻眼了,她哪懂得判斷朝局走勢啊?乍聽之下,也覺得事態很是嚴重,頓時也覺得武植與華夏軍不該惹是生非。情急之下,在曾布等人的“攛掇”下跑到趙煦麵前要求撤回華夏軍,嚴懲武植與華夏軍的莽撞行事之罪!

向太後出麵,讓趙煦左右為難。於是,他跟首相章淳商議後,決定折中處理,下令武植與華夏軍收到旨意後即刻退出南京城,班師回朝,不追究武植與華夏軍擅作主張擴大兵事之罪;並派出使者去跟遼國和談,爭取獲得遼國人的諒解,平息遼國人的怒火。

安淳有幸成為了出使遼國的使臣,他帶著趙煦的指令,屁顛屁顛地帶領使團一行數十人從京城出發了。一路上,安淳誌得意滿,一心想著到時該怎麽修理這個武植大人,他有點膨脹了,真的把自己當成欽差大臣來看待!

安淳一行數十人的使團一路遊山玩水般地行進,悠哉遊哉,足足花費了十五天才走到雄州。

在雄州城,雄州知州孫興國無比熱情地接待了安淳一行,讓安淳很是受用。酒足飯飽後,安淳拿出了朝廷正三品大員和欽差大臣的派頭來,開始頤指氣使地發號施令,命令孫興國即刻派人去南京城把武植給叫回來,接受皇帝的旨意。至於要武植回來做什麽和安淳一行有什麽樣的使命,安淳並沒有對孫興國詳細加以說明,孫興國隻知道他們是出使遼國的使團而已。

孫興國見這架勢,頓時明白這是神仙打架了,這個使臣安淳大人是來者不善哪!可武植大人也不是省油的燈啊!孫興國很是為難,兩頭都不敢得罪,隻好親筆寫了一封信說明來意,並派出親信林三快馬加鞭趕往南京城,去請武植來雄州。

林三趕到南京城,卻撲了個空,武植已經帶領華夏軍出征,正在攻打遼國南京道東北麵的檀州。林三無奈,隻好又繼續北上,趕往檀州。

待林三趕到檀州城下時,卻發現檀州城已經易主,成了華夏軍的囊中之物。林三很是驚奇,連忙進城,終於在檀州城官衙中找到了武植,恭恭敬敬地遞交上孫大人的親筆信。

看罷手中的來信,武植禁不住冷笑一聲,這個安淳大人是拿雞毛當令箭了,太把自己當一回事,竟然擺起譜來了!

示意林三離開後,武植隨手就把信件丟在了一旁。他也不管這個安淳來此有何目的和用意,隻一心一意地正在謀劃著如何攻取下一個目標:景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