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煉心立身口訣

解仇鬥郤(xì),謂解羸微之仇;鬥郤者,鬥強也。強郤既鬥,稱勝者,高其功,盛其勢也;弱者哀其負,傷其卑,汙其名,恥其宗。故勝者聞其功勢,苟進而不知退;弱者聞哀其負,見其傷,則強大力倍,死而是也。郤無強大,禦無強大,則皆可脅而並。

—《鬼穀子·中經》

寒川子曰

這段文字堪稱古代中國權謀術中最“陰損”的一術,可謂是刀刀見血,字字狠辣。使用此術的條件是,己方處在勢力眾多且魚龍混雜的環境中,需要處理複雜局勢,解決生存與發展的問題。

“郤”的本義是巇,即隙。“鬥郤”是繞著彎說的,直白一點講就是利用強者之間的“隙”去製約強者。

“羸微”與“強”皆是相對於己方而言的。“解仇、鬥郤”為一術的兩麵。一麵是,如果爭鬥的雙方弱小,己方就“從而解之”,即參與爭鬥,以調停人身份化解仇怨。雙方化敵為友,就會感恩己方,信任且聽從己方。另一麵是,如果爭鬥的雙方比己方強大,己方就“從而鬥之”,即盡可能地挑撥離間,讓他們鬥得越猛越好。

最後一句,“郤無強大,禦無強大”指的是兩強“鬥郤”的結果,大意是說,無論多麽強大的鄰邦,隻要“鬥郤”,就不會再強大,也就失去其防禦力,由“強者”變為“羸微”。而己方未動幹戈,不過是費些口舌功夫,反而成為強者。對於“羸微”勢力,鬼穀子的教導依然是“解仇”,即“脅而並”。由於己方已是強者,爭鬥後的雙方由強變弱,不得不聽

從己方調停,受製於己方。

“解仇鬥郤術”看似陰損,主旨卻是“化幹戈為玉帛”,是“上兵伐謀”,是“不戰而屈人之兵”,值得今人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