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推不倒,就換個地方重來

“除了佃戶的問題,還有地方工坊勞役仍未廢除的現象。”

“我工部與吏部一道派出了巡察官,巡視地方百姓的謀生渠道。”

“發現許多工坊仍在執行勞役,缺人了就直接強製百姓履行勞役,不給糧餉不說,還要役工自負勞作的器具。”

“地方簡直就像個爛攤子,想從頭整治,真的隻有大開殺戒嚴懲這一個辦法了。”

工部尚書一開腔,吏部尚書汪博彥眉頭都擰出了個疙瘩。

包小天默默的聽著他們的議論,越議論越上頭時,宋江也忍不住的用粗話叫罵起來:

“那些狗雜碎,賄賂俺不成,竟然還想殺俺,這就是你們科舉選出來的好官!”

“也怪不得他們,”張清一反對地方官的痛恨厭惡,反而還替他們淺淺說了句話:

“地方猶如一潭黑水,誰掉進去不被染黑?”

“滌清這潭黑水才行,不然誰做主地方都一樣黑。”

此時,包小天輕巧的笑了笑:

“我有個辦法,你們想不想聽聽?”

此言一出,十幾雙眼睛齊刷刷的投向包小天。

“快說呀,有何辦法?”

包小天頓了頓後,便繼續說道:

“既然洗不幹淨,那就挑一些幹淨的地方出來。”

“首先,既然軍府起不到威懾作用,那麽就要再改軍府製度。”

“我北宋現在最大的外部壓力,仍是北方。”

“而南邊的趙構嘛,隻要他能坐穩他的皇帝寶座,他就不會主動開戰。”

“現在的軍府太分散了,必要時難以快速集結,且現在的募兵還是太多了,再裁減一半。”

“隻保留五十萬兵力。”

“!!!”兵部尚書李綱滿臉驚嚇:

“如今兵部在籍的兵力隻剩百萬了,隻保留五十萬兵力?!”

“這夠防什麽的!”

“光是金賊,就牽製著我大宋二十萬兵力,輕易不能轉移,一轉移,金賊就虎視眈眈。”

“而夏國也不老實,此又牽製了我大宋至少十萬兵力。”

“吐蕃又是十萬!”

“雖安內部署了五十餘萬募兵,但此也是為了防備萬一開戰時,安內的募兵可機動調遣馳援!”

“絕對不能再裁兵了!你說擴兵還差不多!”

一言不合,會議又吵作一團。

大部分內閣成員都更讚同李綱。

“聽我說完可好?”包小天看向李綱,示意他歇歇火氣:

“一百三十州,竟無多少幹淨土壤。”

“既然如此,我打算在北邊選五座州城來重點治理,西邊也是五座,南邊等同。”

“將這十五座州城,如鄭州一般,因地製宜謀發展。”

“受到有效治理的鄭州,對周邊百姓有著強烈的吸引力。”

“這十五座州城經營起來後,周邊百姓也會被吸引著遷居過去。”

“屆時,隻需要內閣出\台鼓勵遷居令。”

“以包含開封、鄭州在內的十七座州城,使八千萬百姓能在幹淨、公正、公平、法治的土地上富裕生活,安心謀生。”

“不成問題。”

說完一半要說的話後,包小天特意停下來,看看內閣成員們的反應。

“十七座州城,八千萬百姓,一千五百萬戶……”

“也就是每座州城八十八萬戶、四百七十萬人口?”

“這比五個開封城還擁堵了……能行麽?”李綱嘀咕道。

戶部尚書宗穎也嘀咕道:

“可行性還是有的,畢竟開封的擁擠全集中在皇宮周圍,外城之外還是挺開闊的,隻是……”

“估計要經營上不少年頭才能實現,而且,又如何保證這十七個重點州城持續保持‘幹淨’?”

包小天笑著回應道:

“這就要談及禁軍裁員了。”

頓了頓,包小天一邊好生組織語言,一邊緩慢說道:

“軍府的設置,對外敵有一定的威懾力,但襲擾仍無法避免。”

“對安內的威懾力則更弱了些,因此,軍府也需要改製。”

“將所有邊境軍府,以及此前所設的安內軍府,統一整改為五個戰區,分別為北部戰區、西北戰區、西部戰區、南部戰區、京畿戰區。”

“三個戰區設於這十五個重點州城的州府旁邊,所有派去地方巡視的監察禦史,皆為有統領禁軍權力的禁軍將軍。”

“但凡州府有一絲不老實,威懾他們的戰區就在身旁,他們還敢不老實?”

“待這十五個重點州城對周邊百姓起了吸引力,其他州城的百姓大量遷徙、朝重點州城聚攏。”

“則那些形如空城一般的州城,陸續並入重點州城轄內,以此緩緩疏解重點州城擁擠的問題。”

“最後,再將重點州城升格為道,一道治七或八個州。”

“以此完成我北宋全境的肅清,屆時,以境內的十六道再加上京畿道,設道治院。”

“由朝中內閣成員擔任每道之道治院事,工、農、商、軍,各有專司司官,相互監察、各司其職。”

一席話,再引眾內閣成員深思。

“有道理……”

“是啊,如此一來,聚居夠集中的話,能更好的管理……”

“妙啊!”戶部尚書宗穎忽然想到了什麽,他雙眼鋥鋥發亮的:

“想解決聚斂農田的地主大戶!若百姓都去重點州城了,他們的地不就沒人種了?”

“佃農能去重點州城獲田定居,就不用再給地主種地了!”

“屆時,不必動用一兵一卒,這些聚斂私田大肆欺壓佃農的地主,將不攻自破!”

“咳咳,”禮部尚書鹿可鐮終於開腔提醒道:

“好是好,可是……士族呢?士族又如何處置?他們若是集結起來起事,光是用筆杆子都能掀起巨大動**。”

包小天輕笑著以鼻息哼哼兩聲:

“他們盤踞太學監,那便由他們盤踞去。”

“另設州府主持開設的地方州級學院,設小學學院、中學學院、大學學院,廣募適齡兒童免費入讀。”

“他們定是看不上學院的,等自視清高、看不起貧民的太學生發覺州級學院也勢頭不小時。”

“學院的學子也已略有所學成了,想再欺負貧民出身者,不必朝廷和州府擔憂,他們都會奮起反抗。”

“都是讀書人,誰高誰一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