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晁蓋豐收而歸,拒收百姓燙

晁蓋以武力征服南陽、趕跑了南陽知州後。

因將官府的巨量錢糧都以賑濟的形式發給了南陽百姓。

一時間,晁蓋和包小天的聲望高漲。

隨後又發布招募令,以包吃包住、月奉三千的待遇,大規模招募采礦工。

短短幾個月時間,鐵礦被探明後,鐵礦周圍方圓數十裏,都被勤勞肯幹的百姓挖成了盆地。

一車車精鐵礦絡繹從南陽北上鄭州。

晁蓋正滿心歡喜自己完成了大任務,方一接近鄭州城門,就瞧見城門處圍滿了來迎接他的百姓們。

“晁財主,終於瞧見您回來了!”老張頭以前是晁蓋家的佃農。

雖說是佃農,但晁家也算沒虧待他。

什麽苛捐雜稅都由晁家應付過去了,春苗秋苗收成時,晁家會收走六成的糧,剩餘的四成,也夠老張頭一家五口吃喝。

逢年過節的,作為主顧的晁家還會給自家佃農分羊肉和被褥。

誰家娃兒到了讀書的年紀,可以去晁家開的學堂旁聽。

總之比別的主顧好太多,至少會關心佃農的溫飽和死活。

老張頭高興的一湊過來,噴香的燙羊肉就直鑽晁蓋的鼻孔。

香的他連連吞唾沫。

“哎呀,在南陽時光顧著幹活了,這燙羊肉,好幾個月沒嚐,都快忘了啥滋味兒了,哈哈。”

晁蓋眼饞嘴饞的看著燙羊肉,卻並未伸手去接。

反而是伸手摘下了自己的錢袋子,摸出一兩碎銀遞給老張頭。

這就讓老張頭不樂意了:

“晁財主,咱請你吃燙羊肉,您給錢是幾個意思?”

“莫不是瞧不上咱們這些佃農出身的泥腿子?”

見老張頭不僅誤會、還滿眼都是受傷,晁蓋連忙解釋道:

“老張,你可別多想。”

“主要是我晁蓋從今往後,不再是你們的財主了,而是包大人的副官。”

“既然當了官,就不能魚肉百姓,也不能白吃百姓、白喝百姓的。”

“若我晁蓋這個官,當的跟那些狗官一樣。”

“老張你說說,我豈不也是狗官了?”

老張聽的一愣一愣的,不過他聽懂了,自家雇主已經是官了。

雇主還說,他不做魚肉百姓的狗官。

“聽懂了,聽懂了,”不知為何,老張頭莫名熱淚盈眶的:

“可是這碗燙羊肉是咱們的心意。”

“晁財主、哦不,晁大人,您吃了再做官也成啊。”

晁蓋爽朗的哈哈大笑:

“大家的心意我領了,能瞧見諸位端燙羊肉過來歡迎我晁某人,這就已經足夠啦。”

“包大人立誌清明官場,司法曹的律條寫的清清楚楚、密密麻麻的,賞罰也寫的分明。”

“我等可不能隻清明旁人,卻不清明自己。”

見晁蓋心意堅定,老張頭不禁的抬袖擦了擦熱淚。

一碗燙羊肉,雖然沒送出去,卻看到了生活終於有光。

而且這光,還很燦爛。

……

鑄鐵廠熱火朝天的開工,鐵礦一車車運抵後,燃燒著石油的鋼水爐也燃起了一個又一個。

包小天順勢將鑄鐵廠擴大了三倍規模。

什麽鍋碗瓢盆、農具、刀劍等等,石模一出,鋼水一澆,刺啦刺啦的批量出貨。

東西一多,物價也順勢回降。

作為似乎總管的公孫勝,眼看著載錄入籍鄭州的百姓,在晁蓋帶領數萬佃農投奔鄭州。

以及周邊來投奔的農戶越來越多。

眼下已然達到了驚人的百萬戶,也就是五百萬人。

儼然是驚人的聚居規模了。

側麵也可見這天底下,能讓人安心過日子的淨土少之又少。

光是大宋就有一億四千萬人口。

不知其他百姓的日子,又是過的如何。

思緒從憂心忡忡回過神時,司倉總管吳用也恰好過來了。

吳用也是憂心忡忡的,隻不過他有心的是自己的工作:

“哎呀,各處工坊都在熱火朝天的開工。”

“我這個司倉總管,淨在那到處開辟儲物的府庫了。”

“常常好不容易新開辟出來一處,就立刻被一大堆器物堆的滿滿當當。”

“哎呀,怎麽辦怎麽辦。”

“那可都是錢!”

公孫勝聽的眼前一亮:

“不如提議包兄再多開些商肆,將那些鍋碗瓢盆啊之類的,賣給百姓人家?”

“鐵的東西,以往因戒嚴的緊,尋常百姓家都禁止擁鐵超過一斤。”

“但咱們鄭州不一樣了啊,早就不搭理皇帝老兒了。”

“隻要包兄點頭,啥事兒都能做!”

二人膽大心細的一通合計,相互認同的點點頭,便直奔包小天的“辦公室”。

他的辦公室就在州府門口附近,而州府的大門常年開著。

六曹的辦公室也如此,隻為了便於為民解惑。

“包兄,您那些鍋碗瓢盆,是打算就這麽扔庫房裏生鏽呐,還是打算用來掙錢的呀?”

公孫勝大大咧咧的調侃一聲後,便將他跟吳用的合計給說道了一通。

包小天在琢磨係統呢,聞聲才想起自己疏忽了現實。

係統裏一大堆好東西再等著他買。

比如《石油工業概論》,雖然很貴要五萬積分才能兌換。

但包小天知道,石油涉及的領域十分龐大。

諸如人造皮革、人造紡織品等等,都離不開石油。

隻把石油當燃料用是很浪費資源的。

“嗯,你們的提議很好,就效仿糧肆的做法吧。”

包小天頓了頓,把一本《鄭州商業布局》的實時載錄簿摸出來並翻開。

上麵記錄著,鄭州轄內的六縣已經開設了攏共三十間公家糧肆,對糧價的穩定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肉廠也開了六處,分布於轄內六縣縣郊。

但肉廠不是對外零售的,而是本地屠夫來進貨後,四散去周邊地方,由他們來零售。

“就在已開設的糧肆旁,開一間農具肆,再開一間廚具肆,定價按重量來計算,一斤二十文。”

“一口鍋子重量在五斤左右,也就是一口鍋百文,碗就比較輕了,一斤大概是五個碗。”

“如此定價,百姓能接受之餘,也買的起。”

公孫勝和吳用得批後,立刻就帶著巡守去落成吩咐去。

家家有鍋這種事,在宋國算是很稀奇。

但能預見今年冬天之後,鄭州能率先實現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