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天降神跡懲罰大唐

“嗯,玄宗皇帝,”

“細算起來,應該是中期開始沒落的吧,”

“玄宗窮兵黷武,以募兵製逐步代替現在的府兵製,”

換了個舒服的姿勢,秦天繼續說道。

“這樣做的後果是邊鎮的軍事力量不斷擴大,各地節度使掌權,然後地方武裝割據局麵的出現?”

不等秦天說完,裴寂搶答道。

身為一名出色的政治軍事家,宮中許多政令裴寂都有參與。

秦天隻這麽一點撥,裴寂便很快想到了可能造成的後果。

李淵也皺著眉頭點了點頭。

站在李淵身後的李建成同樣如此。

今天這些話,李建成會銘記在心,若是登基,必定杜絕此類事件。

倒是唐儉,麵色難看。

身為太子太傅,唐儉的職責僅僅隻是傳授經史子集。

前朝,為了預防太子老師幹涉朝政,那可是連參奏的權利都沒有。

現在講的都可都是國家機密。唐儉此時是站立不安,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

“大不了一輩子守在這皇陵罷了,大唐有一個秦仙人足矣。”

想開以後,唐儉脖子一橫,索性繼續聽了下去。

“沒錯,後期,整個國家有幾十個藩鎮,藩鎮節度使都擁有各自的軍隊,少則數千,多至數萬人。”

聽到這裏,李淵和裴寂對視一眼。

二人對大唐沒落的原因,心中已經明白了幾許。

“另外,長期父子世襲,互通婚姻,享受政治、經濟特權,河北等地的權貴支持節度使竊地割據,反抗朝廷,危害極為嚴重。”

“可惡,大唐竟毀在玄宗手裏。”

太子李建成,緊咬牙關,五指捏緊,惡狠狠砸在課桌上。

身為太子,他對大唐有格外深厚的感情。

繼位以後,本以為可以大有作為,卻沒想到子孫竟如此無能。

這還有什麽幹勁,此刻強國又有何用。

“也不盡然,玄宗算是半明半昏的皇帝。”

對於李建成把大唐毀滅的罪名安在李隆基身上,秦天表示不讚同。

除了迷戀武媚娘之外,李隆基身為皇帝,雖然沒有作為,卻也沒有耗費民生。

“肅宗後麵的皇帝,才是真正的昏君。”

“比如那德宗皇帝,朝堂之上,猜忌功臣,放任各地傭兵,並且十分貪財,”

“更甚者還有憲宗皇帝,就是典型的昏君庸君,”

“此人竟讓宦官從政,以至於太監說的話反而比皇帝為更管用。”

“這也間接導致後麵的穆宗、敬宗成為了宦官的傀儡皇帝,為了奢靡,連朝政都拋在了一邊。”

秦天一一列舉,語速越來越快,語氣中也摻雜著幾分憤慨。

“先生,難道我……後麵稱帝的都是無能之輩?!”

本來聽到大唐延誤不到三百年就夠煩惱的了,現在得知皆因後輩昏庸導致,李淵心中更是暴怒。

若是因為地理環境變化也就罷了,哪怕是民心所向李淵都不會這麽生氣。

可那些昏庸無能的皇帝,確確實實是他李家的啊。

隻是當著秦天的麵,李淵不敢暴露任何憤怒。

“那倒也不是,宣宗自恃才智過人,事事明察秋毫,但一個人的能力總是有限的,

再加上他獨斷專行,不聽勸解,

宰相之下的官,膽敢反抗都被京兆尹杖殺。”

你說這等皇帝,哪怕前人打下在大的天下怎能不敗在他們手中。”

說完,秦天也不由得搖頭歎息。

偌大唐朝,如此開明的朝代,卻被這些昏庸子弟敗壞盡了。

“天子昏悖,則百姓深苦,進而使人心渙散,

這就是先生說的人文改變了國運吧。”

講到此,裴寂終於知道了這節國運課的精華所在。

“沒錯,人文不僅是民族文化,更是人心,

“人心渙散則天道不公。”

終於竅開了這些老頑固的思想,秦天不禁有些得意。

“當然了,國運盡頭一般都是人文地理同時動搖的。

隋朝末年山洪席卷,武德十年長安大旱,蝗災蔽日。”

有事情,僅僅是民心相悖,還不足以使一個國家滅亡,這些天災人禍也占據一部長分因素。

“先生的意思是,當皇帝昏庸時,上天總會降下懲罰?”

李世民沉思一番,得出了這個結論。

“嗯,可以這麽理解。”

“武德二年十月乙未,饑荒。

貞觀七年十月乙醜,白災。

儀鳳二年正月庚辰,永淳元年,均有地震發生。

種種跡象都在表明人心渙散時,國運也愈發凋零。”

既然要搭建一個神壇,地理災害倒是可以作為神跡存在。

“難難難,噫籲嚱,百姓苦也!”

唐儉痛苦的抱著頭,不覺間淚已沾襟。

什麽家國社稷,唐儉不懂。

他隻知道,上天降下懲罰,最終處在水深火熱中的隻有百姓。

而這一切,都隻是皇帝昏庸無道。

“哼,若是我登基,必殺得那些藩王屁滾尿流,還有那閹人,竟然亂政!”

李建成再次拍桌而起。

年紀雖小,久居高位,卻也培養出一股殺氣。

話剛出口,李建成似乎意識到了不對。

“自己要殺藩王,那可不就是要殺在座的各位同學嗎?

更不該的是,父皇還坐在那,自己怎敢說出登基二字,

帝王心術修煉不到家,還是亂了分寸阿。”

想到這,李建成一陣後怕。

還好眾人全都怒氣衝衝,沉浸在秦先生所說的世界當中。

“嘿嘿……你的野心倒是不小。”

唯獨秦天注意到李建成說話。

“可惜了,末唐,昭宗皇帝,也是一番壯誌,

然而為時已晚阿,除了臨死前一封詔書昭告天下外,仍無力回天。”

“同學們,你們記住哪怕是參天大樹,被蛀蟲掏空了樹心,終究還是會坍塌。”

“所以,不論是當皇帝,還是組建家庭,都要同心協力。”

趁此機會,秦天借唐朝曆史,再給孩子們上了一課。

就像是自己老師當年用十根筷子難折斷做比喻一樣。

“先生,昭宗皇帝詔書中寫了什麽?”

對後代的子孫們,李淵早已心灰意冷,此刻癱坐在板凳上,隻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