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萬民請命

“王爺,您是皇親國戚,下官是為朝廷辦事的一方官員,下官見您,不論公私,這規矩都不能壞。下官也知道王爺您平易近人,但規矩就是規矩,得罪之處,還請王爺見諒則個!”

李恪剛剛一鬆手,馮定康還是趕忙堅持著,將一番拜見的禮儀給做完了。

馮定康執意如此,李恪看似無奈,實則心中對此人的印象,卻是很有幾分改觀。

馮定康這位登州刺史,雖然背地裏貪了不少銀子,是個名副其實的貪官汙吏,但李恪並不在意這一點。

李恪沒有魂穿之前,他自己的屁股都不幹淨,又哪能指責別人是貪官?

馮定康會辦事,守規矩,這就是一個政客最起碼的底線,在李恪看來,馮定康這種有能力的貪官,至少比朝堂上那些隻會誇誇其談,毫無政績的,所謂兩袖清風的清官要強太多了。

要拉起自己的一方勢力,李恪手底下最缺的就是這樣的人才。

“馮大人一路辛苦,這麽晚還來見本王,可是有要事啊?”李恪笑了笑,指了指下首的椅子,讓馮定康坐下說話。

兩人分賓主落座之後,馮定康這才恭敬的給李恪匯報起來:“殿下,您今晚設宴的事,下官已經吩咐下去了,您請的那些人,肯定一個不少,王爺您看還有別的問題嗎?”

“明天?這一晃,都過了子時了,時間過得是真快啊。本王這回設宴,沒什麽大事,都是些小節啦,馮大人你親自辦事,本王對你那是放心的很。”李恪正在檢查要上奏的折子上邊有沒有疏漏和錯字,一聽馮定康說話,他立刻不悅的瞥了下旁邊的霍青龍。

李恪本來是吩咐霍青龍幹這些,沒想到這家夥當了甩手掌櫃,居然讓堂堂登州刺史,去給李恪當跑腿的。

“王爺謬讚了,這些都是下官該做的。本來,王爺您要回京,下官身為地方長官,應該是我來設宴,給王爺您送行才對,現在卻讓王爺破費,下官著實慚愧的很,還請王爺恕罪啊!”馮定康麵上請罪,心中卻有幾分喜意。

他雖是太子一方的人,但太子一黨,在朝中盤根錯節,人多勢眾,馮定康這位封疆大吏,並不是核心人物,也從來沒有太受過大人物的待見。

李恪對他印象貌似不錯,這對馮定康來說,當然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兒。

李恪將手裏賑災的折子,仔細的又看了一遍,確定沒有問題之後,他才放心的將折子合上,丟去了一邊。

一抬頭,李恪便客氣笑道:“些許小事,區區一些宴席,能花幾個銀子?咱們誰來設宴都一樣,馮大人不必多想。再說,本王自來登州,馮大人和官府上下一心的,為本王忙裏忙外,本王招待犒勞一下諸位,那也是分內之事。馮大人這些日子的作為,絕對有資格吃這一頓,哈哈……”

“王爺虛懷若穀,如此度量,下官佩服!”

馮定康拱手之間,感動不已。

能讓一位請客吃飯的,這朝中的官員,又有幾人能有此殊榮啊?

吃了這頓飯,夠馮定康吹好幾輩的牛了。

沒讓馮定康繼續拍馬屁。

李恪微微一擺手,便打斷了馮定康的說辭:“原本本王看著天晚了,打算明日再跟你吩咐的,馮大人既然剛好來了,有些話,本王便直說了。”

一看李恪臉上笑容少了,馮定康當即會意,坐直了身子,一臉認真的,去聽李恪的吩咐。

“王爺您說,下官聽著呢。”

李恪非常滿意馮定康的態度,點了點頭,才正色問道:“本王不日就要離開登州,今日也被公事纏身,忙的焦頭爛額。未能與百姓一起同甘共苦,本王實在慚愧。我走以後,馮大人可要多費心了,要是登州再出事,即便本王出麵也保不了你,明白嗎?”

“明白!王爺您放心,下官一定謹記您的教誨!”

馮定康表態之後,便從袖子裏,摸了一部厚厚的折子出來,叫霍青龍呈給了李恪過目。

“馮大人,這是……”

李恪接過這本分量很足的折子,禁不住的微微皺眉。

“這是百姓對您的一點心意,還請王爺一定要收下!”馮定康一臉的感慨和敬佩。

李恪低頭,趕忙將手裏的東西翻開一看。

扉頁是蠅頭小楷寫的,專門讚頌李恪的一篇序言,再往後翻,就全是一個個字跡不同的簽名,厚厚一本折子,上麵全是百姓的簽名,怕是已經過了數萬之數。

萬民書!

不用多看,李恪也明白了,所謂百姓的心意是為何物。

“王爺您在登州為天地立心,為百姓請命,肩扛重任,力挽狂瀾,您的種種事跡,百姓全都看在眼裏,記在心上,得知王爺您要走,百姓們全都自發的,寫了這本萬民書,交由本官,呈與王爺,以感謝王爺您對登州的付出與功績。”馮定康略微解釋了一下萬民書的來意,這些話,倒是句句實言,沒有弄虛作假。

任由馮定康在一邊解釋,李恪卻壓根沒心情去聽馮定康說了什麽。

馮定康抬頭一瞧,才發現李恪的臉色不對,吳王殿下既沒有高興,也沒有生氣,而是一臉說不出的茫然和落寞。

萬民書這種東西,一般是百姓蒙受了巨大的冤屈,或者是官員做出了了不得的功績之後,才會出現。

萬民書代表的就是淘淘民意,哪個官員,要是能在任上收到萬民書,那絕對是光宗耀祖,能夠名垂青史的大事。

縱然翻遍曆史,除了弄虛作假的之外,這種事都是少之又少。

李恪能在登州收到這麽一冊厚厚的萬名書,傳出去,絕對能夠震動朝野,甚至讓皇帝龍顏大悅,換句話說,這冊萬民書,對李恪來說,絕對是比免死金牌還好使的護身符。

所求的東西已經到手,甚至比李恪預想的還要順利太多,但李恪卻一點都高興不起來。

什麽為民請命,什麽勞苦功高,都是假的!

逢場作戲,一番表演,獲得的卻是百姓真心實意的認可,此時,李恪的心情是複雜的,是愧疚的,一冊萬民書的分量太重了,李恪實在受之有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