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秦蘇的帝道決心

秦蘇踱步走至大殿正中央。

而那七位墨者,俱是站起身來了。

為首的相裏勤,向秦蘇拱手揖禮道:“在下相裏勤,乃墨家巨子,特此見過秦帝三世!”

說罷,他還向秦蘇鞠了一躬,不似先前在王綰麵前那般氣勢逼人,所有的鋒芒,皆已收斂。

“不必客氣!”秦蘇雙手虛扶,對那相裏勤說道,“先生可知,如今大秦病在何處,可有與寡人共主天下,共建強秦之心?”

“當然知曉,隻是……草民不知道,該講不該講。”相裏勤遲疑道。

“但說無妨。”秦蘇朝著相裏勤溫和一笑道,“我們不要怕說錯,如果說錯了,就一起討論,直到有妥善的方案為止。”

此話一出,一眾墨者微微動容。

他們看著秦蘇那儒雅隨和的臉龐,突然在他的身上,看到了大秦未來的希望。

“大秦之弊病,在於六國舊地貴族與秦朝新貴!”相裏勤語出驚人地說道,“子墨子還在世之時,為什麽選擇輔佐秦國,擔任秦墨,而趙國的王想要給予子墨子以封地,卻被他拒絕了,這是為什麽呢?”

此話一出,王綰與蒙毅都是微微動容。

特別是那王綰,緊緊地握住了自己的衣裙下擺,那雙蒼老的手上青筋條條凸顯。

墨家巨子此番言論,實乃擊中了要害!

他有預感,接下來,秦蘇與相裏勤之間的對話,恐怕將會狠狠打了先前大秦一眾高官的臉、改變接下來大秦的命運走向,甚至日後可以彪炳史冊!

而苦疾與相裏紅兒等六位墨者,皆是死死地盯著秦蘇。

他們嘴角微微向上一翹,仿佛勝券在握。

他們料定,秦蘇肯定答不上來,否則當初墨家就不會被逼著退出秦朝朝堂,甘願在一介鄉野之地,安心過上自己的小日子了!

“巨子所言甚是。這是因為,始皇收天下之兵,將各地貴族聚攏在鹹陽附近之後,雖然斷絕了他們在各地造反的可能,然而這隻是暫時的。

“六國舊部,根本受不了秦律的嚴苛,這就等於是讓一貫錦衣玉食的公子突然下放到地裏麵幹活,他們也會叫苦不迭、甚至奮起反抗的啊。甚至是當今大秦朝廷三公九卿等各級官吏,又有多少不是原先六國舊地之人呢?

“然而秦國,正是以嚴酷的法治聞名於世。秦律涉及了秦人生活的方方麵麵,不管是農業、工商業還是整個國家的體製,都做到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然而,其他六國,都不是如此,本質上,他們還是人治,並非法治!

“何為法治?法律至上,一視同仁。何為人治?區分尊貴卑賤之別,君子方法,可以免刑;黔首卻不能以仁義道德作為開脫。這就給貴族們鑽了空子,法律成了工具,不管犯了什麽法,最後隻憑借父母官的喜好來定罪。

“法治,可以興邦;人治,隻能走向滅亡。先周正是由於禮法有別於貴賤,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所以國家沒有威信,自然人人都是滿嘴仁義道德,而背地裏卻享受著周禮帶來的特權製度。百姓不知道法律是什麽,自然就會總以下犯上。可是儒者們卻說,這是人們不遵守仁義道德結果,豈不是可笑的嗎?

“至於分封製度,那更加等於是將權力分封在各個諸侯與士族的手裏,百姓卻更加無法享有權利,久而久之,自然無法阻止大國征討小國、盜蹠作亂而百姓流離失所。這便是先周滅亡之禍!

“至於我大秦,不管是孝公與商君變法,還是昭王與惠王,皆是因為依法治國而讓國內安定、百姓樸實、衙門廉政,人人都忠誠而守信義,與古代聖王所治理的社稷,沒有什麽差別。

“為什麽我大秦能夠做到這點?大概是沒有儒者高推聖人吧。莊子曰,聖人不死,大盜不止。若是像其他國家那樣,天子與士大夫共主天下,士大夫代天牧民,那麽隻能壯大士大夫,讓地方民強而國弱,最後大家就都不聽天子的了。這就是孔子為什麽失敗的地方吧!”

秦蘇一番論述,讓王綰與蒙毅瞠目結舌,徹底地呆愣在了原地。

萬萬沒想到,一向以仁義道德寬待百姓的公子扶蘇,居然說出了這般邏輯嚴謹的法家言論。

但他們又無法反駁,的確,大秦一統天下絕非偶然。

若是沒有當初,秦孝公與商君合力的變法,那麽大秦就沒有一百五十年的昌盛國力,又怎麽可能打敗其他六國,進而一統天下呢?

而一統天下之後,似乎大秦也不是原來的那個大秦了。

天下皆為大秦子民,可是,原先秦地百姓,早就習慣了遵守法律,上至官吏下至黎民百姓,不管是男女老少,全都口頌商君之法,人人行事都按照規章製度來,絕不逾矩,自然可以管理好社稷江山。

而始皇一統六國之後,卻遭遇到了許多困難,無法將原先秦國成功的經驗,推廣到全國各地。

隻因六國舊地,大家道德不一,在六國諸侯與士大夫數百年的苦心經營之下,早就習慣了原先的禮法製度,而突然進入到了秦國的法製社會,這就像是魚兒到了沙漠裏,難免會不適應,要麽被幹死,要麽想辦法遊回大海裏。

而那些六國的儒家學者們,一個個滿腹經綸,可讓他們管理天下,不還是照搬原先六國的製度嗎?

如此,秦製如何得以繼續推行下去?而六國承襲周禮,周禮卻引發了天下大亂,若是任由大秦繼續變質下去,那麽距離先周時期的天下大亂,恐怕也不遠了吧。

加之先前胡亥與趙高一事,早已說明,這隻是大秦官吏體製變質的冰山一角。而秦帝三世新政,雖然暢通無阻地施行了下去,可是這士族們在背後搞的什麽把戲,王綰等一眾六國舊地出身的文臣,自然無比清楚,卻對此無能為力。

而現在,墨家巨子切中要害,秦帝三世更是簡要論述了當前大秦的弊病所在,其思想之精妙,言語之縝密,可以比擬子墨子了。

越是如此,王綰就越是感到深深無力。

身為秦朝丞相,他深知秦朝能夠走到今天,自己也責無旁貸。

畢竟當年始皇帝庭議郡縣製還是分封製,而他自己也有力挺分封製、認為效法古禮乃是盛世之舉的“黑曆史”。

至於那些墨者,也震驚了。

他們萬萬沒想到,秦蘇居然答上來了,而且想得比他們還要周到。

相裏勤所要表達的,隻不過是看不慣如今秦朝的新貴與舊貴族們之間的紛爭罷了,這樣下去,秦朝遲早得完蛋。

而且這也與墨家主張相背。以子墨子拒絕趙王封賞的往事來說明,若是秦帝三世給不了他們想要的秦朝體製,那麽他們寧願回到山林裏,甘為黔首。

而胡亥在上任的數月裏,能夠說出“百姓納稅越多越良善,官吏殺人越多越忠誠”這等內儒外法的言論,就足以說明秦朝的問題所在了,恐怕早已積重難返。

而秦蘇不但將這點點出來了,還更進一步,結合秦國以往絕聖棄智、尚賢尚同的法製精神的曆史,來論述先周諸國失敗、秦國成功,同時昭示了自身的決心,此等作論技巧,實在是讓他們這些同樣精通於辯論的墨者,自歎不如。

“好!沒想到,三世陛下當有始皇之風!”

相裏勤重重地向秦蘇行了一禮,對他肅然起敬道:“從今往後,我墨家以三世陛下為墨家巨子,而我退居墨家首領,日後墨家聽命於三世陛下,絕無二心。但,臣也鬥膽有一個條件……”

“我知道你想說什麽,既然大家都知道對方的想法,那就不需要再遵守那些繁文縟節,而是明法規定吧!”秦蘇淡笑了一聲說道,“從今往後,我大秦實行【帝道】,法權至上!

“我大秦鼓勵百家爭鳴。墨家可以推舉固定名額的墨者人才,在博士宮裏任職,進行實業生產工具的創造活動。其他各家學派,也可在博士宮內暢所欲言。最後,大家以社會實踐結果論勝負。

“並且,大秦國庫要全力支持墨者的研究,而墨者也必須說明研究的方向、內容與用途等詳細方案,為我大秦國力的提升,獻出自己的力量!要是做出了成績,可以加官進爵,賞賜錢幣與田地財物等。

“同時,明日召集百官,於博士宮進行庭議,完善秦律,並且重新設置官吏的俸祿體係,能者可以留任升官,不能者則會被貶職革職,其餘墨者等諸子百家學者,也可以參與管理體係,分別管理不同的部門。

“全國官吏必須接受三年一調任、五年一調地,並且由鹹陽庭議統一任命,精簡從政,依法治國,重整我大秦遺風,任何人都不得違抗大秦法律!”

此番政令一出,頓時讓王綰又被嚇了一跳!

他今天,著實被秦蘇驚嚇得一次又接一次。

看來,秦蘇維新變革的決心,與當初的孝公、惠文王、昭襄王等,一樣堅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