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人皇耶律倍

後唐長興二年正月初五,登州以北近海海麵。

三艘尖底樓船在海麵上漂浮著,中間一艘較大的樓船上,契丹人皇王耶律倍麵色凝重,盯著前方的汪~洋目不轉睛。

“突欲,登州方麵還沒有消息嗎?”

突欲是耶律倍地契丹名字,此時耶律倍回頭看去,隻見一名僧侶走了過來,便笑著說道:“圓鏡大師等不及了?”

耶律倍通音律、博聞強記、崇尚佛教,對於佛法甚是精通。這圓鏡大師便是耶律倍身邊地近臣,平日裏常與耶律倍探討佛學通宵達旦,深受耶律倍的信賴,算是耶律倍地智囊。

“阿彌陀佛!”

圓鏡大師頌了一句佛號,說道:“登州這邊地刺史據說是唐皇地義子李從燕,此人尚武略、性仁德,是個人物。隻不過此番他為何始終不見咱們,按理說李從燕即便不願接納突欲,也應有所回應才是,為何總是讓部下接待東古?”

圓鏡大師口中所說的東古便是耶律東古,此人是耶律倍手下的心腹將領,為人有勇有謀,此番逃出契丹所帶的四百部曲,便是此人麾下的精銳兵馬。

耶律倍搖了搖頭,說道:“也許是茲事體大,李從燕需要時間權衡利弊。我看咱們還是再等一等,如果明日還沒有消息傳回來,咱們便轉投他處!”

正說話間,一艘小船出現在海麵上,正朝著三艘樓船駛來,耶律倍望著船上豎起的紅色旗幟,當即大笑起來:“哈哈!看來東古見到李刺史了。”

“阿彌陀佛!”

圓鏡大師說道:“突欲要早做準備了,登岸之後,也好會一會登州的李刺史。”

“哈哈,這是自然!”

一個時辰之後,登州城以北三十裏碼頭。

李從燕率部日夜兼程趕回了登州城,顧不上休息便找來李任、李魏詢問了具體情況,恰巧當日便見到了前來遞交國書和文牒的耶律東古。

李從燕與耶律東古見了一麵,好言安撫了一番,而後便答應耶律倍的登岸請求。

此時李從燕站在碼頭上,身後是吳從漢、李任、李魏三人,碼頭上刺史府的各部參軍也都身穿官服到齊,準備迎接耶律倍。

按照李從燕的安排,校尉王祖河率部在碼頭警戒,將閑雜人等全部驅散。此時一千幾百名新軍將士頂盔摜甲在碼頭上集結,這是李從燕為耶律倍準備的閱兵式,算是給耶律倍的一點“見麵禮”。

很快,三艘樓船出現在李從燕等人的視野之中,這還是李從燕第一次直觀的看到這個時代的海船。

隻見三艘樓船的船體較寬,甲板上是三層高樓,船首是用於撞擊敵船的羊首錘,在船體兩側則是數個用來近距離拍打敵船的拍杆。而那三艘樓船的前甲板上,還隱約能夠看到弩炮或是投石機的影子。

李從燕觀察了一會兒,暗道:“此時的戰船遠距離用弩炮、投石機,近距離用拍杆、弓弩,雖然與後世的戰艦無法相比,但是在這個時代已經算是最強大的戰艦了。”

此時李從燕的心中也產生了打造一支海軍艦隊的想法,不過隨後又重重歎息一聲:“唉!以一州之力不可能實現的,還是等等再說吧。”

就在李從燕東想西想的時候,三艘樓船緩緩靠岸了,李從燕帶著李任、李魏、吳從漢上前相迎。

當耶律倍帶著圓鏡大師、耶律東古走下樓船的時候,李從燕開始仔細打量三人。

耶律倍身穿一件淺色的大唐圓領袍,看上去氣度非凡如同文雅儒士一般,就連發式也是如同漢人一般蓄發,如果沒人介紹的話,根本看不出耶律倍是一個契丹人。

而圓鏡大師則是身材消瘦、麵容慈祥,一看就是高僧模樣。至於耶律東古則是見過李從燕的,此時沒有戴帽子,則是典型的契丹人樣貌,光禿禿的頭頂上,隻有兩側留有一撮頭發,身上穿的也是契丹人的裹皮鐵甲。

李從燕也帶著眾人上前相迎,隨後耶律東古向雙方互相介紹了一番,李從燕大笑著叉手行禮,說道:“登州刺史李從燕,見過契丹東丹國人皇王!人皇王一路舟船顛簸,辛苦了!”

耶律倍則施以契丹禮節,說道:“此番我等因故逃難至此,幸得李刺史不棄收留,耶律倍感激不盡!”

李從燕自然是寒暄客氣了一陣,而後便引領耶律倍檢閱了王祖河所部將士。

耶律倍三人隨著李從燕走過大軍方陣,隻見一千幾百名將士精神抖擻、士氣如虹,組成的方陣整齊劃一,無論從哪個方向看去,每一隊都是一條筆直的線,讓耶律倍三人驚歎不已。

特別是耶律東古,更是雙眼放光,心中暗道:“都說唐兵暗弱,早已不複當年雄風,卻不想在登州這裏還能見到如此精悍的兵馬,看來唐人即便衰弱了幾分,但底蘊仍在,依舊不可小覷!”

而耶律倍則是心中暗喜:“如果唐兵大多如此,那我便可以高枕無憂了!”

同時,耶律倍心中也有了結交李從燕的想法,畢竟手中有這樣一支強軍,身份還是皇子加地方刺史,這樣的人放到哪裏都是一方豪傑,結交這樣的英才百利而無一害!

閱兵結束之後,李從燕便和耶律倍等一眾來到碼頭一側,這裏已經搭建起一個偌大的營帳,裏麵是李從燕設下的宴席。按照李從燕的命令,刺史府各部參軍、新軍校尉以上將領全部出席,在此為耶律倍接風洗塵。

席間,李從燕憑借自己後世一千多年的知識儲備,與耶律倍大聊特聊,二人從治國治軍之術聊到技術百工之能,從佛教文化聊到曆史野聞,不管耶律倍探討哪一方麵的話題,李從燕都能輕鬆應對,而且對每個方麵都頗有見解,讓耶律倍大為驚歎,沒想到李從燕竟然如此博學,當場將李從燕引為知己。

其實耶律倍哪裏知道,李從燕見慣了後世的信息大爆炸,涉獵的知識麵自然要比這個時代廣袤得多,而且李從燕在後世怎麽也算一個大學生,隨便哪方麵都能說出一些觀點來,沒有什麽奇怪的。

圓鏡大師和耶律東古心中更是震驚,在二人看來人皇王耶律倍可是整個契丹最為博學之人,就算放眼全天下也是人中翹楚,在學識方麵少有敵手。可是今日耶律倍卻遇到了比自己更為博學之人,李從燕拋出的一些話題,就連耶律倍也聞所未聞,而且還無法辯駁。

例如,李從燕與耶律倍在談論孔子以仁德行天下的時候,李從燕就認為孔子之所以能夠遊曆各國不光靠仁德,更是靠武力,徹底顛覆了眾人對於孔子的印象。

“孔子本是山東人,身高九尺六寸,強悍有力,這樣的體型就是山東壯漢,絕不會是文弱之人。而且孔子精通六藝,會駕車、會騎馬、精通弓箭之道,而且常年劍不離手,對於劍術也頗為拿手。而且孔子身邊又有七十二門徒、數千弟子,如此孔子豈是光有仁德的文弱之人?依我之見,孔子善仁德,可還有讓別人心甘情願坐下來,聽他講仁德的武力!”

這樣一番言論,當場顛覆了耶律倍和所有人的世界觀,可是仔細一琢磨,還無法反駁,因為李從燕所言句句屬實,又處處合理。

而後眾人又比較文才,在耶律倍的提一下,李從燕當場作詞一首。

“北國風光,千裏冰封,萬裏雪飄。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光武魏王,稍遜**。一代天驕,頡利可汗,隻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李從燕將後世偉人的沁園春雪背誦了出來,將唐宗宋祖替換成了光武魏王,也就是劉秀和曹操,將成吉思汗替換成了突厥的頡利可汗。

這首詞背誦完畢之後,整個酒宴鴉雀無聲,隨後猛地一聲叫好,所有人都紛紛鼓掌,耶律倍更是興奮的借來紙筆記錄下來,在征求李從燕的同意後,將這首詞貼身收藏了起來。

而後眾人紛紛向李從燕敬酒,耶律倍與李從燕更是相談甚歡。

酒過三巡之後,耶律倍猶豫了一下,便說道:“今日聽李刺史一番話,耶律倍隻覺得如同撥雲見日,心中甚喜。如李刺史不嫌棄,耶律倍想與李刺史多多來往,日後也好有個照應。”

李從燕笑著說道:“這是自然!今後人皇王在大唐境內有了難處,我自當接近而為。”

“日後李刺史有用得著我耶律倍的地方,大可派人來說,耶律倍也一定赴湯蹈火,絕無怨言!”

二人說完之後相視一笑,一場政治交易便在談笑間約定,宴席的氣氛達到最高點,眾人紛紛互相敬酒,好不熱鬧。

而後,李從燕趁機詢問了一下契丹方麵的情況,對此耶律倍也是知無不言。

“如今契丹國主耶律德光乃是太祖次子,是我的弟弟,由我母親述律平扶上了皇位,這也是導致此番我被迫出走的根源。”

說到這裏,耶律倍歎息一聲,將心中的不滿和委屈壓製住,繼續說著契丹的情況,李從燕也是認真聽著,畢竟自己將來必將與契丹碰麵,此時正是了解這個敵手的好機會。

“耶律德光挑選各部精銳定名為皮室軍,皮室的意思是金剛,意為這支兵馬堅如金鐵。開始皮室軍始置左、右皮室詳穩,或稱南、北皮室詳穩,詳穩就是將軍,分領左、右二軍。後又增設黃皮室詳穩、敵烈皮室詳穩等職,掌管由室韋、敵烈諸部組成的皮室軍。皮室軍內,往往又以鷙鳥猛禽名稱為號,分稱鷹軍、龍軍、鳳軍、虎軍、熊軍、鐵鴿子軍、鶻軍等,共三萬騎。輪番入直宮帳,並分駐契丹都城及邊陲要地,成為戍守作戰的勁旅。”

李從燕牢牢記住這些,契丹人的皮室軍在曆史上也是赫赫有名,在這個時代算是最強的勁旅。不過李從燕對皮室軍並沒有多少畏懼,心中反而有一絲期待:“等到我與契丹人對壘之時,是我手中以科技和後世經驗打造的強軍厲害,還是契丹人的皮室軍厲害?”

當日深夜,眾人宴散而去,李從燕將耶律倍和圓鏡大師、耶律東古安頓在刺史府內,命人將船上的四百契丹士兵安頓在登州城以西,命其就地安營紮寨。

次日,李從燕派出快馬飛奔洛陽城,向朝廷稟報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