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琉璃工坊

兩日後,李從燕一行人馬來到登州城東。

此時城東的破敗土地廟已經被夷為平地,取得代之的是一大片整齊劃一地建築,一圈高高地圍牆環繞四周。這裏便是剛剛建好的琉璃工坊。

李任和李偲升早已經等候在琉璃工坊大門口,二人拜見完畢,便簇擁著李從燕策馬進入工坊。隻見大門已經被一隊新軍將士牢牢把守住,眾將士見到李從燕肅穆而立,整齊施禮。

“令尊高義,能讓李主事前來相助,我心甚慰!”

李偲升連稱不敢當,叉手說道:“此事對我李家也頗有裨益,再者能夠為李刺史效力,也是我李家地榮幸。”

“哈哈!”李從燕大笑幾聲,策馬前行。

在李任和李偲升地引領下,李從燕先後查看了琉璃工坊地原料間、篩選間、清理間、燒製琉璃的高爐等等,各道工序以及設備都是按照李從燕的要求修建的,此時民間本就有燒製琉璃的工匠,雖然人數不多,但是技術上並沒有什麽難度。

此時經過大唐三百年的發展與沉澱,不管是建築技術還是手工業技術,在華夏都有了長足的發展,更何況燒製琉璃的技術早在春秋時期就已經存在了,現在李從燕隻不過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優化改進了一下,自然不存在什麽技術瓶頸。

其實燒製琉璃關鍵得具備三個條件:

一個是得有合適的耐火材料,最好是達到煉鋼級別的耐火磚,現在登州城內的兵仗所內就有相關人才,所以這個條件已經具備了。

第二個條件,就是得用純度很高的石英砂作為燒製琉璃的主要原料,這個條件在此時的登州難度有些高,就隻能對一般石英砂進行精選,粉粹和煆燒。

第三個條件,就是在煆燒的過程中加入氧化鉛,華夏古代的琉璃產業基本隻產琉璃,原因就是沒掌握到氧化鉛的作用。氧化鉛在此時還叫鉛黃,並不是稀罕物,很容易就能買到。

此外除了原料齊備,在生產時還得不斷對溶液加以攪拌,所以琉璃爐窯也需要全新的設計。李偲升按照李從燕的設計,已經組織人手新建了六座琉璃爐窖,完全可以保證琉璃的產量和質量。

在巡視一番之後,李從燕對琉璃工坊的建設很是滿意,便向李偲升詢問道:“工坊已經修建完畢,燒製琉璃的技術我也給了你們李家,現在萬事俱備,工坊何時可以開工,可有什麽困難?”

李偲升對眼前這個年輕的皇子刺史非常恭敬,不光是因為李從燕給了自己進入琉璃工坊施展才華的機會,更因為李從燕的殺伐果斷與魄力,是一位現如今難得的豪傑,所以李偲升打心裏佩服。

“啟稟李刺史,眼下工坊內已經招募了三百餘名工匠,按照刺史府的要求,已經全部核查完畢登記造冊,連同家眷一同居住在工坊內,三年工期結束之前,所有人不得外出。”

“目前工坊的運行情況沒有什麽問題,琉璃籽料也儲備充足,隻是工匠們對於琉璃的燒製細節還有些疑惑……”

說到這裏,李偲升便示意身後的一名工匠,隻見那名工匠叉手說道:“小的見過李刺史。小的負責燒製中原料添加的監察,李主事提到的疑惑,就由小的來說吧。”

李從燕走到一處長廊內,示意眾人席地而坐,笑著對那工匠說道:“好,你說說看。”

其實那名工匠提到的疑惑便是煆燒石英砂時,如何添加配料的問題。

李從燕組織了下語言,便開始了講解:“琉璃主要原料是石英砂,諸位都知道石英砂在煆燒過程中加入純堿、石灰石和長石,其中隻有純堿最難搞。諸位的難點也在這裏,一般的問題便是純堿的純度不夠、數量不足。”

“在登州周邊,能夠大量供應燒製琉璃的天然堿主要來自堿湖和固體堿礦。特別是堿湖,工坊可以安排人手熬製湖水獲得純堿,具體辦法可以這麽辦……”

“……接下來就是煆燒了!將石英砂、純堿、石灰石、長石等塊狀原料全部細細粉碎,使潮濕的原料變得幹燥。隨後為了保證琉璃質量,咱們還需要專門找來磁石,對原料進行除鐵處理……”

“……此外,在燒製階段也有一個大問題,那就是火力的溫度需要達到煉製精鋼的級別。所以,煆燒琉璃的燃料也要使用煉鋼時使用的焦炭……”

早在大唐開元年間,便已經有了使用石油的記載,此時民間對於焦炭也並不陌生,甚至在登州城內還有售賣焦炭的作坊,所以焦炭的獲得並不困難。

“待到溶液流出,便要接入專門的鐵質模具之中,等到冷卻定型之後,便是各種形狀的琉璃了!”

李偲升聽完馬上說道:“李刺史放心,我明日便派人聯絡城內的焦炭商,並著手安排人在工坊內燒製焦炭備用。”

“很好。”

眾人聊完技術之後,李從燕問道:“琉璃工坊有各式高爐六座,你們是否估算過每月的產量和收益?”

李任笑著說道:“這方麵李主事是行家,還是李主事說說吧。”

李偲升自不推辭,說道:“啟稟李刺史,我打算先用二十天到一個月的時間將囤積的原料篩選一番,而後開始全力生產。六座高爐全力生產的話,每月可產各式琉璃瓶、琉璃杯、琉璃飾品不下三千件!”

“至於收益的話……”

李偲升思索了一下,說道:“目前琉璃隻能銷往各地州城,或者賣往洛陽、長安等地,別的地方雖然也能賣出一些,可都是零零散散,賣不上價的。這段時間我已經聯絡了十七家商隊、世家,工坊出產後可以由他們分銷各地,預計每月可有十萬貫以上的收益!當然,這些預估收益都是減去成本的純收益。”

“每月十萬貫!”

李從燕心中暢快,琉璃工坊和海鹽工坊一切順利的話,刺史府每月分成便可以有十幾萬貫,完全可以支撐新軍目前的開支,還可以支撐自己下一步將要籌建的煉鋼廠的所有開銷!

“很好!”

李從燕終於知道手中有錢糧是什麽感覺了,至少在不久的將來,自己不用再為錢糧發愁,當然是在沒有重大戰事、災難的情況下。

李從燕又勉勵了李任、李偲升一番,便起身準備返回登州城。

臨行前,李從燕給李任一個眼神,李任心領神會的策馬落後幾步,帶著一眾隨性人員拉開了與李從燕的距離,隻留下李從燕和李偲升二人策馬在前。

李從燕先是與李偲升笑談了幾句,而後話鋒一轉,問道:“我聽聞令尊似乎對參與琉璃工坊的事情有些擔憂,不知是真是假?”

李偲升頓時一愣,急忙說道:“李刺史不要誤會,阿爺隻是有些……,有些謹慎。”

“謹慎?”

李從燕笑了笑,說道:“隻是謹慎些也還好。對了,我還聽說你的長兄也在經商?”

“正是。”

“那他對琉璃工坊是何態度?”

李偲升不知道李從燕為何這麽問,猶豫了一下,便說道:“家兄開始是反對李家介入琉璃工坊的。”

“那現在呢?”

李偲升欲言又止,最後還是搖頭歎息。

李從燕頓了頓,說道:“經過這些日子的接觸,我認為你和李偲燁都是人才,你們一商一武,都是我刺史府急需的人才,我愛才,也惜才,所以我今日給你一個建議:萬事以大局為重!”

“何為大局?對內保全家族,對外跟隨我穩定一方,這便是大局!”

說完,李從燕揮了揮手,便帶著大隊人馬返回了登州城。

李任策馬來到李偲升的身旁,看著遠去的大隊人馬,又看了看有些呆滯的李偲升,說道:“我家主上乃是一州刺史,對於你們李家的情況自然能夠知曉一二,所以有些事情,李主事還是要有所掂量的。”

李偲升猛然瞪向李任,質問道:“李刺史這是何意?難道李刺史要對我李家動手不成!”

“哈哈!”

李偲升微微皺眉,說道:“李刺史到底是什麽意思,不妨直說!”

李任大笑過後,說道:“聽聞你們幾兄弟之間素來不和,令尊又偏袒你的兩個兄長,我家主上擔心日後你們李家會因為琉璃工坊而起爭鬥……,而且你的兩個兄長似乎與登州三大世家走的有些太近了!難道李主事不知道,那三大世家所行之事與刺史府的政策相悖嗎?所以我家主上對你們李家有些不放心,這也是在所難免的事。”

李任提到的那三大世家便是登州城李家、文登縣崔家、牟平縣薛家,這三個世家始終與李從燕始終保持距離,充滿了警惕,而且據說還與安重誨、李從珂藕斷絲連,所以李從燕對這幾個世家沒有什麽好感也在情理之中。

李偲升自然知道李任說的是哪幾家,此時若有所思的想著什麽,許久之後才說道:“請李參軍回稟李刺史,就說我知道該怎麽做了!”

話分兩頭,李從燕回到登州刺史府之後,司倉參軍、兼任司戶參軍朱明以及司田參軍王祖河急匆匆趕來,二人帶來了一個不算太好的消息:蓬萊、黃縣、文登、牟平四縣的一些官吏齊聚登州城,要集體向李從燕進言!

李從燕聽完不由一愣:這是要造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