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大秦的隱患

“此酒名為青梅,有果酒之香甜,烈酒之濃醇。”

“你覺得這一壇酒,定價多少合適?”

江辰把玩著手中的碗,臉上帶著淡淡的笑容。

秦始皇在曆史上做過很多偉大的事情,但是其中最為後人稱道的,便是昔日大秦掃滅六國的百萬雄師在整個秦末亂世乃至於楚漢戰爭中,從來都沒有出現過。

一直到漢朝建立,劉邦登基之後,才對著當時已經攻滅百越,自立南越王的前秦將趙佗發了國書,將嶺南等地正式劃入華夏國土。

這件事上,趙佗跟劉邦達成了一致。

天下皇朝是誰的不重要,但是炎黃子孫的領地,絕不可讓異族奪去。

雖然南越隻是名義上接受漢朝統治,但雙方一直都不愉快,尤其是漢武帝時期,北邊跟匈奴打的幾乎要拿出戶口本看看誰先死完,西邊的夜郎、南方的兩越也都不安分。

這就是很多人說,秦朝必亡的原因。

秦始皇不死,六國餘孽不敢隨意造次,因為他們的實力遠遠不夠與秦國分庭抗禮。

但秦始皇多活幾年,也不會對他後來做出的一係列決定產生改變。

該抵禦匈奴還是要抵禦匈奴,該剿滅百越還是要剿滅百越。

而這兩件事,幾乎將諾大的一個大秦帝國掣肘的寸步難行。

曾經掃滅六國的大秦雄師,難道真的拿那些幾千人、幾萬人的叛軍沒有辦法嗎?

若真是如此,章邯不過是聚集給秦始皇修建陵墓的囚徒便可擊敗大批叛軍是不是太玄幻了?

要知道,章邯雖然可以稱得上是秦國最後的猛將,但是在叛軍打到鹹陽城下之前,章邯都是少府,主要職責是為皇室管理私財和生活事務。

但是在危急關頭,章邯卻被命令領兵對抗叛軍,然後迅速擊潰了煌如天日的張楚政權,連帶跟在大澤鄉起義之後的六國貴族組建的政權都被壓製了下去。

這隻能說明一件事。

章邯的軍事才能不是不為人所知,隻是在軍功爵製度下,催生了無數大秦戰將,所以章邯的軍事才能就顯得可有可無了,還不如讓他去別的職位上發光發熱。

那麽,這些讓秦始皇覺得章邯的軍事才能可有可無的戰將們,都在什麽地方呢?

要麽在北邊抗匈奴,要麽在南邊伐百越!

曆史的走向就是如此。

隻要秦始皇不打算改變著兩個方針,那麽秦國的滅亡本身就是注定的事情,隻不過秦始皇能多活幾年,六國餘孽就得再多藏幾年。

再一個原因就是律法的問題。

秦國的律法嚴苛到了什麽地步?

那是你在街上隨手扔個垃圾,都得被當場按住把鼻子割了的程度!

這種嚴苛的律法對於老秦人來說無所謂,因為他們早就習慣了。

但是這種律法對於其他六國的百姓來說,顯然就不是那麽容易接受的了。

或許,秦始皇正是看出了這一點,才對扶蘇這個兒子的態度顯得極為矛盾。

他之後,需要一位或幾位仁慈的君王,來改革他留下的法律,降低到一種既不會誕生惡人又可以讓天下人都接受的法律體係出來,讓六國百姓逐漸歸心,徹底成為秦人。

要做到這一點,扶蘇首先就得跟儒家斷了關係。

畢竟儒家講究‘天地君親師’這五個字。

秦始皇一個人就占了兩個,到時候扶蘇的改製要是不如儒家的意,或者儒家拿不到好處,那他們隨時都可以搬出秦始皇來左右扶蘇的政令。

當然,提到儒家,就不得不提到那句經典的話了。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這句話很多李吹都覺得是李世民說的,李世民確實經常說這句話。

但實際上這句話出自《荀子·哀公》裏麵,描述孔子與魯哀公的一段對話,裏麵就提到了這個觀點。

而在《荀子·王製篇》裏麵,荀子更是又著重強調了這一觀點,直接寫出:“庶人安政,然後君子安位。傳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荀子是李斯、韓非子的老師,他說過的話,寫過的文章,嬴政當然不可能沒看過。

但大秦的國情就是如此,本身就是極端情況下誕生出來的怪物。

整個帝國如同一台儀器,文武百官、黎民百姓都是這台儀器中的齒輪。

為了完成平定天下的使命,整個大秦都在用一種超負荷的狀態運轉,這也導致六國在,秦國按著六國在地上打,而秦始皇死後,一群失敗者點燃的火焰卻將這台機器燒成了廢墟。

本來這個時代的糧食產量就不高,在這種超負荷運轉的情況下,百姓的生活也很艱難,然後秦始皇又要做到‘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統一幣製、修建長城……’等等偉業。

平心而論,秦始皇的出發點是好的,樣樣都是利在當下、功在千秋之舉。

可他忽略了這些政策同樣亦是罪在當時!

可是秦法曆來嚴苛,若是到了時候不能達到朝廷的要求,那懲罰起來也是毫不手軟。

於是乎,官府殘暴這一印象就刻在了天下百姓心中。

這些行為都太不得民心了,再加上恣意妄為的趙高和胡亥,唯一能製衡他們的李斯也被趙高給找了個借口宰了,胡亥幾乎都算不上秦二世,他就是個行走的打樁機,被趙高糊弄的腦子裏麵除了女人就沒別的東西了。

所以,原本秦始皇在位的時候,天下百姓最多是不滿,但大家也都清楚這麽做對所有人都有好處,便將這份不滿積壓了下來,不情不願的去修建各種後世聞名天下的奇觀。

而趙高跟胡亥,就如同往這鍋熱油中澆了一瓢涼水,瞬間就炸了鍋。

當然,就算趙高是賢臣,胡亥是明軍,六國餘孽也有辦法把積壓的矛盾點燃就是了。

這就是六國餘孽生長的土壤,因為民心不在,他們才有機會聚攏叛軍,朝著秦國發動攻擊。

具體的可以參考一下後來的漢朝,西漢初期大部分政策、律法都是複製秦朝的,誒,可人家就是有四百多年國運。

雖然人家漢朝嘴裏不承認,畢竟他們怎麽能學暴秦呢?

那豈不是說劉邦是個叛賊,奸佞,得位不正?

可事實就是如此,後世也總有人調侃,劉邦才是嬴政最根正苗紅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