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1

五月中旬,一個周五的下午,一隊考古學家出現在聖·柯樂曼教堂廢墟前的一個小停車場上。他們沒有沿廢墟前那條小道的方向爬坡,而是先向左行,穿越幾百米灰岩喀斯特山路,然後才開始攀登斯裏亞布卡倫山。雖然這不是登頂的捷徑,卻是最省勁的,因為這條路上沒有懸崖峭壁,也不需要和堅硬無比的**岩石鬥智鬥勇,最大的體力活兒就是翻越兩堵矮牆。

這一行共有五人,兩名教授,三位學生。他們的輜重很多,有帳篷、炊具、罐裝補給和脫水食物。而勘探、挖掘時所用的工具仍然放在戈爾韋的大本營中,到周一開始幹重活時才會運上來。但像測量儀器、橛子、卷尺他們已是隨身攜帶。在此之前其實領隊已經多次造訪這個巨大的墓塚,對它進行測量,分析其構造,將它和同年代其他古跡相比。今天他們的任務是做最後一次測量,對挖掘點進行精確的規劃。

坡越來越陡,資深的小隊領導愛麗絲·凱麗教授停下來喘了口氣。學生們此時已經趕在了前頭,做些邊邊角角的活兒,個個都熱情高漲,但教授也不知道他們能堅持多久。在這個龐大石塚裏有數千噸石塊,四分之一都要小心翼翼地搬走,隻有這樣,他們才能對墓塚一探究竟—如果裏麵有什麽玄機的話。根據她所了解的該地域的掌故以及墓齡,愛麗絲估摸石頭下是個墓室,而且規模不小。一想到這兒,她就像打了雞血一樣,瞬間精神抖擻,元氣滿滿,又開始了攀爬。

從教堂廢墟到石墓需要將近一小時,其中爬山的時間占了一半。雖然長長的山脊被草澤覆蓋,但幾乎是水平的,可下山的路卻崎嶇無比。土層貧瘠,岩石**,上麵雜草叢生,底下溝坎小洞遍布。要是把踝關節扭到,或是斷掉了,雖說不是災難,可也夠攀登的人喝一壺的了。幾位不知天高地厚的學生,在被提醒數次後,也放慢了腳步,所以石塚出現在大家視野內時,整個團隊也已經走在了一起。

“這裏有個人。”愛麗絲·凱麗驚訝道。

她的同事,大衛·康奈利是個觀鳥愛好者。他拿起一直掛在脖子上的望遠鏡,向遠處望去。

“好奇怪啊,”他說,“是個小孩,一個小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