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個不同點是朱元璋的“謹慎”。他最突出的軍事個性是“持重”。

朱元璋一生做事,信奉穩紮穩打,積小勝為大勝。朱元璋的一切活動特別是重大的軍事和政治行動都是經過精心籌劃,三思而行的。他很少衝動冒險,也不追求僥幸。起兵之初,其他豪傑信奉流寇主義,喜歡流動作戰,經常是攻下一城,飽掠一番即揚長而去,征殺數年也沒有一塊屬於自己的根據地。而朱元璋與眾不同,攻下一地後就張官設吏,進行根據地建設,鞏固一塊後,再徐徐向四周擴展。所以,在群雄之中,他露頭角最晚,勢力發展卻最為迅速。

朱元璋為人耐性極佳,老儒朱升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九字方針,史稱給朱元璋帶來了勝利,殊不知這也是朱元璋本身的一貫思想,隻不過朱升之策恰與朱元璋同心而得其認可罷了。朱元璋從來不務虛名,不求近利。朱元璋自己說過:“吾平日為事,隻要務實,不尚浮偽……不事虛誕。”(《明太祖實錄》)郭子興死後,他被韓林兒政權僅任命為郭子興部的三把手,他也不急於正名,而安於實際上的一把手、名義上的三把手這個地位。他早就有能力從韓林兒政權脫身,卻依然委身韓林兒政權之下,直到確有把握才脫離。他說:“建大事者,必勤遠略,不急近功,故泰山之高,非簣土可成,江湖之廣,由勺水所積,天下之大,豈一日可定也?自古帝王之興,皆上察天運,下順民心,從容待成,曷嚐急遽?”早就有人勸他稱帝,他遲遲不同意。

朱元璋是反元力量中稱王稱帝最晚的一個,但也是唯一笑到了最後的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