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在你們身上

人類社會的進步,有如運動場上的接力賽。老年人跑第一棒,中年人跑第二棒,青年人跑第三棒。各有各的長度,各有各的任務,互相協調,共同努力,以期獲得最後勝利。這裏麵並沒有高低之分,而隻有前後之別。老年人不必“倚老賣老”,青年人也不必“倚少賣少”。老年人當然先走,青年人也會變老。如此循環往複,流轉不息。這是宇宙和人世間的永恒規律,誰也改變不了一絲一毫。所謂社會的進步,就寓於其中。

中國古話說:“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換舊人。”像我這樣年屆耄耋的老朽,當然已是“舊人”。我們可以說是已經交了棒,看你們年輕人奮勇向前了。但是我們雖無棒在手,也絕不會停下不走,“坐以待斃”;我們仍然要焚膏繼晷,獻上自己的餘力,跟中青年人同心協力,把我們國家的事情辦好。

我說的這一番道理,幾近老生常談,然而卻是真理。人世間的真理都是明白易懂的。可是,芸芸眾生,花花世界,渾渾噩噩者居多,而明明白白者實少。你們青年人感覺銳敏,英氣蓬勃,首先應該認識這個真理。要想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也必須從這裏開始。換句話說就是,要認清自己在人類社會進化的漫漫的長河中的地位。人類的前途要由你們來決定,祖國的前途要由你們來創造。這就是你們青年人的責任。千萬不要把人生觀和價值觀當做一個哲學命題來討論,徒托空談,無補實際。一切人生觀和價值觀,離開了這個責任感,都是空談。

那麽,我作為一個老人,要對你們說些什麽座右銘呢?你們想要從我這裏學些什麽經驗呢?我沒有多少哲理,我也討厭說些空話、廢話、假話、大話。我一無靈丹妙藥,二無錦囊妙計。我隻有一點明白易懂簡單樸素、幾近老生常談、又確實是真理的道理。我引一首宋代大儒朱子的詩:

少年易老學難成,

一寸光陰不可輕。

未覺池塘春草夢,

階前梧葉已秋聲。

明白易懂,用不著解釋。這首詩的關鍵有二:一是要學習,二是要惜寸陰。朱子心目中的“學”,同我們的當然不會完全一樣。這個道理也用不著多加解釋,隻要心裏明白就行。至於愛惜光陰,更是易懂。然而真正能實行者,卻不多見。

這就是一個耄耋老人對你們的肺腑之言。

青年們,好自為之。世界是你們的。

三思而行

“三思而行”,是我們現在常說的一句話。主要勸人做事不要魯莽,要仔細考慮,然後行動,則成功的可能性會大一些,碰壁的可能性會小一些。

要數典而不忘祖,也並不難。這個典故就出在《論語·公冶長第五》:“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這說明,孔老夫子是持反對意見的。吾家老祖宗文子(季孫行父)的三思而後行的舉動,二千六七百年以來,曆代都得到了幾乎全天下人的讚揚,包括許多大學者在內。查一查《十三經注疏》,就能一目了然。《論語正義》說:“三思者,言思之多,能審慎也。”許多書上還表揚了季文子,說他是“忠而有賢行者”。甚至有人認為三思還不夠。《三國誌·吳誌·諸葛恪傳注》中說:有人勸恪“每事必十思”。可是我們的孔聖人卻冒天下之大不韙,批評了季文子三思過多,隻思二次(再)就夠了。

這怎麽解釋呢?究竟誰是誰非呢?

我們必須先弄明白,什麽叫“三思”。總起來說,對此有兩個解釋,一個是“言思之多”,這在上麵已經引過。一個是“君子之謀也,始衷(中)終皆舉之而後入焉”。這話雖為文子自己所說,然而孔子以及上萬上億的眾人卻不這樣理解。他們理解,一直到今天,仍然是“多思”。

多思有什麽壞處呢?又有什麽好處呢?根據我個人幾十年來的體會,除了下圍棋、象棋等等以外,多思有時候能使人昏昏,容易誤事。平常罵人說是“不肖子孫”,意思是與先人的行動不一樣的人。我是季文子的最“肖”子孫。我平常做事不但三思,而且超過三思,是否達到了人們要求諸葛恪做的“十思”,沒作統計,不敢亂說。反正是思過來,思過去,越思越糊塗,終而至頭昏昏然,而仍不見行動,不敢行動。我這樣一個過於細心的人,有時會誤大事的。我覺得,碰到一件事,絕不能不思而行,魯莽行動。記得當年在德國時,法西斯統治正如火如荼,一些盲目崇拜希特勒的人,常常使用一個詞兒Darauf-galngertum,意思是“說幹就幹,不必思考”。這是法西斯的做法,我們必須堅決揚棄。遇事必須深思熟慮,先考慮可行性,考慮的方麵越廣越好。然後再考慮不可行性,也是考慮的方麵越廣越好。正反兩麵仔細考慮完以後,就必須加以比較,作出決定,立即行動。如果你考慮正麵,又考慮反麵之後,再回頭來考慮正麵,又再考慮反麵,那麽,如此循環往複,終無寧日,最終成為考慮的巨人,行動的侏儒。

所以,我讚成孔子的“再,斯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