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原文】

上善若水[1]。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2],故幾於道[3]。

居善地,心善淵[4],與善仁,言善信[5],正[6]善治,事善能,動善時[7]。

夫唯不爭,故無尤[8]。

【注釋】

[1]上善若水:最高境界的善就好像水一樣。河上公注:“上善之人如水之性。”

[2]處眾人之所惡:停在人們最厭惡的地方。因為人們都喜歡向上進取,厭惡卑下的地方。惡,厭惡。

[3]故幾於道:所以和道差不多。幾,相似、差不多。

[4]淵:沉靜、清澈的深水。

[5]信:講信譽,有誠信。

[6]正:公平,不偏不倚。

[7]動善時:把握好時機才行動。時,時機。

[8]無尤:沒有過錯。尤,過失、差錯。

【譯文】

最高境界的善,具有水一樣的優秀品德。流水包容一切,滋潤萬物,卻不和任何事物爭長短,人們喜歡積極向上,它卻流向人們討厭的低處,水的品德與“道”同出一轍。

達到至善的人,能伸能屈,無往而不自得,心境深沉得如潭水,清澈、平靜,與他交往的人能感覺到他水一樣的親切、潤澤。他重視承諾,說出的話一定會兌現,處理政事像水一樣平而不偏,對待事情能隨機應變,懂得韜光養晦,等待最好的時機才采取行動。

因為從不與人爭長短,搶功績,所以沒有憂患,能獨善其身。

【闡述】

智者樂水。水讓人著迷,讓智者沉思,讓文人騷客發抒性情。

人們說,不沾山水無以成文人。其實,水可以掬捧在手上,可以放在心裏,卻也可以製成世界最鋒利的刀——水刀,自由地切割特大型的鋼鐵材料。水是柔媚的,也是強硬無比的。水,當然不僅僅是騷人的座上客,今天更是科學工作者注目的“尤物”。

唐代詩人元稹曾寫下這樣的詩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經曆過淵深廣闊的大海,別處的水再難以去吸引他;在雲蒸霞蔚的巫山之雲之外,他處的雲都黯然失色,不足掛齒。

水所在的地方不一樣,境界上也有差異。這是詩人的情懷,但在老子看來,無論什麽地方的水都是無差別的,這個“水”是抽象意義上的水,是在說水的質,水的性。

老子說,水是最合乎大道的。上善之人,就有水一樣的質性。

水不拘一格,不偏執一端。時而細膩,嫵媚,湖麵上泛起波光粼粼;時而粗獷奔放,像大海一樣奔騰不息。水總是隨著外界的變化,隨時隨地調適自己的形態。入夜,可結為露珠;晨起,又飄散為霧靄;炎炎夏日,化為雨;北風呼嘯,凝為冰雪。在田間,潺潺流動,潤物細無聲;在茶杯,托舉茶香,沁人心脾。水,最懂得隨勢而變。在舒緩的大地原野上,是潺潺溪流;在陡峭的山崖,可以飛流直下**。深處為潭,廣處成海。

水之狀,水之形,就是對上善之人的勾勒,是對體道者的描繪。

水無常形,它不執拗固有的形態,遇圓則圓,逢方則方,變化多端。我們隻能說,水有無限的生命力,它也孕育著無限的生命,產生無限的生命的奇跡和力量。水不追求富貴,不急功近利,不會因身處貧賤就像人一樣憂心忡忡。在金碗銀碗翡翠碗裏,在瓷碗鐵腕塑料碗裏,它都一個樣,不臉紅,不心跳,保持著自己固有的狀態。

水是有力量的,隻是不會無緣無故呈現出來。隻有遇到險峻,遭逢阻隔時,積聚起大力量的它也會奔騰,咆哮,衝破一切阻撓走向新地方,絕不屈服,絕不忍耐。

水意味著胸懷。海納百川,說的是人應當具有的氣度,大海的胸懷足以包容一切,融合一切。愛心會使水滋潤萬物,兼濟天下,隻作貢獻,不圖回報。水施而不求有報,所到之處,養山則山青,育花則花嬌,不挑肥揀瘦,不貪慕虛榮,更不會站出來爭功。水是淵靜的,沉靜的。人心在水麵前可以得到更好的修為。

月光如水。水更親近,於是可以修飾出月色的浪漫來。水是柔的,有的是韌性,雖柔但不失勁道和力度。別人不願意去的地方,潮濕的陰冷的卑下的,水願意去,因地勢而下,順其自然待在那裏。別人不願意做的事情,別人做不到的事情,水願意去做,能夠做到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它執著執拗,堅韌負重,讓人望洋而興歎,油然而生敬佩。

水又是透明的,澄澈的,無論我如何誇讚它,它都不留痕跡,還在幹自己的事走自己的路,依然故我,不微笑不點頭不示意。在水麵前,人的一切智慧都顯得那麽笨拙呆滯。

“善利萬物而不爭”,這就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