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楊氏家變(1)

盡管已經是民國七年,大清王朝早被掃進了故紙堆裏,但在晉西汾縣街麵上行走著的人們,沒有剪辮子的鄉老耄宿還是偶爾能見。

當然多數都是剪了辮子的,發型混亂,有分頭,有背頭,還有禿頭。

那些家境好的士紳及其子弟,依舊穿著長袍馬褂,半截頭發梳得一絲不苟,油光粉麵,招搖過市。

新舊交替,民風不穩,莫過如是。

初夏,天氣炎熱,烈日高懸,那日頭看起來不毒,實際上把路麵都要烤化了,熱得行人心裏憋得慌。

這是縣城獨一無二的一條商業街,又稱酒坊街,兩旁店鋪林立,鱗次櫛比,與餐飲雜貨無關,基本上都是前店後場的酒坊,空氣中彌漫著濃烈的酒香,經久不散。

一輛棗紅色的像極了火柴匣子的洋汽車從酒坊街的最東頭駛來,車後追逐著一群嬉鬧不懼酷暑的頑童,汽車徑自穿過了立於清朝乾隆年間的漢白玉牌坊,直抵中段最大的酒坊名號——廣聚財。

廣聚財的楊家是本縣最大的酒坊業主,不僅經營酒坊生意,還在北平、天津、太原、上海等地開了多處銀號、商號,家大業大,家主楊元舒是整個山西省內頗有影響力的晉商領袖。

廣聚財運,家業興隆。

據說是前清狀元公馬浩遠題寫的匾額,八個燙金大字在陽光照射下流光溢彩。

汽車在廣聚財門口停下,早已等候多時的兩個青年夥計麵帶媚笑,主動打開了一側的車門,從車上旋即跳下一個年約二十四五、身材中等、穿著白色襯衫外罩黑色馬甲的新青年來,手裏捏著一把紙扇,不耐煩地閃著風,麵色傲慢,梳著油亮的偏分頭,尖頭皮鞋鋥明瓦亮。

“大少爺……”

“大少爺,涼茶給您伺候好了,您喝點解解乏……”

青年理都不理兩個夥計的殷勤招呼,昂首挺胸走進了廣聚財高深的門洞。

門洞幽深,兩側雕梁畫柱,炎熱的空氣為之一阻,頓覺清爽不少。

青年手裏的紙扇啪地一收,緊蹙的眉頭這才鬆弛下來。

楊府前後三進,寬門大宅。

最前院是與商賈百姓販夫走卒打交道的專門銷售自家酒坊所出白酒的店鋪,因為天太熱沒有多少主顧,夥計們都蹲在回廊的陰涼地裏納涼,看到大少爺楊建昌進來,趕緊都慌不迭地站起身來,有的上前去打招呼,有的則畏懼地垂首肅立,大氣都不敢喘。

楊家雖然是商賈之家,但豪門大戶,奴仆夥計成群,規矩眾多。

楊建昌一路梗著脖子前行,穿過連接前店後院的拱形回廊,直奔後院。

後院其實是左坊右居的建築格局,由一條鵝卵石鋪就的小徑作為中軸線加以分隔,小徑兩側還種著翠竹成林。

沒有風,竹林靜寂無聲,隻有滿眼賞心悅目的綠色。

楊家內宅的拱門口,一個年約五旬上下鳳眉圓臉的婦人帶著一個眉清目秀的丫頭恰好走出來,望著楊建昌招了招手,神色卻有點哀傷:“建昌我兒!”

楊建昌快步走了過去,也不施禮,皺眉道:“阿娘,我爹的身子可好些了?”

婦人是楊建昌的生母、楊元舒的原配馮氏。

馮氏輕歎一聲:“我兒,你爹從年下開始就病怏怏地,整天喊著心慌氣短,縣裏的大夫都看遍了,也瞧不出啥子毛病來。進了夏就更一天不如一天,眼看著瘦的都沒人樣了,還見不得光,見光見風就淌淚。”

楊建昌眉頭皺得更緊,他走進拱門道:“我去看看他!”

楊家家主楊元舒的臥房房門緊閉,兩扇紅色雕花窗戶都密封著,掛著厚重的棉布窗簾,在這種炎熱季節,屋內的氣溫可想而知。

楊建昌推開門,一股難聞的藥渣子氣息與汗臭味兼而有之的熱浪撲麵而來,把楊建昌熏得一個踉蹌。

但楊建昌還是硬著頭皮走進去,屋內躺著的可是他爹啊,楊家家主。

楊元舒雙眸緊閉,躺在床榻上,身上覆蓋著薄薄的汗巾。

楊元舒的二姨太崔氏慈眉善目麵帶憂鬱之色,手裏一把蒲扇,輕輕在楊元舒身體的上空揮動著,自家憔悴的額頭上卻是滲著一層細密的汗珠兒。

床前的紅木杌子上,坐著一個花容月貌的少女,穿著對襟的墨綠色的短衫套裙,外罩一件粉色真絲汗衫兒,正歪著頭昏昏欲睡。

楊建昌推門的聲音驚醒了少女。

少女抬頭一看是楊建昌,立即手腳麻利地起身來,向楊建昌行禮,溫柔款款道:“曼香見過兄長!”

“得!”楊建昌擺了擺手,捏著鼻子走去。

崔氏也趕緊束身頷首,“大少爺從太原回來了,老爺這兩天一直在念叨大少爺——”

楊建昌眼眸中掠過一絲輕視,微微點頭算是見過二姨娘了。

崔氏早已習慣了楊建昌的傲慢,她俯身湊在楊元舒的耳邊輕輕呼喚道:“老爺啊,大少爺看您來了!”

楊元舒的眼皮眨巴了眨巴,緩緩睜開。

渾濁無神的眸光慢慢撇過去,落在長子楊建昌的身上。

楊建昌走過去坐在床邊,抱怨連聲:“爹,我讓您去太原治病休養,您非不聽!汾縣這種窮鄉僻壤的小地方,哪有什麽像樣的大夫?您的身子啊,就是讓這群庸醫給耽擱了!”

楊元舒深吸了一口氣,嘴巴張了張,卻是沒有說出話來。

他的臉色微微有些漲紅,臉上的皺紋更加濃密。

馮氏帶著貼身丫頭也走了進來,抱怨道:“是啊是啊,老爺,建昌說得對,你早該去太原瞧病了,太原有西醫,可以手術,正好我們也舉家離開汾縣這種窮地方,去大城市享享福!”

楊元舒突然抬起青筋暴跳如同老樹皮的手來,猛地一揮,然後又劇烈地咳嗽起來。

崔氏嚇了一大跳,趕緊把楊老頭攙扶起來,讓他枕著自己的胸,輕輕為他捶著背。

馮氏在一旁撇了撇嘴。

咳咳!

楊元舒幹咳了一陣,湊近次女楊曼香小心翼翼遞過來的一杯藥茶,小啜了一口,這才將咳意壓了下去。

楊元舒長出了一口氣,聲音顫抖無力:“建昌……太原和外埠的生意如何?還……過得去嗎?”

楊建昌點點頭:“太原的銀號生意興隆,上海、北平和天津的幾家貿易行也談下了幾筆大買賣,最近還跟洋人有合作——爹,你兒子我好歹也是留洋生,家裏的生意交給我,您就放一萬個心吧。”

崔氏在一旁陪著笑臉:“老爺,大少爺可是見過大世麵的人,肚子裏又有洋墨水,咱們家的生意在大少爺手上,一定會興旺發達的!您就安心養病!”

楊元舒沉默了下去。

良久,老頭才哆哆嗦嗦地揮了揮手,聲音依舊發顫:“建昌,爹這場病……病入膏肓,已經無……無藥可救了……爹最不放心的不是太原和外埠的買賣,而是……廣聚財……”

楊元舒一口氣斷斷續續說了這麽多話,大費心神,又咳嗽起來。

楊建昌不屑一顧道:“爹,廣聚財一個破酒坊有什麽好看重的?一年盈利多少?幾百大洋?我們楊家家大業大,銀號和貿易行才是正經買賣,至於這酒坊啊,爹,我看就廢了吧。”

“關了廣聚財,賣了這陰森森的老宅,我們去太原!那可是大城市,住洋房,開汽車,您就等著享福吧!”

楊元舒聽了楊建昌的話,蒼白的老臉驟然漲紅,嘴角抽搐著,那老朽的雙手在半空中激動地哆嗦起來,他突然奮盡全身氣力怒斥道:“逆……子!”

“廣聚財……”或許是因為情緒過於激動,也或許是楊建昌的話刺激到了他的痛處,楊元舒竟然猛地推開崔氏的摟抱攙扶,坐起身來,聲音不但尖細拔高,還如行雲流水般一氣嗬成:“廣聚財——我們楊家三代傳承,至今已有百年。楊家百年基業,豈能毀在你這逆子的手上?”

崔氏在一旁趕緊勸慰:“老爺您消消氣!”

楊建昌撇撇嘴:“爹,傳承三代了不起啊?開酒坊算什麽大買賣?就以廣聚財這點營利,還不夠我們楊家塞牙縫的。這都民國了,清朝的皇帝都被趕下台了,您還非要守著那兩口酒窖過日子,真是讓人不可理解。”

楊建昌一向對自家老爹死守著一個破酒坊很不滿意,他從德國留學歸來,壓根就沒在家裏呆幾天。他打著照顧家裏生意的旗號去了太原,從此滯留不歸。

這一趟,如果不是家裏發電報說楊老太爺病重,他還不肯回來。

太原是山西省會,一省繁華地,美女如雲,燈紅酒綠,而汾縣在楊建昌眼裏就是一個鳥都不拉屎的窮地方,街麵上行走著的那些土得掉渣的村姑婆姨看得他倒胃口。

楊元舒把他召回家來,其意如何,楊建昌心知肚明。但要讓他放棄太原的花天酒地和逍遙快活,回汾縣執掌廣聚財一個酒坊,打死他也不會幹的。所以他一回來就嚷嚷著要關了廣聚財。

“混賬東西,給老夫閉嘴!”楊元舒憤怒地咆哮起來:“逆子啊!”

楊元舒激烈地喘息著,老淚縱橫,半響,他扭頭望著楊曼香:“香兒——去把念祖給爹喊過來!”

“爹,您別生氣,香兒這就去喊念祖哥!”楊曼香慌不迭地跑出去喊人。

崔氏非常擔心地扶著楊元舒,抹了一把淚。馮氏也有點慌亂了,走過來抱怨起兒子:“建昌,你這孩子一回家就惹你爹生氣,快給你爹陪個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