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公孫鞅求見

送走竇氏,回到青梅宮,楊昭急忙詢問綰綰的情況。

它現在還在慶幸,幸虧剛剛綰綰不是滿臉通紅,一邊囈語,一邊顫抖,否則,竇氏很可能會戳穿他的謊言。

紅拂道,“就在陛下走後,綰綰小姐的情況開始好轉,太醫又給綰綰小姐喂了一點藥,然後就慢慢的退燒了。陛下不用擔心了,綰綰小姐已經度過了危險期。隻要醒過來,人就沒事了。”

“太醫不是說綰綰這是被嚇壞了,怎麽會突然退燒呢?她醒後,會不會還有什麽後遺症?”

雖然聽說綰綰已經脫離了危險期,但是楊昭還是擔心,綰綰醒來後會害怕。

“陛下剛剛來過,陪了綰綰小姐許久,或許是陛下的陪伴,讓綰綰小姐心安了。至於她醒來後,如果她再害怕,恐怕也隻有陛下能夠安慰。”

紅拂並不擔心這個,她已經從青青那兒知道,楊昭對綰綰十分上心。甚至,比對自己的親弟妹還親幾分。

紅拂比楊昭大了五歲,已經情竇開了,所以,她大概可以猜到楊昭對綰綰的感情。

楊昭並沒有聽出紅拂的弦外之音,說道,“這倒無礙,隻要她沒事就好。”

太極殿。

諸葛臥龍向楊昭稟告他的審問結果,“陛下,陳先烈之所以跟著宇文家一起謀反,是因為他覺得自己並不受重用。他在南陳的時候,好歹是一個郡王,到了大隋,就變成了一個禁軍統領。所以,他很不服氣。正好宇文家要謀反,許諾換了皇帝後,一定給南人同樣的重用,他就跟著反了。”

“朕不重用南人?沒有呀?”楊昭覺得很冤枉。

在他眼裏,不管是南方人,還是北方人,都是他的子民,他都想一樣的對待。陳先烈怎麽會有這樣的看法呢?

“陛下你登基才多久,陳先烈抱怨的應該是太上聖皇的用人政策。”諸葛臥龍打斷楊昭的遐想,提醒他。

“原來是這樣。你仔細說說,這到底是怎麽回事。”楊昭到底還小,並不知道以前的施政情況。

諸葛臥龍道,“太上聖皇統一天下後,對南方使用高壓政策。而且,派北方的官員去管理南方的各州縣,對於南方以前的官員,全都押解進京。而且,隻準各州留兩座寺廟,要背各種朝廷攥寫的條條框框。時間久了,他們當然不滿。”

楊昭道,“讓北方人去管理南方,一個南方官員都沒有用?”

他皇爺爺不至於這麽絕吧?

曹正淳道,“陛下,太上聖皇就是這麽絕。要不是後來派楊素用武力去平叛,並且讓太上皇用文的懷柔政策去安撫南方各州人民,恐怕天下現在也不是統一的。隻是,平叛以後,太上聖皇的用人政策雖然有些改變,但是南方人得到重用的並不多。”

“好吧,這確實是一個問題。不拘一格用人才,才能招攬天下的人才。既然如此,朕就改變一下用人政策就好。”

楊昭覺得這個方便卻是得改變,否則,南方人一直覺得自己英雄無用武之地,那豈不是國家的損失嗎?

“還有別的嗎?”楊昭又問。

諸葛臥龍猶豫的說,“陳先烈供出了好幾個大家族,他們也參與了謀反。連越國公的公子,好像也和那些謀反之人有什麽聯係。”

陳先烈拿出一份名單,交給楊昭。楊昭看了一眼,好像滿朝文武的一大半都在其中。

他果斷的把名單扔給陳先烈,“燒掉。治罪的話,,治宇文家和陳家就好,那些大臣,先讓他們再逍遙一陣吧!”

如果他真的按照名單挨個誅殺,恐怕整個朝堂都會空了一大半。不僅如此,剛剛登基,就大興刑獄,並不是明君所為。

楊昭知道,他不能急,否則,一定會犯下大錯。

“陛下,公孫鞅來了。”曹正淳告訴楊昭。

“讓他進來。”楊昭話剛落下,諸葛臥龍馬上消失了個無影無蹤。

“公孫先生,你怎麽會有空來拜見朕?可是有什麽事,拿不定主意?”

公孫鞅進行改革以來,很少來見他,所以,今天他來了,楊昭知道,一定有大事,或者特別重要的事情。

公孫鞅道,“臣聽聞了昨夜的謀反事件,特地來詢問陛下的變法決心。”

“臣的決心從來都沒有改變,那就是一定要變法,一定要削減貴族的實力,加強中央集權。先生不用懷疑朕的決心。”

楊昭知道,現在變,他以後做起事情來,才不會受很多牽製。

他命人去挖南方的運河,很多官員都持反對意見,要不是他態度強硬,恐怕現在他什麽事情都做不了。

當然,楊昭知道那些人是怕一邊和高句麗打仗,一邊開挖運河,會引起百姓的反感,但是楊昭並不是沒有想到,隻是,他覺得這兩件事,完全可以一起進行。

以前開挖運河,工具非常落後,但是,他來了,他要挖運河,當然會弄點高科技玩意兒進來。隻不過,為了不引起民眾的恐慌,他隻是命錦衣衛的人秘密的用那些高科技。而且,他畫了一些地圖,讓大隋的工匠開始仿造,然後再大麵積的推廣。

去打高句麗也是一樣。他給錦衣衛都配備了望遠鏡,手槍等現代設備,再加上他們的武功,一定可以用的更好。

高句麗,困擾隋唐幾代君王的高句麗,他一定要狠狠的教訓他們一頓。就算暫時不能消滅,也得讓它短時間內不敢再犯。

他知道高句麗的無恥,所以,為了防止高句麗反複無常,他也留了後手。

公孫鞅道,“既然陛下決心將變法貫徹到底,就應該狠狠的懲罰謀反者。特別是楊勇。臣實在不知,陛下為什麽要格外開恩,用親王之禮安葬他。”

楊昭道,“楊勇畢竟是太上聖皇的大兒子,太上聖皇還在,如果朕對楊勇太過寡恩,恐怕會傷太上聖皇的心。而且,這並不利於樹立朕的形象。”

公孫鞅是典型的法家,楊昭讓他推行變法,並不代表他回依法家手段行霸道進行治國。他會把王道和霸道結合在一起。隻有這樣,才能真的把國家治理好。

“陛下,您這樣矛盾的做法,恐怕不利於施行變法。”

公孫鞅表示擔憂。

“先生多慮了。朕這樣,正是為了籠絡群臣,讓他們不要再強烈的反對變法。”

如果他的手段太狠,公孫鞅也不講一點情麵的推行變法,那些人被逼急了,恐怕還會接著造反。這樣的內政消耗,並不是他想要的。

他想向外擴張,就得把國內給統一好,否則,內院一定會起火。

“好吧,既然陛下決心變法,我也就放心了。告辭了。”

公孫鞅見自己說服不了楊昭,隻能告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