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七、秦溪死裏把生逃

秦溪凜然而道:“我為秦而謀兄命,乃大義滅親也。雖然以臣弑君我將萬死!但保得太廟不易器,則我就盡了宗正令的職守。何況主公早就病入膏盲,早亡早解除其痛苦,則臣讓主公亡於快樂之中,其實是愛兄,保主公也。”

“一派胡言!有殺了你,還說是愛你的一說嗎?”白虎暴喝。

“當然。主公遺詔時,代塚宰、少府令均在場。”秦溪絲毫不懼的迎向眾人,抬出兩位。

少府令澤水馬上責斥:“主公授秦於商,商為大義並沒有領秦。你這純是為自己犯下的滔天大罪,尋找狡辯的托詞?你弑君、殺兄、**嫂罪無可赦,竟然還想狂妄的以臆想的公不易器,來獲得美名,來危言聳聽?哼!你這是癡心妄想?我呸!”

秦稷不想與親溪多說,這畢竟不是什麽光彩的事,還要為尊者諱,就掃了眾人一眼後,對司寇馬勇示意。

馬勇多年與秦稷同事,哪有不知道代塚宰的意,於是咳嗽一聲後,淩然的判道:“罪臣秦溪。男。四十二歲。捕前為宗正令,十八等關大庶長爵。因涉嫌謀害孝公而捕。捕後,查謀害諸事成立。罪臣也供認不諱。按律車裂!誅九族!但因為其宗族。故判腰斬,殺其全家。家產充公。奪大庶長爵!”

秦溪一聽,眼睛裏精芒一閃,就心生一計,突然跪下,哭泣而告:“我自知罪應當誅。可我自幼與弟相親,大又離散,各自南西。還是弟為公後,將我從西戎接回,方有我之今日也。隻怪我一時為太廟計,出此下策,害弟早幾日歸亡。悲乎!我罪大焉!”秦溪邊哭邊磕頭,竟將額頭磕破,血流滿麵。他偷眼瞟了一眼眾人後,發現多有不忍之意,就悲戚道:“我死不足惜,但有一個心願,能否求諸位大人!看罪臣之弟,孝公之份上,等孝公葬時,拿罪臣活祭孝公!以洗我之罪,以殺我之罪魂。”

幾個人聽後麵麵相窘,不知該如何回答。李有屋可是知道秦溪的毒辣地,一見幾位心思有了活動,就對白大將軍耳語:請立斬!哪知白虎搖頭不語,因為他也想用此人活祭孝公,不然不能泄自己的心頭之怒、之很。李有屋還在勸說時,哪知白虎居然第一個開口同意。白虎一開口,那幾位都同時同意,氣得李有屋一下子就跽席上跳了起來,指著眾人怒道:“這等奸妄毒辣之人,應該馬上腰斬!不然一旦死灰複燃,將後悔莫及也。”

秦稷不耐李有屋的指責,威嚴的看了李有屋一眼,輕言細語的說道:“李大將軍!既然諸位都已經同意生祭孝公,不然不足於平憤。你就不要多言了。”說完,就轉眼看向跪在地下,把頭磕的頭破血流的秦溪,突然心裏一軟,念及其同宗來,竟異想天開的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他對秦溪冷冷說道:“我會令科頭軍、將你押至孝公靈前守靈!讓你愧對孝公,先受受這活罪。”令完,手一揮!兩武士上來,將秦溪直接押往了宜陽館。

秦溪這時,就知道自己在鬼門關轉了一圈,又回來了,於是心中狂喜!命撿回了,隻要一進宜陽宮,被太子看到後,就是我反撲的日子了。到時,等我成為塚宰,對你們可就沒這麽好的事了?你們跟我鬥,還差遠了。但他表麵上異常誠懇,連連對眾人叩首謝恩不迭!秦稷惡心,手連揮!武士才將他拖了出去。

李有屋雖知眾人心情,但還是抱怨道:“秦溪既能與楚女合謀,則早想好了退路,此人不斬,必納眾人頭也!”

白虎反駁道:“你休得長他人誌氣!料那女子和一無權勢的宗正令,怎麽也翻不起什麽大浪。老夫我知道你這個娃娃是耽心太子不是?放心!就是太子心裏相救,也不敢開口。他敢擔負著不報殺父之仇,反而救其殺父之人的天大罪名嗎?”

李有屋不服,正要與眾人爭。門吏來報:“太子有請!”眾人這才停止了爭吵,各自起身,出門上車,趕去鹹陽宮東殿的太子府。

太子早迎於門前。一見六車來到,忙拱手迎到:“眾叔、伯為國操勞,晚輩有禮了!”

眾人一見,太子如此客氣,紛紛跳下車來回禮。

太子一臉悲色的請眾人進殿後,居席就說:“我請眾叔伯來,是有一事實在拿不定主意,則才冒昧的向諸位請教也!”

眾人忙說:“太子為君儲,何言請教,但問無妨!我等知而不言。”

太子這才十分猶豫的說道:“巴太醫剛來稟示!言,時值季夏,天炎熱。主公體若三日不下葬,則腐也。我左思右想,難於決定,不知如何是好!”

李有屋心直口快。第一個說道:“一定等商君回來,他是主公的五羖大夫,若連主公的麵也未見著,這將遺憾終身也!”

馬勇馬上說道:“雖然是應該等商君回來,可今天才第十八天,不知商君找到大仙否?若商君真得直到第四十天才回,回後一看主公之體,不殺眾人頭才怪。商君也不知事出意外,哪知主公僅病後十七天而亡呢?”

雖有白虎、澤水、秦稷三個躊躇著太子問葬是假,問擁不擁立太子是真。可三人都想讓此事留與商君定。但此時的炎熱又逼眾人不得不決定。好一會,澤水才說:“讓臣等盡心吧!用涼水泡之,二刻鍾換一次之……”

不等澤水說完,白虎責道:“虧你想得出?不行!”

秦稷這才開口說道:“爭吵解決不了問題。我倒是建議先將靈台移置到中央殿。那裏寬大透風,再將孝公身下置三水甕井水,用麻帛錦袍和冕服給孝公著上。悼念之日放在一早一晚。先停六日,實在不行將主公亡期提前一日,一定要湊足六日才行。”

眾人想了想也沒有什麽好意見,紛紛同意後,就都看向太子,用眼睛詢問太子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