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秦備戰,以戰求和魏

甘龍聽到白虎如此說他後,竟氣得山羊胡直翹直翹的。杜摯一看,生怕老友氣出個好歹來,趕忙離案走到白虎身前,伸手拍了拍白虎的肩後,輕言細語的勸道:“將軍所言極是。將軍的心情諸位也明白。別的不說,這五年忙於內,將軍見他人忙,自己閑,就是我若是將軍,也是很不好受的。自古將軍在戰場,況魏仍秦之宿敵,河西祖業還在魏手乎!

將軍!以理、以情、以勢,杜平之會策當然是戰策。秦、魏是不可調和的,故一觸即發。可以秦之實力、變法之需安寧,甘大夫所言還真是秦之獨路也。請將軍三思!感情是難取代實力和改變局勢的。我想,將軍是應該明白這一點的?”

白虎聽到塚宰杜摯說道:“感情是難取代實力和改變局勢的。我想,將軍是應該明白這一點”時,氣得張口結舌。他真恨不得一拳揮了過去,但又找不出詞來反駁。半天才迸出句:“你,你才是為自己!”

秦公一看,夜議國事,竟議的將相相爭,就開口攔住:“諸位愛卿!請靜心議策。爭,是爭不出個結果的,杜平會之策是很難定。甘、杜兩位愛卿從實力、國勢來判而言和。白愛卿從外交上而言戰。戰、和都有理。還有沒有其它的路?若沒有,戰利於秦還是和更利於秦,定要權衡妥。哎,左庶長啊!你還沒說呢?能談談嗎?”

公孫鞅看了看與會的三位大將軍,都氣鼓鼓的瞪著甘龍、杜摯,就知道軍方想戰。可甘龍、杜摯所代表的文官,主和才是最有利於秦的上上策;關鍵在於怎麽個和法?想到這,公孫鞅拱手後發言:“主公!和、戰理都有。臣以為魏對秦並沒做好戰爭準備。這次會杜平,主要是恫嚇、顯耀、威懾。但主公若在會盟時,屈從了魏王的高雅,而讓步求和,雖可用其利,換來暫時之和,但主公到時,肯定會忍受不了,戰不可避。若主公會魏,以求首次會諸侯,而以強秦之貌出現,則利於稱霸致伯,諸侯不敢鄙秦也!但必與魏爭,戰不可避。

戰雖不可避,但臣以為,在年內不會戰。因魏在年內備不了戰且也下不了決心戰。若秦在杜平會上,以戰求和,則可製止魏之懾秦之心。一可求和,二可為秦奪河西之大業,初敗魏之銳氣!故,臣以為:杜平會應用誇耀秦軍強大的實力,以威懾對威懾之策也。

主公!魏曆卑秦。斷然不會料到主公,在杜平用此策。屆時,秦出其不意的拿出秦之軍威,不僅令魏大驚,而且也令六國驚也!這種實戰而不戰之策,定會出其不意,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何況秦,在五十天內,裝備出兩萬,裝備不輸於六國裝備的大軍;還是有這個能力的。請主公自定!”

秦公雖然登公位五年,但從沒有一個國家邀他會盟,真算是個孤家寡人之國的國公。這次好不容易有個天下最強大的魏國,來邀請他會盟杜平,早就激動的心裏伸出爪子來。他最拍的就是臣子不讓他撲會,其它都是小事。現在一聽公孫鞅說他能撲會,就興奮的離席而起,手舞足蹈的笑道:“好!寡人認為左庶長鞅策甚善。寡人就是要讓六國看看:秦國還是蠻夷之國嗎?秦公還是狄戎之公嗎?不。秦已經成了天下七國之一,有了與諸侯盟的資格與實力。誰再瞧不起秦,誰就要品嚐品嚐秦國實力的滋味。哪怕是七國之首的魏國,也不行。

諸位愛卿!當今天下,唯實力也。秦國已經快五年的奮發圖強,實力已是獻公時的十倍。獻公當時能用牛車、農具,戰勝強魏而不屈。今天,獻公的兒子,我定不辱秦之列祖列宗,一會魏王,讓魏王的美夢落空,讓秦國的美名傳遍四方。請左庶長鞅接令!”

公孫鞅離席起身,大步來到大堂中央,拱手行禮後,爽聲喊道:“臣,左庶長鞅在!”

秦公意氣風發的令到:“令左庶長鞅為行軍總管,專門負責備戰一應事宜,全權負責此次杜平的謀劃與指揮、調度。”

公孫鞅一個長鞠到地後,挺直腰身朗聲應道:“臣定不負主公所托。鞅接令。”

公孫鞅還沒有退下。秦公迫不及待的喊道:“大將軍白虎,鞠旺、盤古何在?”

三個將軍應聲而出,齊齊來到大堂中央後,一個整齊劃一的捶胸軍禮,令大堂一震。三個將軍齊聲吼道:“白虎在!”“盤古在!”“鞠旺在!”

秦公朗聲令到:“白虎將軍任會盟軍主將,率中軍。盤古將軍任會盟軍副將,率左軍。鞠旺將軍任會盟軍副將,率右軍。均按左庶長鞅策而執行。”

三位將軍,激動的滿臉通紅,豹眼噙淚,楊嗓暴喝:“謹遵主公令!”

策即定。秦傾全力用五十天時間備戰。白虎精選了一萬五千軍士,集在贏桑的陽裏邑日夜*練隊列、戰陣。他務必要在杜平會上,顯示出秦國的軍威。

公孫鞅令將作詹事征調全秦織衣、造甲、製盔、製器械、造車工匠齊集櫟陽、雍城兩地,不分日夜在四十日內製出全部軍需。又令少府大夫,星夜赴韓,務在二十日內購回千副韓弩、百萬韓簇!公孫鞅又令敖豹,從墾軍中選出兩千人,組成秦公衛隊。令其日夜*練近身肉搏技藝!他拋開一切政事,帶著二名博士和衛隊,日夜巡視督察!生怕掛萬漏一,失利於杜平,而追悔莫及。

秦公比公孫鞅還要重視杜平會。在強侯麵前首次亮相,成敗直接影響到霸運。故白天幾乎都在巡視、督察中,每十天最少有五天在陽裏白虎的軍營。晚上,多伏案閱看魏王、魏國資料,研究用何言語擊敗魏王。

秦公妻楚女見主公如此,親率宮女為秦公縫製衣裳,多次為秦公試裝,把個不到一歲的兒子冷落在一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