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是要將國庫掏空啊

一口氣說完的朱厚照,不由的長呼兩口氣。

坐在老爺椅上,靜等百官們的反應。

此刻的他,說實話真有些乏困,畢竟熬了一夜,又東跑西跑的,不是身體壯實,早就累趴了。

而百官們也在回味著朱厚照的話,沒有第一時間接旨。

可不接旨又不行,否則就是抗旨不遵。

隻得再次躬身拜道:“臣等遵旨。”

然後,互相對視一眼,又紛紛看向內閣大臣以及六部尚書,意思很明顯讓他們出頭詢問他們共同的疑惑。

誰知,內閣首輔劉健,還有李東陽與謝遷,老神在在,似乎不著急的樣子,有些意味深長。

而身為吏部尚書,又是少師兼太子太師的馬文升,在看看平靜的劉大夏後,忍不住站出來朝著朱厚照一拜道:“太子爺,老臣有不解之處,還請太子爺能為老臣解惑。”

“馬師傅直言無妨。”朱厚照點點頭。

他知道自己的一係列操作,會讓朝中的某些人懵逼。

馬文升躊躇兩下,說道:“恕老臣直言,太子爺的火爐之策,的確對百姓們渡寒有用,不過開礦挖煤,又低價甚至無償給予百姓,這代價是否太大了?”

“以國庫的儲存銀兩來說,雖足以完成,但會造成國庫空虛,動搖國之根本啊。”

這一番話,看似並無問題,實則上是在說朱厚照是不是太敗家了,是要將國庫掏空啊!

以泥火爐的造價,暫定為一百文。

大明如今有一萬萬人,按照每戶五人計算,就是兩千萬戶,需要泥火爐兩千萬個,也就是二十萬萬銅錢,換成白銀就是兩百萬兩。(一兩白銀換一千文銅錢)

這麽一算,感覺上是不多。

可這隻是預算的泥火爐錢,還沒算人工月奉,以及補貼的錢,最少還需要幾百萬兩。

而且開礦挖煤才是重頭,以馬文升換算,如此大規模,至少不低於三千萬兩白銀。

才能讓大明所有的百姓,安全的渡過寒冬。

如今國庫才多少錢,四千萬出頭!

太子爺這是要將國庫敗光,沒有這麽玩的!

“馬師傅,你覺得銀錢才是國本嗎?”朱厚照反問。

不待馬文升回答,朱厚照隨即大聲喝道:“可本宮覺得,百姓才是國之根本,錢沒了可以想想辦法,要是因此失了民心,我大明豈能安穩!”

“太子爺,老臣不是這個意思。”馬文升也急了,連忙解釋道:“老臣的意思是,能否提高泥火爐的價格,提高挖出煤炭的價格,保證百姓們買得起的同時,還能保證國庫虧損不多,以防備不時之需。”

“是這樣嗎?”朱厚照麵色緩和起來,當即說道:“那便這樣吧,泥火爐圖紙廣布天下,讓百姓們自己製作,實在無力製作的便去各地官府購買,泥火爐的價格上漲到五十文,其他條件不變,核實登記清貧人家免費給予。”

“至於煤炭的價格,每斤漲到十文錢,僅此今年的寒冬價格,待過了寒冬之後,價格另外再定。”

馬文升聞言,感覺到還是有些少了,再次出聲勸解道:“太子爺,這個價格是否還是太低了,能不能在漲一點?”

“不漲了。”朱厚照直接回絕,帶著一絲賭氣的情緒說道:“再漲百姓們買得起嗎?”

“馬師傅你也別在勸了,本宮是寒冬大作戰的總指揮,你們大罵本宮敗家也好,瞎搞也罷,但本宮明確的告訴你們,這個銀錢本宮敗定了!”

“縱然是父皇也留不住!”

朱厚照的態度強硬,馬文升隻得歎氣道,“既然太子爺心意已決,老臣希望太子爺不要後悔。”

說完,馬文升帶著怨怒之色,退回了朝列中。

這事跟朱厚照說不通,他隻有去麵見弘治皇帝。

他不相信,弘治皇帝會眼睜睜的看著,朱厚照將敗光國庫!

“馬師傅沒了意見,各位大人是否對此事還有意見!”馬文升被懟了回去,朱厚照以審視的目光,掃視著下方群臣。

敗不敗家,他朱厚照難道不知道嗎?

就算敗了又如何,隻要他認為自己高興就好。

而且大明國的一切,早晚都是他的,現在的弘治皇帝以及百官,吃他的用他的,他朱厚照說什麽了嗎?

再說了,又不是沒有辦法賺錢。

“太子爺。”兵部尚書劉大夏,頂著黑眼圈走出。

朱厚照見此,麵無表情的質問道:“怎麽,劉師傅也覺得本宮的決定,也有問題嗎!”

內心更是吐槽這老頭,有點過份了。

自己可是幫了兵部的大忙,現在你不支持就算了,怎麽還跳出來反對他,真是枉費了他的一番“心意”。

“太子爺別誤會。”劉大夏搖頭說道:“老臣對此事保留意見,老臣是想問太子爺,離初冬還有不到二十幾日,我大明真的能完成一係列的渡寒之策嗎?”

“以老臣估算,旨意下達各地,以最快的速度就需要一周左右,遠的地方需要十日時間。”

“泥火爐的製造不難,百姓自己花費個兩日時間,便能做出來,可是這開礦挖煤,在人力的充足下,運輸快速的情況下,想要滿足大明百姓所用,沒有兩三個月,恐怕是難以完成。”

“而如今晚秋的天氣,就冷的讓人刺骨,兩三個月的時間已是正值寒冬,太子爺可有想到,百姓們能否支撐得住煤炭到達他們手中?”

“再有,寒冬到來,萬物凋零,田地基本上不能耕種,百姓們隻能坐吃山空,以百姓現有的餘糧又是否能熬過去?”

劉大夏說完這最後一句話,不由的深深歎氣。

在他身後的百官聞言,也猛然的反應過來,他們現在的時間不多啊,就算是他們支持朱厚照敗家,但似乎還有更困難的事擺在他們眼前。

一時間百官們,垂頭頓足,雙手緊握在一起。

有的開始埋怨起了欽天監,為什麽不早半年預測,讓他們有充足的時間,想出周密的計劃。

朱厚照也被問了呆滯,陷入了沉思之中。

但很快,朱厚照眼眸一閃,看著束手無策的百官,開口道:“劉師傅所言直指渡寒之策的問題關鍵。”

“但劉師傅似乎忘記了,大明各地的天氣溫度,不是每一個地方都是一樣的,有著明顯的差距。”

“比如北方最冷,南方其次,東部沿海有些地區溫度最高,就算是開國以來,最大的一次寒冬,對南方與東部的影響會有,但絕不會在初冬到來,便冷得讓人受不了。”

“所以這便為我們爭取到了時間,開出的煤炭優先滿足較為寒冷的北方,其次是南方,最後是東部沿海有些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