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南山學堂(一)
允兒和燕子誦讀詩經的事讓江濤想了半宿:
為啥不因地製宜辦個學堂呢?“南山學堂”就非得辦到南山?在西山鹽坊旁多打兩眼窯洞豈不省時省事?
允兒和燕子可以先帶動幾個燒火的女娃子一塊讀書習字,誰家的後生想要讀書都可以來呀——不過男生女生還是得分開。半工半讀,煮鹽讀書兩不誤,何樂而不為?
“允兒,我想盡快把學堂辦起來。”
“辦學堂?從哪頭子辦哩?咱有那麽多銅子嗎?”
“允兒,我得謝謝你和燕子。是你倆今兒個讀書的事打開了我的死腦筋哩!”
“啊?我咋聽不明白你說得啥意思?”
“我是說,從明兒個起,那幫燒火女娃子都可以跟著你讀書了。煮鹽的空隙,你就是她們的先生。”
江濤一字一頓,放慢語速強調著說:
“過兩天我問問大哥,顧得上了領上幾個攢勁後生在鹽坊邊上再打兩眼窯洞。我也動動木工,抽空做幾套桌凳,學堂的問題不就解決了?”
“這倒是個好主意,那幾個女娃子看我讀書習字,都羨慕得要死。隻是沒人教她們,再說咧,她們的爺娘肯定不同意女娃子讀書!”
“隻要她們自己喜歡,燒完火你可以帶著她們讀讀書習習字啊。有啥問題,我去給她們爺娘講。”
“隻要剛大哥支持我就好。我替她們謝謝你!”
允兒向江濤拱拱手,很認真的樣子。
“允兒,你打聽打聽,誰家的後生有想識幾個字讀幾天書的盡管讓來,我給咱想法子盡快請一位先生。”
“呃——,你不是說學堂的名字都給想好了,叫什麽‘南山學堂’。這辦到西山腳下行嗎?”
“嗬嗬,西山腳下不還是咱南山岔?叫‘南山學堂’不對嗎?”
“嗯,也是。哎,剛大哥,你那‘南山學堂’是不是從‘秩秩斯幹,幽幽南山’兩句詩裏來的?”
“‘鄭公子’果然厲害,連這個都曉得!”
“哪裏,哪裏!剛公子謬讚!”
江濤豎起大拇指誇讚一番,允兒抱拳做謙虛貌。看著允兒一臉嚴肅的樣子,江濤忍不住先笑了。
“還有咧,平日裏煮鹽動靜挺大,我擔心會影響先生教學。”
“嗯,眼下讀書的都是你們煮鹽的人,我看還挺方便的,煮鹽讀書兩不誤嘛!”
江濤想了想又說:
“不過,這兩眼窯洞要打得離鹽坊稍微遠點才好。”
“書洞要不要起個名兒?”
“當然要的,這事就交給你嘍!”
月色如水,天地間一片空靈。江濤給棗紅馬添了一背簍草料,一個人來到西山鹽坊。
西山山腳被削得如同刀切一般平整,七眼窯洞整整齊齊排列,正對著天空勺柄東指的北鬥七星。
窯洞前麵的空地寬敞平整,鄭老伯圍的木籬就像一段樂譜,從簡陋的柴門兩邊彎彎曲曲延伸向山腳。
“再加兩眼窯洞,打在哪邊好呢?”
江濤一會兒站在遠處打量,一會兒又走近勘察。
“剛公子啥時候過來的?”
“噢,老伯還沒睡?我過來看看能不能再打兩眼窯洞。”
“鹽灶不夠嗎?”
“不是的,老伯,我想在這兒再打兩眼窯洞,請位先生,辦個學堂。煮鹽的閑暇,大人娃娃們都可以讀讀書識識字。”
“這倒是一樁積陰功的好事,可咱南山岔能識字讀書的後生沒有幾個哩。”
“老伯,學堂就是教他們識字讀文的。幾個燒火的女娃子也可以來讀書嘛!”
“我看女娃子讀什麽聖賢書沒用咧,又不考功名,不做官。規規矩矩,會洗衣做飯縫縫補補相夫教子可是正經事兒哩!”
“老伯,我可不這麽認為,女孩子識字讀文也沒什麽不好,不但不影響洗衣做飯女紅,還能更好地相夫教子。”
“反正我還是相信古人言,‘女子無才便是德’。”
鄭老伯蹲下來身子靠著窯洞門前的牆壁,唉聲歎氣道:
“這個允兒哪,自從識了幾個字,讀了些個書,就變得瘋瘋癲癲的,整天沒有個女娃的樣子咧。唉——”
江濤聽出老伯話中有話,“允兒不是挺懂事的嗎?我覺得她長大了,比以前能幹多了。”
“剛公子,不是我說,這樣下去,這女娃將後找個婆家都難咧,——自打你倆上回一起去縣裏,就有人說閑話哩!”
“老伯,我們堵不了人家的嘴,讓說去吧。反正我看允兒是個好姑娘!”
兩人都沉默不語。
頭頂上月兒快圓了,周圍星星很繁,調皮地眨巴著眼睛,瞧著這兩個男人。
允兒立馬跑到大哥的屋子,一進屋就看見他端坐在炕上發呆。
“大哥,又在想嫂子咧?”
“去你的,你個尕娃子懂啥?”
“哎,大哥,我可真走咧。走了你就別後悔噢,我還真有樁好事要告訴你哩!”
“尕妹子先別走,告訴我有啥好事?”
“剛大哥說西山鹽坊還要打兩眼窯洞,這活兒你承包不?”
“真滴假滴?承包,當然承包哩!一眼窯洞給多少個‘通寶’?”
“這個他倒沒給我說,明兒個他會問你這事的。我提前告訴大哥這消息,大哥可不要說是我說的哦!”
第二天一早,江濤幫著老大種完果蔬,兩人就來到了西山鹽坊。
“大哥,你看這地方咋樣?”
江濤手指著鹽坊七眼窯洞向右拐過山腳向陽的土坎。
“嗯,這噠確實不錯!向陽,打出的窯洞敞亮,離鹽坊不遠,又相互不影響。——打兩眼太少吧,我看這地兒不錯,打上四眼窯洞住個人啥的寬便哩。”
“四眼就四眼,總共給一貫錢,大哥全權負責,咋樣哩?不過這‘通寶’要等下月交了鹽才能到手。”
“好得很,小弟,今兒個咱就開工。我那一幫人莊農都種妥咧,爪爪正癢癢著哩!”
自打剛公子開了個西山鹽坊,南山岔人半工半農,閑著的寥寥無幾了。大夥都趕著幹農活,擠出時間來到西山鹽坊打零工,掙銅子兒。腦袋瓜有了新想法,生活就有了目標,有了奔頭。
剛公子與老鄭頭家的尕女娃允兒,倆人騎了一匹馬去了趟縣衙,還借宿了一宿。南山岔的人們對此想入非非議論紛紛。
雖然閑得無聊時私下裏打聽幾句家長裏短的,但大夥兒都從剛公子的鹽坊得到了實惠,心底間更多的還是對這個後生的佩服和對老鄭頭一家的羨慕。
“要是這個剛公子當初從土狼口裏救了我的命,被咱家收留,那該有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