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一個人,愛上一座城——杜牧

萬卷書滿堂

唐德宗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長安城中心安仁坊的杜氏宅第中,一個嬰兒誕生了。

他,就是杜牧。

杜氏自漢以來,世代官宦,書香世家。杜牧有詩說:“舊第開朱門,長安城中央。第中無一物,萬卷書滿堂。家集二百編,上下馳皇王。”在杜府,可是名仕輩出。杜預,是西晉的名將、著名學者。杜甫是杜預的十三代孫,杜牧的是杜預的十六代孫。杜佑是杜甫的侄子,杜佑是杜牧的爺爺。爺爺杜佑66歲著有《通典》兩百卷。杜佑又曾給《孫子兵法》作注。父親杜從鬱,隻做過終駕部員外郎,六品。

杜牧,字牧之,號樊川居士,因為在族中排行十三,也稱“杜十三”。杜牧,晚唐傑出詩人、散文家,與李商隱齊名,人稱“小李杜”。杜牧在家族中排行十三,故稱為“杜十三”。杜牧才華出眾,對政治、詩文、書法皆有抱負。他十幾歲的時候,唐憲宗討伐藩鎮,重振皇權。他獻平虜策略給宰相李德裕,被李德裕所采用,結果,大獲成功。杜牧專門研究過孫子兵法,並且,寫過十三篇《孫子》注解。

十歲那年,青春年少的他,曾任三朝宰相爺爺去世了。

十五歲那年,體弱多病的父親也去世了。從此,家族風光不再,八年裏,“食野蒿藿,寒無夜燭”,杜牧與弟弟搬家十次,居無定所。

他16歲自注《孫子兵法》十三篇。

20歲熟讀史書千百卷。

杜牧長得漂亮,出身名門,才華橫溢。

即使偶像派,也是實力派。是傳說中的那種顏值擔當、家世擔當、實力擔當。

此後,他寫《上昭義劉司徒書》規諷恃功抗命、反側叛亂的藩鎮;作《同州澄城縣戶工倉尉廳壁記》悲歎法令隳弛、豪強擾民;作《感懷詩》感歎邊防空虛、民生凋敝。

聊書感懷韻,焚之遺賈生。

萬卷書滿堂,出生在這樣的環境中,怎麽會不博學多才?

一篇《阿房宮賦》天下盛傳

二十三歲時,杜牧寫了《阿房宮賦》,借秦以諷之,文辭優美,立意高遠。《阿房宮賦》一時不脛而走,爭相誦讀,天下盛傳,杜牧火了。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戍卒叫,函穀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阿房宮賦》傳到一位叫吳武陵的太學博士手中,吳武陵讀後,大喜,說道:“此乃王佐之才啊!”

甚至到了宋朝,連蘇軾都很喜歡讀《阿房宮賦》。

據說蘇軾被貶到黃州時,對《阿房宮賦》愛不釋手,經常是讀《阿房宮賦》讀到深夜。

負責專門看管蘇軾的兩個老兵受不了了,困啊,但又不能睡。因為蘇軾不睡,他們也不敢睡。

一個老兵說:“什麽好文章值得每日每夜的這樣讀啊?害得我們也沒法困覺。”

另一位老兵說:“我聽出裏麵有一兩句寫得不錯”。

“你大字不識一個,知道什麽好不好?”

“這一句不錯,天下人不敢言而敢怒”

(東坡在玉堂,一日讀杜牧之《阿房宮賦》,凡數遍,每讀徹一遍,即再三谘嗟歎息,至夜分猶不寐。有二老兵,皆陝人,給事左右,坐久,甚苦之。一人長歎,操西音曰:“知他有甚好處?夜久寒甚不肯睡,連作冤苦聲。”其一曰:“也有兩句好。”(西人皆作吼音。)其人大怒曰:“你又理會得甚底?”對曰:“我愛他道天下人不敢言而敢怒。”叔黨臥而聞之,明日以告。東坡大笑曰:“這漢子也有鑒識。”(元·元懷《拊掌錄》))

這年,杜牧二十三歲,要考進士了。

太學博士吳武陵很清高,但他這次卻要力薦杜牧。

武陵來到主考官是禮部侍郎崔郾家,哇!崔郾家裏門庭若市,

吳武陵說:“我看到很多太學生在讀杜牧寫的《阿房宮賦》。可能還沒有時間讀到這篇文章,那我現在就專門為你朗讀一遍吧!”

崔郾聽會,大讚。

吳武陵說:“那定杜牧為狀元吧!”。

崔郾說:“狀元已經有人選了。”

那第二名呢?

也有人選了。

……

吳武陵惱了,一把奪回《阿房宮賦》說:“至少也要給杜牧第五名吧?如果這也不行,就把《阿房宮賦》還給我吧!”

最終,杜牧考取的是第五名的成績。

及第後寄長安故人

東都放榜未花開,

三十三人走馬回。

秦地少年多釀酒,

即將春色入關來。

重登科

星漢離宮月出輪,

滿街含笑綺羅春。

花前每被青娥問,

何事重來隻一人?

杜牧一次來到長安城南文公寺,問寺裏的和尚知不知道杜牧這個名字。和尚搖搖頭。

贈終南蘭若僧

家在城南杜曲旁,

兩枝仙桂一時芳。

禪師都未知名姓,

始覺空門意味長。

從此以後,他懂得謙虛了。

因為一個人,愛上一座城

大和二年(828年),杜牧26歲,進士及第。同年考中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宣宗大中二年(848年),得宰柏周墀的幫助,入為司勳員外郎、史館修撰,轉吏部員外郎,結束了輾轉二十年的地方官生涯。上任後才發現,工資不高,靠這份工資難以養家。沒辦法,他請求到外地任職。就這樣一直拖到第三年,杜牧又連續三次請求外放湖州刺史,終於批準。杜牧之所以請求外放,兩個原因:一是工資低,再就是感覺在朝中無所作為。當然,還有其他一些原因。

杜牧的詩:豪邁、**。

唐會昌五年(公元845年),重陽節,任池州刺史的杜牧在池州的齊山召開了一次“詩會”。

張祜來了

……

池州治所秋浦,臨大江,麵群山,風景秀麗。杜牧詩興大發,寫有《池州送孟遲先輩》《題池州貴池亭》《春末題池州弄水亭》《池州清溪》《九日齊山登高》《登池州九峰樓寄張祜》《登九峰樓》《清明》等詩篇。

據唐代計有功的《唐詩紀事》記載,“杜牧之守秋浦,與張祜遊,酷吟其宮詞,亦知樂天有非之論。”

杜牧寫下《九日齊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飛,

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

**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

不用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隻如此,

牛山何必獨霑衣。

譯文:

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剛剛南飛,

與朋友帶上美酒一起登高望遠。

塵世煩擾平生難逢讓人開口一笑的事,

滿山盛開的**定要插滿頭才歸。

隻應縱情痛飲酬答重陽佳節,

不必懷憂登臨歎恨落日餘暉。

人生短暫古往今來皆是如此,

不比像齊景公那般對著牛山獨自流淚。

注釋

九日:舊曆九月九日重陽節,舊浴登高飲**酒。

齊山:在今安徽省貴池縣。杜牧在武宗會昌年間曾任池州刺史。

翠微:這裏代指山。

酩酊(mǐngdǐng):醉得稀裏糊塗。這句暗用晉朝陶淵明典故。

登臨:登山臨水或登高臨下,泛指遊覽山水。

牛山:山名。在今山東省淄博市。春秋時齊景公泣牛山,即其地。

張祜的詩是步二牧韻作《和杜牧之齊山登高》(一作《奉和池州杜員外重陽日齊山登高》):秋浦南岸菊霏霏,急管繁弦對落暉。紅葉樹深山徑斷,碧雲江淨浦帆稀。不堪孫盛嘲時笑,願送王弘醉夜歸。流落正憐芳意在,砧聲徒促授寒衣。

公元835年,杜牧三十三歲。他將離開揚州,去京城任職。

他的頂頭上司淮南節度使牛僧孺為杜牧餞行。

牛僧孺說:我對你有點放心不下呀。

他的手下抱來一個箱子,滿滿一箱子裝了起碼有一百多張紙條。

讀給杜牧聽:

某月某日晚,杜在某家宴飲,平安。

某月某日晚,杜書記在某家喝酒到很晚,無恙。

……

原來,牛僧孺聽說了杜牧經常晚上喝酒喝到很晚,很是擔心,便悄悄派三十個士兵,暗中跟隨保護杜牧。整整三年,杜牧對這監視和保護毫無知曉。

杜牧此時慚愧、感激,流淚跪下,懺悔萬分。

《遣懷》

落魄江南載酒行,

楚腰纖細掌中輕。

(江南一作:江湖;纖細一作:腸斷)

十年一覺揚州夢,

贏得青樓薄幸名。

注釋

落魄:仕宦潦倒不得意,飄泊江湖。魄一作拓。

楚腰:指細腰美女。《韓非子·二柄》:“楚靈王好細腰,而國中多餓人。”

掌中輕:漢成帝皇後趙飛燕“體輕,能為掌上舞”(《飛燕外傳》)

十年:一作三年。

薄幸:薄情。

杜牧將要離開揚州了,他寫下《贈別二首》:

贈別二首

杜牧

(其一)

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春風十裏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注釋

娉娉嫋嫋:形容女子體態輕盈美好。十三餘:言其年齡。

豆蔻:據《本草》載,豆蔻花生於葉間,南人取其未大開者,謂之含胎花,常以比喻處女。

“春風二句”:說繁華的揚州城中,十裏長街上有多少歌樓舞榭,珠簾翠幕中有多少佳人姝麗,但都不如這位少女美麗動人。

春風十裏:實指揚州十裏長街的春天,還有一個意思是揚州如雲的美女,還有一個意思是指揚州作為一個國際化大都市的繁榮。

卷上珠簾總不如:為了突出一個人無與倫比的美,不惜貶低拉黑其他所有的美女

“二十四橋明月夜”。揚州瘦西湖上的二十四橋,傳說隋煬帝曾經攜二十四名美女在橋上吹簫。

(其二)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多情的人卻像是無情人兒一樣冰冷,在離別的酒宴上隻覺笑不出聲。蠟燭仿佛還有惜別的心意,替離別的人流淚到天明。

因為一個人愛上一座城

詩人李商隱詩曰:“刻意傷春複傷別,人間唯有杜司勳。”

一百多年後,揚州高郵又誕生了一位大才子秦觀秦少遊,“夜月一簾幽夢,春風十裏柔情”(“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剗盡還生。念柳外青驄別後,水邊紅袂分時,愴然暗驚。無端天與娉婷。夜月一簾幽夢,春風十裏柔情。怎奈向、歡娛漸隨流水,素弦聲斷,翠綃香減,那堪片片飛花弄晚,蒙蒙殘雨籠晴。正銷凝。黃鸝又啼數聲。”),顯然化用了杜牧的詞句。

又過了一百多年,公元1176年,揚州來了一位叫薑夔的。薑夔早就對杜牧的“春風十裏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叫吹簫。”描述揚州的詞句佩服得五體投地,他一來到揚州第一件事就是尋找二十四橋。但此時已是南宋年間了,在北方金兵的侵略之下,揚州幾乎已經成了一片廢墟了。

薑夔寫了一首詞《揚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裏。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顯然,《揚州慢》詞中的“過春風十裏,盡薺麥青青”,“二十四橋仍在,波心**、冷月無聲。”是化用杜牧的詩句。

杜牧一生寫有四百多首詩歌。他的詩大致分為:女子題材詩、憂國憂民詩、詠史懷古詩、寫景抒懷詩、酬答寄贈詩。杜牧詩以七言律絕見長,俊爽圓淳,風流華美,氣勢豪宕而情韻纏綿,並常能寓諷喻、感慨於景物描寫之中。

他的詩,用語新、構思新、手法新、觀點新,北宋歐陽修、王安石、蘇軾、黃庭堅、賀鑄等,都非常欣賞杜牧。

歐陽修的“柳絮已將春去遠,海棠應恨我來遲”,是不是學習了杜牧的“如今風擺花狼藉,綠葉成陰子滿枝”?

蘇軾的“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是不是學習了杜牧的“恨如春草多,事與孤鴻去”?

再看王安石,更直接:

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

流水無情草自春

杜牧老了。

一天,他突發奇想給自己寫起了墓誌銘。他的《自撰墓誌銘》中,有這麽幾句:

十一月十日,夢書片紙“皎皎白駒,在彼空穀”,傍有人曰:“空穀,非也,過隙也。”

他夢見自己寫《詩經·小雅·白駒》裏的一句話:“皎皎白駒,在彼空穀”。旁邊有人說:“你說空穀,真的空嗎?恐怕是白馬從縫隙裏穿過吧?”

寫好以後,他開始閉門不出了,開始整理自己的詩文,然後,留下十之二三自認為不錯的,把其他的一把火燒掉了。

《資治通鑒》一書,隻收“關國家興衰,係生民休戚,善可為法,惡可為戒者”的內容,詩人是不能選入的。

在《資治通鑒》一書裏,李白、屈原,一個字都沒提到。

杜甫的名字在書中出現過一次。但那是因為故事中有個人物說了杜甫那句“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為了寫這個人,順帶把杜甫提了一句。

杜牧呢?他在《資治通鑒》裏可是被濃墨重彩地記了下來。在《資治通鑒》二百四十四卷,裏麵記載杜牧寫了《罪言》《原十六衛》《戰論》《守論》《孫子注》5篇文章。並全文錄入。

由於長期積累的政治問題,晚唐,此時已經風雨飄搖,就快放棄治療了。杜牧的這些政治文章,對內對外都有指導性治療方案,可以說就是推著大唐進重症監護室。

但是,他的這些政治主張能得到采納嗎?

即使他的建議被采納,他能救得了晚唐嗎?我看難。

但是,杜牧,用詩救了自己。

《早雁》

金河秋半虜弦開,雲外驚飛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過,長門燈暗數聲來。

須知胡騎紛紛在,豈逐春風一一回?

莫厭瀟湘少人處,水多菰米岸莓苔。

他用比興的寫作手法,把戰爭中流離失所的老百姓比作驚飛四散的鴻雁。

杜牧在宣州時,聽聞幽州作亂,北方烽煙又起,他情緒激昂,奮筆疾書寫下多篇政論文。

但又能奈何?

慢慢地,現實耗光了他滿腔的政治熱情。“非我薄幸於青樓,乃國家薄幸於我。”從此,“半醉半醒遊三日”“但將酩酊酬佳節”。

過華清宮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此詩以細節來表達主題,用畫麵來渲染鋪陳。

暗藏諷喻。

這可是諷刺皇帝的先祖唐玄宗啊!為杜牧的膽略點讚!

題烏江亭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楚漢之爭,項羽兵敗,烏江自刎。

杜牧以全新的視角,表達了一種百折不撓,敢於直麵挫折,敢於言敗的精神。

讓我們重新展現一下當時的情景:

項羽和二十八騎楚軍衝向烏江岸畔,此時,可以說是已經窮途末路了。因為,在他們身後,是五千名精銳的漢軍追兵。而且,劉邦發出承諾:斬殺項羽者,賞千金、封萬戶侯。雙方人馬到達烏江旁,更要命的是,此時江邊沒有船隻。但天無絕人之路,突然,一位烏江亭長及時雨一樣地出現了,對項羽說:“江東雖小,地方千裏,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願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但項羽在烏江岸畔與漢軍展開一場生死決鬥,然後在“天亡我也”的哀歎中自刎而死。

中華數千年曆史上最為勇猛的將領、悲情的英雄人物,演繹了一曲悲壯的戰歌。

北宋王安石認為項羽兵敗烏江時已經喪失了天時地利人和,即便過江也難以翻盤成功。

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卷土來?

——宋·王安石《烏江亭》

赤壁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詩人站在軍事家和政治家的高度上來談古論今。

赤壁之戰:孫權和劉備組成聯軍,由周瑜指揮,在長江赤壁大破曹軍。

詩人借慨歎周瑜因有東風之便取得成功,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心情。

題木蘭廟

彎弓征戰作男兒,夢裏曾經與畫眉。

幾度思歸還把酒,拂雲堆上祝明妃。

花木蘭替父出征、王昭君遠嫁和親,兩個不同時代的女子聯係到一起,一個為國和親,一個為國禦敵,如此重任竟然由女兒家來擔當,“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婦人”,諷刺了兩代統治者的腐朽與無能。

以“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自嘲的杜牧,其實是位頗富同情心。

唐文宗大和(太和)七年(833年),杜牧路過金陵,曾為“窮且老”的昔日歌女杜秋,寫了悲慨的《杜秋娘詩》。

兩年後,杜牧任東都監察禦史,在洛陽重逢張好好,此時張好好風光不再,以賣酒為生。

於是,杜牧寫下張好好詩:

牧大和三年,佐故吏部沈公江西幕,好好年十三,始以善歌舞來樂籍中。後一歲,公移鎮宣城,複置好好於宣城籍中。後二歲,為沈著作以雙鬟納之。後二歲,於洛陽東城重睹好好,感舊傷懷,故題詩贈之。

君為豫章姝,十三才有餘。

翠茁鳳生尾,丹臉蓮含跗。

高閣倚天半,章江聯碧虛。

此地試君唱,特使華筵鋪。

主公顧四座,始訝來踟躕。

吳娃起引讚,低回映長裾。

雙鬟可高下,才過青羅襦。

盼盼乍垂袖,一聲雛鳳呼。

繁弦迸關紐,塞管裂圓蘆。

眾音不能逐,嫋嫋穿雲衢。

主公再三歎,謂言天下殊。

贈之天馬錦,副以水犀梳。

龍沙看秋浪,明月遊東湖。

自此每相見,三日已為疏。

玉質隨月滿,豔態逐春舒。

絳唇漸輕巧,雲步轉虛徐。

旌旆忽東下,笙歌隨舳艫。

霜凋謝樓樹,沙暖句溪蒲。

身外任塵土,樽前且歡娛。

飄然集仙客,諷賦欺相如。

聘之碧瑤佩,載以紫雲車。

洞閉水聲遠,月高蟾影孤。

爾來未幾歲,散盡高陽徒。

洛城重相見,婥婥為當壚。

怪我苦何事,少年垂白須。

朋遊今在否,落拓更能無?

門館慟哭後,水雲愁景初。

斜日掛衰柳,涼風生座隅。

灑盡滿襟淚,短歌聊一書。

注釋

大和:唐文宗年號(-),也作“太和”。

佐:輔佐。吏部沈公:沈傳師,字子言,吳(今江蘇蘇州)人,大和(太和)二年(年)以尚書右丞出為江西觀察使,曾召杜牧為幕僚。大和(太和)九年(年)死於吏部侍郎任上,故稱“吏部沈公”。幕:幕府,將軍的府署。

樂籍:樂部的名冊。古時官伎隸屬於樂部。

移鎮宣城:沈傳師於大和(太和)四年(年)九月調任宣歙觀察使。

沈著作:沈傳師的弟弟沈述師,字子明,大概曾任著作郎或者著作佐郎,故稱。雙鬟:將頭發盤曲繞成環狀,挽成雙髻,為年少女子的常見發型。一說指一千萬錢。

豫章:郡名,即洪州,治所在今江西南昌。沈傳師為江西觀察使即駐於此地。姝:美女。

茁:生長。鳳生尾:植物,當即鳳尾竹。

跗(fū):花萼的基部。

高閣:指滕王閣,為唐高祖李淵之子滕王李元嬰所建,舊址在江西新建縣西章江門上,西臨大江。

章江:即章水,源出江西崇義聶都山,東北流入贛縣,與貢水合流為贛江,經南昌流入鄱陽湖。碧虛:天空。

華筵:豐盛的宴席。

主公:指沈傳師。顧:回頭看。

踟(chí)躕(chú):徘徊不前的樣子。

吳娃:吳地的美女。起引:攙扶引領。

裾(jū):衣服的前襟。

羅襦(rú):絲羅製成的短襖。

盼盼:貞元間名伎關盼盼,善歌舞,雅多風態,為武寧節製徐建封所寵。這裏代指張好好。

雛鳳呼;形容聲音清越,如同小鳳凰的鳴叫聲。

繁弦:急促的樂聲。迸:噴射,裂開。關紐:琴弦的轉軸。

塞管:即蘆管,一種少數民族樂器。

嫋嫋:歌聲綿延不斷。雲衢:天空。

主公:一作“主人”。

天馬錦:用沙狐皮做成的皮大衣。沙狐活動於沙丘地帶,身小皮白,肚子下的皮稱為天馬皮,下巴下的皮稱為烏雲豹,都是極為貴重的皮料。

副:配上。水犀梳:用珍貴的水犀角製成的梳子。

龍沙:地名,在南昌城北,因其地多白沙並呈龍形,故名。

東湖:地名,在南昌城東,與章江相通,也是當時的遊覽勝地。

玉質:玉體。滿:豐滿。

豔態:嬌豔的姿態。舒;舒展。

絳唇:紅唇。

雲步:像雲彩一樣飄逸的腳步。虛徐:輕柔,舒緩。

旌(jīng)旆(pèi):旌旗。東下:指沈傳師調任宣州。

舳(zhú)艫(lú):船尾為舳,船頭為艫,指首尾相連的船隻。

謝樓:謝朓樓,在宣城北,又名北樓,南朝齊宣城太守謝所建。

句溪:又名東溪,從宣城東流過,曲折如同“句”字,故名。

樽:酒杯。

集仙客:指沈述師。此句下詩人自注:“著作嚐任集賢校理。”集賢為唐代宮殿名,內設書院,有學士、直學士等職。

諷賦:作賦。欺:壓倒。相如:司馬相如,字長卿,西漢著名文學家,初名犬子,因慕戰國時人藺相如,改名為相如。名作有《子虛賦》《上林賦》《大人賦》《長門賦》等。

聘:下聘,用禮物訂婚。碧瑤:碧綠的玉佩,形容貴重。

紫雲車:仙人乘坐的車子,形容豪華。典出《博物誌》:“王母乘紫雲車而至於殿西。”

洞閉水聲遠:典出南朝宋劉義慶《幽明錄》,東漢永平年間,劉晨和阮肇在天台山桃源洞遇見二位仙女,偕至洞府,結為伉麗。平日以對弈為樂。半年後思鄉心切,二女相送出溪口,返家一看,竟已曆七世。後來兩人再度來山,終於修仙上天。這裏暗指張好好嫁給沈述師後不再與故人往來。

月高蟾影孤:用嫦娥奔月的故事,嫦娥為後羿之妻,偷吃了長生不老藥,托身於月宮,化為蟾蜍。此處暗示張好好獨守空房,孤單寂寞。

爾來:從那時起。

高陽徒:即高陽酒徒。典出《史記·酈生陸賈列傳》,劉邦引兵過陳留,高陽人酈食其求見,劉邦聞使者言“狀貌類大儒”,遂不想見。令使者出謝曰:“沛公敬謝先生,方以天下為事,未暇見儒人也。”酈食其大怒嗬斥使者曰:“走!複入言沛公,吾高陽酒徒也,非儒人也。”乃延入,後受重用。後用“高陽酒徒”指嗜酒而**不羈的人。

洛城:洛陽。詩人於大和(太和)九年(年)秋,以監察禦史分司洛陽。

為當壚(lú):典出《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私奔後,貧困無以為生,隻得開了一家小酒店,文君當壚掌廚,相如招待客人並洗滌杯碟。婥婥,姿態美好的樣子;當壚,指賣酒,壚是酒店裏安放酒壇的土台。

怪我:對我感到驚奇。

落拓:無拘無束,自由放縱。

“門館”句:指詩人因為沈傳師的去世而痛哭。因為杜牧曾為沈傳師的幕僚,故有此稱。“慟哭”典出《晉書·謝安傳》,謝安之甥羊曇為謝安所愛重,謝安曾經坐車進西州門。謝安死後,羊曇走路從不經過那裏,一次大醉後不覺走到了西州門,發覺後慟哭而返。

座隅:座邊。

大和三年(829年),剛剛中了進士的杜牧外放做官。沈家與杜家為世交,沈傳師弟弟沈述師喜好文學,杜牧常到沈府做客。在一次州府舉辦的酒宴上初識張好好。

從此,兩人“自此每相見,三日以為疏”。但張好好是沈府的人,無自由之身。

正當杜牧鼓足勇氣準備向沈府求婚的時候,卻聽到的是沈述師納張好好為妾的消息。

一年之後,杜牧赴淮南為官,離開江西南昌。

6年之後,杜牧赴洛陽任監察禦史,又遇見張好好。

張好好被沈述師納為小妾僅僅一年,就被拋棄。後嫁給一小商販,再後來在街旁酒莊賣酒。

宣宗大中六年(公元852年)冬天,杜牧病危,恍惚之中,他看到張好好微笑著向他走來……

慢慢地,杜牧閉上了眼睛。

那年,他五十歲。

他走時:風生渭水,落葉滿長安。

一個月以後,張好好才知道杜牧去世了。她無哭無淚,她穿上第一次相識杜牧時所穿的舞衣,來到杜牧的墳墓前,把當年杜牧寫給自己的情詩、禮物,一一放在杜牧墳墓前,然後……

當眼前一片灰燼後,她掏出一個小瓶,把小瓶裏的砒霜慢慢倒進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