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星辰書卷

朱安世小聲問那小童:“你會不會遊水?”

小童搖搖頭。

朱安世犯起難來,但看小童身子瘦小,回想河底洞穴,大致容得下兩人同行,便囑咐道:“我們要潛水,下水前,吸足一口氣。”

小童點點頭,但看那河水幽深,眼中微露懼意。

朱安世拍拍他的小肩膀:“跟著我,莫怕!”

小童點點頭,小聲說:“我不怕。”

朱安世俯身讓小童趴在自己背上,用衣帶緊緊捆牢,等巡衛離開,急趨過去,下到河裏,扭頭說聲:“吸氣!”

小童忙用力吸氣,卻因為惶急,嗆到喉嚨,咳嗽起來,幸好自己及時捂住了嘴,才免被巡衛察覺。

朱安世一扭頭,見岸上遠處隱隱閃動一串火點,並飛快移向這邊,隨即聽到一陣馬蹄聲,是一隊人馬打著火把。捕吏一定是知道了這個出城秘道,不容再耽擱!

朱安世伸手到後麵拍了拍小童,小童也見到了那些火把,猛吸了一口氣。朱安世覺到,也深吸一口,隨即潛入水中。到了水底,他拉開石盤,鑽進洞穴,急速前遊,還未出洞,便覺背上小童手足亂掙,已經支撐不住。這時已容不得多想,朱安世拚命加速,鑽出洞穴,急浮上水麵,這時,背上小童已不再動彈。

朱安世忙向岸邊急遊,飛快上岸,解開衣帶,將小童平放到河灘上,隻見小童雙眼緊閉,一動不動。

* * * * * *

“孔子生魯昌平鄉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紇。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禱於尼丘得孔子。魯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頂,故因名曰丘雲。字仲尼,姓孔氏……”[1]

司馬遷端坐於書案前,鋪展新簡,提筆凝神,開始寫《孔子列傳》[2],才寫了一段,衛真急衝衝進來:

“禦史大夫延廣畏罪自殺了![3]”

司馬遷大驚抬頭:“所因何罪?”

“誣上。”

“又是腹誹……”司馬遷歎息一聲,低頭不語。

當今天子即位之初,還能寬懷納諫,自從任用酷吏張湯,法令日苛,刑獄日酷。連張湯自己也莫能幸免,最終冤死於誣告。尤其是十七年前,天子造新幣,大農令顏異隻微微撇了撇嘴,便因“腹誹”之罪被誅。從此,公卿大夫上朝議事,連五官都不敢亂動,更莫論口出異議。[4]

衛真又道:“禦史手下中丞也已被處斬。兩家親族被謫徙五原戍邊屯田。”

司馬遷聽後,心中鬱鬱,不由得從懷中取出延廣所留帛書。這兩天,他反複琢磨上麵那幾句話,卻始終不解其意。隻覺得那字跡看著眼熟,卻又想不起是誰的手筆。

衛真瞅著帛書,猜道:“這帛書莫非和《論語》遺失有關?延廣才把帛書送上門,我們就發覺《論語》遺失,接著他就被拘押,今天又自殺。他留的這幾句話難道就是在說這事?”

“石渠閣書籍由內府監守,圖書丟失,內府首當其責,禦史大夫即便有過,也罪不至死。此外,我和延廣並無私交,他為何要傳這封帛書給我?”

“希望主公為他申冤?”

“我官職卑微,隻管文史星曆,不問政事,如何能替他申冤?”

“禦史大夫死得不明不白,至少主公您可以借史筆寫出真相,還其清譽,使他瞑目。”

“我寫史記,乃是私舉,從未告訴他人,延廣如何得知?”

“主公當年探察史跡、遊學天下,又曾求教於延廣,講論過《春秋》[5]。主公雖然不說,但延廣精於識人,察言觀誌,也能判斷出主公有修史之誌。”

“這倒不無可能,我與延廣雖然隻有一夕言談,但彼此誌趣相投、胸臆相通,他確有可能猜到我之誌願。不過,我將古本《論語》遺失一事上奏太常時,太常已經先知此事,並說有司也已在查辦,如果延廣確因此事獲罪,為何不等案情查明就倉促自殺?”

“莫非古本《論語》正是被他盜走?”衛真話剛出口,隨即又道,“不對,《論語》隨處可得,盜之何用?”

“那並非普通《論語》,乃是現存唯一古本。”

“古本再珍貴,也不過是竹簡,又不是金玉寶物,和今本區別難道那麽大?”

“你哪裏知道古文之珍!古代典籍經曆了始皇焚書、楚漢戰火,書卷殘滅殆盡。民間書籍雖有幸存,大多殘缺不全,加之儒家常遭貶抑,及至今上繼位,尊揚儒術,儒家經籍才稍稍複出。這時距秦亡漢興,已逾百年,曆五六代人,房梁木柱都已經朽蝕,何況書簡?現存各種經籍,版本雜亂、真偽難辨,即便同一版本,也各主其說,互相爭訐。有了古本,才能辨明真偽。”

“難怪當今儒學這派那派爭個不停。不過,主公從來不理會這些派爭,延廣沒道理讓您知道啊。我看帛書上頭一句是‘星辰’二字,難道和主公執掌天文星曆有關?”

“星曆與圖書有何關係?”

“《論語》是聖人之言,《論語》遺失,也許上應天象,是個凶兆,延廣被拘那日天雨白毛,莫非他預感不祥,想讓您查出其中征兆?”

“更加胡說!千年之前,周人已知‘敬天’在於‘保民’,深明‘天聽自我民聽,天視自我民視’[6]。五百年前,孔子也曾道‘未知事人,焉知事鬼’,長歎‘天何言哉’[7]!今人反倒不如古人,求神拜仙,巫鬼橫行。董仲舒雖然是我恩師,我卻不得不說這全是他開的惡頭,迷信陰陽,妄說災異,惑亂人心,流毒日盛!”

衛真嚇得不敢再說,轉過話題道:“延廣留下這幾句話,難道是暗指《論語》下落?”

“他為何不上報朝廷,為自己脫罪,反倒留些暗語,讓人亂猜?”

“難道其中另有隱情?”

司馬遷小心卷起那方帛書:“延廣煞費苦心,並為之送命,如果真有隱情,這隱情恐怕幹係不小。”

衛真怕起來:“這事大有古怪,主公您最好不要牽涉進去。”

司馬遷未及答言,夫人柳氏走進來:“衛真說得是,禦史大夫都因此受禍,這事非同尋常。夫君怎麽反要撞上去?”

司馬遷看妻子滿麵憂慮,安慰道:“不必擔心,我知道。”

* * * * * *

月光下,小童臉色蒼白,氣息全無。

朱安世大驚,忙伸掌在小童胸口用力按壓,良久,小童猛嗆一聲,一口水噴出,總算醒轉。

朱安世這才放心,剛咧嘴要笑,隻聽對岸忽然傳來“哐啷吱呀”一陣聲響,城門隨之打開,吊橋急急放下,一隊騎衛打著火把奔出門來。

不好!朱安世忙一把背起小童,幾步躥進旁邊的草叢,奔了數百步後,聽見後麵騎衛已趕到自己剛才上岸處,有人大喊:“岸邊有水跡!”

“這裏有腳印!是朝那邊去了!”

朱安世聽到,放輕腳步,加快行速,忽左忽右,在荒草中繞行數十步,確信足跡已經混亂,見前麵有棵大樹,便奔過去,又用衣帶捆牢背上小童,手足並用,爬上了那棵樹,攀到樹頂枝葉最密的一根粗杈上,趴伏起來。

很快,那隊騎衛便趕了過來,他們果然追丟了腳印,在下麵四處亂尋,隨後便分頭去找。

朱安世等騎衛蹄聲都已奔遠,才溜下大樹,回頭小聲問背上小童:“你怎麽樣了?”

“我沒事。”小童聲音雖低,氣息卻也平順。朱安世放了心,回手拍了拍小童,心想城西山塬縱橫,容易藏身,便邁步向西急奔。

他避開大道,隻走田間小徑,一個多時辰後,行至無路處,在土塬中找到一處洞穴,取出火盒,用火刀擊火石,點燃火絨,向裏照看。洞內空空,隻有幾處小獸糞便,早已幹透,便放心走進去。

兩人渾身濕透,一路秋夜風涼,小童凍得不住打戰。朱安世去洞外撿了些柴火,又用樹枝密密封住洞口,以擋火光,然後點著柴火,叫小童脫下衣服,自己也脫了,都搭在火邊晾烤。又在地下鋪好皮氈,從囊中取出一件長袍,兩人躺下蓋好,困乏睡去。

* * * * * *

成信又硬著頭皮前去回報:“七星河南口城牆下果然有條秘道,卑職出了城門到護城河對岸去查看,見岸邊有一攤水跡和一串腳印,便帶人去追,不過……”

減宣罵道:“蠢!蠢!蠢!河底秘道人能過,馬不能過,汗血馬一定還在城裏,不許開城門,繼續在城裏細搜,何時搜到何時再開!”

杜周卻想:那朱安世冒死盜馬,定難輕棄。他要帶馬出城,隻有從城門出。賊人藏匿隱秘,搜了一夜,都不見蹤影,再搜也未必找得到。與其徒勞費力搜尋,不如誘其自出。便道:“不必,打開城門。”

減宣一愣,但略一想,隨即明白:“大人高見!那盜馬賊就算逃走,一定還會回來設法取馬,還得從城門出去,汗血馬身形特異,再作偽裝,也不難辨認。”

於是他下令撤回城中搜捕人馬,打開城門,守衛隻照平時安排,隻嚴查出城之馬。又挑了百名精於識馬的士卒,扮作平民,在出城要道暗查,城門外暗伏人手,以作堵截。

* * * * * *

太常遣信使又來催問“天雨白毛”之事。

當今天子崇信鬼神,愈老愈甚。前日天雨白毛,急命太常查究天意,太常吩咐司馬遷呈報。司馬遷一向不喜這些災異之論,尤其遍讀古史,見善者窮困壽夭、惡徒富貴善終,比比皆是,不可勝數。何曾見天道,哪裏有賞罰?因此,每逢受命解說災異征兆,總是拖延遲怠,常遭太常斥責。

此事太常已經催過兩次,信使進門就冷沉著臉,聽說仍未完成,辭色更加不堪,司馬遷隻得躬身賠罪,說此事離奇,倉促難以查明,需要參研古往記錄。

信使冷冷丟下一句話:“日落之前,還見不到呈報,休怪太常大人無情!”隨即轉身就走。

司馬遷見不能再拖延,隻得帶了衛真,去石渠閣查閱古時天象記錄。

到石渠閣,仍是書監段建接引進去,打開金櫃,找到周秦天象簿記,衛真一一搬運到案上,司馬遷一卷一卷細查,查遍了也未找到相似記載,司馬遷犯起難來。

衛真見段建離開,便小聲說:“找不到記載更好。無可查證,正好隨意編纂。皇上崇信鬼神,愛聽吉言,就編幾句好話,他聽了歡心,主公也交了差事,豈不皆大歡喜?”

司馬遷卻搖頭道:“不好。”但上司催逼緊迫,要交差事,沒奈何,隻得提起筆,依照物理,勉強應付幾句,關於福禍,卻隻字不肯提及。

衛真在一邊讀了,勸道:“這樣恐怕過不了關。”

“我隻能言我所見、道我所知,至於過不過關,隻能由他去,豈能為了交差亂造諛辭?”

衛真不敢再說,偷偷搖頭歎息,抱起書卷,一一放回原處。

司馬遷心頭悶悶,望著燈焰出神,忽然聽到身後一陣金石相磨之聲,接著衛真叫道:“主公,快來看!”

司馬遷聞聲轉頭,見衛真趴在一個銅櫃前,櫃裏書卷全堆在外麵,衛真擎著一盞燈,頭伸在書櫃中。司馬遷過去一看,書櫃底部竟有一個黑洞!洞裏架著一副梯子!

司馬遷瞠目結舌,遍體生寒:這裏為何會有一個洞?看梯子,應是有人從此上下,下麵通到哪裏?洞口藏在書櫃裏,難道是條秘道?

衛真小聲道:“這是拉環。”

他伸手指向櫃內右側,底邊中間有個銅環。握住銅環,用力一拉,一塊銅板從櫃底應手滑出,再一拉,銅板蓋住洞口,與櫃底四邊密合,完好如初。銅板邊上一圈凹槽,衛真按下銅環,銅環正好扣在那圈凹槽中,嚴絲合縫,乍一看,是銅板上所刻環狀凹紋。唯有環頂,有一處半圓凹陷,指頂大小,仿佛澆鑄時誤留殘跡,衛真伸指在那凹陷處,輕輕一摳,便又摳起銅環。

司馬遷大驚,衛真又笑著指指櫃頂銅牌,銅牌上是書櫃藏書編目,上刻“秦·星曆”。

兩人異口同聲,念出延廣帛書第一句:“星辰下,書卷空!”

* * * * * *

朱安世醒來時,天已微亮。

他爬起來到洞口探看,外麵一片薄霧,近處荒草凋零,並無人跡,遠處是農田,時辰尚早,未見農夫蹤影,於是他回身放心穿衣。小童也隨即醒來,穿好衣裳,坐著不說話,隻拿眼望著朱安世。

朱安世這才仔細打量小童:睡了一夜,小童比昨日精神了許多,一雙圓眼,眸子黑亮,臉曬得黝黑,牙咬著下唇。小小年紀,神色中竟透著老成滄桑。靈動處看還是個孩子,倔強處卻像是經過了許多挫磨。

朱安世心裏湧起一陣憐愛,從背囊裏取出水囊,倒了些水在手帕上,湊近小童要幫他擦臉,小童卻慌忙說:“我自己來。”伸手接過手帕,認真把臉擦淨,而後將手帕擰幹,起身過來,拔開水囊木塞,一手抓起水囊,一手握著手帕,小心往手帕上澆水。水囊有些重,抓不穩,他的小手一直在顫,水卻沒有灑到地上。手帕澆濕後,他蓋好水囊,將手帕遞給朱安世:“朱叔叔,你也擦一把。”

朱安世一直看著,心裏暗暗讚歎,忙笑著接過手帕:“你幾歲了?”

“七歲零三個月。”

“比我兒子還小兩個月。”

朱安世一邊擦臉,一邊想,兒子可不會幫我做這事。分別幾年,那小毛頭見了自己,恐怕都有些認生了。

他想著和兒子見麵的情形,心裏暗道:他要是敢不大聲叫我“爹”,我就狠狠擰他的臉蛋,嘿嘿……他們茂陵宅院裏有棵槐樹,有雀兒在樹上搭了個窩。有一日,兒子聽到樹上小雀仔啾啾鳴叫,鬧著要捉下來玩,妻子酈袖不許,兒子一向怕他娘,不敢再說,嘟著嘴生悶氣。朱安世逗他,隻輕輕擰了下他的臉蛋,兒子借故頓時大哭起來,無論如何都哄不住。朱安世隻得求告酈袖,去捉了幾條蟲子,背著兒子爬上槐樹,讓他喂那幾隻小雀仔。兒子樂得了不得,正在喂小雀仔,老雀飛回來了,見到他們,立即振翅叫著,朝他們撲啄,朱安世忙抱著兒子溜下樹,老雀不依不饒,又追叫了一陣,才飛回巢中。兒子小臉唬得煞白……這小毛頭,嘿嘿……

那小童見朱安世笑,有些吃驚。

朱安世忙回過神,笑著問:“我聽那老丈叫你‘歡兒’,是歡喜之‘歡’嗎?”

小童邊穿衣裳邊搖搖頭:“我娘說,是馬兒歡騰的‘驩’。”

“你姓什麽?”

“我不能說。”

朱安世一愣,看他一本正經,不由得笑起來,又問:“那老丈是你什麽人?”

“不知道。”

“不知道?”

“我是楚公公轉托給他的,以前從沒見過。”

“楚公公是你什麽人?”

“不知道。”

“又不知道?”

“是薑叔叔把我轉托給楚公公,以前也從沒見過。”

“你一共被轉托了幾人?”

“四個人。”

“你最早是跟誰在一起?”

“我娘。”

“你娘現在哪裏?”

驩兒不再言語,垂下頭,眼中忽然湧出淚來。

朱安世看這情形,猜想其母已經過世,不由得長歎口氣,伸手在他小肩膀上拍了拍,轉身去囊中取食物。剛打開背囊,忽然發覺一事,忍不住叫了一聲。

驩兒忙擦掉眼淚問:“怎麽了?”

朱安世忙道:“哦,沒什麽。”

驩兒卻向背囊裏望了望,隨即道:“公公給你的酬金忘在客店裏了?”

朱安世見他猜破,不好說什麽,隻是笑了笑。

他一直自視豪俠,想做出些驚天動地的壯舉,這次行刺劉彘未果,讓他黯然自失,發覺自己既非荊軻也非豫讓,第一就先舍不下妻兒,恐怕做不了什麽英雄豪傑。

心灰之餘,卻也定下主意,從此不再任意胡為,找見妻兒,從此一家人安穩度日。隻是這兩年做馬卒,沒有多少積蓄,他本可以去巨富之家輕鬆盜些錢財,但妻子酈袖始終不喜他為盜,他想用正道得來的錢,買些禮物向妻兒賠罪,再置些產業以作營生。因為酬金豐厚,所以才接了這樁生意,結果卻居然……他苦笑了一聲。

正在思尋,驩兒忽然道:“你不用生氣,酬金丟了,你就不用管我了。我自己去長安,我也正好不想再連累別人。”

朱安世看驩兒一臉稚氣,卻神色倔強,不由得笑起來。

驩兒眼中卻又閃淚光,他忙用袖子擦掉眼淚說:“幾位叔伯都為我死了,公公也必定已經……謝謝你救我出城,我走了。”說著便向洞外走去。

朱安世忙起身攔住:“我既受你公公之托,哪能這樣了事?豈不壞了我名聲!”

驩兒站住,低頭不說話。

朱安世取出幹糧和水囊,遞給驩兒。驩兒卻遲疑不接,不料肚子咕咕叫起來,大大咽了聲口水,頓時紅了臉。朱安世笑起來,強塞到他手中,驩兒才低低道聲謝,接過去,卻不吃,放在氈上,坐下來,閉起眼睛,口中忽然念念有詞。

朱安世不知道他在做什麽,也不好問,便自己拿了塊幹糧,坐到一邊,邊嚼邊看。驩兒一直在念,嘰嘰咕咕,他聽了半天,沒聽清一句。

大半個時辰,驩兒才停了嘴,睜開眼,又伸出右手手指,在左手手心裏畫了一番,之後才拿起幹糧,低著頭慢慢吃起來。

“你剛才在念什麽?”

“我不能說。”

[1] 引自《史記·孔子世家》。

[2] 《史記》中為《孔子世家》,此處寫為《孔子列傳》,原因見後文。

[3] 延廣生平僅見於《漢書》中一句“(太初三年)正月,膠東太守延廣為禦史大夫”。值得注意的是,《漢書·百官公卿表下》中,曆任禦史大夫任免死亡,均有明確記載,獨缺延廣記錄。

[4] 《史記·平準書》中記載:“(張)湯奏(顏)當異九卿見令不便,不入言,而腹誹,論死。自是之後,有腹誹之法,以此而公卿大夫多諂諛取容矣。”

[5] 《春秋》:中國最早的編年體史書,相傳由孔子整理修訂而成,記載自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間曆史。漢武帝時期定為儒家“五經”之一。

[6] 引自《尚書·周書》。

[7] 兩句均引自世傳《論語》。